浅谈艺术家与技术家的关系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w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家和技术家的关系是近代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如早期的石器工艺从最早的技术发展到之后的艺术,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充满磨砺的路。关于这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关键词】技术家;艺术家;工匠精神
  一、第一章:艺术家与技术家的定义
  想要从本质上了解艺术家和技术家的关系,就必须先知道什么是艺术家,什么是技术家,在这里先为这两者做简单一下的定义。
  “艺术家”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在艺术创作或表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艺术家一般包括音乐家、画家、雕塑家、书法家等。艺术家通常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有诚挚的情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传达能力。
  “技术家”是在某一领域具有工艺专长的人,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全身心投入进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批量生产,他们也被称为“工匠”,工匠一般包括木匠、石匠、染匠、裁缝等。
  第二章:艺术家与技术家的联系
  艺术家和技术家都分有很多种类,但总体来说他们都是艺术工作者,在一些方面是相同的。
  “艺术家需要追求工匠精湛的技艺,而工匠则需要艺术家的一些品质。”从这句话中我们便能看出两者之间有显著的联系。任何一门艺术实际上都是技术的积累,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也就不会有相应的艺术了,只有超越技术之后才能慢慢体会并达到艺术家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家,必须经过勤奋刻苦的技术练习阶段,若一名技术家想要成为一名艺术家就要进一步突破复刻的束缚,用自己真切的情感和愿望进行创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技術家和艺术家的关系就好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艺术家与技术家的区别
  一、创造和复制
  艺术家和技术家在本质上的区别就是是否具有创造性,他们都可以去完成一件艺术品,但他们在创作中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品位是大不相同的。
  能临摹到的是技术而临摹不到的是艺术。两者在完成一件作品时的思路和方法是不同的,艺术是具有创造性的,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来创造一件艺术品,创造的过程中包含对其经历的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感受,而真正独立高明的艺术作品正是艺术家思想与情感的产物,所以艺术家更多追求的是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性。
  技术家寻求技术能力的稳定,他们通常是依靠其熟练的技术手法来复制一件作品,所以很多作品都是照搬照抄。对于技术家而言为了满足产品生产需求他们更多追求客观的数量,比如今天要完成多少件艺术品才可以完成工作任务。当然技术家也拥有艺术情感,但并没有像艺术家那般敏锐和丰富,虽然他们没有较强的创造性但富有娴熟的技法。
  二、目的和态度
  从事业方面来谈,艺术家将艺术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而技术家将艺术品生产作为日常工作式的一种生计,主要以传承、生产产品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生产艺术品的目的也导致了两者对待艺术的态度不同,在艺术品的创造过程中,艺术家的创作是对自身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而技术家主要追求技术方法与工作效率。
  三、文化知识层面
  一件可以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往往都要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来支撑。艺术家和技术家在文化层次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有独立又高明的思想才会产生独立高明的作品,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体现的是深邃的思想,所以艺术家可以说是思想的创造者。一件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是不可以复制的,原创之美都是一次性的,它们是灵感爆发时一气呵成的作品,而这也是技术家的局限性,是一般技术家所不能达到的。当然,这种思想情感不是盲目的,它包括多方面、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相对于艺术家来说技术家更需要做好技术方面的工作,所以一般在知识储备方面比较单一和浅薄,但在技术层面要技术家比艺术家更为专业、通透和熟练,所以可以总结为艺术家处在理论层面,技术家处在技术层面。
  第四章:总结
  技术家与艺术家本身就不存在高低之分,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全国两会上提出的 “工匠精神”曾在各个领域刮起了热风,尤其是在艺术领域。工匠精神是重要的也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精神榜样,但工匠精神并不等同于艺术家精神,无论一位技术家在复制工作中多么努力都不能轻易的称之为“艺术家”,所以技术家的与“家”与艺术家的“家”是两种完全不同概念,更不能放在同一个层次上去做比较。
  另一方面,对于工匠精神与艺术家精神的混淆,或者过分的强化任何一方都是一种不正确的区分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工匠精神,提倡工匠精神,但不应该用技术标准来衡量、统治或规范艺术家的精神。我们都知道提高技术能力仅仅是成为艺术家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它绝不是唯一的条件,它们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对于技术家而言也一样,若要一名技术家要成为艺术家,除了专业的技术能力以外还要努力储备专业知识、储存情感记忆和培养观察能力等。
  艺术家和技术家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正如艺术的创作中“筋、骨、肉”缺一不可,两者之间都有各自可以相互学习的地方。即使技术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在本质上有些区别,但他们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自身不可缺少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人类历史上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至公元前三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不约而同的达到了一个灿烂的艺术高峰,东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西方是地中海文明的古希腊文化。本文试图分析楚文化中的漆器艺术与古希腊文化中的瓶画艺术的特点,从表达内容和装饰纹样这二个角度入手进行二者的比较。  【关键词】楚文化;古希腊;漆器;瓶画;艺术  一、楚文化漆器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漆器是楚文化中的经典代表,它以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绘画的文人情怀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对《红楼梦》所蕴含的艺术性和人文性特征进行解读。第一部分通过对《红楼梦》中有关绘画描写的情节进行分析,指出绘画在这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进一步看到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象充盈于整部作品的事实。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历来美术家对《红楼梦》的描绘,一方面表达了这部作品特殊的绘画性文人情怀,另一方面体现出美术家特殊的解读方式。第三部分指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绘画
期刊
【摘要】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这就对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些原有的新闻媒介为了更好的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开始进行内部与外部资源的整合,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介形式。随着媒介的不断融合,对新闻采编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出发,对新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所体现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讨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相
期刊
【摘要】在中国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以工笔作为绘画的形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工笔画也随着人们文学和艺术修养的提升而不断进步。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工笔绘画;传承;发展  时代传承作为中国现当代工笔人物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外国的多方文化,展现出中华民族独特拥有的持久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思潮。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绘画,追溯
期刊
【摘要】古代人不仅崇尚祥瑞之兽,对有着美好祝福的瓜果花卉,也是充满着敬意,并广泛运用在各种器物的纹饰之上,在本篇文章里,我们就来解析一下中国古代器物身上瑞兽与瓜果花卉纹饰之美。  【关键词】古代器物;纹饰  一、古器物上的兽纹  1、五大神兽和四大凶兽:  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有五大瑞兽。  (一)、五大瑞兽  “瑞”即好、吉祥的意思;瑞兽就是吉祥的神兽。对瑞兽的崇拜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想平安幸
期刊
【摘要】中国画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西方人文艺术影响,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本文首先对西方美术对中国画所造成的冲击性影响和积极性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介绍。随后,重点分析了在中国画如何合理利用西方美术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结合现代发展理念实现创新发展的策略,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參考意见。  【关键词】西方美术;中国画;绘
期刊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单位,是使用语言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语言学家LAUFER通过调查发现,外语学习者如拥有5000词汇量,阅读正确率可达56%,词汇量6400,阅读正确率63%,5000词汇量是阅读所需词汇量的下限,所以我们认为要学好英语,词汇量的突破是关键。那么如何记英语单词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按读音规律记。大多数的单词有一定的规律,按读音规律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如何做好皖南民歌保护工作,让其更好的传承下去,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皖南民歌在安徽民歌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安徽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经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当前皖南民歌保护传承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为皖南民歌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本文将简要分析皖南民歌的特点,并对其保护传承提出了相关
期刊
杜甫所著《赠卫八处士》描述了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去往谪居地的路上偶遇旧友,相逢之时悲喜交集的过程。从一开始对久别重逢的感慨、对年华流逝与生死相隔的唏嘘,再到暂且放下伤痛,与旧友暂享温馨时光的享受,最后回到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本诗以平淡的方式将相逢之事娓娓道来,却并未用到单纯的浓烈抒情之句,并做到了真切地道出了面对旧友时悲喜交加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感慨。  “凡诗,情深者不厌浅”,相较同时期的盛唐之詩,
期刊
通过观察研究、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等方式,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对目前中国家庭影像的审美趣味进行客观的分析,旨在更加透彻地分析影响各个家庭影像审美的因素,目的是给大众影像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参考,寻找更加便于大众接受的影像艺术创作的因素,推动影像创作的发展。  我以家庭影像审美为例,进行了问卷、访谈等形式的公众审美调查。调查分析不同阶段、年龄、工作、生活环境等的社会家庭,这里的主要家庭結构是:1.长辈(五零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