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技术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baid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军校教学中,常因手榴弹技术的复杂、难以掌握,影响了技术动作的学习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本人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对手榴弹技术教学易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纠正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手榴弹 错误技术 纠正方法
  
  手榴弹是军事体育中技术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在手榴弹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常常发现不少学员因技术存在错误而影响其运动成绩的发挥和稳定,有时甚至造成运动伤害。我在长期的手榴弹教学、训练实践中,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技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手榴弹的教学、训练起到参考作用。
  1 助跑最后两步明显减速
  1.1 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1.1.1 预跑段速度过快,因而加大了引弹超越、投掷前的预备姿势和完成最后用力的难度,学员为了完成最后用力,不得不被迫降低最后两步的速度。
  1.1.2 第三步(交叉部)上跳过高,使右腿落地时腿部承担不住那么大的冲力,因而迫使髋、膝、踝关节弯曲过大, 延误了向第四步的过渡,引起速度下降。
  1.1.3 进入投掷步的第一、二步,学员在引弹时向右转体过多和向右倒体过大,造成下肢蹬地困难,引起投掷步的步距缩小和速度下降。
  1.2 纠正方法
  1.2.1 纠正预跑段速度过快引起最后两步减速的方法
  1.2.1.1 明确预跑段的目的和任务。即预跑是为投掷步完成动作服务而不是破坏它。
  1.2.1.2 调整预跑段的速度(因人而异),以有利于学员自然、协调和不减速的条件下,完成投掷步的一系列动作为宜。
  1.2.1.3 大量的持弹助跑练习(按自己的速度)。
  1.2.1.4 用确定的助跑速度投垒球和标准弹,并逐渐提高投掷强度。
  1.2.2 纠正第三步(交叉步)上跳过高而引起最后两步减速的方法。
  1.2.2.1 明确上跳原因是后蹬角度过大和右膝上台过高,要求降低后蹬角和右膝向前抬。
  1.2.2.2 持弹助跑踏标志。适当缩小第三步的步距,设立明显标志,要求学员踏在标志上,让学员体会适宜步距的动作感觉,并使之逐渐稳定下来。
  1.2.2.3 助跑投垒球和标准弹,并逐渐加投掷强度。
  1.2.3 纠正第一、二步向右转体过多和向右倒体过大而引起最后两步减速的方法。
  1.2.3.1 讲清第一、二步的任务是继续向前助跑中完成引弹动作,为下一步(交叉步)超越器械做准备,而不是完成了超越器械动作。
  1.2.3.2 走、慢跑、中速跑引弹。要求向右转体适当(髋轴、肩轴与投掷方向一致),第二步结束时躯干后到约10°~15°。
  1.2.3.3 持弹跑踏标志。根据学员的身高、素质情况决定四步比例,每步落点设一标志。
  1.2.3.4 助跑垒球和标准弹,逐渐提高投掷强度。
  2 最后一步过大,造成“坐着投弹”
  是我校较多学员存在的技术错误,它对运动成绩影响较大。
  2.1 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2.1.1 错误的认为加大最后一步可以加大投掷工作距离,因而有意迈大步,造成在支撑不稳的条件下(下坐)完成最后用力。
  2.1.2 最后一步继续向右倒体过大(交叉步完成超越器械后,最后一步不应再继续倒体),使左腿抬离地面过高,延长左脚落地时间而引起最后一步过大。
  2.2 纠正方法
  2.2.1 讲清最后一步的合理步长对完成最后用力的关系。
  2.2.2 上步短助跑踏标志(1.8~2.0m)
  2.2.3 短助跑、全程助跑投垒球、标准弹,逐渐加大投掷强度。练习时除强调左脚积极落地踏标志外,另外要求过渡最后一步时,不继续向右倒体,身体躯干与地面约成60°~70°之间的角。
  3 撇 弹
  此错误不但不利于通过手榴弹的纵轴用力,而且易引起肘关节肌纤维的拉伤。
  3.1 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3.1.1 由于进入投掷前的刹那,上体前移过早而失去做“满弓”和翻肩的有利条件,造成从体侧撇出手榴弹。
  3.1.2 由于最后一步支撑不稳,使学员在双腿支撑面外完成最后用力而引起的撇弹。
  3.1.3 在“满弓”过程不会压低左肩,双肩保持同一高度,使投掷臀在向上翻转时不充分,只好从肩外撇出手榴弹。
  3.1.4 从开始学习投弹时,缺乏正确的指导,养成撇弹的习惯。
  3.2 纠正方法
  3.2.1 讲清上体过早移动不利于做好“满弓”和翻肩的道理,要求完成最后用力时努力做到右腿蹬转的同时翻转右肩关节。
  3.2.2 上步、短助跑踏“限制线”投垒球主要是纠正最后一步左右脚横距过大的方法。
  3.2.3 讲清在“满弓”过程双肩的杠杆作用。及时地、适当地压低左肩是为了抬起和翻转开右肩,做到肘高于肩,手高于头肘出弹。
  3.2.4 用讲解和示范使学员建立正确的投掷臂动作概念,多做一些专门性练习,可使学员体会肩上投掷的肌肉感觉,避免养成撇弹的习惯。
  4 小 结
  总之,对手榴弹错误技术的改进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是否能够准确找出产生错误技术的原因,这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有了准确的分析,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宜的方法、手段,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步骤去改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党校工作是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的环节,而教学质量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党校教学任务的实现及党校的社会形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党校教学,使之充分发挥其相应的职能以适应客观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思考的课题。目前,党校教学,尤其是基层党校的教学,依笔者之见,应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在教学理念上,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党校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同老教材相比,编写体例、内容设置、思想体系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材如何驾驭,历史课教学如何把握?许多一线历史教师陷入了困惑。本人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对新教材的理解,对高中历史新教材谈谈我个人的几点肤浅认识,以期与各位学界同仁共同探讨。  一、新课改教材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新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突破了朝代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
期刊
促进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任务,是确定教育目标、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幼儿教育的多种教育内容、多种教育形式都在各尽所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来促进幼儿发展。音乐教育则要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幼儿的发展。音乐艺术之所能,音乐教育之优势,都可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中去探索,去挖掘。为此,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地
期刊
摘 要 初三语文教学任务头绪较多,必须精心挑选选用新课和旧课结合、课内和课外兼有的特定教学内容;顺利促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落实和学生自学能力的被唤醒和激发;教学效果注重和中考保持一致,又关注到对学生读写自学的长远发展引导。  关键词 初三语文 读写复习 自学能力    一、制定教学目标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归宿,那么在初三学年教学总目标的制订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必须成为目标制定的“
期刊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性格特点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分层施教必不可少。分层施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现就我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谈一下分层施教的感受。  语文教学工作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不仅在于语文,即所谓的母语学科最为学生所熟悉,还在于语文学科也是
期刊
摘要 本文从考点梳理与典例分析两个方面来分析《平面向量》,是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的总结,也是对高三学生复习学习的一个指导,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时注意这部分知识与其它知识的综合。  关键词 平面向量 向量运算 坐标运算 共线向量 数量积
期刊
摘 要 合作探究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求知欲,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实际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探究素材 激活潜力 化学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学家泰勒说:“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就是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期刊
摘 要 学校要重视田径训练,因为能提高同学的运动天赋,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为高级学校输送人才,做好体育人才的储备。教师要搞好学校的田径训练,引导学生参与田径活动,促进形成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校田径工作更加出色。  关键词 体育氛围 田径训练    一、创造好的体育训练的氛围  1.教师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教师要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体育工作评价机制,根据学校特点科
期刊
摘 要 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写作来说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养成平时注意多看、多思的习惯。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关键词 写作习惯 说真话诉真情 多观察 多思考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们中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
期刊
纵观“以意逆志”作为诠释方法的发展史,“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结合始于清朝。周裕锴先生在《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中考证:  尽管孟子的这两个观点早在宋代就为“尚意”、“释史”的解诗者所推崇,但都是在不同的场合下被分别引用,相互之间并没有关系。明代人更少“论世”的概念,直到王嗣奭在《杜臆原始》里才首次提出“诵其诗,论其世,而逆其意”,而这时已是清初顺治二年了。从此之后,“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