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情敌”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下午,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放学后回到家,站在我面前欲言又止。我知道他有话要说。
  “有话快说!”我头也不抬地说道。
  儿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在我们班里,我有8个情敌。”
  这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好家伙!才10岁的小屁孩竟有这么多情敌?面对儿子突如其来的“早恋”,我知道我只能疏,不能堵。
  “什么是情敌?妈妈不懂,你给妈妈解释一下。”我放下手中的活,故意向他请教。
  儿子兴致来了,“妈,你也太落伍了吧!情敌你都不懂,情敌就是我和班里的男同学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同学,这些男同学就变成了我的情敌。”
  我想笑却强忍着,一本正经地问:“你喜欢的那个女同学学习怎样?”
  “她学习当然好了!而且她长得漂亮!这是我们班男生私底下公认的,今天她还穿了件漂亮的裙子……”儿子开始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向我报告关于她的情况。
  我打断了他的话,“你打算怎样打败你的那些情敌?”
  “现在还不知道,妈,你说说怎样打败我的那些情敌?”儿子晃着我的胳膊,做撒娇状。
  “你们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搞好什么?”
  “当然是学习了,这还用说?”儿子脱口而出。
  “这就对了,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学习,你要做的是在学习上打败他们,远远地把他们甩在后面,让他们输得心服口服。所以从今后,你更应该努力学习,课堂上大胆发言,让成绩更上一层楼。”
  “那个女孩喜欢你吗?”我进而问道。
  “现在我还不知道。”
  “那你打算怎么让她喜欢上你?”
  “我是大家公认的帅哥,这就不用多说了。下一步是搞好学习,课堂上大胆发言,她自然会注意到我的,然后就会喜欢上我。”儿子信心满怀地说道。
  几天后,儿子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说:“今天她没来上课,听说她病了。”
  “你买束花,去医院看看她。”我调侃道。
  “妈,你可别吓唬我,我才不敢呢!”
  “为什么不敢?”
  “若这件事让我们班的同学知道了,还不笑话死我!”
  “那该怎么办?”我装着为难的样子。
  “凉拌!”儿子丢下这句话,进屋写作业去了。
  我松了一口气,笑了。
  一个月后,我参加了儿子的家长会。会上,我看到了被儿子说了上百次的小女孩倩倩,她的确很漂亮,怪不得班里那么多男生喜欢她。家长会开始前,作为学习委员的她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地向到会的家长介绍了本学期他们班的情况。随后是各科老师分别上台讲话,他们分别表扬了几个学生。老师们都提到儿子,说儿子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尤其是英语老师,他说儿子即将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英语演讲比赛。我为儿子高兴,看来我的引导教育目的达到了。
  回到家,儿子就迫不及待地问我对倩倩的印象如何。
  “还行!”我装着漫不经心地回答,“不过,你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这件事。”
  “什么是发展的眼光?”儿子不解地问道。
  “目前她确实是个挺不错的女孩子,但将来你们上不了同一所大学,你还会坚持喜欢她吗?”
  儿子犹豫了一下说:“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的事,就不要过早下结论。你要对自己的感情负责,对你自己的未来负责。你现在在家门口上小学,视野很窄,可谓井底之蛙。知道什么是‘井底之蛙’吗?”
  “小时候你给我讲过这个故事,井底之蛙通常是形容见识少,知识面狭窄的人。”
  “你愿意做那个井底之蛙吗?”我进一步追问儿子。
  “当然不愿意!”儿子脱口而出。
  “等你将来走出去,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好大,外面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只要你好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样你就能考入一流的大学,遇到更多的优秀女孩。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优秀的女孩会喜欢你吗?倩倩会喜欢你吗?”我盯着儿子问。
  “肯定不会!”儿子回答得干脆利索。
  “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知道了。”儿子说完向自己的小书房走去。
  假期里,我和儿子一起看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我们母子俩边看边聊天,我也随机进行教育。
  “你最喜欢剧中哪个人物?”我问儿子。
  “阿勒邱。”
  “为什么你最喜欢她?”
  “她那么漂亮,那么善良,还那么聪明!”
  我又补充了一句:“她办事还那么有智慧!你将来愿意选什么样的女孩子作为你的女朋友?”
  “当然选像阿勒邱那样善良、漂亮又有智慧的女孩子做我的女朋友。”
  “好啊!”我高兴地说。
  就这样,我把捕捉到的生活中的一次次教育机会,把转瞬即逝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事情,融汇到儿子的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儿子。
  升入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很少再提女孩倩倩了,我问儿子:“最近怎么没听到你提倩倩?”
  “妈,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已经成为过去时。我今年的任务是好好学习,争取考入重点中学。”
  “好!只要你努力,妈妈相信你能考上的!”我给儿子打气。
  “妈,这道奥数题怎么解?”儿子拿了道题来问我。
  我只有认真思考的份了。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他在长呢,环抱着我的双臂有了小阳刚的硬朗,迎面的笑脸也有了骨骼的清俊,黑黑的眼仁儿似乎又多了几分嘎气,而他的高度,几乎与我平齐了。他已经很久没这么抱过我了,他很快就再也不会这么抱着我了。我舍不得推开他,于是手里拿着他的获奖证书和奖金,任由他晃着、摇着,笑出了眼泪……  小海曾经是个令我头疼的孩子,有一个月里6次被叫家长的纪录。那时候他三年级,在市里的一所重点小学读书,被班主任视为无可救药的学生。我
期刊
本人陪嫁品有钢琴一台,倒不是附庸风雅,因为确实能弹弹曲子。我曾经梦想着圆个考级梦,结果岁月蹉跎,工作繁杂,一直未能如愿。有了女儿,便想着让她趁年少学点儿,也算对得起这台钢琴。  然而,女儿学琴的过程却波澜起伏。初学时,尚年幼,带着她拜师学艺,每周两次课,每天都陪着她练琴数小时,效果着实明显。在练习时难免有悲有喜,她哭过,也得意过,被我逼、骂、打,也被各种手段奖励过。看她小小年纪就被困在琴上,我也实
期刊
儿子没有想象力吗?  江苏宿迁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5岁,很喜欢画画。可是每次我送儿子去幼儿园,班主任老师总会讲儿子想象力不够,就因为有一次上课画胡萝卜,其他孩子都给胡萝卜画上了眼睛,而儿子没有画。可是,我觉得儿子还是很有想象力的,他可以剪出各种剪纸形状,可以独自拼台灯、拼房子……我害怕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我该怎么办呢?  答:想象力的形成与儿童成长环境、受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民主、宽松的环
期刊
能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能使屋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  2012年举办的第一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中,职业组和学生组分别产生了10位“状元”和第一名,他们都是各自行业工种里的佼佼者。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更需要广大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这些优秀技工的成长中,父母的教育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职工组女状元朱雯:  茫然时,父亲指引方向  1991年出生的朱雯来自昆山,是“十大技能状元
期刊
Q 我儿子今年7岁,前几天剧烈腹痛,到医院检查后说是阑尾炎,当晚就进行了手术。手术很顺利,现在是住院观察期间。我想请问,术后护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多久才能正常上学?  山东日照 蔡琰之  A 蔡琰之读者,你好!  阑尾炎术后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活动及病情观察等。  术后饮食:首先,术后肠道处于低功能状态,必需禁食24小时,等到排气后,提示肠道功能开始恢复,此时可给予少量的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汤。3天
期刊
女儿从1岁半到6岁在德国上幼儿园,这里从幼儿园开始,提倡的就是寓教于乐,不偏重识字、数数、学外语的教育。他们有专门针对幼儿园的统一的教学大纲,每学期请家长单独面谈,从各个方面对孩子作出评价,比如说语言能力、与别的孩子相处的能力、能数多少数、对音乐的感觉如何等等,然后提出改进意见。在开家长大会的时候,老师提出一个观念:玩耍等于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期刊
案情简介:  小金的童年生活几乎是灰色的。出生于1994年2月的他,7岁时父母就离异了。母亲的离去对他是致命的打击,冰冷的房间,伴随着父亲不耐烦的教训和呵斥,小金跌跌爬爬地长大了。他想通过做错事引起父亲的注意,可是打工养家的父亲,背负生活艰辛根本无暇关注儿子的内心需求。小金在外面惹事后,除了遭到父亲暴打,父子间再没有什么可交流的。小金开始说谎,以谎言应付父亲的棍棒;偷窃、逃学旷课更成了家常便饭。小
期刊
我是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在和孩子相处中,我常常会被自己感动得要哭。  出差了,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妈妈,我想你。你想我吗?”我一直羞于启齿的情感,儿子表达得却如此自然。那一刻,我想哭。  儿子说:“周末想约某某同学来玩。”我说:“行啊,他答应了吗?”“他要我先问问你,我告诉他,我妈一般不反对我的意见。”儿子掩饰不住的自豪。那一刻,我想哭。  儿子将自己的外套丢了,就穿一件毛衣回家,我说:“你
期刊
新学期,我被分到大二班担任班主任。开学第一天,峰峰跟在爷爷身后走进教室。爷爷让孩子跟我打招呼,峰峰不吭声,爷爷反复催促了几次,峰峰还是不吭声,并且把头埋得低低的。爷爷不好意思地说:“峰儿就是不叫人,没办法!不开口啊!上了两年的幼儿园,老师都说他从不开口叫人。”我忙弯下腰,笑着说:“没关系,峰峰,明天来跟崔老师打招呼,好吗?”他害羞地点了点头。  几天过去了,峰峰始终没有开口跟我打招呼。尽管每天早晨
期刊
如今,育儿讨论版、班级QQ群、家长论坛等现代网络圈,已成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全方位互动平台。透明自由及时的联系沟通,既让家园、家校联手共育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又因为群聊难免顾此失彼,而造成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误会。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网络圈,便成为考验家长智慧的课题。  二月,又一个新学期,本刊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的经验体会值得借鉴——  班级讨论版:宝宝状况现场报  张娟  去年9月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