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分组实验的有效性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初中化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现在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比较多,那么如何提高分组实验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在分组实验课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预习实验,明确目的
  
  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实验,实验前应该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课本内容,预习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报告册),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写出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取用的仪器和药品、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应观察的现象等。通过预习报告的书写,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记忆深刻,各步所需的仪器、药品清晰明了,对实验应观察的现象胸中有数,操作起来不再看一步做一步,同学间的合作配合得更加默契。
  
  二、讨论交流,秩序井然
  
  实验时要严肃纪律,杜绝吵闹现象,要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言行。必要时可进行人盯人战术,迫使不安分的学生循规蹈矩,使实验能在井然有序中进行。在保持实验过程井然有序的前提下,允许同组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欢迎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案,创设一种边实验边研讨的氛围。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这个实验中,许多小组很快完成了教科书安排的实验,有的小组在讨论反思中提出:是否可以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呢?经过老师允许后,学生又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做了对比实验,总结对比,学生了解了补充实验反应太快,产生的气体不易收集,反而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
  
  三、注重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经过预习实验报告及教师的指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准备,知道了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当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强有弱,所以对同一实验现象的描述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在烧杯中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能力弱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熄灭;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描述为蜡烛火焰由大变小,最后熄灭。所以在进行现象观察时,教师要悉心指导,及时提醒学生不要放过任何细微的现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要及时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书本知识而不顾实验事实猜想现象。
  四、奇思妙想,鼓励创新
  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真地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法,允许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验,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药品。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药品和发生装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的状态,再进行质疑:能否用制备氧气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经过讨论学生很轻松地得出了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分析这套装置的优缺点,启发学生对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进行再设计。学生一经启发思维活跃,加上小组讨论,最后设计出了十几套可行的发生装置。所以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五、规范操作,巡视指导
  
  学生在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时巡视,及时加以纠正。不会操作的,一定要耐心地教;看到不良的实验习惯,一定要及时指正。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操作技能。有时班级过大,教师不能看到所有学生犯的错误,这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小组实验技能较好的学生培养成小老师,帮助教师来辅导能力较弱的学生和记录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
  
  六、提倡探究,教师引导
  
  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学生实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进行实验的全程性探究,实现实验目的。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不可能完全独立地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如在进行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实验时,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加以引导:(1)生锈铁钉表面的颜色如何?(2)能否用水除去铁锈?(3)加入稀盐酸后,反应速度如何?(4)如何加速反应?(5)稀盐酸的溶液颜色有何变化?(6)如果要除铁锈可以用什么物质?(7)上述每个反应中生成的盐是否相同?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实验同步进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解答,探究热情自然会高昂起来。
  七、人人实验,教师督促
  对于有恐惧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实验,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有些仪器可以多放一些,尽可能地满足二人同时实验的需要;有些仪器只有一套,教师要督促学生轮流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完成实验。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学生的实验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验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总之,学生分组实验能以其生动的直观性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实验现象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论证,以巩固知识、掌握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特殊爱好。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下教育理念的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数学有用”的意识    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运用愉快教学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良而美化的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改变。语文课堂逐渐“活”了起来,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然而,有的课堂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却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过分强调自主而疏忽了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期刊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富有成效且充满诗意。与之相反,质量低下的数学问题情境不但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期刊
情境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兴趣而设计的相关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主体能力的提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教材观,设计各种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设计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数学的现实性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现象,这就为创设情境奠定了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全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中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对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人格上更健全、思想上更具独立创新的精神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如何实现学生的自学,对学习产生积极性呢?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期刊
所谓主体性,是指作为认识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的一种功能表现。它一方面表现在对外部世界的选择上,主要受主体本人的需求、动机和兴趣等因素的需求和支配,表现为能动的自觉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外部信息的内部加工上,受主体原来知识和经验等因素的制约,表现为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是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过程。
期刊
布局谋篇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实在不敢恭维。而教师往往注重内容怎样、语言怎样,对于结构也就是布局谋篇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生的作文段落不清晰,层次不分明,特别是在一段中,句子的顺序更糟糕。“条理清楚”被视为好文章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重视对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出一种 “链式”写作方式,可以解决在布局谋篇这个问题
期刊
我校自2009年9月开始进行省级课题《有效使用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科研工作,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下,地理教研组结合本校实际和本学科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通过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对“学案导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1、教师提出自
期刊
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获取有效知识的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的精彩呈现以及教学的和谐性。新课程的理念如何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