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教师总希望能根据自己的课前预设,引领学生将预案中的各个问题各个击破,可谓师生配合“默契”,这样的课就被认为效果甚佳。可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思维结果。而对于课堂中生存的资源,尤其是一些“错误”的资源,大多用“忽略不计”的态度草草应付。殊不知,若及时捕捉住这些资源,并深度挖掘,或许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案例:
我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教学点时,向同学们出示了下面两个角:(两角顶点相对,大小区别不能一眼就看出来。)
师:这两个角谁大谁小?
学生争议……
师:既然不容易看出来,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生:老师,我有办法,我来量。
(学生拿着一把尺子上黑板来了)
师:行,你来试试。
只见他把直尺放在 1处,并肯定地告诉大家 1大约是5厘米,如下图所示(把尺放在两边之间距离正好是五厘米。)
师:你们同意他这样量吗?
生:(一部分学生)同意!
生:(另一部分学生)不同意!
师:先请不同意的一个学生说说理由。
生:因为我把尺子往外移一移就是7厘米了。
师:那么说这个角是5厘米是错误的了?
生:当然!
(这时,许多同学都皱起眉来,很委屈的样子。这时有一个同学举起了小手。我赶紧让他起来回答。)
生:我用尺子量可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你真聪明,老师也认为这是一种办法,可是到底应该怎样量才行呢?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探索。
生:老师我们小组讨论出来了。
师:好,请你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上来把尺子放在距离两角顶点相等的地方。)
(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有哪些小组也是这么做的?
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师:请一个同学说说到底该从哪里量,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生:我认为应该从离顶点相同的距离上去量,根据测量结果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说得太好了,那么还可以用其它办法比较大小吗?
课依然在继续
案例分析:
在此教学环节中,当学生拿着直尺来测量。我心里慌了一下,尺子怎么能量出角的大小呢?可这个“错误”能由我来否定吗?当然不行,课堂上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行,你来试试。”我从容地把这个学生请到了讲台前,让他进行操作。后来,当这个同学说 1是5厘米时,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讨论和实践来否定了他的这种说法。可是,这时我转念一想,用直尺来量,来比较,虽然不能量出角的具体度数,但不能说就不能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在这里,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机,因为用直尺比较角的大小和课前预设迥然不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挑战性。所以我适时提问,如果用直尺来量这两个角怎样才会合理呢?有谁想到了办法?这样,学生必然带着疑问去合作、讨论、探索,这就形成了一种较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探索,许多学生就找到了办法,最后,才引导学生回到课前预设上来。从而创造性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因此,当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间出现了不和谐时,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生成中的“错”,使之变为精彩的瞬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养成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作者联通:246480安徽省太湖县弥陀中心小学)
教学案例:
我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教学点时,向同学们出示了下面两个角:(两角顶点相对,大小区别不能一眼就看出来。)
师:这两个角谁大谁小?
学生争议……
师:既然不容易看出来,有什么好办法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生:老师,我有办法,我来量。
(学生拿着一把尺子上黑板来了)
师:行,你来试试。
只见他把直尺放在 1处,并肯定地告诉大家 1大约是5厘米,如下图所示(把尺放在两边之间距离正好是五厘米。)
师:你们同意他这样量吗?
生:(一部分学生)同意!
生:(另一部分学生)不同意!
师:先请不同意的一个学生说说理由。
生:因为我把尺子往外移一移就是7厘米了。
师:那么说这个角是5厘米是错误的了?
生:当然!
(这时,许多同学都皱起眉来,很委屈的样子。这时有一个同学举起了小手。我赶紧让他起来回答。)
生:我用尺子量可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你真聪明,老师也认为这是一种办法,可是到底应该怎样量才行呢?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探索。
生:老师我们小组讨论出来了。
师:好,请你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上来把尺子放在距离两角顶点相等的地方。)
(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有哪些小组也是这么做的?
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师:请一个同学说说到底该从哪里量,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生:我认为应该从离顶点相同的距离上去量,根据测量结果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说得太好了,那么还可以用其它办法比较大小吗?
课依然在继续
案例分析:
在此教学环节中,当学生拿着直尺来测量。我心里慌了一下,尺子怎么能量出角的大小呢?可这个“错误”能由我来否定吗?当然不行,课堂上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行,你来试试。”我从容地把这个学生请到了讲台前,让他进行操作。后来,当这个同学说 1是5厘米时,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讨论和实践来否定了他的这种说法。可是,这时我转念一想,用直尺来量,来比较,虽然不能量出角的具体度数,但不能说就不能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在这里,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机,因为用直尺比较角的大小和课前预设迥然不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挑战性。所以我适时提问,如果用直尺来量这两个角怎样才会合理呢?有谁想到了办法?这样,学生必然带着疑问去合作、讨论、探索,这就形成了一种较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探索,许多学生就找到了办法,最后,才引导学生回到课前预设上来。从而创造性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因此,当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间出现了不和谐时,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生成中的“错”,使之变为精彩的瞬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养成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作者联通:246480安徽省太湖县弥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