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学术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高等理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lyiw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教授是学术的化身,其学术力决定着高校的学术水平,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因素.大学教授的学术力主要表现为学术生产力、学术创造力和学术影响力,而学术生产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又是学术制度、学术资源和学术文化等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学术制度的合理建设、学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术文化作用的合理发挥是提升大学教授学术力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期刊
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下,利用新技术为工程建造过程赋能,推动工程建造活动的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升级,支撑行业升级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新变化.面向智能建造专业人才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变化,搭建具有特色的跨学科融合培养体系,介绍重庆大学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思考,为中国智能建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高师地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影响着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中数理基础的构建.本文从逻辑思维、实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三个角度,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理科思维方面的培养思路:对于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应结合其基本原理,了解其来龙去脉;理论学习结合实际应用,使教学内容生动;结合当前学科前沿理论,进行探索式学习,旨在探究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方法,为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本文采用我国2003—2019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面板数据,就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总体成就、时空特征及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突出问题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成就显著,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在地区分布上类似,中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持续滞后现象长期存在,东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巨大差距尚未消除.为此,本文建议:树立并强化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理念,用好用足国家在教育领域与地方共同分担的利好政策,积极运用评估手段引导和推动我国
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9—2019年的432篇期刊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科学教育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国际科学教育的比较研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研究以及科学素养培育研究等相关问题.随着科学教育研究的快速发展,其理论构建不断深入、研究方法更加多样且研究的系统性也在不断增强,但是仍然存在着哲学审视尚浅、学科学理不明和相关概念模糊等问题.未来我国科学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科学教育学科的制度建构、科学教育研究的实证取向与科学教育经验的本土创新.
地矿油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能源行业的重要人才供给方,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于国家资源保障不足,生源质量下降,人才培养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低等方面,严重制约了其高质量发展.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行业从业人员待遇,加强行业企业正面宣传力度,出台行业实习实训制度以及校企师资互培、互聘指导意见,完善高校理事会制度,加大行业企业参与高校治理力度等建议,以推进地矿油行业特色高校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为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在国际化教育成为主流的背景下,高校对学生主动环境行为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日益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尚缺乏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相关教学环节,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高等教育加入国际化因素后对大学生环境行为更深层次的影响.以能源类高校学生为样本,通过对环境行为理论的分析,确定大学生清洁能源意识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行为等相关因素,收集数据并建立相关模型,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模型的准确程度.基于此模型得出,国际化教育能够通过影响学生的清洁能源使用意识对其环境行为产生影
新工科人才培养应该首先使学生掌握更为先进和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本研究以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围绕本学科专业课程开展自然科学理论的教学实践.在新工科专业课程设计中,需加强工程科学专业知识与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融合联系,并做到三个“统一”.这些举措可以实现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与新工科知识理论的完美构架,形成一套由自然科学理论驱动的新工科专业课程建设模式,使得我国的新工科建设更加适应未来产业变革的现实需求.
对分课堂是近些年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授课形式.该教学模式在大中小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推广,但目前关于对分课堂在不同学科和年级上的教学效果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70项研究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发现: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合并效应值达到1.61.学科、学段、干预周期和考核类型对教学效果差异有显著影响,课程类型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分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全面促进作用.
乏燃料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关键环节,乏燃料后处理人才是核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本文针对新时代我国乏燃料后处理人才培养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分析了乏燃料后处理人才培养面临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核教育现状、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以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乏燃料后处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乏燃料后处理人才培养的建议和具体措施,为我国核教育和乏燃料后处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