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包线导弹的分回路LPV姿态控制器设计

来源 :航空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导弹飞行过程中, 马赫数、 攻角大范围变化带来的系统特性快变等问题, 本文给出一种分回路控制、 具有自增益调节功能的鲁棒线性变参数(LPV)姿态控制方法。 本文首先基于导弹的飞行包络给出了其LPV系统的建模方法, 然后考虑到LPV控制器数据量将随着LPV模型维数和顶点个数呈指数形式增长, 提出了基于分回路设计的控制方法, 以降低控制器阶数和个数, 从而使控制器更具工程意义。 最后基于某导弹非线性六自由度模型, 对导弹进行复合控制仿真, 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
  关键词: 线性变参数; 分回路设计; 六自由度非线性; 多胞顶点; 逆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V249.12; TJ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048(2015)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wide range of Mach number and angle of attack during the process of missile fligh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robust Linear Parameter Varying (LPV) attitude controller design method, which is capable of loop separate controlling and selfscheduling. The modeling method of LPV vertex models is given firstly, and then, since the data volume of LPV controller grows exponentially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dimensions and number of vertices of LPV models, th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loop separate design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troller by reducing its order and number. Finally, the 6DOF nonlinear simulation of flight mission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conveys that the proposed attitude controller has shown good adaptive ability and robustness within the operating envelope.
  Key words: linear parameter varying; loop separate design; 6DOF nonlinear; polytope vertex; inverse dynamic
  0引言
  新一代制导武器的机动能力大幅度提升, 其攻击过程中马赫数、 攻角变化范围大且变化幅度非常剧烈, 这使得导弹飞行过程中气动特性差异非常明显, 同时通道之间耦合问题也更加突出。 因此, 先进导弹是一个典型的大包络、 快时变、 强耦合性系统, 如何实现其精确稳定的控制成为现代控制理论在应用方面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目前, 为解决导弹飞行过程中根据俯仰力矩系数随攻角及舵偏的变化, 在相同马赫数、 相同攻角下, 正舵偏和负舵偏引起的俯仰力矩系数变化基本是对称分布于0°舵偏时所引起的俯仰力矩系数值两侧; 在相同马赫数、 相同舵偏下, 随着攻角变化, 俯仰力矩系数变化不大。
  2导弹LPV建模
  2.1LPV模型概述
  LPV模型描述了非线性系统的一系列局部特性, LPV系统工作在给定的参数空间范围Θ的状态方程描述形式为
  所展现出的大包络、 快时变、 强耦合性等问题, 广泛采用现代控制理论方法, 如滑模控制方法[1]
  神经网络直接自适应方法[2]、 动态逆方法[3]等。 相比之下, 鲁棒LPV控制方法[5-8]由于能够直接建立多胞模型, 且具备自增益调节能力, 设计过程方便快捷, 已经成为先进导弹姿态控制的热点研究方向。
  目前, 鲁棒LPV方法已经在导弹控制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较多成果, 但在应用中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LPV控制器阶数与LPV模型维数、 控制输入、 控制输出相关, LPV控制器数据量将随着LPV模型维数和顶点个数呈指数形式增长。 LPV控制器数据量过大将直接导致在线调用耗时长, 难以实现应用。
  为降低控制器数据量, 增加工程实用性, 本文给出一种分回路控制的LPV控制器设计方案, 利用角速度回路建立LPV模型构成内回路控制器设计, 气流角回路进行外回路的姿态控制, 从而减少LPV模型的顶点个数、 减少LPV顶点控制器个数。
  1导弹特性分析
  1.1导弹非线性六自由度建模
  导弹的质心动力学方程和绕质心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2.2LPV建模方法
  现有的将非线性模型转换为LPV系统的方法主要有:Jacobian线性化法、 状态传递法和函数替换法[9-10]。 Jacobian线性化法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对非线性模型没有严格的要求, 且它的理论基础是泰勒级数的一阶展开。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对原非线性方程经过严格的状态转换得到qusi-LPV模型, 它要求控制输入以线性的方式存在于非线性方程中, 且依赖于关于非调参状态变量和系统输入平衡点的连续可微函数, 但是这个函数的存在不能保证。 而函数替代法是通过一个最优问题将非线性方程分解为LPV系统, 这需要非线性方程的精确表达式。 对于本研究对象, 其气动参数非线性剧烈变化, 很难写出具体的表达式, 也不能将系统输入写成线性的形式。 故本文选择Jacobian线性化法对导弹进行LPV模型的建立。   考虑如下非线性系统:
  3导弹LPV控制器设计
  LPV控制器是由一系列与LPV模型顶点对应的顶点H∞控制器组成。 而导弹飞行过程中的飞行参数大范围摄动、 强不确定性、 强耦合性等使得所构造LPV模型存在维数较高、 顶点个数过多的问题, 引起所设计的控制器阶数和个数增加, 最终导致所设计LPV控制器数据过于庞大而失去实际应用价值。 为降低LPV控制器阶次、 减少计算量, 采用分回路的控制结构进行降阶, 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 首先采用指令解算模块将姿态角回路解耦, 实现制导指令到姿态角速度指令的转换, 降低LPV模型的阶次, 减少时变参数个数, 从而降低LPV控制器阶次和计算量; 利用姿态角速度回路的LPV模型设计LPV控制器, 使得稳定性更易满足要求。 指令解算模块采用了基于逆动力学策略, 利用基于逆动力学策略将制导指令的气流角αc,βc,γVc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 通过解耦回路将气流角指令转换为姿态角速度指令。
  3.1基于逆动力学的外回路结构设计
  基于逆动力学的LPV控制方法结构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 整个系统包括三个层次, 分别是参考模型、 运动关系解算及解耦和LPV控制器三部分, 通过参考模型得到气流角指令αc,βc,γVc的一阶导数α·c,β·c,γ·Vc, 利用运动学关系计算, 分别得到三轴姿态角角速率指令ωxc ,ωyc,ωzc , 利用LPV控制方法设计姿态角速度跟踪回路控制器, 实现导弹的指令跟踪。
  对于绕质心的运动学方程, 状态可取为弹体俯仰角、 弹体偏航角ψ、 弹体滚转角γ。 但是为了便于实现导弹对大攻角、 大侧滑等制导指令的跟踪, 一般采用基于弹道坐标系的
  则导弹LPV系统仿射依赖于ρ(t), 多胞LPV系统为
  Pρ:=CoPv1,Pv2,…,Pvl,vl=26(23)
  式中:Pvi为多胞系统的顶点模型, 其系统矩阵元素由时变参数ρ(t)中元素的上下界(ρ-i,ρ-i)任意排列得到。
  为了限制作动器的幅值和速率饱和, 图5中的加权函数W2选取为
  W2=diag(71 000,11 000,1100)(24)
  同时, 为了达到理想的跟踪效果, 对控制输入的罚函数W1取为
  W1=diag(s+2010s+2,s+88s+0.8,s+88s+1.2)(25)
  断开控制器, 可得鲁棒控制系统开环LPV模型, 再通过矩阵不等式组求解获得64个顶点控制器, 按照式(6)即可构造基于SQLF法的纵向自增益鲁棒控制器。
  4LPV控制器仿真验证
  以Matlab/Simulink为仿真环境, 建立某型导弹六自由度非线性模型, 并基于鲁棒LPV控制方法搭建分回路的非线性控制器。
  根据需求, 仿真过程依赖于侧滑转弯(STT)技术, 即通过俯仰通道和偏航通道的综合作用产生法向过载, 同时滚转通道保持倾斜稳定。 因此, 仿真过程实现了导弹从0°攻角和0°侧滑角的姿态到30°攻角和30°侧滑角姿态的跟踪响应。 仿真时, 分别在不同的初始状态下, 给定输入指令(αc=30°; βc=30°; λc=0°); 同时, 为了验证在自增益情况下算法的鲁棒性, 选择了Ma初始值不同(Ma=1.5及Ma=2.5)的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
  (1) 初始Ma=1.5时: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图6(a)~(b)是外环气流角变化曲线, 图6(c)~(d)是内环角速度变化曲线, 图6(e)是导弹复合控制下4 s内的三维大机动转弯轨迹。
  图6(e)显示了导弹分别在纯气动控制下和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下, 在末制导段4 s内飞行的轨迹, 根据轨迹图, 复合控制下的导弹转弯半径明显小于纯气动控制下的转弯半径。
  (2) 初始Ma=2.5时: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图7(a)~(b)是外环气流角变化曲线, 图7(c)~(d)是内环角速度变化曲线, 图7(e)是导弹复合控制下4 s内的三维大机动转弯轨迹。
  图7(e)显示了导弹分别在纯气动控制下和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下, 导弹在末制导段4 s内飞行的轨迹, 根据轨迹图, 复合控制下的导弹转弯半径明显小于纯气动控制下的转弯半径。
  由图6~7可知, 基于鲁棒LPV控制方法设计的导弹LPV控制器, 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从0°攻角和0°侧滑角的姿态到30°攻角和30°侧滑角姿态的跟踪响应, 所设计的自增益鲁棒控制器满足性能要求且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5结论
  本文考虑了导弹飞行过程种存在的参数快变等问题, 采用了鲁棒LPV控制方法进行设计; 为减少控制器阶数和数据量, 控制器采用分回路的控制结构进行设计。 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LPV控制器在不同马赫数下, 内外环信号跟踪效果好、 稳态误差小, 说明了所设计的LPV控制器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
  参考文献:
  [1]
  Hall C E, Shtessel Y B.Sliding Mode Disturbance Observer-Based Control for a Reusable Launch Vehicle[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06,29(6).
  [2] Johnson E N, Calise A J, Corban J E.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Adaptive Guidance and Control Using Neural Networks[C]//AIAA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Conference and Exhibit, AIAA 2001 -4381.   [3] Bai Chen,Ren Zhang,Fan Yao,et al. Dynamic Inversion Control for RLV Reentry Attitude Based on Fuzzy-Neural Disturbance Observer[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3,7(1): 58-62.
  [4] Schumacher C J. Tactical Missile Autopilots: Gain-Scheduled Control and Dynamic Inversion[D]. East Lansing: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7.
  [5] Lind R. Linear Parameter-Varying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Structural Dynamics with Aerothermoelastic Effects[J]. Journal of Guidance,Control and Dynamics, 2002, 25(4):733-739.
  [6] Menon P P, Prempain E, Postlethwaite I, et al. Nonlinear Worst-Case Analysis of an LPV Controller for Approach-Phase of a Re-Entry Vehicle[C]//AIAA GNC, 2009.
  [7] Fezans N.Robust LPV Control Design for a RLV During Reentry[J]. Scientist, 2010, 5(25): 86.
  [8] Rugh W J , Shamma F. Research on Gain Scheduling[J]. Automatica,2000,36:1401-1425.
  [9] Marcos A , Balas G J. Development of Linear-Parameter-Varying Models for Aircraft [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04,27(2):218–228.
  [10] Shin J. Worst-Case Analysis and Linear Parameter-Varying Gain-Scheduled Control of Aerospace Systems [D].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00.
其他文献
为开发一条不依赖于传统的俄罗斯合作伙伴的新型生产线,“阿尔乔姆”(Artem)和Radionix 两家乌克兰公司已开始一项合作项目,研制温贝尔设计局的R-27空空导弹(北约代号“Alamo”)的防空改进型。  R-27导弹是俄罗斯设计的,苏联时期由莫斯科的温贝尔设计局研发了多种改型,但这些导弹及苏联设计的其他大多数空空导弹的生产线则位于基辅的“阿尔乔姆”工厂。  苏联解体后,“阿尔乔姆”公司继续全
期刊
摘要: 對适用于机载武器的组合导航算法展开研究, 给出了SINS/BDS组合导航状态方程, 推导了以伪距、 伪距率作为观测量的观测方程。 针对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在测量噪声不确定的情况下使用存在缺陷的問题, 研究了新的噪声自适应调整滤波与残差故障检测算法。 对新算法进行了软件设计, 并开展了软件仿真与产品车载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算法能有效增强系统鲁棒性、 提高滤波算法精度, 有效隔离故障
期刊
MBDA 公司英国分公司的工程师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制导结构并获得了专利。该设计为导弹头部腾出许多内部空间,从而使更多的地方可用于战斗部;将导弹头部中的制导硬件减至最小,其余大部分硬件装在战斗部后面。  在许多战术导弹中,导引头都是安装在导弹头部的,该位置能够提供连续的视场。战斗部一般位于制导电子设备之后和推进系统之前,这种布局对战斗部来说远远达不到最优,因为导引头和制导组件会对战斗部性能产生非常不利
期刊
欧洲导弹集团(MBDA)致力于一项为期3年、由公司内部研究与发展部门资助的创新项目,通过充分利用活性材料技术来提高战斗部的毁伤效能,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将对公司导弹的未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传统战斗部采用惰性或非活性金属外壳(如钢、铝、钨、铜,占战斗部重量的2/3),以沿初始速度矢量方向生成可能的最大毁伤。这种毁伤受破片的初始动能所限。  活性材料技术改为采用“过渡”金属族材料(如钛、钽、锆、铪、铝
期刊
英国已与MBDA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3亿英镑(4.62亿美元)的合同,为英国皇家空军(RAF)制造新型的“先进近距空空导弹”(ASRAAM),该消息宣布于2015年9月16日的2015伦敦防务系统与装备国际展上。  这份“能力保持”订单将以新制造的导弹来补充英国皇家空军ASRAAM导弹的整个库存。ASRAAM导弹是英国皇家空军“狂风”GR.4战斗机和“台风”战斗机最主要的近距空空武器,现有库存即将步
期刊
欧洲战斗机集团的“台风”战斗机继续分别与该集团的三家成员公司一起拓展其能力,宣布2015年7月中旬进行飞机新的能力试验。  7月15日,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宣布已完成“台风”的新型气动改进成套组件(AMK)的飞行试验,声称该组件显著提升战斗机性能,最大升力提高25%,最大迎角提高45%,战斗机横滚速率提高100%。  参与该项目的试飞员拉斐尔·贝尔特拉梅称其“令人印象深刻”。他补充道,“最初以为这不
期刊
摘要: 基于脉冲隔板总开孔面积一定的情况下, 研究了不同级间开孔形式对一脉冲壳体绝热层烧蚀和流动损失的影响, 对带硬质隔板的双脉冲发动机进行了内流场数值计算。 结果表明: 隔板背壁区涡流会加重绝热层烧蚀, 燃气再附着点附近烧蚀情况最严重; 改变开孔形状和布局对隔板流动损失影响不大, 但优化开孔倒角设计可改善隔板孔流通能力; 减小隔板外缘孔径并加开隔板中心孔能有效减轻绝热层烧蚀。  关键词: 固体火
期刊
摘要: 为设计高效记忆合金自调节式节流制冷器, 介绍了自调节式节流制冷器的工作原理, 给出利用记忆合金驱动阀针进行流量调节的机理。 对记忆合金通过控制节流阀针的位移调节制冷工质流量过程进行计算分析, 模拟了在不同初始高压和节流孔径的条件下, 节流制冷器流量随调节阀针位移的变化关系。 为实现螺旋翅片管换热器高效换热, 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强化换热分析, 分别对内管管径、 芯管管径以及翅片尺寸等影响其换热
期刊
摘要: 基于一种半装药的高过载地面模拟试验发动机, 针对不同推进剂铝粉含量和绝热层材料开展了三次发动机过载试验, 获得了绝热层宏观烧蚀规律, 通过电镜分析了EPDM的烧蚀模型。 结果表明:(1)三元乙丙橡胶绝热层较丁羟基绝热层更抗烧蚀、 抗冲刷; (2)推进剂的铝粉含量越高, 燃气对三元乙丙绝热层的冲刷越严重, 绝热层的烧蚀率越大; (3)通过试验分析, 验证了三元乙丙绝热层的碳化、 热解、 基体
期刊
摘要: 高动态环境下具有较大的多普勒频移, 不利于信号的快速捕获。 基于PMFFFT的快速捕获算法利用部分匹配滤波器结合FFT运算的方法可实现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 大大减少捕获时间,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详细分析了PMFFFT算法的特性, 确定了部分匹配滤波器长度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准则, 为算法的实现解决了首要问题。  关键词: PMFFFT; 部分匹配滤波器; 高动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