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因情重而忧思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cj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饿走半九州”但他“不废朝廷忧”,亦不忘“遥怜小儿女”
  说起杜甫,很多人都知道他被后人膜拜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除了“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天才和功底外,他对祖国、对妻儿、对普通人都充满了热爱,就像艾青《我爱这土地》所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因情重而忧思,杜甫的诗歌忧国伤时,个人的痛苦与幸福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社会和历史的土壤,绝不无病呻吟。笔追清风、心夺造化,因此其人称为圣,而诗堪为史。闻一多先生认为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家国、儿女皆难忘


  青年时代的杜甫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尽管唐玄宗父子不能使诗人一展抱负,使他在仕途上一再碰壁,最后才得到一个“左拾遗”的闲职,但他忠诚依旧,执著如初。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虽然怀才不遇,但杜甫忧思难忘。当长安陷落于叛军之手,目睹国都城荒草深的残破景象,他泪流满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可见诗人伤国之痛、思家之深。
  一个人悄悄走过被叛军摧残的曲江边,昔日盛极一时的曲江已变得满目荒凉,他满腹的感伤却只能化作默默流下的眼泪,“少陵野老吞声哭”。
  安史之乱初定,他还在梓州流寓,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奔泻直下的狂喜之情洋溢着炽烈的爱国之情。
  爱国爱家情甚笃。“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昼引老妻乘小艇,睛看稚子浴清江”,这是杜甫笔下的家庭生活画面。
  杜甫的妻子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安史之乱中全家颠沛流离,家全靠杨氏撑着。即使在流离失所的艰难岁月里,杨氏仍在支持着丈夫的写作,搬家必须把丈夫最爱的诗书带上。因此才有了“漫卷诗书”。
  杜甫非常感念他的老妻。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兵荒马乱岁月中,杜甫对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充满思念,写下了深情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千?”本是自己思念妻子,却设想妻子闺愁望月不眠,蒲起龙评价说“悲婉微至,精丽绝伦”。
  这首诗写后不久,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寒食节,杜甫又情不能禁想起妻子:“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想象妻子对红花而伤感,牛郎织女尚能相见,自己却不知何时能与鄜州的妻儿团聚,写得语丽情深。
  杜甫和妻子杨氏生有三子二女,长子宗文,小名熊儿;次子宗武,小名骥子;还有一个小儿子,未满周岁即在奉先县因饿夭折。此外,他们还有两个女儿。对于孩子们,杜甫充满了慈爱之心。
  杜甫常常为不能给妻子儿女提供周全的衣食而自责。从长安到奉先,他本来是回家团聚的。结果刚到家门便听到老妻号啕大哭,“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羌村久别重逢,茅屋里的妻子衣裳成了百结衣(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衣服);娇养的儿子打着赤脚,脸色比雪还要苍白;小女儿穿着补丁摞补丁也只能到膝的衣服,号寒啼饥。此情此景,让杜甫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爱家的人才会爱国,有国才有家人的幸福生活。尽管“饿走半九州”,但他“不废朝廷优”,亦不忘“遥怜小儿女”。
  顾随先生说,生在乱世“所遇是因苦艰难,所得是烦恼悲哀……老杜则睁了眼清醒地看苦痛,无消灭之神力,又不愿临阵脱逃,于是只有忍受担荷”,他把这些痛苦写出来,从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

兄弟万里正含情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杜甫无时无刻不惦念自己的几个兄弟。
  杜甫兄弟共五人,杜甫居长,四个弟弟分别名为颍、观、丰、占,还有一个妹妹,嫁与江东钟离韦氏,其弟妹五人都是继母卢氏所生,但杜甫对他们手足情深。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秋.弟弟杜颖任山东临邑主簿,典领文书等,写信给兄长杜甫述说黄河水灾给百姓带来的忧患,杜甫收到弟弟的信就写了一首《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滥,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问候并安慰弟弟。
  安史之乱很快使这个大家庭变得兄弟离散,音信不通,杜甫打探着兄弟们的消息,对亲人们的命运充满了担忧。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月夜忆舍弟》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杜甫的几个弟弟此时分散于战乱中的山东、河南一带,生离死别使杜甫忧虑不安,后四句写得肝肠寸断、伤心欲绝。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避乱,在成都浣花溪边安顿下来,写作《村夜》以表达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萧萧风色暮,江头人不行。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
  战乱年月,杜甫兄弟聚散两依依。别离欢会,杜甫都会有诗作相赠,同时也经常和兄弟们书信往来,互报平安。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接到弟弟杜观的书信说要从长安来到江陵,并将到夔州来看他,诗人高兴地写了一首《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達江陵,今兹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词》,从诗题就可以看到诗人迫不及待渴望亲人团圆的心情。写完以后,意犹未尽的他又写了二首《喜观即到复题短篇》,设想兄弟见面拉家常,计议归长安的情景。

李杜之交成佳话


  杜甫对兄弟手足情深,对朋友也情真意切,他和同时代诗人李白的交游传为千古佳话。   天宝三载(744年)春夏之交,已名满天下的李白与困顿不遇的杜甫在洛阳初遇,当时李白44岁.杜甫只有33岁。
  杜甫对这位大他11岁的狂放不羁的兄长钦佩不已,他们在一起畅聊归隐之志。杜甫在《赠李白》诗中叹道:李侯啊,你是金马门的贤德之士,如今离开朝廷,自由了,可以去山林中寻幽探胜。我也有到梁宋游览的意愿,正好与您同行,希望能采到仙境中的瑶草。
  同年秋。二人便结伴游梁宋(今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一带),在这里他们遇到了高适。他们一起畅游痛饮,谈文论诗,不亦快哉。
  天宝四载(745年)秋,杜甫在兖州,李白从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赶来相遇,二人又结伴游历齐鲁。同样怀才不遇、漂泊无根,杜甫又写了一首《赠李白》规劝对方: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何?
  《赠李白》是规劝,也是自嘲自伤。杜甫看似埋怨,实则不平:我们有济世之才,为何却难以施展?
  杜甫写了大量赠、寄和怀念李白的诗篇:“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不少诗句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不夸张地说,李白诗名高千古,与杜甫这种宣传分不开,即使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杜甫惦念每一位朋友的安危,关注着每一位朋友的生死。李白、高适都先他而去,他伤心欲绝,怀念着当年壮游的岁月,伤感“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郑振铎说。“凡大诗人没有一个不是具有赤子之心的,于杜甫尤信。他最笃于兄弟之情,而于友朋之纯厚。”

忧贫叹息肠内热


  杜甫诗歌之所以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的诗歌是变乱时代的苦难大写宴,勾勒出了大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万象。
  尽管自己也颠沛流离、饥寒交迫,但他仍然同情着比他更衣食无着的人,这是杜甫的伟大之处。
  杜甫的诗里有阿段、信行、伯夷、辛秀、阿稽等仆人的名字,他把最底层的普通人当作家人朋友对待。
  从他和邻人野老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人的交往中那种朴素而温馨的情感。在外漂泊的他回到鄜州羌村(今陕西省富县南)和寄居在那里的妻儿团聚时,这些贫困而朴实的邻居都拿着酒榼前来祝贺,酒有浊有清。
  邻居们觉得这酒太差劲了,不是待客之道,杜甫则感激他们:“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因为了解下层人民的疾苦,杜甫总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贫苦无告的穷人。杜甫漂泊到夔州的第二年,住在瀼溪西边的草堂里。堂前枣树成熟后。西邻一个孤苦的寡妇常来打一些枣,杜甫任由她打。
  杜甫搬到白帝城东十余里的东屯后,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住。吴郎来了就在草堂插上篱笆防止打枣,寡妇便向杜甫诉苦。
  杜甫写诗给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他委婉含蓄地劝告吴郎: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怜老惜贫,让这个可怜人打点枣吧。
  著名文史学家刘大杰说,杜甫的一生“始终展转于穷困的生活里。从他个人的生活实践,得到对于广大人民穷苦生活的体会、观察与同情”。
  从生活中来,加之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现实主义的杰作,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能体现杜甫经世济国的人文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心里经常像火烧似的焦急,思考着如何拯救受苦的人民,有时甚至发挥出了诗人的想象。
  潼关失守后他逃难至三川(今陕西富县南),看到这里山洪暴发人民遭难。他突发奇想,希望天边有鸿雁飞来,把人民背负出去,“因悲中林士,未脱众鱼腹。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
  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疾苦,天气阴晴都会想着会不会妨碍或有助农时。应时的雨水来了,他高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大雨下个不停使禾苗被淹,他幻想有诛云师能带来晴天。“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由于想着人民的疾苦,他不太注意个人的苦难和穷困。刘大杰说“他无论遭受多大的困难,受着多大的委屈,他都能夠坚韧自持”,在“入门闻号眺,幼子饥已卒”的情况下,他还“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这是别人达不到的境界。所以王安石在《杜甫画像》里对杜甫推崇备至:“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飀。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其他文献
这些幼儿园把上早教班和幼儿园招生进行捆绑,明显是不规范的招生行为  近日有安徽合肥市民反映,部分公办幼儿园存在开办“亲子班”、变相“兜售”入园“优先权”的现象。本刊记者前往安徽省水利厅机关幼儿园和安徽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暗访发现,两所公办幼儿园均有招收“亲子班”学生,用以“预定”直升幼儿园小班名额的情况,一学期收取费用数千元。家长:想上公办园,先抢“入场券”  2011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
北京箭扣长城晨光  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良好成就。文物法制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6部行政法规、7部部门规章及一大批地方立法共同构成的文物法律制度体系;全国文物从业人员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6万人发展到2017年底的16余万人,中央
国际新药进入中国的脚步正在加快  下午5点,接受了新药临床试验第四次用药后,齐军很快办理好了所有手续,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中山肿瘤医院)顺利出院。  作为一名晚期肺癌患者,齐军对新的治疗手段保持着谨慎的乐观。  “前面两次用药的结果都不错,但愿今天这第三次检查也能有一个好结果。”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就在4个月之前,齐军还曾因大出血收到病危通知书,挣扎在死亡线上。如今他的信心和希
每次国内有朋友来伦敦,最喜欢做的事情,除了购物,就是逛博物馆,男女老幼,几乎没有例外。我5岁的小儿子。最爱的地方之一也是博物馆——他大约一半的周末时间,都是在伦敦的各种博物馆里消磨掉的。  为什么人人都爱伦敦的博物馆?  首先是因为“好玩”。  5岁的儿子最爱的博物馆。是让他觉得“惊奇、刺激、好玩”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每次去他都流连忘返,回家路上还总是嚷嚷着下次还要再去。  在那里,5岁的小朋友
2017年,“三江(金沙江、岷江、长江)”宜宾段水质监测断面达标率为100%  站在长江干流零公里处,望着烟波浩渺、“滚滚东去”的长江,宜宾市民杨希感慨万千:“今天的长江宜宾段可以用‘渚清沙白鸟飞回’来描写,生态环境大变!”  临江而建的四川省宜宾市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金沙江、岷江在这里汇合而成长江,长江干线航道零公里处便位于宜宾城区。臭水沟消失了  长江干流零公里处附近的凉姜沟青山如黛,芦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在一份合同书上按下手印。全国的第一个种田包干责任制由此诞生了。小岗村因此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这是当年18位农民中的三位  1979年夏,一位名叫汪强的地区电影公司宣传干部带上两部海鸥照相机,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进了小岗村。农民们正在忙着收粮,脸上幸福洋溢,汪强按下快门,拍下小岗村农民严宏昌借来拖拉机收获自家粮食的场景。  小岗村的“大
泰国当地时间7月5日,两艘游船在从海上返回普吉岛的途中遭遇特大暴风雨天气,四十多名中网游客遇难。境外旅游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七月八月,又到了举家出游的高峰时间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选择境外旅游度假。在境外旅游中,意外随时会出现,语言不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差异等因素,也会使发生风险的几率上升。因此,购买境外旅游保险,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很有必要。首要原
有专家指出,“金陵”的“金”,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金子,而是指铜;“陵”则是山陵、山岗的意思,非指陵墓  从公元前472年范蠡在南京长干里筑造越城开始计算,南京的建城史已有2488年。  悠长的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诸多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给南京留下了一大堆名号。  据最新出版的、南京地方历史学者卢海鸣博士的《南京历代名号》统计,从最早的冶城,到最晚的南京,南京历代名号一共有70多个:金陵
电商平台“99大促”之前,各路卖家正抓紧备货,迎接这个销售小高峰。今时不同往日,公众打量这一促销日时多了一种法律的视角。尽管日前通过的电子商务法要到明年1月1日才生效,但法律的震慑力已经开始彰显,消费者网购时也感觉多了一份底气。而另边厢,有些网购平台还在“售假”,不少山寨工厂深夜赶工发货。想抢抓电商法还未生效的“窗口期”,抓紧再赚一把不义之财。透过点滴变化可知,未来的几个月里,是拥抱还是回避电商法
近一段时间来,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在各地陆续召开。团结奋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成为代表委员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也是各地两会毋庸置疑的主题之一。随着这一盛会的临近,一场持续五年的“考试”迎来最后的交卷时刻。交出一份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本质要求,也是党执政兴国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值此关键时刻,全体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主动与十九大召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