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出院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ec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伴的病情大有好转,今天便可出院。昨天,女儿在医院陪护,儿子、儿媳忙着给医院做锦旗。看着妈妈转危为安,他们对医院和医护人员表示深深的感谢。
  昨天傍晚,北京刮起了大风,我真担心她出院时,天气不好着凉感冒。她现在最怕感冒了。
  东方微亮,我赶紧起来,打开窗户。天,湛蓝湛蓝的,没有一点云彩,树梢也一动不动。
  老伴5月3日上午从达旗转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一下飞机,救护车就直接把她接到医院的病房,并马上实施了抢救式的治疗,没耽搁一分钟。
  老伴是大面积的肺感染,感染面积占整个肺的三分之二,一叶肺几乎不工作了。正常人的呼吸氧饱和度90以上,她来医院时还不到40。她坐着轮椅,头都立不起来,体温有时高达40度,呼吸极其困难,上的是机械强增氧。病情十分严重,大夫告许我们,如果她迟来一至两天,可能就没救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儿女们的昼夜陪护下,经过20多天的辛苦和努力,终于度过了可怕的危险期,她现在基本能自己大小便,也开始吃饭,但还得每天吃一把药,一个月后进行复查。大夫再三叮嘱,要好好的保养,千万不能感冒。
  上午十点半,老伴和我回到了儿子的家里。我坐在她身旁,看着她确实瘦了,瘦了足足八斤。原本不胖的她,现在愈显瘦小。我摸了摸她的胳膊是松松的。她可能是累了,没说几句就睡着了。我下地坐在她的对面,细端详着老伴:她老了许多,头发越显苍白,瘦白的脸上又添了不少的皱纹,黑斑明显又多又大;嘴唇干裂,嘴角边还有没退完的血痂。
  看着老伴如此的憔悴,我真是又心疼又害怕。她才68岁,还不是走的时候。如果她现在突然离我而去,我该怎么办!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那么大的院子,那么大的房子,我一个人孤零零的……
  老伴两岁时我三岁生母分别去世,我们一样苦命。从青年时期结婚到现在,我们俩相伴整整五十个年头了,看着熟睡的老伴,五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像过电影似的,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1967年春天,我和她姐夫(我俩婚姻介绍人)骑着两辆旧自行车从树林召到敖包梁把她娶回来。我俩领了结婚证,晚上,办公室主任到我家里坐了坐,表示祝贺,同事给外边的孩子们散了点糖块,没有任何结婚仪式。从此,我们俩开始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生活。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们是已有三个孩子的五口之家。我的工资很低,每月30多元。我的父母亲(继母)都已年迈多病,我又是独子,两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我们身上。她还得经常回农村干农活,帮妈妈做营生。她们婆媳相处得十分和谐融洽。也许是她從小没有妈妈的缘故,对婆婆就像亲娘一样。她每次离开妈妈时,妈妈总要掉眼泪。我父亲去世后,留下妈妈一个人,冬天我们便把妈妈接到家来。她对妈妈是那样的热情和尊敬。每顿饭总想给调剂得好上加好。妈妈在我们家吃了炖鸡肉,说媳妇做的鸡肉特别香,秋天杀下的鸡一直放着,等她回去给做。由于她对妈妈好,给孩子们做出了榜样,妈妈在我们家住时,孩子们也是奶奶长,奶奶短,奶奶声声不离口。妈妈住得舒心,愉快。
  我有个同母异父的哥哥。本来哥哥还有个同母同父的弟弟和好几个亲侄儿,但我们成家后,哥哥跟我们在一起生活。后来,他岁数大了,把他接到我们家,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83岁去世。哥哥的年龄比我大20多岁,老伴把哥哥当父亲对待,端茶倒水,每顿吃饭总是先端给哥哥。哥哥感冒有挑针放十指血的习惯,哥哥每次感冒放十指时总找她,有时一天两三次。哥哥在农村放羊时,她看见穿的单薄,从畜产公司皮房买了上等的羊皮给哥哥,缝了件皮大衣。哥哥没有洗澡的习惯,身上有些汗味再加上胆小,不敢去理发店理发,头发好长好长。她上街买了把推子,亲自给哥哥推头,一推就是十几年。哥哥去世的前两年,有时糊涂,大小便经常便在裤子里。她总是勤洗勤换、尽量让哥哥舒服些。她伺候哥哥多少年如一日,是我们的楷模。
  她勤劳吃苦,从14岁开始就和大人们一样劳动干活。她从不偷懒,干活十分卖力。成家后更是再大的苦,再累的活都能咬紧牙关干到底。我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出差下乡,她不想让我因照顾家庭耽误公家的事,常常把家里大小事务一身担,从无怨言。生三个孩子,我两个不在她身边,都是她自己照顾自己。由于家务繁重,再加上她身体不太好,每年在糖厂上一冬天班,第二年春天总得住一次医院。为了不让孩子们挨饿,除上班外,她在家里喂猪、养奶羊。养奶羊每年秋天要储树叶。有一次,夜里刮起了大风,树叶聚堆,我俩半夜起来扫树叶。我曾为此写过一段顺口溜:“三更已早起,五更才归回。一人有点怕,两人能拉话。妻扫夫来背,好比天仙配。”为了生活挣钱,她不管多苦多累都去干。记得在化肥厂打焦炭,烈日当头,如火似烤。他嘴上起了好几个大血泡,可没有在家里休息半天,在大糖厂建筑工地,她虽身体瘦小,却担着100多斤重的混凝土踩着架板上二层楼。我和她说,你和工地负责人说一说,换换工种。她却说:谁不想干轻活挣大钱?没那么多轻活,别给领导出难题了。她一辈子就是这样:宁让身受苦,不让别人背后去叨咕。在哪里干活工作,他都是兢兢业业,吃苦在前,哪里的人们都喜欢要她:在哪里工作,哪里的领导不让走。在畜产公司,她先后在猪毛厂,皮革制作车间,一干就是十几年。现在查出她的肺组织纤维部分坏死,经常咳嗽,实与长时间做那些工作有关。
  特别在我自谋职业那几年,因为办工厂赔了钱,她不怨不离,大年三十晚上和我在工厂里试验产品。她坐着马拉胶车,四轮车去乡下赶交流会卖凳子、桌子、镰刀。我们家喂着一口母猪、三头奶牛。她每天早早起来挤牛奶,我不在时,她还铲牛粪。每年秋天拉草、粉碎草少不了她。有一次我们俩正粉碎草,来了他妹妹和妹夫。看到我们浑身被草粉裹成白人,认不出我们。他妹夫当时感慨:“你们富不了,天理难容。”我们养奶牛五年、喂母猪四年、收猪肠四年。每年冬天收猪肠,我有时在外边收或做其他生意,她在家里收、验。有人把牛肠、马肠和猪肠冻在一起,以假充好,她就一根根放在锅里融化检验:还有人一根分几根,这些肠子也得融化开丈量。收猪肠,验猪肠都是在冰冷中操作,她现在的手指关节粗疼就是那时带下的毛病。长时间收猪肠,难免身上带有异味。有一次,她去门市部买东西,有个女人到她跟前时用手捂住了鼻子。一贯干净爱好的她,回家后爬在炕上哭了。我看着也心酸。   2003年秋天,我患重病差点离开人间。在我患病前前后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我。我高烧昏迷,她掉眼泪;我醒过来,她长长松口气。她按时的给我喂饭饮水,倒屎倒尿不分白天夜里。在我做眼睛手术时,大夫说一个眼可能保不住视力了。她安慰我说“只要保住一条命,一个眼睛瞎了算个啥,就是两个眼睛都瞎了我还能领着走!”患难与共,大难见真情,这个世界上她才是最爱我的人,才是最疼我的人。
  我们相伴的这五十年,她跟随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小事随我,大事听我。买煤矿家里没有钱,后来煤矿需投资建设,债务高达三千多万元。经营煤矿属高风险,她相信我,支持我,无一声怨气,为煤矿的发展也是极尽全力。煤矿收入大增时,她也没提出要钱,煤矿出手转让了那么多钱时,她仍然没留一点私房钱。但她对支助别人,从来却不吝惜。汶川大地震,我们家捐了现金五十万元,给我老家打井上水花了大几十万元,给残疾儿童、贫困大学生又是几十万元,给煤矿周围群众扶贫、上水、修路等等,她从来没说过半个不字,反而积极支持。她没有责怪我一句,反而安慰我说:“那些钱可能原本就不是你的。钱,有多少为够,有吃有穿就行了。想想咱们过去,看看现在,我们也应该知足常乐了。”
  她给困难的人花钱总是大大方方,而自己则是能省则省,能少花的就不多花。多少年来她自己买衣服每件都是几十元,而且一穿就是好多年,她说能穿就行了。前几年买下的衣服翻出来有点宽大准备缝改。她眼睛看不见,就让保姆小白改了一件又一件。亲戚朋友有困难只要和她张口,她从没让来者空着回。她学佛十多年了,忌荤,每天都是粗茶淡饭,简简单单。对于施舍,她却说:舍得越多进的才越多,像流水,你把它阻死,水就不流了。钱也是一样的,要让它流动着。”
  老伴没有多高的文化,又不善于言表,她只用行动来践行自己的理想。就是这么一个极普通的女人,却在亲戚朋友们眼中是一个懂理、孝顺、善良、宽容、坚强、任劳任怨、大慈大爱、道德高尚几乎没有什么缺点的完人。
  人们常说,成功的男人背后,總会有个成功的女人。要说我有点成功,那一半是老伴给的。
  脚步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儿媳过来说饭熟了,正好老伴也醒了,要喝水。我赶快把水端过去,心里暗暗的在想:老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我们俩再相伴50年!我要好好的伺候你,报答你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关心,照顾和你对这个家的付出。现在,咱家的菜园子绿啦!小鸡下蛋啦!小羊羔长大啦!你栽的月季也开花啦!还有那么多的亲戚朋友,他们都期盼你快点归来。老伴,愿你早日康复,高高兴兴的回家。
  ——选自《长河》
其他文献
这一年过得颇不宁静。  七月,我在南昌出差时,突然接到二弟的电话,称父亲身体不适,急于见我。此刻,我预感到了将会发生什么。父亲已八十有七,近年来身体越来越不好,每次出门我都十分惦记。我立即抛下庞杂的事务,直奔机场,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中。当我匆忙赶到父亲面前时,父亲伸出苍白的手,将我紧握。他虽然说不出一个字,但从他全无血色的脸上,可以看得出他的喜悦。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似乎无声地说了许多话。凌晨时分
期刊
一  鸣沙山的沙子是喜欢和孩子们玩的。所以,当我儿子在鸣沙山尖叫着冲向沙子的时候,沙子一下子就变幻了表情,扫荡了疲惫和懒散,盛开了笑容,装饰了身体的姿态,软绵绵地,把自己弄成宠物狗,等着他来逗弄。  跟在我儿子后面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他跟他妈妈一路都在吵架,说话恶声恶气,没有好表情。他一定是看见沙漠变幻了表情,才露出难得的笑靥,奔跑着,故意重重地把自己砸在沙子的身上。  沙子当然无耻地笑着,腆
期刊
一  假期给岳父家打枣,岳父家四个子女都回到山西这个名叫圐圙头的小村来帮忙,几个孩子便在地里玩耍,大点的慧慧捉住一只小虫,其他的三个孩子都说这只小虫是蝴蝶,尤其妻弟家的牛牛,一副理直气壮的小模样,为了证明他们所言非虚,四个孩子一起把小虫小心翼翼拿到我面前让我辨认,我一看哪是什么蝴蝶,而是一只土灰的小飞蛾,我便实事求是地说,大花翅膀的才是蝴蝶。牛牛恼了,硬要我说这是一只蝴蝶,一边用小拳在我背上打个不
期刊
心灵的珍藏  吴丹红  有一所低矮破旧的老屋,炊烟从老屋后袅袅升腾,宛如一条扯不断的舞动的白绫,窗前有一个小小的人痴痴地等待着盼望着那个人回家……  爷爷已经年近六十,身材有些矮壮,背也稍稍驼着,有着一双健壮有力的像蟹钳的大手,头发却已斑白,面色被阳光晒得黝黑,额头上像是被刻刀划了几道深纹,脸上布满了浅浅的皱纹。那都是一波三折的往事吧。  爷爷虽然四肢不方便,但他就是闲不下来,时不时就往山上钻。那
期刊
“又一庄”酒楼这个名字,使我联想到了“新乡土”。“又一庄”,有“家园”的感觉,来长沙,必得进又一庄。那天,去“又一庄”时,我迟到了,《新创作》杂志社主编“彭胡子”举起茶杯说:罚你三杯!我只好乖乖地认罚了两杯。那日朝晖作东,“新乡土”的“战友”久别重逢,喝着“麦子”酿的啤酒,“精神家园”的味道颇浓。  酒过数巡,“胡子”便放谈江堤。彭胡子是我所久仰的作家诗人,读过他写的编的不少书,尤其是“悠闲”系列
期刊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青海师范大学)校园里的波斯菊开得可真欢啊!秋天的阳光下,白色、黄色、紫色、粉红色、深红色,各色花朵多姿多彩,轻盈艳丽,繁茂绚烂,一畦畦的颇有野生情趣。走在花中的青春少女,自有一种格外的美丽,成为后来大学生活最好的回忆,并进入我的笔下写作凌须斌的这篇文章。借用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尾句赞一个:“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屈指数来,“故园三十二年前
期刊
一边务农一边当民办教师的父亲,给我规划的未来职业是百货公司的售货员。  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父亲放弃了祖祖辈辈经营的土地与家园,举家从乡村迁到了小镇,在国营的百货公司谋得了一个售货员的职位,然后默默等待我长大,女承父业……  初中毕业报志愿,班主任家访,他告诉我的父母,以我的成绩,考入一所不错的中专是有把握的。  这天晚上,我挨着祖母躺在滚烫的火炕上。父亲站在炕头,沉默良久后说:“
期刊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榆林是贫穷落后的,在中国版图上,榆林也是座不大的城市。但在我们北方地区历史上,榆林是数得上的名城。榆林古称“上郡”,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系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地。2000多年以来,在这里上演了无数动人心魄的土地争夺战,留下了许多跨越时空的历史遗迹。  5月28日,达旗文联组织部分协会会员开展“感受古城,寻找文脉”采冈活动,到榆林市所属的神木县神
期刊
《独酌秋韵》,充满诗意的诗集名。它让我想到了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欧阳修的《木兰花》词:“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独酌秋韵”应该许源于此吧。  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正是付慧出版的第二部诗集。  当诗稿呈现在我的面前时,首先是“独酌秋韵”这个如诗如画的诗集名吸引了我,然后是“她”的那份恬静、那份柔美、那份哀婉,在这个秋风吹拂、金色满园的季节
期刊
行走在校园,忽然被一阵阵浓郁的沁人心脾的花香吸引。定睛一看,原来是丁香花开了,我与丁香花撞了个满怀。  五六米高的紫丁香树,周围占地也有五六米,一株开两种花,一片片桃形的嫩绿的叶子,簇拥下的丁香花,紫色特别富贵,白色的那么洁白无瑕,那层层叠叠的花穗,是由一个个俏丽而精致的四瓣十字形的小花组成的,花瓣中间夹有一根淡紫色深管,一股幽香从管里飘出。远看,它们好似一片片淡紫带红和洁白无瑕的云朵。素雅美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