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莫扎特音乐周”精彩纷呈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d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三所名校加盟
  
  2006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巨匠,4月12日到19日,“莫扎特音乐周”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此次活动是该院依据2005年与奥地利最负盛名的三所国立音乐大学——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格拉茨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所签订的协议,承办的由奥地利欧亚太平洋网主办“中国莫扎特月”的部分活动。
  此次活动包括:学术讲座、音乐会、大屏幕歌剧演出、院际交流等。内容涉及歌剧、作曲、室内乐、音乐艺术管理等多个领域。所有活动均对社会免费开放。近一千人参加了这次盛大的活动。
  讲座由来自四所大学的学者共同担纲,内容丰富,涉及门类广泛。如:《资料来源与莫扎特作品的演奏风格研究》、《莫扎特和他同时代的女性音乐家》、《莫扎特的头盖骨研究》、《莫扎特的安魂曲:一个充满魔力的神话》、《“莫扎特效应”:莫扎特给人带来的经济效益》。
  《魔笛:孩子们歌剧?》是一场精彩的演讲。执教于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Michaela Schwarzbauer教授带来了众多版本的《魔笛》,也展示了小学生们排练该剧的有关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魔笛》着重展示人类发展的过程,颂扬人类的勇气、美丽和智慧。为了向中小学生传递这种观点,她以奥尔夫教学法为指导,设计了诸如指导学生绘制夜后肖像画,发放表格,排练歌剧片断等活动。
  《莫扎特的头盖骨研究》则因为新奇的选题,幽默的Gottfried Tichy教授得到连连喝彩。教授来自萨尔茨堡大学,毕生致力于名人头盖骨研究。他这次从奥地利带来莫扎特头盖骨复制品和莫扎特的一些珍贵手稿。他详细地证明了此头盖骨属于莫扎特,并提供了相关证据。讲座结束,在场师生争先恐后要求摸一摸莫扎特的头盖骨,演讲者高兴地满足了大家的要求,气氛非常融洽。
  《萨尔茨堡文化节的意识形态和现实》和《舞台上的莫扎特》互为姊妹篇。演讲者Oswald Panag教授不仅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社会哲学家,更是一位经验老到的艺术管理者。他介绍了萨尔茨堡文化节的历史及最近的发展情况,更以大笔墨描述了歌剧舞剧制作人这一特定人群在文化节中发挥的作用。他们中有的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等经典改为话剧、舞剧、思维戏剧等多种形式,有的将原有情节套用于现代生活,有的甚至摒弃原有情节、只选取其中的某些特质、某些思想进行现代演绎。教授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案例,鼓励大家突破传统,在发展中传承优秀文化。
  《美国舞蹈节的莫扎特:乔治·巴兰契与美国芭蕾舞的创建》和《资料来源与莫扎特作品的演奏风格研究》等讲座也是深入浅出,高潮迭起。这些讲座对在中国学习西方音乐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从各方面详细地了解莫扎特以及莫扎特对后世的影响的绝好机会。许多外校师生及爱乐者都特地赶来听讲座,并表示不虚此行。
  除去10场讲座,4场音乐会也非常吸引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音乐会是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成果展示,由各系学生和青年教师担纲。音乐会以独奏、重奏等多种形式,演绎了歌剧选段、室内乐等多个门类的莫扎特作品,如《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跳舞吧,小伯爵》、《G大调弦乐小夜曲KV525》等等,集中全面地展示了作为民族音乐最高学府的中国音乐学院近年来在西乐教育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
  而奥方三校教授合作演绎的联合音乐会,演奏了原汁原味的莫扎特作品。《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KV581》、《F小调幻想曲KV608》等作品,使在场的师生和爱乐者们如痴如醉,真正听到了来自音乐之都的天才的声音。瑞士Catalogne室内乐团音乐会,单簧管独奏音乐会也同样精彩。四场音乐会不仅有中国人的视角,也有西方人的演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以音乐作为桥梁,以一个立体的、形象饱满的莫扎特为载体,给四月的校园献上了丰富的音乐大餐。
  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周”只是中国音乐学院与上述三所世界著名音乐学院合作的开始。活动中,四所学校的领导汇聚一堂,进一步商讨合作办学,如开办大师班、进行课程合作、建立联合音乐学院等事宜。这必将从整体上提高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水平,是中国音乐学院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近年来,女性作曲家的数量逐渐在增多,她们的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越来越多的音乐厅和歌剧院开始为女性作曲家的作品辟出一块空间。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Augusta Read Thomas)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驻团作曲家已有十余年,3月底,许多演出院团演出了一些在国际舞台比较活跃的女性作曲家的作品,如凯加·萨利奥(Kaija Saariaho)在巴黎歌剧院举行了她最新歌剧作品的首场演出;克利夫兰
期刊
近几年,江苏省交响乐团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指挥家、演奏家与之合作,通过对经典曲目排练演出的打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4月14日,乐团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举办了由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音乐学院指挥教授徐志廉执棒的《精品交响音乐会》。  勃拉姆斯《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奏协奏曲》是音乐会的重头戏,担任重奏的是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的小提琴演奏家凯弗可·马地罗西安和大提琴演奏家丹尼斯·帕克,他们均为路易斯安娜
期刊
近日,俄罗斯大剧院芭蕾舞团在英国举行巡回演出。演出了该剧团从19世纪就开始上演的芭蕾舞剧经典剧目《斯巴达克》、《天鹅湖》和《唐·吉诃德》。  其实,俄罗斯大剧院芭蕾舞团的创办,还与一位英国人有关。1776年,英国戏院老板麦克·马多克斯,在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许可和资助下,在莫斯科成立了一个戏剧团,这便是大剧院芭蕾舞团的前身。230年来,俄罗斯大剧院芭蕾舞团不断吸纳精英,编排创作了数百部大型舞剧
期刊
红领巾的精神礼赞    记得上小学时,每一次升国旗、唱国歌之后,我们都要再唱《队歌》。这在当时还不太懂事的我看来,它就像上学一定要穿校服、戴小黄帽一样,被视为一种“程式”。《队歌》的原名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从结构上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曲子使用的是两段体结构。第一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旋律饱满有力又不失柔韧活泼。开头部分词曲结合得非常巧妙:分解下行的大三和弦附着在“我们是”三个字
期刊
本报讯 北京市海淀区校本教研现场会——音乐感知与体验创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日前在育英学校召开。来自全区的音乐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活动旨在展示育英学校整合校内资源,将第一、二课堂结合起来所取得的成绩,并与全区的音乐教师交流。海淀区音乐教研员王琪说,海淀区艺术教育在北京乃至全国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海淀区现有学生社团200多个,北京市几乎所有的金帆乐团都在海淀区,这对海淀区的艺术教育来说是一笔很大
期刊
由蒙特利尔中华文化宫、加家网、麦吉尔大学、康考迪亚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共同发起并联合主办的蒙特利尔首届校园华人超级歌手大赛,吸引了25所院校的中国大陆、台湾、港澳两岸三地100余位华人学生报名参赛。  经过近一个月的初赛、复赛和决赛,人们以各种方式选定各自心目中最喜爱的音乐“金童玉女”,有10名歌手入围。冠军桂冠由沈阳音乐学院毕业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深造的季璐摘取,亚军由年仅14岁
期刊
纪念莫扎特250周年诞辰的展览,近日在莫斯科各大博物馆陆续拉开帷幕。这个名为“莫扎特的俄罗斯神话”的大型系列展览,先是在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普希金艺术博物馆开幕。选择普希金博物馆作为“起始点”,完全是因为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普希金曾经撰写了莫扎特和当时另一位作曲家萨利耶利之间的悲剧故事,描述萨利耶利因为嫉妒莫扎特的音乐天赋而对其下毒,1984年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莫扎特传》就是根据普希金所写的这个故
期刊
引起我关注这位女高音饶岚,是聆听了她的CD《古今世界声乐名曲集》(CRC)开始的,一位中国歌唱家竟能将德国Lieder唱得如此在行、地道、生动,难能可贵,惹我兴趣。  今年受难节,“饶岚与香港小交响乐团”音乐会在香港举行,这虽是应景之演出,但是,此类世俗化的宗教音乐,非常好听,颇受欢迎。饶岚演唱的莫扎特《欢乐,高兴》(K165)是选用米兰版,更是世俗化。她的音量小,力度也不大,音色就很柔美,以抒情
期刊
上海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于丽红的《于丽红——乌克兰国家大剧院独唱音乐会》DVD近日由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于丽红祖籍辽宁鞍山,从小凭着极强的音乐天赋多次获得演唱奖。1996年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声乐教育家石林,现为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几年来,于丽红先后出访了日本、新加坡、法国、比利时、荷兰、美国等国家。于丽红曾多次成功在中国声乐大赛中获得国家级
期刊
埙,捧在手上可当一枚陶器来把玩的乐器,拙朴本真,古色古香。古人说埙之声是“立秋之音”,大概是指其声肃杀、凄凉、悲戚、空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贾平凹说:“上帝造人时,也造了埙。人有七窍有灵魂,埙有七孔有神韵。埙是什么?土与火的精灵。”小小一枚埙,吸纳的是日月之精华,大地之灵气,诉说的是岁月的沧桑,人间的传奇。从埙的乐奏中,可以听到华夏文明绵亘不断的历史回音。  第一次领略埙的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