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堡茶看门口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玉莲: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专栏作者。著有《喝茶慢》,编著《约会中国茶》。
  
  喝六堡茶后会觉得身体特别舒畅,那是很久以来就习以为常的事,往往能清楚感应到有一股暖和暖和的热流,一寸一寸循着血液逐渐遍布全身,有一股气在身体中央从内向外辐射,散至头顶、每一粒手指头和脚趾头,当我听见人家怪异地问:怎么你喝六堡的样子像喝酒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脸色泛红似醉酒态,神情该是很放松想要睡觉的样子。
  也许我永远叫不准含藏在六堡茶内那些有益成分的具体名称。像网上的资料库般如数家珍姓甚名谁,但我知道,我可以不吃任何东西、空肚喝六堡茶也不会造成任何不适,就这一点来说,其它同级同价位的茶是望尘莫及的,除非你有办法拿到做工极好最一级棒的,否则肯定要你胃抽筋。
  这六堡茶,并不需要去到顶级,就是以前小时候在万里望,妈妈泡来祭拜祖先神明的即可,巴刹里的杂货铺、药材铺及香烛料铺皆随手买得到。现在或许都不见踪影了吧,那时妈妈拜神后所剩余的,我们加热水浸渍,有事没事喝半天。
  约8年前仍可在怡保陈春兰买到1公斤约二三十零吉(马来西亚货币名称,下同)的等级,也能喝出一个清肠暖胃醒神了,如果获得级数高一点,那无疑叫人嫉妒,我当时购入一些硕果仅存、约四十五零吉1公斤的。现在冲泡来喝,几杯下肚,感觉血液循环通气致使手臂、额头、耳后及颈后会发轻汗,整个人的精神也会在一顿茶的时间变得轻盈许多,喝茶可以喝得饱,不用吃饭,就是它。
  有位老六堡茶玩家,于上世纪70年代曾在锡矿场当过机械管工。他说,矿工们为了锡的开采。从早到晚耗费极大体力,并且双脚都湿淋淋浸在水泥中,没有听说他们会犯风湿的,只见他们一个两个都很壮汉,腰都板得直直的,应该就是锡矿场每日提供六堡茶煮饮带来的驱寒除湿功劳。
  最近有位茶友肩膀肌肉绷紧不舒服,他告诉我:中医师叫我别喝茶,如果一定要喝,可以喝熟普洱。肌肉绷紧的原因,一时未必说得清,姑且不管,为甚不可喝茶,我倒乐意愿闻其详,至于只能喝熟普洱,我只觉万分吊诡,哪里来的逻辑。
  茶民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喝茶的实验场近20年,得来的经验是,不管抱恙或无恙,如果一定要喝,尽管喝“老”好茶。“老”的意思是,最少收藏30年的光景,客气一点,20年勉为其难地接受。
  猜想是不是由于肌肉绷紧。担心血气不通,需要忌讳凉性饮食,因而有“如果一定要喝,可以喝熟普洱”之劝谕?很多人依书直说,经过渥堆的普洱比起其它茶类,茶性要温和得多,故此几乎是老少成宜的。但别忘记,惨不忍睹的市场上出现许多既不到位也不到味的熟普洱,那东西能喝进肚子吗?
  如果需要忌口,想要喝茶喝得谨慎一点,或许,即使身体稍微不适也不想放弃喝茶的习惯,可以喝“老”好茶,它与选择茶种类并无直接关系,就算是绿茶或乌龙茶,只要将它做得很好,我照样在任何时候空腹就敢喝它。
  喝茶一定要喝好茶,好且老的茶简直可媲美仙丹灵药,“老”好茶经过光阴的润泽,仿佛转变成一帖符咒,有病医病没病补灵魂,谁那么幸运,集“老”与“好”于一身?非常难。
  假使谁手上拥有的六堡茶是够老的。我们便不论级数,那等于是看门口的药了,得到同等珍爱的还有老普洱以及老铁罗汉。
其他文献
中国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众多优秀的茶种品种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茶叶在中国长期被当作传统的农业来发展,与品牌、营销似乎挂不上钧。随着世界茶业的发展不断加速,中国茶叶的行业品牌发展却一直不尽如人意。产量第一,产值第四;世界认知度低;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风靡全球的茶业品牌……拥有5000年历史和8000万从业人口的茶行业如何发展?对此,国内品牌策划大师叶茂中认为,大部
期刊
秋季是该补的季节,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经过了漫长而炎热的暑夏消耗,此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大多数人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气阴两虚的症状,所以中医主张初秋进补应益气养阴、气阴双补。而采用食材进补则不但方便实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食补主要以进食饭菜为主,尽可能食用些清淡、富有营养的多种食物。炎夏刚刚过去,我们的胃似乎还难以习惯油腻的料理,这个秋天,我们不妨把清新的茶融进营养的膳食之中,清清淡淡地为我
期刊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国味的。茶就是很中国的东西,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有着士大夫的优雅情怀和隐土的恬淡风骨,比较适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清幽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喝茶的: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芯里,第二天早晨拿出冲泡,清香淡远。秋天。用一块纱布,包一勺龙井,挂在盛开的桂花之间,四五个小时
期刊
没有金银茶器的辉煌富贵,没有玉质茶器的婉约温润,没有瓷质茶具的细腻光洁,陶质茶器所具有的是质朴和无华的外表,崇尚的是“师法自然”的宗旨,丢掉矫情与繁缛的饰物,留下的是源自大地最原始的慈爱与智慧,最引人思索启迪慧根,以一种参禅悟道的情感,去感知那一份藏于陶器中的美。  方桌,长凳,一块粘土。方寸之间,灵指微动。眉目欣然一悦,就演绎了一出出造物的神话。一团泥,以肌肤温度暖之,以清冽之水润之,以情感塑其
期刊
茶器:水晶如意壶水晶杯碟 茶品:政和工夫红茶牛奶  地点:晋安河公园    在阳光正满的午后,枝桠隐隐撕碎阳光,满地期许……待嫁的女孩,彷徨、犹豫、期待、决定……约三五闺蜜讲叙她的浪漫嫁衣……  爱情啊,修炼千年的圆满是婚姻;爱情啊,有折磨与甜蜜。是她与他的情爱对峙,黑瞳里有她的影子,胸膛中有她的烙印。深情的他,承诺给她休憩的绿洲。也许,争吵与平淡将是主味,但是与他共度今生已是求佛千年修行,愿今
期刊
最早的茶船,非品茗之所,乃茶具也。我手头有一册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主编的《中国老茶具图鉴》,里头就有不少茶船的图片——古人真是有心而用功,做得精致而好看。作为古代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茶船亦名茶托,或日盏托。其用途大抵是防烫手所用,只是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名之。  据考证,茶船始于南朝,而兴于唐,且由盏托演变而来。李匡义《资暇录》卷下记载:“始建中(公元780年~公元783年),蜀相崔宁之女
期刊
伏夏的暑热在夜风的轻抚下缓缓退却,月光,放肆地将窗外的一切染色,只有阳台被树阴遮挡,留下了一块朦胧的宁静之地。都市的喧闹都在这一刻消融了。月色晚风拂去了心里的烦躁与不安,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适,觉得这样的月夜不应该被打扰,安静地和自己来一场约会,想起之前好友送的“古早味”的台茶,复古的包装不由的想起那名为《国风》的舞蹈。  腾出矮几和蒲团,在高处点一盏烛灯借些许亮。再让熟悉的舞曲古乐轻声流淌,静静地
期刊
读小学五六年级时,祖父常常会把我叫到他身边,考考我:“念了好几年书了,本子写了一摞摞,会不会写一个——字?”  “什么字?”我有些不服气。  “就我喝茶时用的这个癿子癿的,怎么写呀?”祖父一边问,一边用手举起那个被烟火熏得黑压压的锥形器具,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像是料到我不会写似的,一脸胜利者的表情。我还真不会写,于是仓皇而逃,甚至有好几天躲着不去见他。偶尔,我会噘起小嘴,嘟囔着反击一句:“世上哪有
期刊
编辑整理:汐汐    本期流浪了许久的茶多拉之盒经云南、广西、广东、香港,最后终于回到了台湾莉森茶友的手中,承载着各地茶友对茶的感悟及祝福也让本次活动增加了更多的感动与深切的关怀。尽管由于报道时间的关系,每一站的品鉴未能详尽报道,但是我们不难从中体会到各地茶友对于茶的执著与热忱,而千里茶缘则因这小小的茶盒牵系得更加紧密。    自在的云南站    主持人:阿垚  与前几站茶友的分享不同,云南站的主
期刊
起始,是一种不经意的偶遇,如同爱情故事中擦肩而过的瞬间,一个念头的相约于寥寥几句电话中的寒暄,便牵手相会在武夷烟雨蒙蒙的青山碧水中。  高速路渐到终点,车窗外也闪过或雄踞或秀丽的山山水水,如同一副浅绛山水画般,武夷渐入眼中,那一片如汹涌海洋般连绵的绿,或温顺的小坡或险峭的山峰,或蜿蜒的溪畔或错落的农居旁,青翠欲滴的绿色如同一张巨大的画卷,漫天漫地。而我们,汽车、黑色的柏油路只是不经意间点缀在这张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