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孩子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容易熬到孩子放暑假了,职场妈妈终于暂时告别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工作。欢呼之余,不禁回想起在日本生活了十几年的朋友,对我说起她自己两个女儿在日本的上学故事。
  朋友的大女儿在日本读四年级,小女儿在上幼儿园。大女兒跟所有的日本孩子一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自己去上学。
  大女儿幼儿园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老师就会带着即将毕业的小朋友去参观小学,体验生活,带着他们学习独自乘坐公交车和地铁。
  毕竟还是6岁左右的小孩子,难免会坐错车,会下错站,会坐反方向,老师就反复地带他们去识别车号,认清方向,记牢上下车站的名称。到了一年级开学的时候,孩子们就能自己上下学了。
  在日本,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小女儿刚上幼儿园时,老师就会要求朋友在书包里多准备几套衣服。因为老师会要求孩子自己上洗手间,自己吃饭,裤子尿湿了,衣服吃饭弄脏了,教孩子从书包里拿衣服出来自己换。这对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势必会有困难,老师就不厌其烦地反复教,绝不会因为嫌麻烦而越俎代庖。
  上了小学之后,老师会教孩子们打扫教室卫生,换上劳作服去学校的农场劳动,自己在家清洗个人衣物并叠放整齐。
  所以,日本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别强,别看日本主妇一个人养育几个孩子,可能还没有咱中国一大家子人拉扯一个熊孩子费劲。
  日本的学校经常会邀请家长来学校体验孩子的学习生活。校园开放日这天,家长来到校园,跟着孩子一起上课,参观孩子在农场干活。午餐时,家长跟孩子们一起坐在小板凳上,等值日生分发餐具和食物。孩子们会骄傲地告诉家长,今天吃到的胡萝卜或者马铃薯,是他们自己种的。自食其力,是日本孩子从小就被根植于心的理念。
  有人说,过去我们是独生子女,看得重,孩子多了就好了。我看未必。我家两个熊孩子,大的7岁,小的4岁,还是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宝贝得不行,自理能力和意识都需要加强。
  究其原因,除了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双薪家庭占绝大多数,导致不得不依赖隔代抚育之外,恐怕还有一个观念问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我国千百年来的封建教育贻害。
  从0岁开始的早教,到幼儿园的兴趣班,到幼小衔接班,还有上小学之后的各种培优班的火爆,折射出多数年轻家长的心理:孩子首先是文化成绩,其次是艺术修为,这是压倒性的大事,至于自理能力,或者劳动习惯的养成可能没那么重要吧。自己小时候还不是这么过来的……
  作为曾经被集体唱衰的80后,我们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也是上一代人眼中的小皇帝,可是我们非但没有垮掉,中间还有很多人成为国之栋梁,社会中坚。所以,我也完全不会担心10后会垮掉,毕竟,孩子是我们永远也到达不了的将来,他们注定会超越我们。只是,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而不是成为只是某一方面优秀的巨婴。
  有趣的是,当我和朋友聊起日本的教育时,朋友却在向我打听国内的小学。面对我的不解,她解释道:大女儿多次向她抱怨,不想再接受日本的教育了。因为在小学校园内就教授女孩子如何迎合讨好男性,这让她受不了。作为一个男尊女卑观念顽固、女性婚后就成为全职太太的国度,在小学四年级的课堂上,教授这些内容可以理解,但是难以接受。
  因为朋友及其先生都是中国人,夫妻二人在家中的地位是平等又互相尊重的。加上每年寒暑假,外公外婆也会来日本小住,二老相濡以沫,互相照料。耳濡目染之下,中国夫妻的相处之道已经深深根植于大女儿的心中,面对日本男尊女卑的文化,她无法接受。因此,朋友正在考虑将大女儿送回国内接受教育。
其他文献
当地时间5月24日上午10点,伦敦,一袭红色西服套装的英国首相特蕾莎·梅面色凝重,向全国发表辞职讲话。“不久后,我将辞去让我感到毕生荣耀的工作。我是英国第二位女首相,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位,我辞职不是出于憎恨,有机会为我所爱的国家服务,让我深怀感激”,说到这,她的声音已经明显哽咽。  在辞职讲话中,特蕾莎·梅表示,“自己尽力了”,但她知道,这依旧远远不够。  留欧派的脱欧任务  特蕾莎·梅是一名“留欧
期刊
“中年危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很多人工作十几年后突然感到厌倦、迷茫,或者家庭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感到疲惫、孤独、失望,或者在某个匆忙的早晨突然看到自己掉落的头发、剧变的体型、甚至异常的排泄物。这些信号都告诉人们,生理、心理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年危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应对的结果对个人和工作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中年人的心理困惑  “忙与茫”。  2018年底,在某单位干部大会上,研究者请数百
期刊
比利时蒙斯城内有栋白色建筑叫曼达纽姆。这座建筑不起眼的外观与响亮的头衔形成鲜明对比:“纸质维基百科”“互联网前身”……  两个比利时人的狂想  曼达纽姆的创建者是两位比利时人:保罗·奥特和亨利·拉方丹。1895年,27岁的奥特结识了拉方丹,志趣相投的两人很快有了个野心勃勃的规划:创建一份包含世界上所有知识的书目索引。  根据曼达纽姆博物馆官方网站的记载,在别人的嘲笑中,两人努力搜集公开出版物的编目
期刊
在中国,达·芬奇是知名度最高的外国名人之一,不但教科书里有达·芬奇的课文,他的画作《蒙娜丽莎》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音乐家和画家  如果只知道达·芬奇是一名画家,那对他的了解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其实,达·芬奇是作为音乐家最早进入公众视野的。  达·芬奇从小就对音乐和乐器制造产生了兴趣。1482年,佛罗伦萨共和国执政官洛伦佐·德·美第奇,派达·芬奇作为特使去见米兰公爵斯福尔扎,达·芬奇就带着他自
期刊
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疯传一篇文章《阿里巴巴张勇:管理就是把人当人看》。的确,管理的前提是把人当人看。人性总是趋利避害的,管理者不要希望员工会自动自发地工作,也不要指望员工会甘心为企业当牛做马。  如果企业真的是经营出现问题,不得不裁员,也请管理者先从自己的思维裁起,要知道,员工裁掉了,再招回来,可能又是一笔成本,甚至付出得更多。  第一,转变思维。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控制成本、减少支出,无非
期刊
我们脆弱而渺小,无法战胜厄运,除了顺应之外,就是顽强地生存。我们在经历惊心动魄的劫难之后,应忘记过去的苦难,选择持有希望在艰难中前行。  书中的故事从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二十年开始,横跨五十年。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家族上下几代人展开,将一群普通的拓荒者辛勤劳作的生活画卷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观察当时美国社会的浪潮,对南北战争、黑奴制度等历史事件和现象均有涉及。该书的基调比较冷峻,作者的情感
期刊
在我们楼盘收废品的男人,一天打两份工,我刚听到时,有点惊奇:晚上不睡觉了?  他是这样安排自己作息时间的:白天在楼盘里收废品,晚饭后就去一个建筑工地做小工,到第二天凌晨,回到我们楼盘地下室,打个瞌睡,八九点钟就骑着三轮车出现在楼盘的小路上了。  后来,问了小区里的保安、保洁员、园林工才知道,一天打两份工的大有人在。打两份工,打出了生活新气象的,是给我们这一片区送信送报的邮递员。  他是江西人,曾经
期刊
我有很多物品,多得数不清。我想你肯定也是一样。   我有沙发、衣柜、书架、盘子、碗、陶器、玻璃制品、烛台、托盘、镇纸、床、柜橱、旅行箱、桌子,还有靠背的长椅、温莎椅、俱乐部椅、梯式靠背椅、折叠椅、藤椅……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椅子。   我家里到处都是针刺的绣花枕头。我经常边看电视,边绣着不同的花样。有时我想象着,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孩子们会扫视四周,然后纳闷地说:“咱们要这么多枕头有什么用啊?”
期刊
早在2014年,中国第一代民营电影公司老板、博纳影业CEO于冬就曾预言:电影公司都将给BAT打工。只不过,过去五年来,中国老牌电影公司从未真正给BAT打过工。  失守  春节后的国产电影市场一片冷清,一季度票房大盘较去年缩水16亿元。市场萎靡了近两个月后,各大影视公司相继发布一季度业绩,又将不太好的情绪蔓延:光线传媒预计Q1净利润同比下跌逾94%。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光线的营收就已经陷入困境
期刊
山还是那座山,路已不是那条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成就战争年代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罗霄腹地,“老少边穷”,成为建设年代一直牢粘于身的贫穷标签。  穷则思变。思想变,天地宽。新时代,新思想,共产党人带领井冈儿女进行了脱贫奔小康的新实践。  2017年初,井冈山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奔小康。  此后,贫困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在2017年底已经降低到了0.42%,一年后,到2018年底,井冈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