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煤矿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做好煤矿机电事故预防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高度重视煤矿产业的生产安全性,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和生命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拒绝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我们要努力地规避风险,将安全第一认真地落实到实处。全社会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当中来,为煤矿的安全尽心尽力。同时,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也是促进煤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要不遗余力对机电设备进行监管和控制,消除安全隐患。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促进煤矿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升级。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成因;防治策略
煤矿机电设备是一种复杂的现代技术制造的机械设备,其中涉及到液压、化工、计算机等技术。因此对于操作人员提出技术要求全面,责任心强等高度要求。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无论是设备质量有缺陷,设备安装使用不规范,设备老化,操作人员工作疏忽,矿井质量存在漏洞等原因都能成为事故发生的原因。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增强 安全生产意识,采取制度化的管理,标准化的流程是有效预防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途径。
一、煤矿机电事故的特征
1.大多为单个事故。由于这类事故具有零散、多发的特点且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往往被忽视,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从而降低了对事故的重视程度。
2.事故发生的重复性。在煤矿机电事故中,同类事故往往重复发生,这一方面说明机电事故虽然零散、面广,但也表明其有一定的侧重点和规律,因而是可预防的。
3.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较多。煤矿机电事故中以工伤事故、设备故障事故、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较多。在对煤矿的安检中发现,煤矿机电工伤事故占总工伤事故的比例非常高,机电设备故障事故频发。这说明在对设备维修和处理故障时,没有一个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煤矿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
1.机电操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含量的设备不断涌现,矿井中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也日益提高,这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他们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操作本领、技术水平之外,还应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煤矿中经常发生的机电事故,普遍由于操作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而造成。由于操作人员的文化基础较差,理解与消化能力也相对不高,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不能达到安全操作规程的需要。在煤矿工作过程中,皮带、溜子、小绞车等设备工种作业人员在设备正常运行和矿井安全生产的作用更为突出。由于井下运输是“一条龙”作业,只要一台设备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就停止运行,直接影响了矿井生产。可见,如果机电操作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与岗位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极易出现违章作业情况,对安全生产十分不利。
2.事故发生后的处罚和教育不到位,职工得不到足够重视。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分析和处罚教育不到位,没能严格按照煤矿“四不放过”原则处理,有些企业认为只要没有涉及到人员伤亡或产生直接损失,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轻处罚或简单警告,结果没能形成职工的责任意识教育,不能及时汲取事故教训,同类事故还可能再次发生,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3.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手段不到位。煤矿作为高危行业,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机电维修人员没有重视该项工作,造成机电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埋下安全隐患。在班组交接过程中,很多维修人员习惯了推卸责任,不能做到认真观察设备的异常气味、声响等潜在故障,或者只作简单处理就交接工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很多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从只要更换个别零部件就能解决的问题,拖到不得不更换整台电机,既不利于安全生产,也造成经济浪费。
4.缺乏机电设备和安全的系统性培训,造成安全隐患。由于煤矿企业长期处于资金紧张状态,再加上材料投入成本较高,造成很多设备带病作业、超负荷作业,却不能及时更换或改造,长此以往,形成安全隐患。另外,煤矿企业职工的培训也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甚至有些企业无暇顾及职工培训工作,再加上很多职工都是八小时满负荷或者超负荷工作,给技能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带来一定难度,不利于职工的规范性教育。
三、防治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有效策略
综合分析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要预防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应积极采取以下策略。
1.更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煤矿企业在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一些机电设备进行更新,因为一些机电设备超期服役会给设备安全管理带来隐患,所以煤矿企业应该增加购进先进设备的资金投入,使用先进的节电节能新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保障新设备投入生产使用。同时,要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日常维护,针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时时掌握,消除设备故障隐患,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工作效率。
2.提高安全意识。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以“重点部位点状监测性检修”为指导理念,加强煤矿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通过组织多种途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使员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例如利用典型的事故案例,消除员工的安全侥幸心理。把煤矿机电安全工作摆在第一位,落实安全职责,使煤矿安全生产观念深入人心。
3.健全煤矿机电部门管理。构建机电部门管理组织结构,制定部门管理制度和煤矿机电管理质量标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健全煤矿机电部门管理主要从四方面做起:一是组建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机电管理队伍,合理分配人员的工作,促使每个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职能。二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执行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确保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协调机电与生产的关系,制定机电管理,高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机电管理工作,才能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四是建立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使机电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规范机电管理,重安全促生产。
4.组织技术培训。要大力加强对机电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机电队伍的稳定性,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机电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就是技术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机电知识水平,掌握机电技能,提高现场操作能力,能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投入安全生产。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支懂技术,重安全的专业队伍。
5.具体到一些煤矿机电事故的对策。第一,为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应做到:对低压电网,不准带电作业,检查是否有破损电缆,裸露带电体等;电气设备安装使用要合理,绝缘水平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接地网必须完整.高压电气设备和高压电缆,必须分划编号,标明用途,并由专职电工执行;直流架空线要装直流漏电保护装置。对人员易接触电气设备尽量用较低电压,不带电检修。第二,升降人员或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六个月检查一次,钢丝绳超过使用期限应该及时更换,保证敏感准确。主要的通风设备不可忽视,必须保持完好状态,保证经常运转,禁止利用主要通风机房作其他用途,由专职人员负责运转,掘进工作局部通风应采用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
众所周知,煤矿机电系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还有机电设备管理方式和施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矿井的经济收益和安全生产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煤矿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机电技术在煤矿的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不断加强煤矿产业中对机电技术的应用,同时,要不断开发新技术,以此有效解决煤矿机电技术在供电、通风、排水以及运输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从而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寿强.普通创造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春华.煤矿机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方法及解决措施[J].机械出版社,2012.
[3]王学军.浅谈煤矿机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和故障处理[J].建筑出版社,2010.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成因;防治策略
煤矿机电设备是一种复杂的现代技术制造的机械设备,其中涉及到液压、化工、计算机等技术。因此对于操作人员提出技术要求全面,责任心强等高度要求。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无论是设备质量有缺陷,设备安装使用不规范,设备老化,操作人员工作疏忽,矿井质量存在漏洞等原因都能成为事故发生的原因。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增强 安全生产意识,采取制度化的管理,标准化的流程是有效预防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途径。
一、煤矿机电事故的特征
1.大多为单个事故。由于这类事故具有零散、多发的特点且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往往被忽视,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从而降低了对事故的重视程度。
2.事故发生的重复性。在煤矿机电事故中,同类事故往往重复发生,这一方面说明机电事故虽然零散、面广,但也表明其有一定的侧重点和规律,因而是可预防的。
3.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较多。煤矿机电事故中以工伤事故、设备故障事故、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较多。在对煤矿的安检中发现,煤矿机电工伤事故占总工伤事故的比例非常高,机电设备故障事故频发。这说明在对设备维修和处理故障时,没有一个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煤矿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
1.机电操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含量的设备不断涌现,矿井中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也日益提高,这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他们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操作本领、技术水平之外,还应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煤矿中经常发生的机电事故,普遍由于操作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而造成。由于操作人员的文化基础较差,理解与消化能力也相对不高,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不能达到安全操作规程的需要。在煤矿工作过程中,皮带、溜子、小绞车等设备工种作业人员在设备正常运行和矿井安全生产的作用更为突出。由于井下运输是“一条龙”作业,只要一台设备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就停止运行,直接影响了矿井生产。可见,如果机电操作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与岗位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极易出现违章作业情况,对安全生产十分不利。
2.事故发生后的处罚和教育不到位,职工得不到足够重视。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分析和处罚教育不到位,没能严格按照煤矿“四不放过”原则处理,有些企业认为只要没有涉及到人员伤亡或产生直接损失,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轻处罚或简单警告,结果没能形成职工的责任意识教育,不能及时汲取事故教训,同类事故还可能再次发生,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3.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手段不到位。煤矿作为高危行业,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机电维修人员没有重视该项工作,造成机电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埋下安全隐患。在班组交接过程中,很多维修人员习惯了推卸责任,不能做到认真观察设备的异常气味、声响等潜在故障,或者只作简单处理就交接工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很多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从只要更换个别零部件就能解决的问题,拖到不得不更换整台电机,既不利于安全生产,也造成经济浪费。
4.缺乏机电设备和安全的系统性培训,造成安全隐患。由于煤矿企业长期处于资金紧张状态,再加上材料投入成本较高,造成很多设备带病作业、超负荷作业,却不能及时更换或改造,长此以往,形成安全隐患。另外,煤矿企业职工的培训也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甚至有些企业无暇顾及职工培训工作,再加上很多职工都是八小时满负荷或者超负荷工作,给技能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带来一定难度,不利于职工的规范性教育。
三、防治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有效策略
综合分析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要预防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应积极采取以下策略。
1.更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煤矿企业在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一些机电设备进行更新,因为一些机电设备超期服役会给设备安全管理带来隐患,所以煤矿企业应该增加购进先进设备的资金投入,使用先进的节电节能新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保障新设备投入生产使用。同时,要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日常维护,针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时时掌握,消除设备故障隐患,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工作效率。
2.提高安全意识。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以“重点部位点状监测性检修”为指导理念,加强煤矿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通过组织多种途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使员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例如利用典型的事故案例,消除员工的安全侥幸心理。把煤矿机电安全工作摆在第一位,落实安全职责,使煤矿安全生产观念深入人心。
3.健全煤矿机电部门管理。构建机电部门管理组织结构,制定部门管理制度和煤矿机电管理质量标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健全煤矿机电部门管理主要从四方面做起:一是组建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机电管理队伍,合理分配人员的工作,促使每个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职能。二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执行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确保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协调机电与生产的关系,制定机电管理,高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机电管理工作,才能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四是建立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使机电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规范机电管理,重安全促生产。
4.组织技术培训。要大力加强对机电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机电队伍的稳定性,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机电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就是技术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机电知识水平,掌握机电技能,提高现场操作能力,能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投入安全生产。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支懂技术,重安全的专业队伍。
5.具体到一些煤矿机电事故的对策。第一,为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应做到:对低压电网,不准带电作业,检查是否有破损电缆,裸露带电体等;电气设备安装使用要合理,绝缘水平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接地网必须完整.高压电气设备和高压电缆,必须分划编号,标明用途,并由专职电工执行;直流架空线要装直流漏电保护装置。对人员易接触电气设备尽量用较低电压,不带电检修。第二,升降人员或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六个月检查一次,钢丝绳超过使用期限应该及时更换,保证敏感准确。主要的通风设备不可忽视,必须保持完好状态,保证经常运转,禁止利用主要通风机房作其他用途,由专职人员负责运转,掘进工作局部通风应采用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
众所周知,煤矿机电系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还有机电设备管理方式和施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矿井的经济收益和安全生产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煤矿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机电技术在煤矿的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不断加强煤矿产业中对机电技术的应用,同时,要不断开发新技术,以此有效解决煤矿机电技术在供电、通风、排水以及运输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从而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寿强.普通创造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春华.煤矿机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方法及解决措施[J].机械出版社,2012.
[3]王学军.浅谈煤矿机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和故障处理[J].建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