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来源 :语文课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国学经典汇集了华夏千年的文化精髓,其流畅的行文、磅礴的气势、华丽的辞藻使得诵读时朗朗上口,古往今来,无数文人斗士从中汲取了大量的文化养分,陶冶情操的同事也提高了自身文化修养。文章就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国学经典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国家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态度三方面简单阐述了中小学教学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积累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国学经典这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悠悠岁月里,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国学经典。它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里最宝贵的遗产之一,丰富的文化底蕴给人们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中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能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学生在经典诵读中能开阔自己的视野、陶冶自身的情操,沉淀出文学底蕴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一、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 增加词汇积累
  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最佳时期,只要学生能认真诵读,就能积累不少的词汇[1]。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些学生的诵读时囫囵吞枣,但是他们也能理解和感悟国学经典文章的大体意思,中小学时期国学经典的语言都是朗朗上口的,其词汇便于学生去理解和积累,这就方便学生将其比较准确地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根据笔者自身教学实践观察,平时认真诵读的孩子在写作时往往妙语连珠,这充分说明国学经典能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
  2.增强记忆能力
  中小学时期的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很强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很多学科的内容是不便于学生记忆的,国学经典则不然。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国学经典的含义对学生来说不是那么的熟悉,但长期诵读能让孩子从一开始接触到语言的朗朗上口,到最后那爱不释口。实践表明学生积累和记忆能力成正比,固然有一些学生的记忆能力不是那么强但是他们也能取得明显的进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和诵读国学经典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好的诵读效果。
  3.塑造高尚人格
  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少声声悦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里有提及读书声就是泛指我们的国学经典诵读,中小学学生若真能通过悦耳的诵读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那么肯定就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学生做好诵读国学经典的提升。
  二、国学经典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1.构建友爱的社会
  我们常说教师是教书先生,但是正确的理解应该说是教师是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所以说教学生做人才是教育的首要目的。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国学经典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的,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都是常人,都能理解百善孝為先的意义,但从这里衍生我们能想到爱屋及乌,我们的仁爱要从爱自己的身边人开始,逐步爱他人爱祖国,实现博爱[2]。若是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都接受了国学经典的仁爱思想,那我们的世界里就不会有忤逆、冷漠、背叛,而相反这社会只有友爱,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期待的世界。
  三、国家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以上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分内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工作。
  四、总结
  国学经典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学经典诵读能够传承优秀文化,让孩子的智慧得以提升;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国学经典诵读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能够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开发,使得孩子的道德、文化、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扬. 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04)
  [2]常莉. 论国学经典教育——引经典入课堂[J].考试周刊. 2013(22)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d7094b01012fba.html
  [4]高扬. 浅析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品行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2015(10)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小学时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高质量的朗读教学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在新课标深入推行的今天,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重点阐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如何让学生去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是每
期刊
【摘要】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的压力逐渐加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同学为了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选择题海战术,盲目做题。这是一种错误的学习方式,虽然有句话说“量变引发质变”,但前提是保证每一道题的质量,如果仅仅盲目做题但却不进行更深一步的归纳总结和思考,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马上就升入高三的学生,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就高中语文阅读思考胜过盲目做题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期刊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这12册语文课本中,每册精选的课文都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设计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友爱、谦逊、孝敬等德育内容,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也是对学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奠基。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好地发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词是中国最古老,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古诗词里面蕴含了古代文人丰富的思想、感情、政治抱负、智慧。古诗词教学也是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古诗词占据着一定的地位。而阅读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在陶冶情操,升华感情的同时,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学素养。因此,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异化扭曲的现象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丑侵袭着人们的生活。社会环境中许多不健康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正腐蚀着学生美好的也、灵。而语文作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及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学科,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审丑教育和审美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素养;审丑教育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
期刊
对所有语文教师来说,最头痛的莫过于批改作文。“精批细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这种做法,真是吃力不讨好,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无奈地重复枯燥的机械的劳动,只会减损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那么,新
期刊
【摘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低下,且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我们应该在这上面大下功夫,不然事倍功半。如:我们可加强学习,掌握儿童生理特点,做到有法可依;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引导学生提高注意力等等。总之,对刚上学的孩子的注意能力不能要求过高,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对注意力集中困难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础组成单位,因此,班级的管理工作也成为了学校的一大重点观察对象,更何况,一个班级的管理程度不但对学生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学校的形象和质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初中生又处于青少年成长的敏感時期,因此,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也越来越成为学校和家长的重要考察对象。那么,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到底该怎样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优质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天真烂漫,对新奇趣味化的东西充满探究欲望和热情的时期,只有使教学变得有趣味性,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又有吸引力呢?笔者有以下四个观点:有效利用教材的情感条件,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培育趣味教学的环境;采用特殊的语言训练,吸引学生养成良好的
期刊
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儿童秩序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关键期,5岁是幼儿由生理性需要向社会性需要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同伴关系是年龄相仿或相相近儿童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反映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