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课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大力开展听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在目前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评课还大量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评课时所关注的仍然是教师的教,仍然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不重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评课,显然有悖于新课改的精神,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作用,难于让教师改进教学,无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仅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应新角色,评课的教师和领导也应该按照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精神,更新评课观念。
明确评课的目的与意义。评课的目的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三是对课堂教学亮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课的意义:通过评课有利于激励教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评课是教研常规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指导和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否迅速提高,与评课质量的优劣和指导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评课必须讲究质量,实事求是,切忌敷衍了事、华而不实。笔者认为评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支配教学活动,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教学实践和教学价值观的体现。评教学思想要针对目前教育的“时弊”——“四个偏承”和“四个忽视”(偏重少数尖子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偏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学生特长发挥;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来进行。现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正确的教学思想,就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起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思想。这样在评价时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课堂体现的评价;注重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进行研究的评价;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指导学法的评价。
2评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热情的激发者、宽松氛围的营造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调节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特别强调师生合作的重要性,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较之传统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集数职于一身,占有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结果是“导”不“明”,“演”不“活”,事倍功半。与此相应,学生只能敲敲边鼓,充当配角或背景,甚至只是旁观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靠铺天盖地的作业来体现。新课程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主张每个学生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应得到张扬,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应当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导演”,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不转变角色,仍然以一个主宰者的身份以“讲”代“演”,那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败笔”。
3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所谓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课堂的消费者变为课堂的贡献者。
4评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江苏洋思中学课堂教学讲求“精讲多练”,倡导“5分钟精讲”,笔者认为这是和新课改提倡的“师生互动”“交流合作”一致的。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它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起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讲”上,应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合作、质疑、探讨,教师只能扮演一个引领、激趣、释疑答惑者的角色。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主导思想科学分配各环节教学时间,保证师生双边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练习巩固时间不少于10分钟,教师纯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5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指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的重要环节。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应抓住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5.1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过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立足课本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
5.2评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好课堂”的艺术性在于,教学过程往往给学生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动态感觉,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平淡和激情的转换,注重喜怒哀乐表情的更替。教师还要在适当的时机给“教”的内容添加一些“调味料”,学生的感情在“调味料”中起伏的同时巩固了记忆,加深了理解。
5.3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教师适时、适当地使用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影视音像资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扩展,又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和直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省时、省力,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被广大听评课教师一致看好。
6评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以学论教”,评价思想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笔者认为衡量一堂课的整体效果优劣不应再只看教师对教材的掌握与知识的传授表现,而应重点看师生活动的反应和表现,确实把握新课程下评课的三要素,即“三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的激活度和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6.1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包括学习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就是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沉闷走向活泼。评价时看班级中的全体学生是否积极投入学习,主动思考问题;看教师是否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以学习轻松自由、乐趣无限的感觉;看教师是否能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点燃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教师既要关注整体,还要重视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主动参与情况,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6.2思维的激活度,即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敏捷性与逻辑性、变通性与独创性,是否能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学习中逐步得到发展提高。评价时要看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死板、机械、单调还是生活化、灵活化、丰富化,要看教师是否善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增强能力,让师生富有个性的发现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并在师生亲切的合作交流、探究中得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6.3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即要求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必须从过去重认知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重教书轻育人中转化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全面发展。课程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上,更应创设氛围情境,注重学习的方法传授,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看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并是否引发了继续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奠定基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要求教师的听评课不应只停留在一般听的层次上,还应学会分析所听的课并予以正确的评价,这对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课堂是一种立体参与、注重发展的课堂。应以立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评课的重点,只有抓住新课程评课的根本点,才能评好课,才能使每一个教师真正能从听评课中受益。
明确评课的目的与意义。评课的目的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三是对课堂教学亮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课的意义:通过评课有利于激励教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评课是教研常规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指导和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否迅速提高,与评课质量的优劣和指导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评课必须讲究质量,实事求是,切忌敷衍了事、华而不实。笔者认为评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支配教学活动,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教学实践和教学价值观的体现。评教学思想要针对目前教育的“时弊”——“四个偏承”和“四个忽视”(偏重少数尖子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偏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学生特长发挥;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来进行。现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正确的教学思想,就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起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思想。这样在评价时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课堂体现的评价;注重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进行研究的评价;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指导学法的评价。
2评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热情的激发者、宽松氛围的营造者、探索创新的引领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调节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特别强调师生合作的重要性,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较之传统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集数职于一身,占有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结果是“导”不“明”,“演”不“活”,事倍功半。与此相应,学生只能敲敲边鼓,充当配角或背景,甚至只是旁观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靠铺天盖地的作业来体现。新课程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主张每个学生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应得到张扬,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应当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导演”,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不转变角色,仍然以一个主宰者的身份以“讲”代“演”,那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败笔”。
3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所谓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课堂的消费者变为课堂的贡献者。
4评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江苏洋思中学课堂教学讲求“精讲多练”,倡导“5分钟精讲”,笔者认为这是和新课改提倡的“师生互动”“交流合作”一致的。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它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起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讲”上,应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合作、质疑、探讨,教师只能扮演一个引领、激趣、释疑答惑者的角色。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主导思想科学分配各环节教学时间,保证师生双边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练习巩固时间不少于10分钟,教师纯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5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指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的重要环节。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应抓住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5.1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过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立足课本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
5.2评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好课堂”的艺术性在于,教学过程往往给学生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动态感觉,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平淡和激情的转换,注重喜怒哀乐表情的更替。教师还要在适当的时机给“教”的内容添加一些“调味料”,学生的感情在“调味料”中起伏的同时巩固了记忆,加深了理解。
5.3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教师适时、适当地使用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影视音像资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扩展,又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和直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省时、省力,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被广大听评课教师一致看好。
6评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以学论教”,评价思想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笔者认为衡量一堂课的整体效果优劣不应再只看教师对教材的掌握与知识的传授表现,而应重点看师生活动的反应和表现,确实把握新课程下评课的三要素,即“三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的激活度和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6.1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包括学习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就是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沉闷走向活泼。评价时看班级中的全体学生是否积极投入学习,主动思考问题;看教师是否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以学习轻松自由、乐趣无限的感觉;看教师是否能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点燃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教师既要关注整体,还要重视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主动参与情况,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6.2思维的激活度,即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敏捷性与逻辑性、变通性与独创性,是否能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学习中逐步得到发展提高。评价时要看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死板、机械、单调还是生活化、灵活化、丰富化,要看教师是否善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增强能力,让师生富有个性的发现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并在师生亲切的合作交流、探究中得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6.3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即要求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必须从过去重认知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重教书轻育人中转化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全面发展。课程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上,更应创设氛围情境,注重学习的方法传授,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看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发展并是否引发了继续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奠定基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要求教师的听评课不应只停留在一般听的层次上,还应学会分析所听的课并予以正确的评价,这对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课堂是一种立体参与、注重发展的课堂。应以立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评课的重点,只有抓住新课程评课的根本点,才能评好课,才能使每一个教师真正能从听评课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