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苏美尔文明的遗珍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1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天的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流淌着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条大河,早在公元前1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诞生了人类最早的两河文明,包括苏美尔文明、亚述文明、阿卡德文明和巴比伦文明等。
  提起两河文明,通常都要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苏美尔文明开始说起。但这不是说苏美尔文明就是这一地区最早出现的文明。在此之前,曾有哈苏纳人、萨马拉人和哈拉夫人建立的文明,而苏美尔文明之所以独特,不仅因为它是该地区最早的城市文明,而且因为这一文明在几千年后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喜欢6、60、360的人


  我们的生活里,什么东西和这几个数字有关?
  没错,是钟表计时。对60的运用就起源于苏美尔人。后来,巴比伦人借鉴了这种以60为基数的计算系统,确定了一小时分成60分钟,一分钟分成60秒。
  而且,苏美尔人还把圆分成360度,就是6乘以60得来的。
  他们也喜欢12这个数字。苏美尔人把每年分成12个月,每个月30天,一年360天。每到第三年,苏美尔人有一个短的‘补’月来弥补一年中缺少的5天。‘补’月相当于现在的闰月。
  另外,1英尺等于12英寸的度量标准,也与当年苏美尔人喜欢6的倍数有关(2×6=12)。

黏土的超级玩家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有关楔形文字的展柜

  物产太丰富,容易让人产生靠天吃饭的想法,滋生懒惰的毛病。在苏美尔人位于两河流域的家园里,有限的资源,成就了他们的发明创造。
  正如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博物馆副馆长飞利浦·琼斯所说,这里树木很少,几乎没有石头和金属,这强迫他们创造性地利用一种当地的材料——黏土。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苏美尔人用黏土制作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物品,比如陶罐、印章、文字板、保护墙体的马赛克还有各式建筑用材料如砖。
  当你用密封罐储存粮食时,别忘记这一做法得益于苏美尔人曾用大陶罐盛装粮食。

发明楔形文字


  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这种文字通常由芦苇杆写在潮湿的抚平的粘土板上,然后烤干或者在太阳底下曬干变硬。
  他们发明这种文字最初是世俗目的,比如记录贸易往来。后来随着文字的逐步完善,成为完整的书写体系,随之出现了文学、法律等方面的记载。这一书写体系适用于多种语言,在随后的几千年里,被多个文化族群所采用,比如巴比伦人和亚述人。而且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一文字直到公元1世纪,在西亚天文学记录中仍然被采用。
  楔形文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源于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文字,这种文字在公元前一千年出现,后来成为西方字母文字的祖先。

东奔西走的贸易商


  苏美尔人用文字记录贸易往来,也从侧面说明了他们商业贸易的频繁。实际上,他们的确是出色的贸易商。
  贸易来源于需求。由于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缺乏木材、石头和矿产资源,他们不得不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跋山涉水:向东南到波斯湾附近的巴林以获取铜,向西北方向的安纳托利亚(位于如今的土耳其)和黎巴嫩以获取雪松木,再到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阿曼和甚至亚洲的印度河流域获取黄金和宝石。
  苏美尔人非常喜欢青金石,这种蓝色的稀有矿石可以用于制作首饰和艺术品。他们可能为此最远到达过阿富汗,获取那里盛产的青金石。

拥有多项专利的发明者

公元前3500-前2250年的两河文明印章

  尽管多数人认为苏美尔人发明了轮子,但也有人对此存有质疑。考古发掘的证据显示,早在5500年前,就有轮子的存在。随后,在中东和东欧都出土了轮式车辆。而且,在古代中国,也存在轮式推车。但一般认为,苏美尔人发明了带轮马车,即双轮的大车,而古希腊人发明了独轮车。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轮子并不是用来运输的,而是用作转轮制陶的,古代中国人称其为陶钧。后来,轮子应用于交通,还用来灌溉和磨粉。
  苏美尔人还发明了帆船,以便于可以轻松航行于两河流域和波斯湾,与其他文明沟通贸易。不过当时的帆船还比较简单,帆是正方形的布制成的,而且不能转动方向。如果风向朝着目的地的方向,那么航行顺利,如果是逆风,就要等待风向转变才能出发。
  如何让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泛滥的水流和造成的淤泥合理利用呢?那就是把它们引导到需要它们的农田里。苏美尔人为此发明和设计了复杂的运河系统,用芦苇、棕榈树干和泥浆筑坝,引导河水滋润农田,并用门控制水流。

快乐的酿酒人


  苏美尔人还因为他们对啤酒的喜爱而著名。考古学家在苏美尔地区发现了公元前4000年酿造啤酒的证据。尽管具体的酿造方式仍然是个谜,但他们喜欢以大麦为主要原料酿制浓郁的啤酒。这种啤酒因为太过浓烈,必须用特制的过滤吸管啜饮。
  苏美尔人认为,他们的酒营养丰富,还能让“心脏快乐、肝脏满足”(今天看来这可真是一个颇有误导作用的广告词)。他们甚至崇拜一位专司守护酿酒的女神宁卡西“Ninkasi”。

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

刻有楔形文字的陶板和奉献锥
  在苏美尔文明中,最令世人熟知的就是《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它是历史上第一部史诗著作,给古代罗马和希腊神话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还是不少圣经故事的来源。
  吉尔伽美什是约公元前2700年统治苏美尔城邦乌鲁克的国王。有关他的英雄事迹和传说流传了数个世纪,记录的版本也稍有变化,但基本的故事不变。
  最完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的版本出现在7世纪的尼尼微,位于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统治时间668-627年)的图书馆里。这一版本是在1849年英国考古学家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和他的伊拉克助手在尼尼微发现的。这部史诗被记录在12块不完整的阿卡德语黏土板上,残缺的内容后来被两河流域和安纳托利亚地区发现的多个故事碎片所部分补充。
描述两河流域河水灌溉的浮雕

  吉尔伽美什是一位半人半神的勇士和国王,起初他统治残暴,造成人民不满,人民只好向神明求助。天空之神安(苏美尔语An,阿卡德语称之为安努,Anu)创造了一个野人恩奇都(Enkidu)来制服吉尔伽美什,恩奇都起初和动物们一起生活,后來与吉尔伽美什交战,虽然吉尔伽美什战胜,但他们却因此成为了好朋友和同伴。
  后来,爱情女神伊什塔尔看上了吉尔伽美什,但却遭到了拒绝。被激怒的伊什塔尔派天牛惩罚这位胆敢拒绝爱情女神的人,这个天牛也给世上带来了严重的旱灾。但在恩奇都的帮助下,天牛被打死,恩奇都和吉尔伽美什也成了众人爱戴的英雄。
  但后来,恩奇都梦见天空之神安、水神恩基(Enki)和太阳神乌图(Utu)要以死亡来惩罚他杀死天牛的不敬行为。结果,恩奇都得了重病而死。吉尔伽美什对朋友的死十分震惊,亦非常痛苦。
  他决定找到那位大洪水的幸存者乌特纳比西丁(Utnapishtim)以求得长生不老的方法。他最终找到了这位见证大洪水的人,而且从他这里得知了获得长生之草的办法。但似乎命中注定的是,费力得到的神草却在他洗澡时被蛇吃掉了。结果,蛇蜕了一层皮,而吉尔伽美什却伤心地重返乌鲁克城邦。
  史诗最后记录,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的灵魂相遇,并获知了冥界的悲惨场景。吉尔伽美什最终明白,人是无法获得永生的,但是,却有可能通过名垂青史而被人铭记。
  很多学者认为,这部史诗对后世的《荷马史诗》有着深刻影响,而且其中有关大洪水的描述与《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以及其他古文明记载的洪水有关,都源自上古的真实事件。
“秃鹫碑”局部
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文字板
其他文献
印版以红叶桦木为材料。  德格,意为“善地”,地处川藏交界处的甘孜州,是格萨尔王的故里。格萨尔是公元十一世纪藏族传说中莲花生大士的化身,他一生戎马,扬善抑恶,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史诗般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公元1729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版式最独特、雕刻最精良、字体最精美、校对最严密、保护最完好的藏文传统雕版
期刊
俗話云,好妻子的标准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主”母“主”母,要主的可是一家人的“饭碗”哦。但你千万不要以为,古人所说的好妻子,仅仅是做好一顿饭而已,其实,即使在一千八百年前,做好一顿饭,需要的也不是简单的厨艺。
期刊
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第四幕第三场中,一名医生禀告苏格兰国王邓肯之子马尔康,说有一大群不幸的病人在等候国王来给他们医治,这些人浑身肿烂,惨不忍睹,连最高明的医生都束手无策,任何外科手术也难以奏效,但只要有国王的手“一触,他们就立刻痊愈了”,甚至国王“只要嘴里念着祈祷,用一枚金章亲手挂在他们的颈上”,病人同样“便会霍然痊愈”。当一位贵族问是什么疾病时,马尔康回答说是“瘰疬”,并把医生说的这一
期刊
当我们从宝兴县大熊猫科学发现的原点,回望公元1869年那次意外但预料之中的重大发现时,一个问题再一次困扰了我们: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大熊猫何以在20世纪中叶,才正式登上外交舞台,广泛被全球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迷之倾倒”?历史记载里,有没有一个被淡忘了的某个高光时刻,是属于这个动物的?  我们决定从动物的出使历史中寻找答案。  文献记载最早的动物使节,是东汉时期西域呈贡的狮子。  《尔雅·释兽
期刊
①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举行  10月22日至24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捷克、蒙古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越南、洪都拉斯等13个国家的近400位考古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大会主题,与会专家探讨了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三大考古学领域的最新课题。  近数十年来,中国考古学在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考
期刊
陈子昂读书台  公元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月,有“龙阳才子”之称的诗人易顺鼎由水路经巴东、巫山、云阳入蜀,开始了将近一年的蜀中壮游,并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28岁生日。  一年前,易顺鼎第四次会试落第,心境非常抑郁。好在家里新近添了一桩喜事:父亲易佩绅由贵州按察使调任四川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政,职位从正三品提升为从二品。就近侍亲,人子之孝。加之下一次会试尚有一年,易顺鼎便由吴越溯江而往四川,凭吊
期刊
成都發现明代“城市花园”  近日,四川省文物部门发布重磅消息,成都东华门遗址在2013年发现隋唐著名的“城市中央公园”摩诃池及明代蜀王府一角以后,考古发掘又有大收获——不仅发现了秦汉六朝时期的成都大城高等级建筑遗址,基本摸清了摩诃池东岸一带的建筑格局面貌,还在成都体育中心体育场内以及外侧发现了大量明代蜀王府后花园的遗存。成都东华门遗址位于东华门街西侧、成都体育中心内。2013年至今,成都文物考古研
期刊
1950年7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會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
期刊
大熊猫最早也最为人所知的一次形象代言,应该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T)。这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共有超过100个国家参与了它旗下的项目网络。它的徽标主题就是一只大熊猫。  1961年,科学家发现,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已知物种(超过1.8万种动物)已经灭绝。由彼得*斯考特爵士和一群科学家及环保人士倡议,在瑞士成立了一个以遏制地球自然环境恶化为使命的基金会(这就是后来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
期刊
罗兰夫人  法国大革命时期,有多少人走上血腥的断头台?  虽然至今尚未看到权威的统计数据,但是,这些历史信息还是通过后人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通向隐秘历史的路径。在林夕的《带一本书去巴黎》中,我读到了这样触目惊心的表述:人口两千五百万的法国,在1793年到1794年一年之中,就有一万七千人走上断头台。最快的记录是:在38分钟里,断头台砍下了21颗头颅……  这一万七千人中,有王公贵族、教师、革命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