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教育”下的小学声乐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诚教育”,就是继承和发扬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培养具有精心做事、精益求精的才智和诚心做人、至诚至信的品德的德才兼备、和谐成长的学生的教育思想。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诚恳的教研态度、灵活多变的教學方法,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对教育事业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要有无微不至的关爱,努力地使自己成为精研诚教的优秀教师。
  小学声乐教学——合唱音乐教学,它既是一种艺术教育,又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艺术,孩子们能够在合唱训练中,逐渐领悟、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音乐的和谐美,在这种和谐的美之中,丰富的情感与之会产生出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应该重视合唱基础的训练,力求提高孩子们的歌唱能力
  基础训练是合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 气息的训练
  常言道:“气则声发。”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说,歌唱的原动力本身就是气息,要使学生在歌唱中获得优美的发声音质,良好的音准以及清晰的吐字音,都是以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基础的。首先让学生在歌唱之前,上身保持直立的姿势,两眼平视前方,双肩放平放松。其次用口鼻慢慢地正确吸气,用口按要求呼气。在训练过程中我形象地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好像闻花香或在用管吸水;吐气时让学生想象是在缓缓地用嘴吹蜡烛上的火苗,让它产生微微晃动而不会熄灭。通过较长时间的呼吸训练,学生逐渐能有控制地使用正确的气息进行吸气和呼气,并运用于歌唱过程中,加强了横膈膜的气息自控能力。如果只是在歌唱教学中一味地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感觉而对歌唱的呼吸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指导,这样的歌唱教学仍然是不全面和得不到良好效果的。
  其实,歌唱的呼吸也需要积极有度,即既不松垮,又不僵硬地控制,吸气不能太满,一般八成就足够了。歌唱发声时的呼气状态应是将腰带柔和地向外牵住的感觉,而不是像我们有些声乐老师常讲的,用上十足的腰部力量,把腰带涨得满满的,硬硬的,更不是瘪着肚子往里挤、憋气息。用气是只能用到六、七成,不可用尽甚至用得憋气。所以一定要锻炼合唱队员兴奋积极、柔和舒展、均匀自然的控制气息的能力。那么,身体的其它部位在绝对兴奋的前提下,则要相对的松弛,让歌声在高位置自然地随心灵流淌。
  2. 发声的训练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呼吸及气息的控制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练习歌唱中的正确发声。教师在合唱训练时要指出群体合唱发声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这是合唱而不是独唱,不能发挥个性的音调和音色,应该强调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使所有的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能够达到高度的统一。(1)应先练头声。通过发母音“u ”或“lu”来练唱,从小字二组的“d”开始上下移动来练唱头声,因为“u”就像一个嘴套,克服了学生唱高音时拉长脖子喊叫或是唱高音时只见张嘴不闻其声的两种极端。(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轻声的唱法,用“p”这样微弱的音量练唱,同时要求学生配合以良好的气息自然而放松地歌唱。在整个练唱过程中,始终能做到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破,这样才能在合唱当中获得合唱的音色的统一,获得声音和谐、均衡的良好效果。
  3. 歌唱的咬字
  所有元音(a、e、i、o、u及复合元音)的发音,应该是在咽管的上部就是指在头腔的高位置形成的,在喉咙和咽部积极打开而不是撑大的前提下,将字在上颚的地方经高位向前送出去的。发声咬字时,如果撑大了喉咙,字就会掉到喉咙里产生喉音;如果不能把声音通过高位送出去,声音就会发闷并失去光泽;如果咬字部位偏低,咬在了口咽或喉咽,就会出现喉咙挤和卡的现象;如果咬字没有在咽管内形成,就说明喉咙和咽管没有充分打开,声音就会发直出现白声。所以说,咬字一定要在咽管的上部就是在头腔的高位置形成的,在喉咙和咽部充分打开而不是撑大的前提下,将字经过上颚的高位,从面罩两眉间清晰地送出去。
  4. 视唱能力的培养
  在合唱教学中,视唱训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视唱技能与兴趣。在有一定的视唱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歌唱的反应的灵敏度,就是需要眼识谱,手划拍(统一速度),耳正音(注意每一声部的曲调),口轻唱(包括正确的发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的准确以及各个声部的音量的均衡与统一。我们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灵敏的反应辨别能力和对音乐敏锐的感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合唱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就能以较快的速度唱准自己的声部,同时又能很快地熟悉其它声部,合唱训练就可以快速而顺利地进行。经过合唱基础的训练,孩子们的歌唱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二、注重合唱歌曲的艺术处理
  1. 合唱歌曲的艺术处理是准确生动地表现作品、提升合唱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歌唱是听觉的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要靠演唱表现出来。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就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甚至咏唱至今的歌曲和诗词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白纸上,而是要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有不同的感受。我觉得,作为歌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在学习各声部时,应确定其曲调是属于抒情优美还是雄壮,拍子是属于二拍子还是三拍子等,还要把握好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结构形式。待合唱初步揉合时就要进一步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合唱的音响效果表达出来。这一过程还要注意歌曲的强弱、渐快、渐慢、渐强、渐弱……理解作品的艺术形象及思想内涵,做到准确地表达全曲的思想感情内容,在任何情况下不论哪个声部都应互相默契配合,同时在节拍和速度上、感情上力求统一,让声音更加和谐动听,达到最佳的合唱效果。   2. 在合唱训练中,声与情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以情带声,以声助情”,能够有表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也是有表情演唱的重要保障。若有了较好的演唱水平,就能让我们的感情更淋漓尽致地发挥。而“情”又该如何表达出来呢?是由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点、歌曲意境,再配上恰当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演唱时发自内心地由衷地去赞美、去歌唱。
  歌唱艺术应该是“有声又有乐”,即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了歌唱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作为一名歌唱者,应该明白歌唱不仅仅是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多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只有在歌唱时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需要加强歌唱者的整体意识,消除一切紧张因素,以既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使声、情、字成为一體,才会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
  “精”,专注于做事、治学的态度,偏重于学生在德育、美育、体育的行动和学识、才艺和体魄锻炼。“诚”,专注于为人、处世的品德,偏重于学生在德育、心育的思想品质培养、行为习惯养成和心态审美情趣的提升。我培养的音乐尖子生和具有艺术潜力的学生,是以发展他们的特长为目标,启迪学生乐观向上,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还培养其兴趣爱好。我在合唱队中教授合唱曲时,先让学生说说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勾起了同学们对生活和学习的感受,使音乐成为沟通的桥梁。挑选的歌曲在节奏和音调方面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原来二声部的音调与一声部的音调都比较呆板规整,唱起来既难唱准又不能很好地体现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形象,所以我把原来的二声部谱子节奏改编成较有跳跃性的旋律,学生的反应相当兴奋,越唱越爱唱,效果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有效地运用了歌曲的艺术处理,他们把合唱曲中的小孩子天真活泼的形象,通过那如天籁般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似乎音乐就是从她们心里直接流淌出来的,这正是由真实的、感人的情感所支撑的。
  小学的合唱音乐教学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它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给人们以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等美感的熏陶,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还要不断追求,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让“精心做事,精益求精的精神”传承发扬下去,让孩子们的灵性乘着音乐的翅膀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一、对美术“分科分层”教学模式下评价标准的实践与构想  1. 在美术分科条件下评价标准的学科体现与学科间相互融汇。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叫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在对美术进行分科教学时,除了注重学生在单个学科中的评价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明确学生不仅具备各科的美术知识与能力,更应该掌握美术学科间的共性。要通过
对争辩性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 “争辩性问题”在语文课堂的巧操作  1. 引入发现式辩论  引入发现式辩论一般出现在课前或课程进行中,它以讨论的形式为主,论辩双方未必要旗鼓相当、人数相等,形成交锋,能出现不同观点、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即可。如《醉翁亭记》掌握了第一段的实词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后,从第一段当中读出
〓〓自信是一个人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古往今来,自信总被看作是成功的一个秘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基础。福斯特说:“自信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 而对于每一个在学海中翱翔的学生来说,自信心如同一对翅膀,能让他飞得更高更快,如果没有这对翅膀,他也许会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远看不到前方那亮丽的风景线。教育实践也证明,自信会以惊人的力量发掘学生的潜在智力,使其获得成功。
有效的聆听会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  一、挖掘“听”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音乐的内涵都渗透在音乐里,只要会听,听者的心灵就会与音乐产生共鸣,享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每一种情绪和美感。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所发出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感受,理解音乐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  一、积极挖掘教材,开阔教学空间  例如“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在我们看来,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积极广泛地开展之中、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而教师的良好师德正是高素质的教师的重要表现。  〓〓一、学校  〓〓学校是加强教师
〓〓归属感也称隶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会感到害怕和孤独,都希望自己能够归属于某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可以获得温暖和帮助,消除孤独和寂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接纳与认可,获得他人的支持与认同。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就提到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而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学生在学校中也不例外。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中有归属感的需求,而且这对于促进学
“三呈现课堂研学模式”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呈现学生研学过程,呈现学生思维过程,呈现老师点拔过程。  一、模式理论依据  著名的国际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研究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把学习分为两种类型:维持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即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维持性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它重视模仿继承,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学习,着重提高
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识谱和视唱能力  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乐器,对于音乐知识也只能从每个星期的音乐课中了解到,就拿最简单的音阶来说,完整地演唱没有问题,但是把单个音列出来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一脸的茫然,即使勉强唱对唱名,也是张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