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互动式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佳教学方式。只有在师生、生生的情感的、智力的互动中,师生、生生才会真正地了解对方或其他人。互动式教学还会引领学生主体性的方向,学生的疑问、教师的启示、师生的辩论、同学间的研讨,这些都会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向着纵深的方向和谐发展。
  和谐的氛围是有效互动的前提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课堂中真正的师生互动不会自然产生,它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在一种和谐、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从而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只有建立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為有效互动创造条件。
  巧妙的提问是有效互动的保证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互动的开端。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发表见解,解决问题。要实现有效的教学互动,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精”,具有典型性;问题要“巧”,能深化主题;问题要“新”,能启发学生以新视角去观察、分析;问题要“活”,适度开放的答案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巧妙地设计问题,不但保证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动态的生成是有效互动的核心
  动态的生成,是课堂互动的核心与灵魂,是课堂充满生命力的体现。一个真实有效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态生成。
  学生是有个性的生命体,只要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智能火花就能时时迸发。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当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真情互动时,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使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时,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就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对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资源,需要教师敏捷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
  多元化评价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催化剂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自信心就像一个人的耐心、恒心、爱心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同样需要唤醒与点燃、培养与锻炼、实践与坚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点燃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它成为一个人可终身受用的能力、品格和素养。当然,激励方式可以灵活运用,比如:眼神赞许、颔首微笑、伸大拇指等动作,也可用“好极了”“真棒”等直接性的激励语言。此外也可以用评选“表现奖”“创新奖”等多元互动式的评价方式转变教师角色,明确教师作用,激发情感参与,探究自主学习方法策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进行多方面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不但有利于言语的沟通,还有利于心灵的相融,使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变得乐于表达,敢于交流,思维开放,智慧互相碰撞,从而实现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总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真正发挥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处理好互动形式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恰当运用策略,形成师生有效互动,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焕发数学的课堂活力。我们在教学中还应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动”出学生的思维,“动”出学生的激情,“动”出学生的创造,让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有效互动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个文本,教师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读出教学价值点。诸多教学价值点,在带来教学丰富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的模糊性:哪些是这一课该教的,哪些是这一课不该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根据编者的编排意图、文本特点、课后习题,依次筛选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准确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什么是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呢?华东师范大学的郑桂华教授认为,一篇课文的“语文核心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可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一般会感到比较枯燥,认为文言文难学难懂。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学习文言文,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重在诵读,小学文言文教学更应如此。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可以说是进入文言文学习最为重要
一、导入“启蒙” 学习字词  师:在你心里,夏天的夜晚是快乐的,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纳凉,说着悄悄话;在他心里,夏天的夜晚是宁静的,可以细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我心中,夏天的夜晚是温馨的,当柔和的月色洒满大地,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妙。在诗人孙友田的心中,他的童年夏夜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月光启蒙》。  师:(板书:月光启蒙)“蒙”,草字头,表示用草木枝叶遮蔽,秃宝盖下面有一横,千万别丢掉。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校班级中的直接管理者,是学生的启蒙导师,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班级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是班主任进行管理的“前沿阵地”,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全面健康成长。因此,对班級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十分重要。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的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现象:作文背后的故事——千树万树梨花开  故事1:失落的酸楚  有一次,老师把作文本发了下来,同学们争着互相看评语,我也急忙打开本子。“啊!”老师的评语像针一样刺着我:“事情不够真实,重写!”我哭了,这是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写成的,怎么……我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老师,请不要在我的本子上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痕!  故事2:心惊胆战  我对作文“情有独钟”,写一篇作文,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文学可以塑造人,改变人。“文以载道”,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但语文课不是德育课,语文教师不同于班主任专业德育的包罗万象和大水漫灌,语文学科的德育是抓住契机、有的放矢的,有时候只是寥寥数语,就能起到育人、育心的作用。  教做学问——滴灌的力量  语文学科之所以天然就和德育有紧密联系,是因为育人理念早就写在了语文课本里。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课文,无不
在绍兴柯岩风景区的鲁镇景区内,每逢节日长假都会出现一个特殊的人物——“祥林嫂”,以吸引游客的眼球。这一鲁迅笔下人物形象的设计根据,就是《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有人分析这句话的语用现象后认为:作者用逗号把“空的”二字与前面隔开,使语言节奏变得短促。“内中一个破碗”停顿一下才说出“空的”,表明叙述者不忍睹、不忍说祥林嫂连饭也要不来的孤苦惨境,流露出对祥林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美妙画面。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回顾三幅画面  1.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爷爷写的《草原》,请大家把课题读一遍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同时,它还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也说过:“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因此,从本质上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语形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
在哲学家那里,“微”是朴素的行为智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科学家那里,“微”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达尔文);在文学家那里,“微”是恰到好处的风景:“微雨燕双飞”“微微风簇浪”……而在我的眼中,“微”对“真语文”却有着别样的意蕴。  入乎“微”,才能推动语文教育真变革。在我国学者查有梁看来,教育建模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宏观层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