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业组织理论核心问题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中的市场、产业和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研究制约和发挥价格机制作用的现实因素和条件,最终为政府制定旨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文首先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然后论述产业组织理论前沿研究;最后对产业组织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关键词】 产业组织理论 演进 前沿
1.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论述。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亚当·斯密对经济的分析蕴含了早期的经济演化思想:专业化的提高和劳动分工,导致生产率的增长,市场机制将专业化组织生产者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生产者通过利润再投资,形成资本积累并进一步专业化。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由爱德华·梅森和乔·贝恩在20世纪40-50年代创立,该理论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强调经验性的研究,在承袭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构造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自此,产业组织理论进入了以正统理论为主干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施蒂格勒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发现哈佛学派的理论在理论方法及其微观基础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随之产生了芝加哥学派。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等发生了实质性的突破,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方面沿着SCP范式的方向发展成为“新产业组织学”;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崛起的以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为“后SCP流派”。
2.产业组织理论前沿研究
(1)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在系统性和前瞻性方面有所不足,缺乏对经济市场的更好调节,治理管控的氛围不够严谨,使得市场信号混乱,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主体对今后的经济缺乏信心。具体可以从居民的消费倾向来发现当前经济宏观调控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主要受高利率、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创新不足、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等问题的挑战。
(2)产业组织理论经验研究的新拓展
20世纪末期以来,产业组织研究领域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态势,产业组织理论与其他经济相关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产业组织理论在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同时,经济学家也开始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经济领域的一些问题,这种双向互动丰富了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组织理论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上。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导致社会监督机制出现了问题。第二,重点研究政府官員行为问题。产业组织理论希望可以提出一种解决政府整体腐败的办法,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制度结构建设。第三,进入信息时代,产业组织的应用领域扩大化,产生了新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产业结构的产生。这种新的产业结构将某一行业分解成为一些固定的“模块”,然后在“模块”内展开研究,最后在“模块”间展开合作,更进一步在行业内展开合作。第四,对新的经济因素的研究,例如网络经济。第五,在国际问题的解决中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跨国兼并,国际垄断,国际投资。第六,注重企业内部制度的研究。
3.产业组织研究领域展望
随着改革开放深层次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等各个层面均在发生巨大变化,产业组织学的研究领域与产业经济学学科发展同样产生了深刻变化。卢东斌、臧旭恒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卢东斌认为,如果按研究对象来划分,产业结构学主要研究不同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产业组织学则应着力于产业内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研究领域演进的视角来看,产业组织学首先应着眼于企业间关系的基点,其次应拓展于企业间关系的变化,包括相互交易关系、相互竞争关系、相互服务关系、相互规模关系以及相互规范关系。产业组织研究领域必须与时俱进,研究偏好转变为研究领域有待于实践检验。
臧旭恒从市场界定、过度进入、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等角度对产业经济学研究市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他认为,我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导向和研究内容应重点关注:为行业分析和市场分析提供有用的理论和全景式方法;能对企业战略制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维护公平市场竞争、政府政策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打破学科、专业设置限制,成为研究“各业企业行为”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 于左、韩超,产业组织理论前沿与竞争政策[J],经济研究,2014,(8):184-188.
[2] 肖兴志、吴绪亮,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新问题与新方法[J],经济研究,2012,(8):146-151.
[3] 黄旋、王秀卓,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11,(4):158-159.
[4] 魏娟、邢占文,产业组织理论三大流派综述及最新进展[J],内蒙古财经学院报,2009,(1):81-87.
[5] 陈云飞、黄声兰,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评述[J],生产力研究,2013,(6):180-183.
[6] 于左、吴绪亮,产业组织理论前沿与公共政策[J],经济研究,2013,(10):151-154.
[7] 严旭阳,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3):86-88 .
[8] 牛丽贤、张寿庭,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136-139.
[9] 丁重,产业组织理论演进及后现代特征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15):25-27.
[10] 彭颖,产业组织理论演进及其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启示[J],资源与产业,2010,(5):174-179.
作者简介:刘莹(1992-),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产业组织理论 演进 前沿
1.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论述。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亚当·斯密对经济的分析蕴含了早期的经济演化思想:专业化的提高和劳动分工,导致生产率的增长,市场机制将专业化组织生产者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生产者通过利润再投资,形成资本积累并进一步专业化。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由爱德华·梅森和乔·贝恩在20世纪40-50年代创立,该理论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强调经验性的研究,在承袭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构造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自此,产业组织理论进入了以正统理论为主干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施蒂格勒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发现哈佛学派的理论在理论方法及其微观基础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随之产生了芝加哥学派。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等发生了实质性的突破,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方面沿着SCP范式的方向发展成为“新产业组织学”;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崛起的以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为“后SCP流派”。
2.产业组织理论前沿研究
(1)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在系统性和前瞻性方面有所不足,缺乏对经济市场的更好调节,治理管控的氛围不够严谨,使得市场信号混乱,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主体对今后的经济缺乏信心。具体可以从居民的消费倾向来发现当前经济宏观调控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主要受高利率、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创新不足、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等问题的挑战。
(2)产业组织理论经验研究的新拓展
20世纪末期以来,产业组织研究领域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态势,产业组织理论与其他经济相关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产业组织理论在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同时,经济学家也开始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经济领域的一些问题,这种双向互动丰富了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组织理论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上。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导致社会监督机制出现了问题。第二,重点研究政府官員行为问题。产业组织理论希望可以提出一种解决政府整体腐败的办法,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制度结构建设。第三,进入信息时代,产业组织的应用领域扩大化,产生了新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产业结构的产生。这种新的产业结构将某一行业分解成为一些固定的“模块”,然后在“模块”内展开研究,最后在“模块”间展开合作,更进一步在行业内展开合作。第四,对新的经济因素的研究,例如网络经济。第五,在国际问题的解决中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跨国兼并,国际垄断,国际投资。第六,注重企业内部制度的研究。
3.产业组织研究领域展望
随着改革开放深层次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等各个层面均在发生巨大变化,产业组织学的研究领域与产业经济学学科发展同样产生了深刻变化。卢东斌、臧旭恒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卢东斌认为,如果按研究对象来划分,产业结构学主要研究不同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产业组织学则应着力于产业内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研究领域演进的视角来看,产业组织学首先应着眼于企业间关系的基点,其次应拓展于企业间关系的变化,包括相互交易关系、相互竞争关系、相互服务关系、相互规模关系以及相互规范关系。产业组织研究领域必须与时俱进,研究偏好转变为研究领域有待于实践检验。
臧旭恒从市场界定、过度进入、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等角度对产业经济学研究市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他认为,我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导向和研究内容应重点关注:为行业分析和市场分析提供有用的理论和全景式方法;能对企业战略制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维护公平市场竞争、政府政策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打破学科、专业设置限制,成为研究“各业企业行为”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 于左、韩超,产业组织理论前沿与竞争政策[J],经济研究,2014,(8):184-188.
[2] 肖兴志、吴绪亮,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新问题与新方法[J],经济研究,2012,(8):146-151.
[3] 黄旋、王秀卓,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11,(4):158-159.
[4] 魏娟、邢占文,产业组织理论三大流派综述及最新进展[J],内蒙古财经学院报,2009,(1):81-87.
[5] 陈云飞、黄声兰,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评述[J],生产力研究,2013,(6):180-183.
[6] 于左、吴绪亮,产业组织理论前沿与公共政策[J],经济研究,2013,(10):151-154.
[7] 严旭阳,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3):86-88 .
[8] 牛丽贤、张寿庭,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136-139.
[9] 丁重,产业组织理论演进及后现代特征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15):25-27.
[10] 彭颖,产业组织理论演进及其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启示[J],资源与产业,2010,(5):174-179.
作者简介:刘莹(1992-),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