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差距”亦可缩短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so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听了多位名师的公开课之后,深有感触,同时也发现普通教师与他们的差距太多、太大。差距主要在六个方面,第一是名师关注“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而普通教师始终关注“怎样教”;第二是研究教材,名师读懂、读透了教材,而普通教师还在照教材教或者想当然地用教材教;第三是关注学生,名师随时关注学生,从中捕捉资源,而普通教师只关注学生与他配合得怎样;第四是资源的使用,名师是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学习资源,反复利用,不断有深度,不断有惊喜,而普通教师还是多个资源的简单堆砌;第五是创新,名师的课中创新不断,而普通教师课中创新较少;第六是课前交流,名师课前交流新颖、有深度、有内涵,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听课教师感觉他非常重视这堂课,而普通教师根本不重视;第七是思想,名师在他的课中体现了他的教学思想、教学追求,而普通教师还达不到这种层次。
  那么普通教师怎样做才能缩短与名师的差距呢?笔者认为,要求普通教师一开始就面面俱到,从各个方面去追赶不现实,要择其重点而为之。首先要在教材研读、教学预设、细节处理三个重要环节上下功夫。只有先主后次、以点带面,先做好这三个重要环节,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再逐步解决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缩短与名师的差距。
  一、在教材理解上另辟蹊径
  笔者在和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教师在备课前都是根据成年人的知识、经验去读教材,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教材。教师研读教材的形式较多,如教师独立研读教材,集体研讨教材,专家引领解读教材,资料参考性阅读教材。教师独立研读教材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教师角度研读教材。第二种方法是从学生角度研读教材,教师“变身”成本班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研读知识,从学生的想、算、画、摆、说、练方面模拟研读,理解词句,计算习题,动手操作,回答问题,交流看法。第三种方法是教师提前几天安排学生预习,让学生把理解的、不理解的地方以及怎么理解的都写给老师,这种做法对教师的启发与收获是最大的,这也是笔者在听名师讲座中的一点感悟。笔者曾经委托一位老师组织本班学生预习《面积》(三年级下册)第1课时,现列举学生上交的部分预习结果。
  生1:所有物体都有面积吗?
  生2:面积是一个平面,是用来买房子的单位,可以用来丈量田地等。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生3:面积就是把一个图形分成几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生4:面积里有秘密吗?面积怎么来的?
  生5:面积的由来是怎样的?面积和周长相同吗?
  生6:为什么带单位时要写2?不写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写到右上角?(这位学生自学到第2课时的内容,问题出人意料)
  从学生预习结果看到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教师大不相同,有些学生的想法超出教师的想象,如个别学生问面积是怎么来的,这是很多教师想都未想过的问题。如果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来备课、上课,肯定不能解决学生所惑,学生可能整堂课都在纠结他预习的问题怎么解决。
  前述三种教材理解方法组合起来使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就更全面、更透彻、更准确,教学设计才贴近学生认知,也才有针对性,也有助于教师揣摩学生在课堂中的想法,预估其行为。这样,课堂上的情况就会提前掌握在教师心中,精彩的生成就指日可待。
  二、充分预设,以博得精彩的生成
  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后,不要急于动笔,要先思考这堂课的大体框架:学情是什么,难点的难度有多大,本课的三维目标有哪些,四基目标如何实现,哪些理念作为这堂课的主线,还要体现哪些理念,教师如何来引导,创新点有哪些,每个教学环节是否都有亮点,是否需要删减和拓展教材内容,习题与新知是否紧密,各环节详略是否得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强烈”。完成后还要着重思考学生如何学习,例如:怎样组织学生学习,三个层次的学生会怎样学习、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还要考虑学生会在哪些环节有障碍,会在哪个知识点出现不当生成,师生如何互动,创新点是否恰当,还需要哪些教学具等。设想得越充分,教学才能越顺利,精彩才有可能生成。
  三、精雕细节,效果才能锦上添花
  笔者听了很多课,发现一些课在逻辑结构上做得较好,但在细节方面考虑不周,精研不够,总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令人非常遗憾。例如:一位教师执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从中位线剪后才能重新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关键点是让学生如何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而这位教师在小组合作环节上下功夫,但在关键点的处理上却过于简单,直接让学生在高的中点处剪,没有让学生明白怎样找中点和为什么要从中点处剪,没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没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类似的例子很多,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教师学习教材、研究教材的时间与深度不足,对细节考虑得少,没有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自己的处理方法正确与否,还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等。
  很多教师未能处理好以下细节,如:教材理解、师生活动、表述、过渡、学生活动的组织、及时捕捉资源、快速反应、突发情况处理、问题处理主次颠倒和不深入、环节错乱、同时提两个问题或要求、恰当与及时评价、师生主次颠倒、课件设计及演示、教学具制作、板书、上课时间把握、话筒及电脑等。细节要精心雕琢,正确处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公开课的课前交流环节,它在正式上课前进行,关系到一堂课的初始印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并未得到普通教师重视,一些教师无课前交流,个别甚至不介绍自己,也不在课件上出示姓名、单位,学生及听课教师甚至不知道是谁在上课。课前交流应充满机智、幽默、有深度,能解决以下问题:教师第一印象、师生了解、学生适应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话筒及环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内容等。一些名师的课前交流如一个故事,在短时间内娓娓道来,不断走向高潮,让学生、听课教师兴奋和充满期待。
  教师只有首先解决了这三个重要环节,才能解决好常态课与公开课的其他问题,才能在学习、总结、反思、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才能拉近与名师之间的差距。
其他文献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等,许多学者对孔子都有不同的评价。本文主要从几本主要哲学史著作中,谈谈任继愈、冯友兰、吕振羽、范文澜、杨荣国等人,对孔子关
摘要:文章在对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之后,提出有关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一体化—当地化经营策略和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问题,并对大型外资零售企业(包括港澳台企业)在华总部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根据全样本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卖场外资零售企业在华经营绩效较好,大部分外资企业选择了高度一体化—高度当地化的经营策略,它们的在华经营绩效略高于那些没有采取这种策略的企业。
<正>"教与学"的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工作,让"教与学"更为科学和高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毕生追求。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必定是围绕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资源,遵循认
为提高梗丝加香出口水分的控制水平,分析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烘梗丝出口水分对风送过程中梗丝水分散失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应用验证。回归分析表明,影响
在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课程建设的过程即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也许我们一开始的目标是课程建设,但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课程建设本身不是最终的目的或目标,学生在丰富的、适合自己的课程中成长和发展,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成长和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拟从学校学科课程建设的角度谈谈三个思考和四个转变。  思考一:课程表上的科目,老师每天的课堂教学的综合是“课程”
本文认为我国现存在一种畸形消费,分析了这种畸形消费的危害以及导致畸形消费的原因。作者认为应实行分层次最优消费原则。消费者为实现最优消费应注意的几点。
本文的核心是探讨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设置,特别是优化股权结构的问题。文章从两个层次上对股权结构进行了分析:一是股权种类的设置;二是探讨股份合作制企业各种股份的比例关系
当前,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快速兴起,在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地标性的商业建筑。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商业建筑主体设计目标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逐渐兴起。许多不法分子发现了其中的暴利,导致许多豆腐渣工程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社会对建筑工程安全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