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客”的别样生活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处经济社会,现代人过日子是越来越会精打细算了。时下悄然兴起的“拼客”消费,与多年前风靡一时的“AA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如今的“拼客”内容,已涉及到诸多的经济生活领域中。
   顾名思义,“拼客”消费的特性就是大家组合去做一件事,目的是共同负担原本一个人负担的消费。“拼客一族”有着非常节俭的消费理念,他们追求前卫又实用的生活品位。这类分子往往代表着当今都市最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
  
  “拼的”= 1月“拼回”300多元
  
  “先生,你好!请问你去哪里,我俩可一块搭个出租车吗?”
   这是笔者近日在街头等候出租车之际,一位时尚女郎突然笑着与笔者打招呼。见笔者迟疑,她便说她是“拼女郎”,到时车费两人分半摊就得了。
   这确实是个省钱的好事。上车后,她便与笔者聊了起来。她说她姓司马,工作性质的缘故,几乎每天都要搭三、四趟出租车,为省钱,她每次都会如此这般询问同时在等车的人去哪儿、可否共搭一辆车。自从有了“第一次”,以后每次这般与人“搭讪”也就不觉尴尬了。
   车子在华天宾馆停下,表上显示14元,司马小姐请笔者掏7元,最后她给司机14元。下车之际,她还向我炫耀:与人“拼的”,我一个月下来可省300多元车马费!当然,更重要的是,此举让我在无形中提高了社交能力。
   觉得甚有趣,笔者后来又与出租车司机“探讨”这种现象。司机笑逐颜开:“这个当然好!顾客怎么做无所谓,我只看表收钱,这个玩法至少挖掘了一些潜在的客源,那些想坐出租车又觉得有点浪费的人,如果与人合伙搭一辆车就不会犹豫了。用句时髦的话来说,这一招拉动了消费。”这可谓“你省钞票我赚钱”。既然好处多多,司机与顾客又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拼车”方式
   除了“拼的”之外,还有另外两种“拼车”形式,一是私家车带人,彼此商量好上车地点就成事了,这种搭乘的形式最实惠。前面提到的司马小姐表示,她现在与两个女同事住在一起,三个女孩每天就搭别人的一辆面包车去上班,车主只要她们这几个“乘客”分摊一点油费而已。第二种是包月的出租车带人,这种方式发车时间比较稳定,车费协商平摊。都市白领诸多是拿高薪和享受生活的群体,因而这类人成了“拼车”的主力军。随着一些“拼车”BBS的诞生,让白领“拼”的范围更大,“拼”的方式更自由。
  
  “拼购”= 花小钱“拼出”高享受
  
   在外企工作的Amy是“血拼”派,喜欢并且擅长购物,据她说,“拼购”这种“玩法”的层次相对高一些,“合拼”的人多为白领,拼者不仅要有相似的欣赏水准,还要有很好的计算功底。它最大的益处便是能够花最少的钱享受更好的消费服务。
   有一次Amy看到某品牌化妆品推出了“买800赠6件套”的活动,她便约上同事,各自列出所需,每人买了600元左右的商品,不仅得到了6件套非常实用的赠品,还得到了加送的书包。她两手一摊:“如果两个人分开购买,就什么礼品也得不到了。”
  “拼券”也值得崇尚。Amy说,如不少商家频频推出“购物返券”的促销活动,朋友之间有时为了凑足返券的金额,只得硬着头皮去多买一些目前根本用不上的物品。若多联合几个消费者,大家就能以更低的折扣买到自己所需的物品。此外,“拼卡”也是一种流行于同一办公室的同事或比较亲密的朋友间的消费方式,像健身卡、美容卡甚至积分卡。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凡是能“拼”的消费都值得我们去尝试,一路“拼”下来,必然“斩获”多多。有的游泳馆按次收费价格较高,若只办一张游泳卡,则实惠了很多。Amy就曾办过卡,但每周仅去一次,结果卡中还有10多次没使用就过期了。后来她和好友合伙买了一张游泳卡,按游泳次数比例摊钱。这种计算方法非常公平,玩得更轻松也省钱。
  
   其他“拼购”方式:
   Amy介绍说,周围不少人现在正尝试“拼网”。比如自己所住的楼道里有人贴起招募启事,想多找几个邻居,共同分担宽带费,那么你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加入其中,找到合适的搭伙人后,就买了个hub(集线器)和网线,然后连到电脑的网卡里,就0K了。“如果我和4个邻居一起分担每年900元的网费,这样‘拼’下来,我就能省下几百元零花钱。”
  
  “拼饭”=吃出健康“拼到”了朋友
  
  “在写字楼上班的都会面临一个吃中饭的难题,每顿吃快餐既没营养又无胃口,天天吃小炒必成‘月光族’。”身为IT公司技术人员的晓钢对于“拼饭”这一形式相当在行,“正因为基于这点,我便在一个论坛上贴出一则寻求‘饭友’的启事。随即跟帖者无数,很多人还把自己的工作地点和午餐时间都列在上面,很快,‘拼饭’成了写字楼上班族的午餐方式,而且不同公司的人也可以约在一起共进午餐。”不同公司的人在一起吃饭时不尴尬吗?“更有话题聊天,比与同公司在一块更有意思。”晓钢神气十足地说。
   好处不仅如此,一位在律师楼上班的罗先生也忍不住有话要说:“我平时中午都是吃10块钱的盒饭,钱花了却吃得并不爽。自从与两位小姐‘拼饭’后,除了可以点菜,而且吃得舒服实惠。”
  
   其他“拼饭”形式:
   目前都市“拼饭”方式中,就近搭伙和拼桌点菜是最为火爆的。另外就是同一层办公的员工纷纷入“伙”,每天都召集8至10人一起到饭馆“写单”,分摊下来每个人的负担肯定少于一个盒饭的钱。并且,多人同桌能“吃”出一种好心情,从而有一个好的状态进入下午的工作。
   喜好消费的现代人其实也不拒绝精打细算,节约也可以很时尚。无论是节约带动了时尚,还是时尚引导了节约,在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这种减少资源浪费的消费方式无疑值得我们欣赏的。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省钱才是硬道理!即使是一种别样的消费方式!
其他文献
文怀沙,著名的国学大师,集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等众多头衔于—身。渊博的知识并没有湮盖住他那绝妙的口才,学问、口才、道德三者完美地集中在国学大师的身上。2007年4月21日,文怀沙先生在郑州弘润华夏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围绕“文化与女人”这一主题作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引起了巨大反响。    为河南人鸣不平,  显示强烈认同感    我今天充满了激情!这几年,国内有一种不好的风气。有些人做了坏
期刊
◆ 买房不如租房?(《新民晚报》李大伟)  ——作者认为,从目前买房的租金回报率、工作流动性以及居住环境来看,“无房一身轻”的房客倒可能比房东享有更多自由。    ◆ 节约不是唯一,创新才是关键。(《国际先驱导报》)  ——一种“后环保主义”运动正在国外蔚然成风,活动发起者诺德豪斯和迈克尔·谢伦伯格在2004年底发表了一篇题为《环保主义之死》的文章,他们认为,如果说地球正在处于危险之中,那么把灯关
期刊
一团和气,自然是人们所向往的人际关系的一种极高境界,可现实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别人的恶意相加。面对突如其来的恶意,因应对方法的不同,效果会有天壤之别,如何既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又能有力地挫败恶意,其中必有妙招。  以恶制恶,算是一种办法。是啊,热血男儿,侮辱在前,本能的反应就是挺起胸膛,握紧双拳,以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气概,挥拳砸过去,该出手时就出手。打得他屁滚尿流满地找牙也好,打得他拱手告饶口
期刊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跟中国有缘。1977年至1981年他在任期间,美中两国打破隔离状态,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卡特退休后设立了亚特兰大卡特中心,通过这一机构,卡特一直穿梭于几大洲,对各种国际冲突提出解决方案,此外,卡特还在全球范围内无数次选举中担任观察员。2002年卡特因“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不懈为国际冲突寻找和平解决方案、致力于增进民主及改善人权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
期刊
礼尚往来    “准女婿”上门前准备工作  △上门前一个月  1.只要看到镜子,就把它当成未来的老丈人及老丈母娘大练鞠躬及微笑,同时富有礼貌地,饱含深情地说“伯父好,阿姨好”等客套话数次。  2.只要在厨房,就抓紧时间练习切丝儿,切片儿,切块儿以及煎炒烹炸技巧,直到有一项出类拔萃为止。   3.只要玩麻将,就练习点炮,直到点响时不露声色以及对方感到水到渠成为止。  4.如工作允许,每周至少应约请三
期刊
懂事那会儿起,我们便不断地被灌输真理以及接收真理的规矩。真理不证自明,而那些规矩,例如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长大后往往成为我们的疑惑所在。早慧的祖先几千年前就总结出了人生所有的母题:出走和还乡。至于这条路怎么走,还看每个人的“形式主义”。世事无定式,特别在个性至上的今天,合乎常规的其实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另辟蹊径,剑走偏锋,用奇巧的新瓶装上醇厚的佳酿,谁说不能算创造?     另类包装之相对名人版 
期刊
你的生活有多少乐趣?答案在于你有多少智慧,能将乏味的日常生活变得充满欢笑。在我十几岁时,我从妈妈那儿明白了这些话的含义。   妈妈教我逻辑学:“就因为我这么说了,这就是原因”;“要是你从秋千上掉下来,摔断了脖子,你就不能跟我去商店了。”  妈妈教我医学:“别再扮斗鸡眼了,再扮下去你的眼睛就那样定格了。”  妈妈教我遗传学:“你跟你爸爸一模一样!”  妈妈教我渗透学:“闭上嘴巴,吃你的饭!”  妈妈
期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犯错的人,如果我们横眉冷对、羞辱谩骂,不仅对我们自身的形象有损,而且容易激发矛盾,让事情更糟。如果给犯错误的人铺个体面的台阶,照顾到其尊严,犯错者可能就及时把错误纠正过来,同时也会因我们的体谅而赢得好感。给犯错误的人铺台阶,尽量能让他体面地从尴尬中走出来,是日常交际中必须学会的。    一、求助式台阶    徐女士和女儿逛商场,中途去了一趟洗手间,刚出得门口,便发现手腕上的
期刊
春节临近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大雪向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袭击而来,雪花飘飘,大地银装素裹,可是,一瞬间的兴奋马上消失了,因为我们看到春运受阻,很多急切返乡和亲人团聚的大学生和民工被困在车站,方便面、白馒头已经吃了三天了,老人和孩子得病了。被大雪封路堵在寒冷公路上的有些司机饥寒交迫,情绪失控了,扬言要弃车或者点火毁车……  美好向灾难转化,乐极生悲,过犹不及。此时此刻,国内股市的情形也差不多,就在人们的心
期刊
于丹教授演讲喜欢运用故事,深得受众喜爱。她在讲《论语》时,就用了20来个生动恰当的故事,仿佛一件珍贵的古代工艺品上镶嵌着颗颗钻石,熠熠闪光。  这让我联想起演讲家康威尔的故事来。  100年前,美国有一位演讲家,原是一位牧师,名叫R·康威尔,他要为贫家子弟筹办一所大学募捐。当时建一所大学大概需要150万美元。康威尔四处奔走,在各地演讲了5年,恳求为有志于学的年轻人捐款,出乎意料的是,5年辛苦,只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