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政府引导扶持作用至关重要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76181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厦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乡村越来越少,交通拥挤,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在闹市区的居民很希望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农村去欣赏自然山水风光、体验淳朴农渔家生活、回归和亲近大自然。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双休日制度的实施、私家车家庭拥有量的上升,厦门的都市休闲农业逐渐成为厦门旅游市场的又一大亮点。
  因此,如何将厦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厦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推动和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这已成为当今摆在厦门农业发展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厦门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优势
  
  闽南地区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条件较高。2005年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0元,泉州、漳州、福州等周边城市也相继迈入中等小康行列,早已超过上述标准,人均年收入水平已经可以满足普通市民开展都市休闲农业项目的消费需要。随着汽车价格的逐步走低,日益增多的家庭轿车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都为人们到厦门进行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提供了方便。
  地理位置的优势。都市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福州、泉州、漳州、厦门有城市人口近2000万,而临近的台湾地区人口近227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厦门是台湾游客进出大陆、大陆居民进出台湾最近的一个重点商贸旅游城市和商贸旅游口岸,与台湾有五缘的优势。目前,每年经过厦门口岸前往全国各地的台胞有20多万人次,其中在厦过夜的台胞有近15万人次,平均在厦逗留天数为3.44天。厦门位于大陆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资源充足,绝大部分土地适宜耕,淡海水产资源丰富,特别适合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
  都市休闲农业初露端倪。厦门的都市休闲农业已进入萌动期,万宝山观光果园、竹坝农场民俗村、天竺山庄等正含苞待放,龙眼、芒果、荔枝采果期,种植园渐成旅游热点,游客可以到菜地、果园、茶场,农业科技园和花卉种植园、养殖渔排参观游览,亲手采摘,品尝鲜果,到海边的鱼塘虾池和滩涂观看鱼虾的养殖和捕捞,还可到海边捡贝挖蛎,捕捞垂钓,厦门这些独有让游客上山下海,参观体验的农事活动,全年都可开展,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外部环境好。厦门市的环境质量在中国的城市中名列前茅,有“最温馨的城市”之誉。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人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成功申办2006年奥林匹克国际合唱节和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摘取“联合国人居奖”桂冠。2005年厦门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12.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0.93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9444万人次、旅游创汇552亿美元,空港客运量突破500万人次。
  此外,根据厦门“十一五”规划,预期2010年基本形成城市半小时交通圈,与漳、泉等周边地区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建成东南沿海重要铁路枢纽、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民航将形成15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能力、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枢纽港。可以预见,厦门大交通的建设发展为本市及周边城市的居民来厦开展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将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厦门市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厦门的都市休闲农业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厦门部分农民就开始发挥地缘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自行开发了一些都市休闲农业点,吸引附近城市居民前来旅游观光体验农家生活和品尝农家美食。
  在集美区,部分先知先觉的农民利用以往经营的山地果园自发地建起休闲观光果园吸引城市居民,数量有10个左右,占地200—1000亩不等,配套比较完善的大约有2—3个,纳入厦门旅游行业管理的有l家,就是位于灌口万宝山观光果园。
  在海沧区,发展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两家,一是天竺山庄。经营内容有观光果园,果树品种有龙眼、荔枝、番石榴等。蔬菜基地,除了日常的品种外,还种植了稀有国外品种辣木,并提供餐饮服务,以及垂钓等休闲设施,总面积500亩。二是青龙寨观光果园。占地面积约400多亩,主要以观光果园为主,提供餐饮服务。这两个观光果园,位于规划建设中的天竺山森林公园附近,可以成为森林公园休闲旅游项目的补充。
  岛内的思明区、湖里区,也有许多位于环岛路上的草莓自摘休闲点,东坪山自驾车体验大自然的都市休闲农业游,也渐渐成为岛内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的一大亮点。
  同安竹坝华侨农场,长期以来一直以发展农业为主,现在已经形成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和独具农业特色都市休闲农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打归侨牌,挖掘东南亚的美食文化,吸引城市游客,在厦门都市休闲农业行业中也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
  此外,游钓是厦门人传统的休闲方式之一。翔安区的鳄鱼屿附近的海上田园休闲渔排,是厦门第一个带有都市休闲性质的休闲渔业项目,开通了从厦门本岛五通快艇接送游客的线路,给厦门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增加了新的亮点。但可以为市民增加一个休闲好去处,而且有利于海上渔排养殖的健康转型,对改善海面景观和渔民增收都有很大好处。
  
  厦门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迅速发展起来的厦门都市休闲农业,使旅游休闲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从政府到企业,从交通部门到旅游服务业,许多部门似乎还准备不足,在都市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亮点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滞后。城市居民开展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交通不便,表现在道路建设滞后和工交服务配套跟不上,自发式的建设以及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不够完善。
  饮食以次充好。很多从都市来的游客,都希望能够品尝到正宗地道的农家菜,如土鸡、非养殖的海鲜等。然而,有的经营户只顾眼前的利益,以次充好,更有甚者,有的经营户为了吸引顾客,非法经营保护的野生动物。
  对都市休闲农业认识不清,都市休闲农业特色不突出。只注重饮食服务,轻休闲服务,把都市休闲农业办成酒店食堂,存在有盲目发展的问题。经营者素质相对不高,管理亦不够规范。项目比较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设施及活动过于人工商业化。另一方面,有些市民对农业缺乏了解,乱摘乱采,践踏、破坏农作物。
  都市休闲农业总体规模小。缺乏规划设计,停车场、洗手间、休息室及其它必要的公共设施过于简陋,园区杂乱无章,使得游客逗留的时间亦短。从经营效果上看,农园规模过小,水果成熟期集中,而节假日游客过多,又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性的影响,都市农业淡旺季的差异较为明显,经营期短,游客的季节性强。
  休闲渔业旅游还不成气候。目前厦门除了在水库、杏林湾内、同安湾口、九龙江口等水域和滨海岸边有垂钓爱好者活动外,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渔业项目很少,不能满足市民 休闲需要。
  政府重视不够。厦门都市休闲农业长期以来属自发行为,政府对该行业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方面,在舆论宣传方面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厦门都市休闲农业规模较小,上档次成规模的都市休闲农业点较少,都市休闲农业尚未纳入全市旅游资源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制约了厦门都市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厦门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厦门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城市人休闲方式走势定是往农村、山区、海上休闲度假,厦门都市农业发展处于萌芽期,应积极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之健康顺利地发展。
  规划厦门都市休闲农业一日游线路。都市休闲农业一日游应该是厦门一日游的特色和主打产品,建议有关部门能对旅游线路进行重新规划,将各地自发的都市休闲农业项目纳入其中。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都市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要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吸引游客,要把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信息纳入市旅游政府部门网站,市旅游局、农业局要组织都市休闲农业园区开展多种类型的推介活动,扩大都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立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政府通过协会开展的一系列交流、培训、考察等活动,以实现都市休闲农业行业的完善和自律。建议开展“一区一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示范区,积极引导鼓励被征地农民集资入股发展都市休闲农业项目。
  政府要制定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中长期计划,要把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纳入“十一五”规划,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应制定都市休闲农业经营审批制度,政府协调相关部门要制定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为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开展厦门市都市休闲农业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厦门观光农业的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使这一产业的发展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要不断加大对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
  加强两岸在都市休闲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都市休闲农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台湾的都市休闲农业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通过厦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协会,有计划地邀请两岸有关的专家学者及业者组团互访,对两地的都市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实地交流研讨,推动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建立一批新的台湾优良水果种苗引繁基地,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提高都市休闲农业的科技含量。
  要突出特色。在规划设置都市休闲农业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应充分合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与闽南的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如歌仔戏、闽南风俗、古迹史话、传说结合起来,来提升都市休闲农业的品位。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如龙眼、荔枝、香蕉、凤梨,融入一年四季的都市休闲农业中,结合渔业举办垂钓节,推动休闲渔业发展,使之成为都市休闲农业的重要补充。(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厦门国投公司)
其他文献
思明区认真落实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重大战略,通过加大征地拆迁力度、积极推进集中区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2005年,思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亿元,财政总收入45.05亿元。全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总额达4.06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12亿美元,500万元以上内资规模项目引资额达66.66亿元人民币。
期刊
“6·18”是创新的产物,是创新成果对接的平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第四届“6·18”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的主题,组织了多种活动推动自主创新。  由福建省经贸委和福建省科协联合主办的“自主创新论坛”于6月18日在福州金山展览中心举行。论坛上,李川副省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香港运用科技研究院副总裁陈式干博士、海天轻纺集团王启明总裁、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景河董事长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期刊
“十一五”时期,是福建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时期,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海峡西岸”写入《建议》,给福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市,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及产业集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研发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而鼓楼区作为福州的核心城区,日前在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则表示要充分发挥核心城区资源、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区域发
期刊
宁德市民族中学创办于1958年,是福建省唯一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二级达标重点无完中。自创办以来,共培养出三万多名中学生,为高校输送两千余名大学生,百余名研究生。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200多位少数民族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干部和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因此,每年校友聚会,他们都会骄傲地说:“民中,我们成长的摇篮!”  在简朴的校长办公室里,兰存安校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期刊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福建省农村文化建设已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基础设
期刊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江苏常州“五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展示城市整体形象,提升综合竞争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文明的城市必须有文明的人。文明的人必须有文明的素质,才能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明风气。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气象。2007年1~6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2.8亿
期刊
在海峡西岸福建省的东北部,有一座美丽的新兴生态县正悄然崛起——她就是柘荣。  柘荣原名柘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开发生产,历史上柘荣南连闽中北接浙南,素有“闽浙咽喉”之称。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柘荣列入我国对外开放的55个市县之一。一位曾经在柘荣工作过的政府官员向记者介绍说:柘荣有三大特点:一是县域小(总面积554平方公里),人口少(不足12万人)二是建县迟,历史短(民国34年
期刊
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软件产业作为福建省的重要产业之一。福建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一是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福州、厦门软件园区已具规模,软件园功能齐全、分区明确,集科研、生产、培训、休闲为一体;二是软件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福州、厦门已开发了一批应用软件,广泛应用于机关、通信、金融、证券、邮政等行业:三是与台湾软
期刊
“三访四见”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辖区群众3952户次10806人次,建立扶贫帮扶对子110个,为群众排忧解难346次,化解矛盾110起……  一连串的数字是枯燥的,但每个数字背后,都凝聚了漳州边防官兵们在“三访四见”活动中无数的汗水和心血,隐藏着边防官兵真情的爱民故事。    龙头起舞摆好龙阵    2005年仲夏,当“三访四见”的字眼第一次出现在全国公安边防基层部队时,一些“杂音”出现了:  “
期刊
加快文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支撑体系的需要。发展改革部门要从自身职能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大文化发展观,增强文化产业意识,深化改革,加强服务,促进文化建设。    加强规划引导服务文化发展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编制方面主要抓好以下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