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散文,往往是用优美的语言写成的哲理深刻或意境幽深、语言优美的文章。教学设计的优劣是散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散文教学要有独到的设计,需要有全新的情景导入,要有创新的学习活动,要激活学生思维,简化教学步骤,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散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散文 设计 新意
· 【中图分类号】G633.3
散文往往是用优美的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记游、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文章。它分类很多,语言精美,结构精巧、意境优美、内涵丰厚,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极为重要的文体。课标规定其教学目标为“学生要能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而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提高散文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之前做出精心独到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篇目大多也是“老篇目”,而且,也被许多语文界老前辈多次多角度地上过,有些设计和创意甚至被用烂了,许多老师,甚至在备课时懒得再动脑子,只需要“拿来”用就是了,但是,很多老师发现未经过自己思考、未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独到的解读,未结合自己班上具体的学情的名家“优秀设计”并不好用。要想引导学生很好地走进经典,必须得在“新”字上动心思、想点子。教学设计的关键还是让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自己体验。
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文字看似朴素,文意也似乎浅显,有老师甚至说,让学生自己看看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名家则独具匠心,不断翻出新意。印象特别深的是王君老师从模拟作者和老王路上“闲话”入手,引导学生触摸到老王生活的凄苦与精神上的孤独无依,感受到作者善良以及对老王的同情。
笔者在备《背影》一课时,从深情朗读引入,让学生“披情入文”,再找寻最能让我们动情的“细节”描写,从细节描写的赏析中引入对人物情感的体悟——父之慈,子之孝。(不慈,无此细心;不孝,体会不到父爱之细),在欣赏体悟的基础上,水到渠成,仿写练习。(内容上,写亲之爱;写法上,描之细)。因为舍弃了那些对“几次写背影、几次写流泪”等等琐碎的肢解与分析,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深情,读出了感悟;写得精彩,写得细腻,写出了新意,课堂效果就比预设的更好。
要使教学设计出新,关键在于教师必须放弃陈旧的课堂结构,放弃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和干巴的分析,依据每一篇散文的具体内容和文章特点,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力来设计教学。
如何使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既能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效率最大化呢?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全新的情景导入教学。“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良好的开端。”新课导入的目的是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巧妙的导入,犹如投石激浪,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设计新的情景,更能使学生迅速入情入景。如《观舞记》,笔者导入设计为:
播放一段杨丽萍的《雀之灵》,在学生惊叹舞姿的优美神奇之时,以谈话导入。
“古人曾这样描摹舞蹈之美——‘南国有才子,轻巧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那么,我们怎样来形容杨丽萍的舞蹈之美呢?舞蹈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动态造型艺术,要描摹出来其实很不容易。语言大师冰心在观看了印度舞蹈之后,也曾这样感叹,‘我怎样来形容印度卡马拉姐妹的舞蹈?’冰心说,‘我只能用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艺术。’她到底是怎样写的呢?如何理解这句话里的“贫乏”呢?学习了冰心先生的文字,我们也要像她一样,用我们的生花妙笔,来形容《雀之灵》的惊人的美。
2.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格局,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子在自主、合作、交流、探讨中学习。一是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来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达成学习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一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的规律,从而达到完成学习目標,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目的。
3.拓展延伸,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将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现行人教版的教材以主题作为单元编排的依据,而每一课的文章相对独立,很多时候,我们学完一课,就放下了这篇文章,若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拓展延伸,或以主题阅读来延伸,或以作家作品系列阅读来延伸,就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若能设计更为深广的问题,将其思考引入更深广的“远方”,则更为有益学生的身心,这样,也就更好地开拓了我们的学习资源。
4.强化中心环节,简化教学步骤。散文因其“形散神聚”的特征,因其富于想象联想的写作特点,文章内涵大多丰富深厚。在设计教学时,很多教师追求面面俱到、在课堂结构上又追求环节齐全,这样往往就将课设计成千篇一律、不分轻重、机械繁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若能吃透教材,抓准重难点,选准切入点,简化教学步骤,强化并细化中心环节,必能打破束缚教师手脚的条条框框,解放学生的固化思维。如《春酒》的设计,可以从结尾处“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一句切入,提出主问题:“地道的家乡味”是怎样的?为什么找不到“真正的家醅”?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这个主问题的探究,就可以简化其他许多环节步骤,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感知、对写作背景的了解,对深刻的思乡、思母、感怀岁月流逝、感叹认为阻隔的深沉、细腻而复杂的情感有更为深切的体悟。另外,教材中一些自读篇目,用这种方法来处理,更便于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也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教学设计只能是一个预案,特别散文的教学,文本生动的语言、灵动的思维、丰富的联想想象、多元的主题,会激其学生更多的思想火花,学生会有更多的解读,教师就应以不变应万变,尽可能正确、机智、灵活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确一点:预设越充分,即,在散文教学的设计越到位,课堂生成就越有把握、越精彩,散文课的生命力就会越强,散文这种难以驾驭的课的教学效率才会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散文教学设计时要深入文本,了解学生,设计时才能做到匠心独运。
【关键词】:散文 设计 新意
· 【中图分类号】G633.3
散文往往是用优美的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记游、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文章。它分类很多,语言精美,结构精巧、意境优美、内涵丰厚,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极为重要的文体。课标规定其教学目标为“学生要能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而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提高散文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之前做出精心独到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篇目大多也是“老篇目”,而且,也被许多语文界老前辈多次多角度地上过,有些设计和创意甚至被用烂了,许多老师,甚至在备课时懒得再动脑子,只需要“拿来”用就是了,但是,很多老师发现未经过自己思考、未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独到的解读,未结合自己班上具体的学情的名家“优秀设计”并不好用。要想引导学生很好地走进经典,必须得在“新”字上动心思、想点子。教学设计的关键还是让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自己体验。
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文字看似朴素,文意也似乎浅显,有老师甚至说,让学生自己看看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名家则独具匠心,不断翻出新意。印象特别深的是王君老师从模拟作者和老王路上“闲话”入手,引导学生触摸到老王生活的凄苦与精神上的孤独无依,感受到作者善良以及对老王的同情。
笔者在备《背影》一课时,从深情朗读引入,让学生“披情入文”,再找寻最能让我们动情的“细节”描写,从细节描写的赏析中引入对人物情感的体悟——父之慈,子之孝。(不慈,无此细心;不孝,体会不到父爱之细),在欣赏体悟的基础上,水到渠成,仿写练习。(内容上,写亲之爱;写法上,描之细)。因为舍弃了那些对“几次写背影、几次写流泪”等等琐碎的肢解与分析,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深情,读出了感悟;写得精彩,写得细腻,写出了新意,课堂效果就比预设的更好。
要使教学设计出新,关键在于教师必须放弃陈旧的课堂结构,放弃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和干巴的分析,依据每一篇散文的具体内容和文章特点,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力来设计教学。
如何使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既能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效率最大化呢?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全新的情景导入教学。“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良好的开端。”新课导入的目的是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巧妙的导入,犹如投石激浪,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设计新的情景,更能使学生迅速入情入景。如《观舞记》,笔者导入设计为:
播放一段杨丽萍的《雀之灵》,在学生惊叹舞姿的优美神奇之时,以谈话导入。
“古人曾这样描摹舞蹈之美——‘南国有才子,轻巧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那么,我们怎样来形容杨丽萍的舞蹈之美呢?舞蹈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动态造型艺术,要描摹出来其实很不容易。语言大师冰心在观看了印度舞蹈之后,也曾这样感叹,‘我怎样来形容印度卡马拉姐妹的舞蹈?’冰心说,‘我只能用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艺术。’她到底是怎样写的呢?如何理解这句话里的“贫乏”呢?学习了冰心先生的文字,我们也要像她一样,用我们的生花妙笔,来形容《雀之灵》的惊人的美。
2.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格局,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子在自主、合作、交流、探讨中学习。一是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来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达成学习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一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的规律,从而达到完成学习目標,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目的。
3.拓展延伸,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将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现行人教版的教材以主题作为单元编排的依据,而每一课的文章相对独立,很多时候,我们学完一课,就放下了这篇文章,若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拓展延伸,或以主题阅读来延伸,或以作家作品系列阅读来延伸,就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若能设计更为深广的问题,将其思考引入更深广的“远方”,则更为有益学生的身心,这样,也就更好地开拓了我们的学习资源。
4.强化中心环节,简化教学步骤。散文因其“形散神聚”的特征,因其富于想象联想的写作特点,文章内涵大多丰富深厚。在设计教学时,很多教师追求面面俱到、在课堂结构上又追求环节齐全,这样往往就将课设计成千篇一律、不分轻重、机械繁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若能吃透教材,抓准重难点,选准切入点,简化教学步骤,强化并细化中心环节,必能打破束缚教师手脚的条条框框,解放学生的固化思维。如《春酒》的设计,可以从结尾处“究竟不是地道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一句切入,提出主问题:“地道的家乡味”是怎样的?为什么找不到“真正的家醅”?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这个主问题的探究,就可以简化其他许多环节步骤,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感知、对写作背景的了解,对深刻的思乡、思母、感怀岁月流逝、感叹认为阻隔的深沉、细腻而复杂的情感有更为深切的体悟。另外,教材中一些自读篇目,用这种方法来处理,更便于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也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教学设计只能是一个预案,特别散文的教学,文本生动的语言、灵动的思维、丰富的联想想象、多元的主题,会激其学生更多的思想火花,学生会有更多的解读,教师就应以不变应万变,尽可能正确、机智、灵活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确一点:预设越充分,即,在散文教学的设计越到位,课堂生成就越有把握、越精彩,散文课的生命力就会越强,散文这种难以驾驭的课的教学效率才会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散文教学设计时要深入文本,了解学生,设计时才能做到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