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个性为什么被“磨平”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  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年多年来,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司马彦自办的公司已出版他自己编写的字帖、教材1200多种,他也被誉为“中国字帖之冠”,公司资产超过6亿元。他的字帖市场占有率大,而且使用者几乎都是学生,这让他感到“压力山大”。他表示:“我的字帖,都是我亲手写的字,也可以说不是我的字。”因为不同的孩子喜欢不同的字体,他要去迎合他们,根据他们的需求去创新,去改变自己,写出适合他们练习的字体。他说:“我的个性,早已被老师、孩子们的需求給磨平了。”他计划今后将在书法创作上创新、定型出豪放、中性、秀丽三种不同的司马彦书法风格,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导引
  就所给材料的内容来看,本题适合写成传统的新材料作文,因为材料中有明晰的因果关系。但材料中又有“我的字帖,都是我亲手写的字,也可以说不是我的字”和“我的个性,早已被老师、孩子们的需求给磨平了”等语句,而这些内容又容易引起与“个性”有关的争议,所以也可以写成任务驱动型作文。但不管用何种思路,透彻解读材料,把握材料内涵都是立意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
  1.从人生规划重要性的角度立意
  在硬笔书法家群体中,司马彦无疑是善于经营的,他的公司资产超过6亿元,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字帖之冠”,这在硬笔书法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一般的硬笔书法家,能够做到出版字帖和办班授徒就算很不错了。司马彦能够将事业做得这么大、这么强,与其善于根据自己的特长规划人生密切相关。他办公司出版自己编写的字帖和教材,他抑制个性书写出不同风格的字体,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他不断创新计划定型出豪放、中性、秀丽三种不同的司马彦书法风格的字体。可以说,正是司马彦的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才走向事业成功。
  因此,如果从人生规划的角度立意,宜写成论证型议论文,即在引述并分析司马彦事业成功的原因后自然提出观点,主体部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支撑观点,让读者相信这个观点。当然,这里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这个观点确实与材料构成因果关系,二是这个观点对读者多少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在目前倡导生涯教育的背景下,这个材料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从个性“磨平”的本质和价值的角度立意
  司马彦表示:“我的字帖,都是我亲手写的字,也可以说不是我的字。”因为要满足不同的习字者,他的个性,早已被老师学生的需求给“磨平”了。但材料又说,“他计划今后将在书法创作上创新、定型出豪放、中性、秀丽三种不同的司马彦书法风格,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可见,这里的个性被“磨平”并非说司马彦的字没有他自己的特点,只能说明他为了满足不同习字者的需求,不得不适度抑制自己的艺术个性,让自己的字雅俗共赏,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广大习字者所接受。因为司马彦固然是书法家,但同时也是书法教育家,他的字帖的使用者几乎都是学生,他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不能像一般的书法家那样张扬个性,致力于艺术上的独特追求,而要考虑书法的实用性与普及性,追求“雅俗共赏”,当然这种“雅俗共赏”是带有“司马彦书法风格”的。
  从个性“磨平”的本质和价值的角度立意,可以写成论证型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评议型议论文。对司马彦“磨平个性”的现象,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还可以一分为二地分析。比如,可以立意为“艺术家利用自己的专长服务社会,造福大众,而牺牲自己(抑制个性),善莫大焉”“文学艺术接地气才能普及,老百姓才能喜闻乐道。阳春白雪固然好,下里巴人也同样可贵。硬笔书法主要讲究实用,雅俗共赏才能符合大众审美”,也可以立意为“艺术家要保持个性,拒绝媚俗,只有保持个性,才能登上艺术的巅峰”。
  当然,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一般要对“个性”这个关键概念作必要的阐释。这里的个性指的是艺术个性,指艺术家特有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世界观、感情气质、个性、艺术修养等主观因素,在创作过程和作品风格中体现出来的和其他艺术家相区别的独特性。艺术个性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个性差异在艺术创作上的特殊表现。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当然,这里司马彦所谓的个性被磨平并不是说司马彦的字已经没有了个性,这仅是司马彦的自谦之词,是他认为自己为写出适合学生练习的字体,不得不适度抑制自己原本的艺术个性,而让自己的字体往适合学生练习的方向发展。
  3.从个性与共性二者兼顾的角度立意
  司马彦一方面慨叹因“迎合“习字者的需求,其个性早已被老师、孩子们的需求给磨平了;另一方面他又计划今后将在书法创作上创新、定型出豪放、中性、秀丽三种不同的司马彦书法风格,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可见,所谓“磨平”和“迎合”之类,实际上带有很强的成功者的自谦成分。实际上,司马彦是兼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平衡,不然,就真的“泯然众人矣”。据此,可以立意为 “艺术或艺术家既要特立独行,保持个性,也要顺应大众,服务大众,在张扬个性与服务大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当然,这是很高的境界,但真正的艺术大家,大都具备这样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立意,要在如何找到平衡点这方面下足工夫,不然,便流于空泛,难有说服力。那么,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呢?就文艺创作来说,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论述:①创作者要放低姿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趣味,让自己的作品境界高远、内容高雅而形式平易通俗,努力做到雅俗共赏,比如王羲之的书法、白居易的诗歌和赵树理的小说等;②文艺固然要讲究普及性,但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引领并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而不能一味迎合。具体论述时,可对如今文艺创作中的“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展开评析。
  4.从艺术家的责任和良知的角度立意
  从艺术家的责任与良知的角度入手提炼观点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司马彦的字帖市场占有率大,而且使用者几乎都是学生,这让他感到“压力山大”。为什么呢?因为他要对使用他字帖的习字者尤其是学生负责,要让自己的字帖质量上乘,便于习字者使用,而不是追求字帖卖得好、自己能够赚到钱。材料中还说,司马彦计划今后在书法创作上创新、定型出豪放、中性、秀丽三种不同的司马彦书法风格,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这同样表现了司马彦的责任和良知,作为著名的书法教育家,他可谓想习字者所想,急习字者所急,因材施教,孜孜以求,不断创新。如果从这个角度入手提练观点写作,亦可联系实际,比如许多文艺作品粗制滥造,只顾创收而不顾艺术价值等等。   顺应需求,引领大众
  古田一中高三(14)班  李育灵
  有人说“出类拔萃者必是独树一帜者”,我认为并不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顺应大众需求是更有利于生存与发展的,当代书法家司马彦的字帖热销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司马彦的书艺精湛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但迎合教师学生的需求也是促使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顺应大众需求意为使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大众的意愿,满足大众的需求,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顺应大众需求可以为自己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这一点在商场中尤为重要。司马彦便是抓住了字帖的主要销售对象为学生这一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出适合他们练习的字体,才成为“中国字帖之冠”的。又如马云,在经济迅速发展之时敏锐发现了大众追求方便快捷的心态,于是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开创了网上购物这一行業来满足大众需求,因而一炮打响,获得巨大成功。商场如战场,所谓“擒贼先擒王”,只要一箭击中便成功了一半。
  可能有人认为,司马彦为了顺应习字者的需求而抑制自己的个性十分可悲,我却认为顺应有时并不为一己私利,它同样是一种责任。
  司马彦作为著名书法教育家,他的职责更多的在于利用自己的专长引领孩子按照自身方向发展,而不是用自己的一套规则,即原本的艺术个性来束缚孩子。为此,他不惜磨平棱角,这是负责任有良知的表现,不仅不可悲,更是善莫大焉。正如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中国国粹京剧,它背后的文艺工作者身上承担着弘扬京剧文化的责任,他们将流行歌曲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揉进传统京剧中,这不仅顺应大众的需要,更为了传承和发扬京剧文化,唤醒国人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可见顺应既是安身立命之本,又是责任所在。
  然而顺应大众并不是一味附和迎合,真正的顺应要求艺术家在满足大众的同时,能够引领大众的审美品位向高雅的方向发展。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收视火爆,这档节目以媒体作为依托,采用比赛的形式将古典诗词生活化,让传统诗词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进入寻常百姓家。这种形式的顺应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民众的诗词鉴赏水平。又如前些日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同样是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反腐的“正能量”深入人心。而与此相反的是,一些媒体却一味追求明星的花边新闻,一些文艺作品一味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二者相比,何啻天壤之别?
  顺应大众需求,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的同时引领社会的发展,方能取得自我与大众的双赢。这或许正是是司马彦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吧!
  点  评
  本文在立意和行文思路方面都可圈可点。就前者来说,“顺应需求”固然不算新鲜,“引领大众”这一层次却是从材料中无法分析出的,它是以“一味附和迎合”的对立面的形式出现的,是对“顺应需求”内涵的辩证思考和拓展,因而可看出作者的识见非同一般。就后者来说,文章先论述“顺应既是安身立命之本,又是责任所在”,而这一部分又分两个层次,其中第二个层次可见作者慧眼独具,尤为难得。这两个层次在论证时都采用了先就事论事的分析,再适当作同类拓展的论证模式,点面结合,让分论点更加可信。之后,文章又拓展一层,以两个新鲜的事实论据来论证顺应大众就要提升大众,选例精当,极具说服力。同时,作者又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进一步强调提升大众的重要性。纵观全文,观点新颖独到,论证逐层深入,颇具说服力和启发性。
其他文献
事件回放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  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6岁时父亲去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在绵阳农村,李子柒从小就和爷爷做木工,陪奶奶做饭,庄稼成熟时,便下地干活。14岁时李子柒只身前往城市打拼,开始了长达8年的漂泊生活,最初的生活并不宽裕,睡过公园椅子,连续啃过两个月馒头。要强、能吃苦的性格让李子柒迅速在陌生的城市学得一技之长。2012年,李子柒的奶奶生了一场重病,李子柒担心如果自己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集体、个人,如果没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只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势必为历史所淘汰,被后来居上者所取代。只有坚持创新,我们才能掌控未来,占领发展的制高点,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创新与发展”一直是近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热点。很多涉及社会、人文、科技、生活等方面的作
期刊
一、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定义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途径,是理解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如何界定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并评估其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是否有用,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二、中职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的“学”  1.学生有
期刊
与传统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的选材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和更为多样的立意视角。笔者结合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和新高考作文的要求,尝试从“审题立意”“语言表述”和“素材积累”三个方面,探索新材料作文写作教学的优化之路。  一、重视“审题立意”,抓住写作的“心脏”  如果把新材料作文比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那么“审题立意”,无疑是这个人的“心脏”,是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在新材
期刊
学生作文应是他们心灵的写照,所以培养良好的文风,对于写作、做人极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情感,展现个性化的自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让绚烂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眼睛  1.拥抱自然生活  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我让他们观察五彩斑斓的朝霞,喷薄而出的太阳,欣赏柔情似水的月光,星光灿烂的夜空;我让他们在绵绵春雨中感受春的柔情,在滚滚热浪中
期刊
《亲爱的安德烈》是在一次出游时偶遇的,书名看起来有点普通,但读过之后才觉得极妙。  这是一本由”代沟”引发写作灵感的书。  作者的儿子在德国生活多年,当母亲再见到儿子时,“这个已满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坐在对面有一点‘冷’地看着我。”为了能重新走进儿子的世界,这本书就这么产生了。  《亲爱的安德烈》全书由书信组成,里面是母亲和儿子的“跨洲邮件”。读起来甚至有一点小幽默。但这十分家常的一本书,内容引人深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然而,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高中语文写作缺乏素材引用,情感抒发不畅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的文学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能以读辅写,以写促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读与写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读辅写,以写促读的策略。  一、阅读与写作
期刊
今人大都误读了人情。  “人情负担论”者痛批张爱玲《鸿鸾喜》中“娄太太没有听清笑话,因此笑得最响亮”,为人情负担带来的虚伪痛心疾首。  “人情冷漠论”者耿耿于怀“小悦悦事件”“重庆大巴坠江事件”,高呼“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回避人情。  斯言谬矣!  人情不是利益链,也不是虚拟网,它是《老王》中一个鸡蛋、一瓶香油的感恩,是《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对卡西莫多的悲悯,亦是《平凡的世界》中胡永合对孙少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一个很令人痛心的发现,那就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把写作当成一件有意义令人开心的事情,而是对写作产生了不应有的抵触情绪,认为写作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甚至觉得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少会用到写作。在这样的心理下,一些学生在写作时不够用心,甚至出现了抄袭的现象,或者写出的作文没有灵气,就是俗话说的“读起来干巴巴的”,这也是一直以来令语文教学工作者头疼的一件事。笔者
期刊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必须立足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借助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特色、提升谋篇布局能力等,進而全面提升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水平。  本论文立足于高中写作教学,并以《平凡的世界》为例,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推动高中写作教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平凡的世界》是由我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以上个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