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gg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三个支点,缺少了任何一个,都将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反思学校教育的同时,开始关注家庭教育,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我们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对您与家长的沟通有所启示。
  
  一位教师写给家长的信
  韩 萍
  
  您体恤过孩子的感受么?
  一次,我校一名初二年级的男同学跟我说:“老师,我跟您说件事。”我说:“什么事,说吧。”“老师,我这次在班级被评为优秀团员,你说我多高兴啊!”“那当然!真不错,老师祝贺你!”“可是我昨天回家跟我爸说,我爸说了一句话,没把我气死!”“嗯?你爸说了什么话?”“他说‘那有什么用!学习好才是真的。’”“唔……”“老师,当时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噎得慌?堵得慌?……总之,特失望,心凉。我当时对我爸就有一种恨:以后我再也不跟他说任何事了,他太不理解我了……”“你爸只看重学习呀。他是做什么工作的?”“老师,这跟做什么的没什么关系,我班XXX她爸还是市政府要员呢,也一样!他们就认学习,别的什么都没用。还有的家长,不愿意孩子当班干部,不愿意孩子参加任何实践活动,他们就怕耽误学习。我们无论做什么,只要他们认为是对学习没利的事,就泼冷水。他们一点儿都不理解我们……”
  看来,这个学生在父亲那里遭受的失落、伤害,一定不止这一次,我想,也一定不止他一个遭遇过同样的感受。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是千百年来无数父母的憧憬和追求。家长们把孩子的未来看作自己生存的目的,把孩子的成功当作自己圆满的标志。在现实的社会大背景下,你们只知道拼命地跟孩子要分数,殊不知,重成“才”,轻成“人”,难以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更何况在提倡多元智能教育的今天,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创造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空间。又由于你们盼子成才心太重,所以难免意太切,行太急,你们总是恨铁不成钢。你们确实是“为了孩子好”,但你们确实又在不经意、不自觉中亲手掐去了孩子心目中最珍贵的希望之芽,浇灭了孩子头脑中最活跃的创造之火;你们确实是“为了孩子好”,但结果是,孩子不觉得你们好,对“好”无奈、反感、拒绝甚至敌视。
  为什么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呢?一方面,你们给孩子施加的学业压力太大,给他们背负的希望太重;另一方面,你们又太不理解孩子,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们着想。其实,孩子任何一方面的进步都需要鼓励,任何一方面的表现都渴求赞扬。可是你们却那么吝啬给予孩子们鼓励和赞扬。
  
  您常与孩子沟通么?
  
  曾几何时,我们时常有这样一种困惑:在孩子小的时候,多乖,多听话,他们围前围后,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亲不够的情。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慢慢开始远离父母了,他们在家的笑容淡了,日记本加了锁,打电话压低了声儿。我们的心里忽然有一种感觉:孩子长大了。欣喜的同时,心里又有一种失落:孩子陌生了,孩子和我们之间有距离了,孩子开始不信任我们了。
  在这个时期,有些孩子心里有事也不愿意和父母说,甚至感觉和父母无话可说,宁可找外人。我们是孩子最亲的人,可是我们却成了与孩子心理距离最远的人!当你的孩子对你失去信任,他的心里话还愿意跟你说么?你还能了解自己的孩子么?孩子已渐近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春期这么强烈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可是我们又能理解自己的孩子多少,了解他们多少呢?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我们被自己的孩子挡在了心门之外?
  在学校,我组织过一次座谈活动——“再听孩子的心声”。家长、教师、学生共聚一堂,说说心里话,谈谈心。当时的一幕情景至今令我难忘:有一些孩子说着说着眼泪止不住地流,泪水里有委屈、有怨恨,更有感激,也有遗憾……活动结束后,有些家长噙着泪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韩老师!谢谢你给了我们这个特别的机会。”我知道,是我给他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心理交流的机会,使家长们听到了他们平时想听又听不到的话,那是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想对他们说的话;同时也使家长们深切地感到两代人之间的沟通竟如此贫乏。当我望着那一对对父母挽着自己孩子相继离去的背影时,我感触颇深:我不知道这些严父慈母将会培养出一个怎样的孩子,也不知道这些孩子将来会怎样报答父母。但我深知,两代人之间的爱加深了,心与心贴近了。
  沟通真的很重要,父母应该有意地去制造机会与孩子沟通。如果我们能多给孩子一片空间,多给他们一些说话的权力,孩子们就会感觉到你能理解他们,就会慢慢把心里话向你倾吐出来。
  教育孩子难,把孩子教育好更难。有这样一句话: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难读的书,也是父母一生中读得最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书。我由衷地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世上那本惟独属于你自己的书;我也衷心祝愿每一位家长都能从中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道来!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幸福,愿天下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成功!
  栏目编辑/王 莉
其他文献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职业中专以优质教育赢得社会声誉。2000年以来招生连续三年过千。2002年450名毕业生中,报考高职的有212名,207名被录取;济南市对口升高职的前三名为三职专所囊括,该市600分以上的102人中,三职专占66人,其余的也全部安排就业。  可1999年秋季入学时,这些学生中却有相当一部分被各种心理问题所困扰,然而幸运的是,从这一年开始,新调来的校长下决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去抚慰、
期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生、教师、家长,乃至全体国民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都应当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和研讨交流活动,是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区的密切配合,同时,也需要大众传播媒体的积极参与。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这是广大中小学最关心的
期刊
一、小学生的自我与自我概念发展    (一)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不断发展的,但不是直线的、匀速的,它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衡发展的时期。    1 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   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小学二年
期刊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所有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与任务,对于充满青春活力、热情好动的中小学生来说,采取有趣又富于启发反省性的团体辅导活动来开展教育,往往能达到极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儿童与青少年是天生的演员,从童年时的家家酒,到青少年的追星族,学生们在各种角色扮演中学习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行为规范与人际关系模式,也在观看戏剧中扩展了个人视野并刺激了思想发展。本文所探讨的神奇商店、资源回收站与龙门客栈正是透过角色扮
期刊
一、中小学生考试指导    (一)中小学生考试指导  1 影响考试效果的心理因素应考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首先,心理因素很多,主要是心理疲劳带来的学习焦虑,使心智活动的效率降低、注意力分散、意志力薄弱、情感波动、大脑兴奋与抑制失控,由此产生心理障碍。此外,还有复习中的猜题心理、侥幸碰运气心理、考试失败后的畏难心理、初次考试的恐惧心理、答题的犹豫心理、屡试不第的惧怕心理等等。其次,考试成功的重要
期刊
北京市南郊的绿海田园大兴区是北京市教委德育处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区。这个试点区的特点是:区教委的主要领导亲自抓全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6年,大兴区从一所学校抓起,不断总结经验,编写了地方性心理素质培养教材,成立了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举办了多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更新了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1998年,大兴区正式把心理素质培养课列入课表,使该课走进了全区各中小学的课堂,取得了良好
期刊
[编者按] 班主任工作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班主任特殊的身份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承担起一份责任。可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班主任正在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本期我们选登几位班主任的来稿,也希望广大读者踊跃参与“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话题的讨论。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徐成芳    班主任是对学生管理、教育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当代作文教学改革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对语文学科的新要求    目前,不少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进行心理咨询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无疑是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两种重要途径。但我认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换言之,就是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期刊
黑龙江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学校心理保健”开题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  2002年4月5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学校心理保健”开题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课题组组长、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张俊晨老师主持了会议。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多年来致力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严谨认真的态度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为黑龙江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开题会上,与
期刊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并牢记学科学习中1+2=3的科学论断  (2)发现并理解现实生活中1+2,(3的各种可能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变通性、独特性和集中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思维方法,使其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    3情感目标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