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需要“好故事”

来源 :智囊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ap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自女人一诞生,消费与营销就应运而生。早在创上帝造人的时候就有了“她营销”。在《圣经・旧约》的第一章,我们看到夏娃说服亚当偷食禁果,不过夏娃还不是第一个营销人员,这个称号应该属于那条说服了夏娃把禁果推销给亚当的蛇。同样,古希腊时代,金苹果则是“她营销”的品牌图腾。特洛伊战争就是因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爱神阿弗洛狄忒(维纳斯)三女神抢夺刻有“送给最美的人”字样的金苹果而引起。
  而今天,女人已撑起了社会与经济的半边天,她们的消费能力毋庸置疑。女人天生是感情动物,她们天生喜欢购物,也更享受购物过程所带来的快感,属于冲动型消费人群,“瞄准女人”也就成为了犹太人经商的格言。同时女人也是斤斤计较的,十分重视细节,对价格十分敏感,她会告诉老公自己买牛奶节约了几元钱,但是绝对不说自己买珠宝花了几千元。女人是矛盾的综合体。
  在女人心中,有几个物质消费的抽屉:第一个抽屉是美容资金,第二个是服装资金,第三个也许是教育资金,第四个是……各个抽屉的资金是不随便挪用的,每个抽屉的消费金额也是有一定上限的,商家要从抽屉中拿到钱,就得知道每个抽屉的消费用途和资金上限,洞察女性消费者内心的真实消费需求是商家要做的基本工作。
  女人天生就是时尚的,对时尚的渴望永远都是女人内心最真实的需求。而好故事与好品牌则是时尚最好的诱因。营销最大的关键点就是想方设法引导受众的情绪,使之产生行为冲动。如何引导受众的情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讲一个动听的故事。而女人为什么迷恋名牌?就是因为名牌的背后是动人的故事,想造就名牌,就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钻石,本来只是一种稀有的矿产,作为贵妇人无聊时的装饰,一旦经济不景气,人们会马上将它遗忘。有一天一个不甘心被轻视的钻石商开始给人们讲故事: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世上并没有永恒的东西,唯有钻石——“The diamond is forever”。所以,也只有钻石才能见证不知道是不是永恒的爱情。如果他永远爱你,他就会送你永恒的钻石。
  天底下的女人都被这个故事迷惑了。玛丽莲·梦露曾经代表女人宣称:“手上的一吻多么令人陶醉,可是只有钻石才是姑娘心中的至爱……”飞快地,钻石由非必需品变成了必需品,因为女人活着就需要爱情,爱与生命同在。从此钻石商人便财源滚滚来。2006年戴比尔斯的销售额已达61.5亿美元。
  《女人为什么购买》是一本关于金钱、时间、爱和自由的书,也是一本“她营销”的好书。正如书中所言“女性在现代社会日益活跃的标志之一就是女性消费的浪潮。尽管她们从收入上看可能不如男性,但她们视消费为生活方式”,所以用好故事、好品牌打动女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就是最好的营销利器。每一个品牌都有很多意涵深远的故事。
  同时,女人更爱有魅力的产品。想要打动善变的女人心,在产品陷入同质化红海的今天,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需要为产品营造“魅力”。产品需要一个生动的理由,否则很难打动挑剔的女人。所以,一个企业只有为产品注入“魅力”,改进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丰富产品的情感价值,打动女性消费者的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足够的竞争力。过去,大多数的产品设计制造者,主要关注于产品本身的技术属性,包括产品的性能以及质量等。如今,企业要将焦点转移到使用者身上,聚焦到顾客个人对产品的使用上:当消费者使用该产品时感觉如何,如何让顾客留下难忘愉悦的回忆。企业必须明确这一产品研发的新方向,那就是要在产品中融入包括女性在内的所有消费者的体验、互动、情感和依赖,制造出让女人爱不释手的产品——魅力产品。
  其次,你的品牌越年轻,越易捕获女人的芳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希望通过打造自身形象的年轻化来塑造个人品牌的年轻化。利用各种年轻化的手段让自己散发美丽的光彩,成为如今的流行也是必然趋势,所以你的品牌也要谨记年轻10岁法则。因为你卖的不仅是一种满足功能的产品,更要倡导年轻时尚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人对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只有努力推进品牌的年轻化,实现与年轻一代的情感共鸣,才能得到最广泛的支持。
  最后,要学会情感营销,营销就是和消费者谈恋爱,品牌就是让消费者爱上你。女性消费者是斤斤计较的“理性动物”,更是“情感的俘虏”。当产品成为女性消费者的情感寄托之时,她们会被品牌情感所征服,而产品价值从此也就不能再用金钱来衡量了。
  在今天产品过剩、广告爆炸的时代,女人虽然更爱消费了,但她们也会变得越来越精明,心也越来越难被打动,而商家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传播创新,这样才能日进斗金。
  
  『 点评人简介―』
  李光斗: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李光斗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先后担任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品牌发展的历程,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并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EMBA品牌学特聘教授,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
其他文献
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在竞争中获得“先行者优势”,是很多企业为建立并保持其竞争优势而努力追求的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的认可和重视。但是也有人说,“第一”在中国往往不灵,发明某产品的企业通常并不能成为行业中的领导,甚至会成为“地雷”的牺牲品。是不是“先行者优势”在中国这样一个尚未规范的市场环境中真的不适用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市场细分的结论,在目标市场的选择过程中,
期刊
万科集团有个物业事业部。物业服务与地产开发十分不同,它是一个人力密集型行业。基层员工离职率高,是这个行业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上周保安员还主动为你拎购物袋开门,下周新来的就要找你盘查证件了,这显然会降低客户的品质感。  在万科,客户购买产品时物业服务的提及率高达80%,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上,物业服务员工的离职率却高达50%,原因不外乎两方面:工作缺乏成就感,看不到职业发展方向;物质回报不尽如
期刊
『 点评人简介―』  拉姆查兰:世界排名第一的管理咨询大师,专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P和董事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他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而且在利润增长、领导力、公司治理、全球矩阵型组织、创新等领域均有深厚的功底。他先后获得哈佛商学院MBA和DBA学位,任教于哈佛大学和西北大学。    “危机”这个词可能已被滥用,但用来描述当今公司的领导力现状还是比较贴切的。如今,首席执行官失败的速度比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迈克尔莫里茨还是《时代》周刊的一名记者,史蒂夫乔布斯前所未有地给予了他不受限地接近自己的生活以及苹果公司所有方面的自由。乔布斯之所以如此罕见的开放,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将设计出首台接近灵魂的电脑——麦金塔,他希望有人记录下这一过程。  但在采访中,莫里茨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信息:乔布斯有个私生女,且不愿承认她。于是,一台电脑最终成了《时代》周刊1982年的“年度人物”,而非27岁的苹果
期刊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用不容分说又咬文嚼字的维多利亚式英语开宗明义地宣告了它的政策:“与电话公司无关的一切设备、器械、电路或设施,皆不得与电话公司装备的设施连接。”“不”博士、“柴郡猫”、“蛇鲨”、“咔嚓船长”、“阿列夫零”、“雷德王”和“彼得垂直粉刺”可不吃这一套。他们是盗用电话线路打免费电话的飞客,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把香烟盒大小的电子装置——蓝盒子做得精益求精,打免费长途电话,挑衅、戏弄、激怒这家全
期刊
『 点评人简介―』  萨基-尼科尔琼尼:博士,国际知名企业战略家和第三意见顾问。琼尼博士运用其高管期间积累的领导专业技能,加上广泛的学术背景,帮助领导者对战略、战术和政治等领域以及不同职能部门和企业领域进行整合。她的著作《第三意见:成功的领导者如何运用外部洞察来实现卓越的结果》充分利用了她长期以来为首席执行官提供咨询专业服务的实践经验。    编者按:《好斗》,看书名貌似和领导力没有什么关系。但是
期刊
成功人士不论在哪个国家、哪片土地,都至少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从不找借口去解释事情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也不会抱怨事情应该怎样。他们会做的只是肩负起责任,使一切顺利进行。当然,他们并不总是在第一时间就能获得成功,但是胜利者的特质就是从不放弃,跌倒了,他们会重回赛场,继续战斗。本书告诉读者,如何摆脱借口、甩掉平庸,以拥有美满关系、成功事业、健康生活、充实人生。  一名睿智的老师带着学生踏上旅程,期盼让
期刊
【 名家点评 】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奶牛”,也就是形形色色的借口,走向成功就必须断了你的后路,杀死你的    《谁杀了我的牛?》这本书是从一头奶牛的故事开始的。  有一位睿智的老师,给学生传授成功秘诀的第一课,就是带着学生长途跋涉,让学生亲眼目睹,是什么妨碍了人们成功。在一个贫穷的乡村里,他们找到了一所最破旧的房子。不足14平米的地方,竟然住着八口人。父亲、母亲,四个孩子,还有爷爷奶
期刊
很久以前,有一个睿智而经验丰富的老师想要向他的一个学生传授获得快乐而成功生活的秘诀。考虑到大部分人在寻找快乐的过程当中,都会面临许多不必要的阻碍和困难,他认为,应该传授给学生的第一课,就是解释为何有这么多人,过着平凡又普通的生活。  这位老师想,世上有太多的男男女女似乎都无法跨越阻挡在他们通往成功之路上的障碍,并因此终生郁郁不得志,忍受着失意的生活。老师知道,想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启示,就必须让他
期刊
当今的顾客在进行消费选择时,注重的是那些能满足其创意性、群体性和理想性的产品和公司。企业意识到它们必须面对自觉意识日益增强和善于利用高科技的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营销法则已经彻底失去了作用。正确的做法是,企业必须开发出能够激发和反映消费者价值观的产品、服务和公司文化。  有鉴于此,世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及其同事何麻温卡塔加雅和伊万塞蒂亚万在此前提出的概念基础上,对3.0营销进行了权威解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