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题活动的实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题活动是指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强调儿童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事物为主,儿童所接触的事物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他们需要的是对事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整体的、生活化的认识。随着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幼儿园主题活动正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越来越被各幼儿园所接受和推崇。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会发掘与整合教育资源,设计活动方案,在实施时还要关注儿童的学习活动情况,调整活动方案,使主题深化,使儿童获得与主题中心内容相联系的较为完整的经验;同时,要充分调动儿童群体、教师群体、幼儿园、家庭及社区等多方面资源创设儿童的学习环境,为主题服务。文章以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为例,探寻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内容选择、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以后主题活动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主题活动;主题内容;实施途径
  一、 贴近幼儿生活,选择主题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問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不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主题活动题材,而是在幼儿生活中广泛收取材料,如日常感兴趣的谈话内容、幼儿迫切想解决的困惑、分享活动、热门游戏等都是我们关注的内容,从这些方面选择合适的内容,供幼儿商量讨论,并用他们喜欢的方式选出学期中所想要探索的主题,让幼儿成为主题活动开展的第一决策人。
  进入大班下学期,家长的交流话题更多的是幼小衔接的困惑,班上的部分孩子围绕“新报兴趣班内容”“我准备上的××小学”等话题交谈着,既对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而憧憬,同时又对小学与幼儿园异同比较充满好奇。同时,考虑到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个衔接的坡度,对孩子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性、主动性及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幼儿没有做好相关准备,将会造成步入小学后的诸多不适。为了帮助大班下学期的幼儿从心理、生理、能力等方面尽快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学期初我们经过商讨,投票选出本学期要开展的最佳主题:《我要上小学》。我们将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一起探究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逐一解决困惑,帮助大班孩子顺利适应人生的新历程。
  二、 了解幼儿所需,确立主题路线
  主题活动中开展的路线、形成的网络,都是在主题活动开展中,追随幼儿步伐,了解幼儿所需,在开展中逐步生成活动的,我们要打破传统中“拼盘式”的主题活动架构,而不是在原有教参基础上的稍微改动,忽略幼儿所需,盲目整合各个领域活动,把经验建构强塞给幼儿。彻底盘活主题脉络的最佳途径是:教师心中有目标,在预设的基础上,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权,放慢脚步,耐心等待,注重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体验,调动其探索问题、积累经验的主动性,在不断生成和更新中形成主题路线,这样的主题才是真正的“活”主题。
  主题选定后,需要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解筛选,提取有价值的生活经验。
  学期初,我们抛出问题:你想了解小学的哪些方面?幼儿:我想知道小学要学什么?小学有没有点心?小学要几点去上学?小学是不是有很多作业?这么多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表,让孩子走访、咨询展开调查,发现并记录幼儿园与小学的异同,我们通过文字、表格、图画等各种方式来了解、收集幼儿获取的已有信息。在主题调查汇报中,我们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调查表,想说且有内容说。听取调查报告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孩子的现有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预设了四条主线: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告别过去、珍惜情谊,从四条主线拓展和延伸,在不断提出的新问题和探索中,让幼儿决定主题路线的去向,如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从哪些方面了解两个学段的不同之处?以什么方式了解?调查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发现了哪些新的探索点,生成课程就从幼儿自主探索中来,且源源不断。
  三、 广泛收集资料,筛选有用经验
  主题活动具有灵活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收集的信息内容,随意供幼儿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掌舵人”的角色,了解幼小衔接中的重点,收集资料,与小学老师对接,了解幼小衔接中急需加强的部分,帮助幼儿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逐步做好准备,同时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才能在幼儿广泛了解的信息中,帮助幼儿筛选有用的经验,供幼儿学习。
  例如,在《我要上小学》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与小学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一时间信息量非常大,而且问题五花八门,于是,我们在调查汇报后,根据幼儿了解的信息与孩子进行讨论,调查中出现相类似的问题要进行分类,梳理归纳,将大致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会因为看似问题多而出现焦虑状态,也因此在主题调查中,学会新的本领:如何梳理归纳?如何分类?甚至如何把呈现结果才能让人看了一目了然?这简单调查表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教育契机和学习经验,需要帮助幼儿筛选,提供更有价值的经验供幼儿梳理学习。
  四、 巧用多种形式,优化实施策略
  从主题活动的实施入手,把握指南精神,立足本班幼儿发展水平,设计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丰富幼儿主题体验,让幼儿在不同的形式中,调动其探索的积极性及学习的主动性,获得美好的感受。
  我们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中,根据每一次探索生成的问题,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参观、体验等活动中,对小学充满期待。
  (一)生活课堂式
  我们在开展学习用品的准备活动中,让幼儿画出自己该准备的文具,制成购物清单,放学后,幼儿可携带购物清单,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场进行自主选购学具,幼儿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合理地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幼儿在选购中既积累了准备学具的经验,同时在生活课堂中又学会了理性购物。   (二)现场参观式
  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调查了解了一个多月,积累了基本的经验后,讨论出我们需要现场了解的一些问题,我们安排了一次参观小学的活动,组织幼儿观看小学体操、参观学校多功能室、观看课间十分钟活动,幼儿感受到小学校园的氛围,着重解决困惑,并发现新现象,产生新问题。
  (三)模拟课堂式
  主题活动安排参观小学的活动中,幼儿发现小学的上课方式与幼儿园的不同。于是,我们在主题活动中,调整教室座位,布置成类似小学的环境,让幼儿在探索小学生活的同时,感受小学上课的氛围。
  五、 整合教育资源,挖掘主题内容
  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实施,需要大量的資源,能否充分挖掘身边有用的教育资源决定了主题活动开展的质量,教师可以调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等身边可挖掘的资源,充分利用,丰富主题活动内容,为高效率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便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如今在主题实施的过程中家园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将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及每一次的推进生成课程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在家长群里分享,幼儿充分参与活动后也会与父母分享,家长对了解自己孩子在园课程更加感兴趣,也更愿意加入我们的主题活动开展中。
  (一)家长同步教育
  要想让家长积极参与到主题中去,最重要的是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和认识到主题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主题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老师在给家长发放相关的信息时要具体明确,把需要什么转变为为什么需要的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既知道“其然”又知道“其所以然”同时也知道“其结果然”。在开展《我要上小学》的活动中,幼儿自发要学习小学生写作业,那我们提供了书写的平台,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握笔方式及书写坐姿,但是幼儿书写水平参差不齐,集体教学不利于矫正个别幼儿的握笔姿势,那我们就将活动内容发布在家长沟通平台,家园合作,同步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成长小组互助平台
  我们鼓励家长自发形成小组互助交流平台,家长挖掘身边资源,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例如,我们在参观小学的活动中,由于时间因素,没能看到小学的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于是家长组织幼小衔接联谊活动,邀请小学的哥哥姐姐现场解决弟弟妹妹的困惑,并形成结对帮扶,携手进步。
  (三)了解家长工作,为主题活动开展提供便利
  如,我们班有在小学工作的家长,对小学生活更加熟悉,我们请家长入园为孩子们分享小学生活,听小学老师的一堂课;有的家长说爷爷奶奶退休在家,可以随时当志愿者,我们在参观小学的路上,爷爷奶奶充当志愿者可以为我们保驾护航等等。
  六、 分享主题活动,升华主题活动
  当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开展以年级组或全园性的主题展示分享活动,并在期末家长会中与家长交流活动开展情况及活动成果,这样的大活动会给家长及幼儿带来很深刻的印象,让幼儿与教师、家长、同伴及各种材料相互作用,在互动中积极调动以往的经验,从而学习参与这类大型集体活动所必须各种能力,不断超越自己,获得整体性的发展。如,我们开展《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最后举办的展示会,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展示、开展音频影像的播放,家长不仅和我们一起回顾了整个活动过程,也在举办的活动中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发现家庭教育在衔接过程中需要引导的方向及加强部分,也在展示会中与其他家长碰头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相互学习,互相借鉴,从而达到我们开展整个主题活动的意义最大化。
  总之,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的内容,关注幼儿当前所需,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不断地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推进问题,解决问题,建构主题网络,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权,打开探索的自由之门,从而达到开展主题的目的。
  七、 结语
  以上是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中实施的一些经验与体会,我们将继续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探寻道路,摸索前行。
  作者简介:王菲菲,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落实在课堂实践中,需要教师有文化的视野。针对以乡土类事物为对象的文本,教师可以借助乡土文化的视野来进行文本的解读与教材的重组,学生学习这类文本时能够理解乡土文化,获得乡土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乡土文化;文本解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一组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主题元素的文章。第三课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桂花雨》,原苏教版四年级也收
摘 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的青云小学位于江苏省最西南,毗邻浙江,是一所江南水乡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学校现有18个班级,学生734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名。而其帮扶结对的桃源镇蒲公英思源小学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有少数民族学生百余名。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青云小学自2017年起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发出的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
摘 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江阴市一些学校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劳动教育落地的新路径,开发种植课程。创设真实情境,开发小种植园课程,实施微型项目,增强自主管理能力,设定问题任务,驱动劳动课程学习,挖掘课程成果,延展劳动教育宽度,多方式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种植课程;创设情境;项目学习  2018年9月10日,习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教育部门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越来越重视,数不胜数的全新教学方法随之而来。语文是所有学科中基础性最强、应用性最为广泛的一门课程,具体内容知识点多,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只是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传统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沉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乐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奇心强等特征,引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能够
摘 要:寻找一种有效、高效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同课异构”考验执教教师对课标的解读,对教材的处理,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同时也让听课教师在对比中产生碰撞,在碰撞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效;课堂;明灯  一、 导入环节要:紧扣主题 简洁高效 关注细节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就如一首歌的序曲,它的基调是引人入胜,还是平淡无奇,对整节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 要:基于英语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人本主义为教学理念,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特征,积极践行“学做导合一”的教学策略,综合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技巧,并做好阅读教学评价工作。文章将举例论述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学做导合一”教学策略,希望能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
摘 要:学做结合是一项科学的育人理念,尤其在新课程理念下,引导学生开展学做结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符合当前的育人环境的,并且在常规性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是当前乃至今后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一个核心导向。鉴于此,论文将围绕“自主学习理念”来设计特定的初中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这是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关键词:学做结合;自主构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 引言  学
摘 要:作为我们的母语,语文学习从很早就开始了,那么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是烦琐无趣的背诵,还是有趣的理解?是通过多媒体为小学生营造想象的世界,还是教师通过情感瞬间为小学生构造理解的天堂。语文教学包罗万象,它并不单纯是图文认字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语文本色回归增强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文章以《羿射九日》为例,深入探讨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语文本色回归;人文素养;培养;后羿射日
摘 要:文章在厘清认知、元认知与认知类型三个概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知差异。基于此认知差异,以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相关教学为例,对补偿教学模式的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复杂任务型补偿教学、网络授课型补偿教学、互助团队型补偿教学等模式。以期对地理同行尤其是年轻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认知;元认知;认知差异;补偿教学  一、 认知、元认知与认知类型  (一)认知  认知
摘 要: 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应用问卷法、对比法、类比法等方法,以福州市体育中考分数制改革对三所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以三所中学体育教师及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分数制改革后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的反馈等与分数制改革前进行对比与比较,得出分数制改革后对三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并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教学计划中体育中考项目的比重增加;教师工作量增加的同时学科地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