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概念到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小康社会”概念经历了内涵拓展和程度深化的演进过程。通过考察“小康社会”概念的演变不难发现:在内涵方面,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在程度方面,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演变为“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在目标方面,从“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转变使“小康社会”最终成为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涵盖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概念。
其他文献
A reservoir landslide not only reduces the water storage capacity, but also causes extensive damages to the dam body, power/water transmission lines, roads, and
为缓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资源的紧张,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党和政府号召开展针灸推广工作。在此背景下,中南区举办了针灸师资训练班,通过统一领导与组织培训,培养了一批针灸人才,推广了针灸疗法的应用,积累了中医工作的经验。在执行“团结中西医”方针初期,中医工作存在一些不足,针灸推广成效受限,党和政府通过调整政策、加强领导,使中医力量在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中南区针灸推广工作的经验教训也为此后相关中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完善提供了历史借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陈云同志诞辰115周年。为推动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持续深入发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陈云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于10月17—18日,以“陈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在上海联合举办了第十四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期刊
1958—1984年,萧山县社队企业经历了从初步发展到萎缩再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到1984年,萧山县社队企业总体实力居于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发展过程中,萧山县社队企业形成了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体,以农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社队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萧山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丰富商品供应、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小城镇形成和发展、增加外汇收入等方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问题关乎新生人民政权的存亡。如何做好粮食保管工作,减少储粮损失,具有与增加粮食生产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浙江省余杭县粮食保管人员在十分简陋的仓储条件下,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在全国首创无虫粮仓、“四无粮仓”,成为全国粮食保管战线的典范和旗帜。国家粮食部门及时推广余杭县粮食保管工作经验,在粮食系统全面开展建设“四无粮仓”活动,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良性转归葡萄胎和恶性转变葡萄胎中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葡萄胎恶变相关蛋白。方法:分别提取3例良性转归和3例恶性转变完全性葡萄胎组织,进行
2020年10月10—11日,由当代中国研究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史研究中心、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湖南科技学院承办的“中国流域文化与流域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永州举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