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视当前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关注自己“教”的多,而关注学生“学”得少;按原定教学设计传授的多,而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少,因而导致教学存在盲目性、随意性,与课程标准提出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相适应。为此本文从“课堂心理环境”与“有效教学”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在“课堂心理环境”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42-1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个时期或一断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认识发展和能力进步,即教学效益。
学生课堂心理环境与有效教学的整合,是指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会给学生课堂心理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而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主动参与,主动建构的基础上,其关键是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和活跃、有效的思维,并且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应积极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把握知识的特点、难易、关联和能力要求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的心理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策略,通过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指导、有效激励等手段,及时调控学生的参与心理、焦虑心理、创造心理、动态心理、探求心理、期待心理,使学生思维的展开、调节、强化、活化、保持、收敛过程始终保持活化状态,从而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提高思维调节的有效性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很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言行都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与肯定。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害怕发言,怕说不好影响自己在教师和同学中的形象,不少学生说:“本来有些想法,但不够全面,可站起来,心里一急,脑海中就成了空白。”这是焦虑心理过度的表现,它抑制了学生思维,影响了有效教学的实施。這时教师应及时加以调控,具体做法,一是保证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二是教师要有效地“倾听”,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自尊。
二、把握知能落差,维持学生探求心理,提高思维保持的有效性
所谓知识和能力落差就是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所需能力与学生能接受的知识和学生现有能力的差距。如果落差过小,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探求的欲望和热情;如果落差过大,学生又力所不及。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对学生现状的客观分析,确定恰当的知识和能力落差,保持学生的探求心理,这就要求教师的施教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不断激起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热情和期望。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在教材难点、重点处,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情境,营成一个个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暂时不平衡的思维状态,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求,达到较长时间保持思维兴奋的状态。
三、专业引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保持良好的教学心理。对学生突发思维或心理,教师应用人文精神的理念去驾驭,或课后个别给予满意的答复,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做到“心理换位”——从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去思考教学流程,抛弃师道尊严;“稚化思维”——从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去设计每一个教学目标,优化有效教学。
四、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能及时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为了解决发现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其他教师和教学反思得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此基础上撰写反思札记。这样,教师的教学就能较快地与学生的课堂心理和思维产生共振,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勤学善教,调动学生乐学心理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自己要不断地提高,今天是蜡烛,明天必须是明灯。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电”,认真“善教”,照亮学生。“善教”,首先是教师应树立人格魅力,因为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教育的终极关怀总是指向学生的人格,旨在让学生养成理想的人格:其次必须注重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找准切入点,点击兴奋点,寻求发散点,形成整合点。“乐学”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因为学生的“乐学”是建立在教师“善教”基础之上的。没有教师的“善教”,学生只能“苦学”甚至“厌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课堂心理调控和实施有效教学。要调动学生乐学心理必须做到:立足主体性,发挥能动性,富于批判性,展现创造性。“善教”和“乐学”是提高该教学实验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
总之,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良好开端和最佳切入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42-1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个时期或一断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认识发展和能力进步,即教学效益。
学生课堂心理环境与有效教学的整合,是指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会给学生课堂心理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而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主动参与,主动建构的基础上,其关键是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和活跃、有效的思维,并且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应积极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把握知识的特点、难易、关联和能力要求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的心理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策略,通过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指导、有效激励等手段,及时调控学生的参与心理、焦虑心理、创造心理、动态心理、探求心理、期待心理,使学生思维的展开、调节、强化、活化、保持、收敛过程始终保持活化状态,从而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提高思维调节的有效性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敏感、自尊心强,很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言行都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与肯定。这种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害怕发言,怕说不好影响自己在教师和同学中的形象,不少学生说:“本来有些想法,但不够全面,可站起来,心里一急,脑海中就成了空白。”这是焦虑心理过度的表现,它抑制了学生思维,影响了有效教学的实施。這时教师应及时加以调控,具体做法,一是保证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二是教师要有效地“倾听”,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自尊。
二、把握知能落差,维持学生探求心理,提高思维保持的有效性
所谓知识和能力落差就是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所需能力与学生能接受的知识和学生现有能力的差距。如果落差过小,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探求的欲望和热情;如果落差过大,学生又力所不及。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对学生现状的客观分析,确定恰当的知识和能力落差,保持学生的探求心理,这就要求教师的施教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不断激起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热情和期望。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在教材难点、重点处,精心设计系列问题情境,营成一个个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暂时不平衡的思维状态,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求,达到较长时间保持思维兴奋的状态。
三、专业引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保持良好的教学心理。对学生突发思维或心理,教师应用人文精神的理念去驾驭,或课后个别给予满意的答复,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做到“心理换位”——从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去思考教学流程,抛弃师道尊严;“稚化思维”——从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去设计每一个教学目标,优化有效教学。
四、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能及时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为了解决发现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其他教师和教学反思得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此基础上撰写反思札记。这样,教师的教学就能较快地与学生的课堂心理和思维产生共振,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勤学善教,调动学生乐学心理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自己要不断地提高,今天是蜡烛,明天必须是明灯。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电”,认真“善教”,照亮学生。“善教”,首先是教师应树立人格魅力,因为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教育的终极关怀总是指向学生的人格,旨在让学生养成理想的人格:其次必须注重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找准切入点,点击兴奋点,寻求发散点,形成整合点。“乐学”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因为学生的“乐学”是建立在教师“善教”基础之上的。没有教师的“善教”,学生只能“苦学”甚至“厌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课堂心理调控和实施有效教学。要调动学生乐学心理必须做到:立足主体性,发挥能动性,富于批判性,展现创造性。“善教”和“乐学”是提高该教学实验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
总之,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良好开端和最佳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