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附魅与祛魅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协调社会需求与个人私欲之间的冲突,并最终使社会需求完全压制与之相冲突的个人私欲.道德附魅以神魅作为道德的基础,从而使道德的社会需求借助神魅的力量战胜了不道德的个人私欲.道德祛魅重新找回了道德的世俗基础,以理性的利益祛除了非理性的神魅.祛魅后的道德以外在的利益赏罚机制为基础,通过将社会需求转化为个人私欲从而使个人遵守道德规范.
其他文献
儒学有没有基本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如果有,那它们是什么?这是儒学成为一门学科及其现代化的最基础性的问题。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做个初步的梳理,以期抛砖引玉。本文认
目的 探讨KISS-1基因与膀胱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稳定表达对膀胱癌细胞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原发未转移膀胱癌和原发伴转移膀胱癌组织中KISS-1 mR
作为基督教一个分支的亚述教会于7世纪(唐朝)传人中国,始称波斯经教,后称景教.亚述教会的波斯传教士似乎是借用佛教中莲花这样的标志,向中国民众介绍这种新的宗教.莲花的出现
目的 探讨柠檬酸盐抗凝剂对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人电解质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检测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自身交叉、安慰剂对照研究模式,对22名年龄匹配的中国人(男女各11名)和1
道德生产力究竟是指"道德是生产力"还是指"道德的生产力",这是两个不同性质却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伦理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将道德生产力解释为"道德性生产力"更合乎这一命题的
当下学界最出格的“国学热”莫过于欲将“国学”推上一级学科位置的盲动.“国学”一词原本有特定的指称对象,即“邦国库序”.汉唐以来,国学主要指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及其附
18世纪的西欧,“自利”作为一种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成为众多思想家争论的敏感话题。斯密揭示了自利的两层含义——自保与虚荣,并通过阐释“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利用斯多葛派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定本,较稿本作了不少改动。作者在定稿时,既试图贯彻理论思考,又希望摆脱理论文本的外在形态。这是他当时在哲学上游移于先验论和经验论之间所造成的。
魏晋时期形成一个学发展的高潮,玄学家们通过以道释儒的方式创造性地诠释,建构了一种玄学化的内圣之道.这一圣人之道在价值取向上认为自然高于名教,在本体论上以无为宗,在方
本文对赵紫宸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思想及其实践做了评析与介绍,指出:赵紫宸准确地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特征,找到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点:自然倾向、伦理倾向、艺术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