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贫族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下的现代都市人,时常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
  中国本是封闭的田园牧歌式的农业文明社会,到了近现代进入工业化,直至当下的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精神却日渐萎缩与焦虑。
  欲望多了,烦恼就来了。烦恼来了,花钱的激情就高了。赚着不菲的薪水,却时常感觉自己是“贫”的:贫乏、贫瘠、贫困。他们是都市贫族。
  
  都市贫族的现状与理想总是有着一口气的落差,一口气的落差却在他们心里被无限放大。他们的心灵难以找到一个栖息的港湾。物质生活的高昂代价,让他们疲于奔命,无止境的欲望与现代诱惑,始终让身心处于忙碌、透支、亚健康状态。信任的危机、信仰的饥渴、情感的匮乏、精神的无助、物质的欲望,让他们感到无比虚弱,他们的身心总是漂泊在路上,总希望找一个更加深层的东西来支撑自己。
  都市贫族总是保持独立自我的姿态;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对时尚有独立见解;只对自己负责,不让自己受束缚也不束缚别人;享受当下,抓住眼前的快乐,过程就是目的,从不追求终极;价越高的商品越能刺激自我消费,这种时候,金钱就是流水;对经营人际关系不看重,说话做事,全由心性;不再相信真爱,一切功利化、庸俗化、娱乐化,觉得为爱情寻死觅活非常可笑,对异性顶多是喜欢;不会要小孩;夜晚目光炯炯,在酒吧、迪厅、饭馆、露天广场挥洒青春。
  都市的出现,彻底宣告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土崩瓦解。
  
  情感贫族
  再见亦枉然
  文 → 梅妮
  
  光阴弹指即过,回首五年前在北京邂逅的爱情故事,亦如回味一杯没有放糖的咖啡,苦是苦,或许还带点弥久的醇香。
  那时,年轻的女孩自以为青春无敌,握着手中的凉白开,总是心有不甘,带着侥幸的心态想尝尝咖啡的味儿。于是,在北京学习时,遇到那个已婚男人,经不起所谓爱的诱惑,放任自己的情感,做了一回第三者。尽管,世人向来以第三者不齿,然而,沉醉爱河的年轻女孩忘记了这深刻的告诫,义无返顾地投入那个男人的怀抱。
  始乱终弃总是这种不轨感情最后的佐证。在一年多飞来飞去异地相见的疯狂缠绵后,分手成为保全男人家庭,成就男人无量政治前程最好的借口。无论女孩流尽了几多泪水,无论女孩放下了多少自尊,终究不能挽留男人远去的背影。不管这背后的代价有多么沉痛,来自身体的伤害也罢,来自青春的殒殁也罢,女孩蜷缩在异乡的城市孤独地舔着伤口。无数个日夜以泪洗面,也难以痊愈这致命的情感伤口。
  活着,终是难以逃脱世俗的定律。走过青春季节,女孩默默地收拾起这段过往情感,在宿命的安排中,匆匆走进一段婚姻。短短不到一年的婚姻生活,却再次证明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坟墓,是逃不掉的深渊;与其在痛苦中挣扎,不如以快刀来斩断两个人的痛楚,以及两个家庭的纠葛。“婚还是要结一下的。”最后的结局,女孩以同事当年的一句玩笑聊以自慰。
  起伏跌落之间,女孩走过了五年的光阴。情感,婚姻,五年过往沉寂心中,却是难以用沧桑来诠释自己的成长。冲出围城后的某天,女孩偶然走进五年前记录北京爱情故事的网站,再次阅读当时自己用血泪铭记下的文字,泪如泉涌。冲动地,忘情地拨通那个刻骨铭心的电话号码,只一声“我是大米”,对方“砰”地挂断电话。刹时,万箭穿透女孩耻辱的心。
  多情总被无情恼,隔着千山万水,隔着成百上千的日夜,女孩明了,男人已然抛弃了那段情事。
  何苦?又何必?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围城内外
  
  文 → Sally
  
  我所在的公司有这么两个会计,都是男生。
  A来自江西农村,是个三代单传的独生子,到上海读书后,留在了上海工作至今,已然一位老练的会计师。他为了继续在上海扎根,通过亲友介绍,于两年前“一咬牙,一跺脚”地入赘南汇。年前,他心情极糟地告诉我,女方在婚前就有自己结交的男友,一直未断。如今提出宁可不要牙牙学语的儿子,不要学历较高的A,也要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A终日神情恍惚,报表分析得一塌糊涂。我赶紧给他请来法律顾问,为他这起民事纠纷出谋划策。离婚后,A说他这辈子不会再跳入围城。
  B出生在上海,据他讲父母年轻时就颇为小资,但B从小感受到的却是冷漠的家庭气氛。我目睹了他沉湎于一段姐弟恋的失败全过程:追随、捅破纸、乐颠颠,沦陷后疙疙瘩瘩,又极其痛苦,无从疗伤,专找一僻静的草地去晒太阳。最后,他以辞职的方式索性离开了上海这个伤心地,逆流而上去了长江上游的某个中等城市。
  看着这两位工作优秀的同事,我不免感叹: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婚姻和爱并不是一回事啊!这种缺失,已是都市贫族激情过后,必须面对的不争事实。A的婚姻本身就掺杂着很多复杂的关系,比如双方的父母,双方的经济条件,双方的工作与爱好。如果不是他的老婆挑明,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他有房有车的小康生活;而像B爱就爱了,看似什么都能推倒重来,但曾经镌刻在他内心的婚姻理想已在父母身上、在自己的体悟中愈加模糊了。
  其实,无论是婚姻还是爱,都需要一条,那就是:心甘情愿。否则你会觉得委屈,不平衡,不值得!父辈们说,一辈子不就图个平平安安顺顺当当么?可那是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男生们,快留神了,一些精明女生为了保险起见,开始信奉这样的教条:三十岁结婚,而且嫁的是一个四十岁以上的男人。否则的话,她就很有可能在二十岁的时候以为爱情是生活的全部,三十岁的时候,以为家庭是幸福的源泉,但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却再被逼着求索人生的意义!
  
  剩女不打折
  文 → 承杰
  
  “这三个人我到底要选哪个?这三个是我挑了又挑的。还是都不选了?说不定刚刚答应了一个,马上就遇到一个更好的。反正也这把年纪了,再等等吧!”
  三更半夜,电话那头讲了一个小时的她,还大有持续下去的意思,不停地描述三个和我八竿子打不着的男人。那一端的她,是想翻脸不认她都不行的“发小”——一个三十五岁的时尚美女。
  我常常觉得我们不是属于一个世界的(除了她也愁嫁之外)。我一切按部就班,每月还算计着那点银子怎么按需分配;而她毕业后进了北京一家传媒广告公司,事业心强、有能力、够泼辣,且素有酒桶美誉,现在已经是经理,住着洋房开着名车夜夜笙歌,没有固定男友,不为生活所累,只为业绩忙碌。
  “你眼光别那么高啊,差不多就行了。”
  “什么叫差不多就行了?我又不是离不了男人,我也不需要别人赚钱养我。那三个都比我小,怎么看都有点不成熟,而成熟的都已经是别人老公了,身边没结婚的越来越少了!”
  
  这个女人一向嘴硬,想嫁又不知道该不该就这么嫁了。
  其实她的生活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栋大房子,一个人坐在宽宽的窗台上,喝着红酒,抽着烟,听着音乐,有一大堆朋友可以“鬼混”。但她却说,光鲜的背后是孤独,强人的背后是无助。
  有哪位“剩女”不曾有过可以托付终身的心仪的对象?也许没有珍惜,也许有些错过,便不可能回头。年少轻狂时,可能不懂得什么更适合自己,而一拖再拖后,又会在不对的机会遇上对的人或是在对的机会遇到不对的人。
  现在这个时代,对于过了三十岁还不结婚的女人,没有太多异样的眼光,所以大可不必为结婚而结婚。但人生是需要画个圆的,这个圆上的每一步,都没有理由不去尝试,成长、恋爱、结婚、生子……我们渴望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有权利在终老时尽可能少留缺憾。
  所以,即便成了“剩女”,也是不肯轻易打折,也算是赶上了一个足够开明的时代了。
  
  速食情爱
  文 → 惠芬
  
  去书店买书,遇到友人,看到手中拿着一本书躲躲藏藏,便好奇过去打量,偷偷看她手中的书名竟然是《学做好妻子》,心里暗自发笑,什么年代了,还想理论指导实践。在书店里逛游了半天,发现书柜上的书无非就是婚姻,爱情之类的。甚至还有些孩子捧着言情小说津津有味地翻阅着。随手拿起新版的古诗词鉴赏,无奈全关乎于情和爱,翻到封面,才发现赫然写着几个字“爱情篇”。大呼原来如此。
  在今天,情和爱泛滥的年代,或许无法想象我们在此投入的精力有多大。男人虽事业为重,可没有牢固的家庭后盾又能否伸展拳脚。女人虽爱情至上,可没有理智和素养的盲目恋情能否长久弥新。幻想是种折磨,现实总是多了些残酷。爱情渐渐成为可口的饭菜,是否也该反省和沉思,如何去爱才是真正的理性出口。
  朋友前后分手数次,每一次都有她的理由,男人不浪漫,男人没有钱,男人没有责任感,随便一个借口,都是离开最好的答案。而男人离开女人也有无数的道理,女人胡搅蛮缠,女人冲动无比,女人没有修养没有头脑。这些都是爱情分分合合的“正当理由”。今天可以是温顺无比,明天就可以挥手告别。现代爱情真是速食面。
  以前,我们总说男人是女人的一片天,女人是揉在男人胸口的一粒朱砂痣。以前,我们总是说女人是男人的左右手,男人是女人厚实的肩膀。以前,我们总是诉说着爱情的种种美好,说起牛郎织女,说起董永七仙女的故事。现在,我们总说男人有黄金山才是好男人,女人是别家的才是好女人。世俗总是在愈演愈烈中让我们看到种种的不确定。
  如果哪天一个美女嫁给了贫穷的男人,那么她无非是因为如下三种理由。
  理由一:他是超级帅哥。男人长得帅是美女们的致命杀手,很多充满幻想的女孩都希望将来自己的爱人是一个白马王子,而不是胖不像冬瓜矮不像茄子的三等残废。当然她们结婚后自会有许多遗憾和后悔,有的甚至不出一两年婚姻就走向瓦解的,因为她们无法忍受这种贫穷,更无法忍受同龄的美女朋友们在一起时的攀比。正所谓贫穷夫妻百日哀呀,再坚贞的爱情也抵挡不了现实生活的摧残。
  
  理由二:她在感情上受过很重的伤害。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女人嫁给穷人有两种想法,一种就是破罐子破摔,另一种便是希望找一个能真正爱自己疼自己的男人,不管自己爱不爱他,但只要是他真心爱自己,今后的生活穷点累点也无所谓。
  理由三:自身有什么缺陷。如不能生育或是离过婚还带着个孩子之类的。现在的有钱男人都是很现实的,当然不希望一结婚就有个比自己矮不了几分的男孩子叫自己爹,更不希望将来断了自家的香火啦。不然这些辛苦打拼赚来的钱财今后由谁来继承呢?
  所以说美女嫁给穷人是很不现实的结合,而穷男人们也千万不要找美女为妻,这样只会让原本贫穷的你们变得更加贫穷,给原本贫穷但安定的生活带来动荡和伤害。
  因此现在不少男人的理论是:娶妻就娶廉价妻。
  这样一来:原本感情上不至于会“贫”的人就成了爱情贫族。
  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突然找我,事情很简单,帮她落实男人。听上去有些恐怖,但事实是她有男朋友,却希望找一位更出色的,比如有钱的,比如有家庭背景的。我应付着答应了她,她却催促我提早留心,以免错过。
  我们都是世间平凡的小人物,那么也让我们爱得平凡点,淡然点。这世间实在没有那么多华丽的爱和情。等到老了,回首曾经,或许能记住你的也不过就身边的人而已了。
  
  精神贫族
  不听坏话
  文 → 曰曰
  
  朋友JJ的故事。伊受邀去朋友家做客,车开到主人家附近,找不到车位,伊打电话问主人,主人家隔着落地窗,甜蜜地向伊招着手,温馨指导泊车的位置。
  对方的电话大概是没挂好,JJ多听了一段,本不是讲给伊听的对话。“来了来了!车换成保时捷了,真够招摇的,伊现在是一点没顾忌了……”要命的蓝牙电话,性能超好,主人家袅袅的余音,在车内经久不肯散去。
  JJ言,那声音兴奋无比,满满一片等待话题主角登场亮相的急切心。闻声识人,伊的故事,想必在那主人客厅的茶桌上,承前启后、平铺直叙了无数次。
  JJ是成熟人,伊不动声色地照常赴宴,从头至尾摆着一个好宾客的样子。换作我,是没有这么大度的,一定即刻调转车头,扬长离去,从此不再来往。
  朋友本来就是用来相互吹捧、说三道四的(谁有兴趣去谈论陌生人的事情?)。吹捧的话,自然是要当面说:你好能干,你好美丽……哈哈哈,皆大欢喜。说三道四,就要背着讲:伊有点那个,伊好像有点问题……讲完算数,打死不传出去。有点故事的朋友,更是大家死沉日子里的一帖兴奋剂,八卦几句也是人之常情。谁都不是圣人,你评头过我,我也论足过你,不顺耳的话,只要不让我听见就可以。
  不幸听到了,对不起,我们缘分止于此。活了半生,不快的话不知听了多少,长年累月,毒蚀身心。为了健康,除了亲生爹娘、衣食父母,不咸不淡的难听话,一句都不想听。
  这么小气,哪来朋友?呵呵,这种朋友,多一个少一个,一点没关系。
  
  朋友,我在哪失去了你?
  文 → STEVEN
  
  不少电影都有这样的情节,一位离乡多年的人重回故乡,见到过去的好友,却相视无言。在电影《大河恋》中,即使亲兄弟,多年的分离也会感到陌生。岁月在延续,感情也需要延续。朋友其实是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随着成长会不断地变化,几乎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朋友。有些朋友,随着岁月流逝,就停留在过往的时空里。可以说,白领人群是变动最剧烈的人群,从上小学、中学,到离家上大学,再到陌生的城市工作,一路走来,很多人都会有同感:在成长路上,失去了不少过去很亲密的好朋友。
  二人世界会让朋友走开。没成家前,我经常和哥儿几个在黄浦江边喝酒、聊天,从国内外大事、到身边的小事无所不包,大家彼此间非常了解,朋友们最近的动态及想法全在掌握中。可自从结婚后,自己的交往圈一下子好像封闭住了。如今和外界的联系只是工作的联系,休息时间只是夫妻俩在一起过,还要处理很多家庭琐碎的小事,环境和心态都变化很大。
  上班时我总是忙得没谱儿,连上网发个邮件,跟朋友在MSN上聊两句也没什么空,对我来说,有聚会不能参加、有电话没法接是常事。对于一些慢慢失去联系的朋友,“忙”是最主要的理由。有时,即使自己有时间,人家也没时间呢。要改进这种状况,我觉得要多赚钱,有了钱就不用再那么没日没夜地忙碌,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联络朋友了。到目前为止,忙碌还会继续。但钱赚多了,真的就不必再忙碌了吗?朋友真的会一个个找回来吗?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文 → 承杰
  
  那天晚班归来,踩着高跟鞋嘚嘚地走在弄堂里,迎面过来个黑影。带着一丝防备心理,我把包包从右手换到了左手里。不知是否处于同样的心理,他也把包包从右手换到了左手里。几秒钟之后我们擦右肩而过。我想这个瞬间大家心里都松了口气吧。轻轻冷笑一声,都市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脆弱了。
  另一天去银行取工资。正怀揣大把现金的时候有个中年妇女上前询问如何使用提款机。一开始很想帮她。因为我相信世界上有跟我妈一样戆的人,真的不会使用提款机。但是另一个念头马上浮上脑海——她会不会是个骗子?结果我只是简单地告诉她,提款机界面上有中文提示,自己按照提示做就可以了。那天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竟然如此不信任别人。
  也许这并不能怪自己对人提防太甚吧。新闻里报章上太多太多关于暴力抢劫、杀人越货、拦路骗财的报导。如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已经不是家长教育年幼儿女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会这样告诉自己,越来越多的成年子女会这样提醒年迈的双亲。在这个都市里,当我们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已经是他(她)会不会利用我们的善良和信任,来达到其卑劣的目的。
  可怜亦可悲的都市人。
  
  漂泊的路
  文 → 蓝调莎
  
  少儿井底之蛙时,不知天高地厚,从来没有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个做过多份短活的漂泊者。
  一直向往轰轰烈烈的人生,踏上社会后,辞去了不死不活的国企工作。第一份活,是一家新型的股份制企业。办公室在华亭路一幢洋房里,老总是一位原市级官职的高干子弟。其工作作风大胆,思维形式新型,放手让我们这批他的粉丝属下充分发挥自己对社会的把握而展开拳脚行事。不久,在与一起并肩拼搏的同事努力下,我们公司扩展为下面有八个销售分公司、三百多家代工工厂的企业。公司业务交易量繁荣茂盛,致使企业名声在上海滩一时鹊起。
  没有想到,变化比发展快。在改革探索中,总经理由于在职时一些事务没有处理好,被查,其在海南岛分公司出差时,被有关部门拿下。从来没有忧患意识且处风头正健的我,随树倒猢狲散,回到家里,一时没有了方向。
  又找了一份活,老板也让我充分发挥,然而正当我把属下一家中型超市搞得热火朝天,我落订单的进口食品、商品销售非常火爆时,其小家子气的老板,不满我对员工的宽松管理,要把商品十包一扎地扎起来,以防员工贪嘴,还要求超市每天早晚盘货两次。将不可辱,与他们拜拜了。
  而后痛思,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与朋友一起竖起旗号。成立公司后,第一件事,承包了一个六百平方米的工艺品商场。然后将之装修一新,商品以文化含量取胜。
  正当以无限诗意无限激情大展身手时,没想到由于不懂周旋灰色地带事,虽然在商品的选择上是对了,对有贡献员工随即红包奖励是人性化了,在销售额上是盈利了,但由于商场外的灰色事没有面面俱到,最终几年后还是结束了。
  通过自己树立的机构,验证自己在商界究竟能涉多深?现在知道了,自己身上具备的商人成分太少。
  带着沮丧的心情离开上海,几年后再回来时,发现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也不属于我。如有可能,再行万里路,给自己人生一个出口……
  
  
  悲哀有时
  文 → 疯兔
  
  “即便如此,”卫星说,“我还活着。”
  最近五次和不同的女孩讲完那个故事后,他都用这句话来结尾。他觉得这样显得挺酷的。跟随着他姣好的面容和恰到好处的语调手势,女孩们通常都会很配合地发出惊讶的尖叫声,并不断赞美他的勇气,还要追问他后来的事情。接下来,他想要找个人处理下半身冲动的目的,便水到渠成地达到了。
  于是,他今天也依样画瓢,继续如法炮制,讲述他那个五十二天独自在无人区穿越,又在雪崩前拯救藏民的故事。即便那只是道听途说而来的。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谁会去把一个闪烁着蓝光的酒精屋子里的单薄声音当真呢?只要脸蛋俊美,音乐激烈,美酒辛辣,故事引人入胜,那就可以了。催情部分既然已经是满分,和谐,那就要看两个人的频率是否一致了。
  但今次,他遇到了对手。
  那女人极美,埃及艳后的刘海造型,一头长发直垂到腰间,还闪着一双幽蓝色的眸子。卫星第一眼看到她,就觉得她像极了One Piece里的罗宾,那个曾经他高中时代最偏爱的动漫长篇《海贼王》里的神秘女子。她是一个以找到真正的历史原本、了解人类历史真相为理想的女人。
  而这个罗宾一样喜欢揭发真相,她毫不留情地告诉卫星,其实在雪山上一直都进行着一种较量:重力一定要将雪向下拉,而积雪的内聚力却希望能把雪留在原地。当这种较量达到高潮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量,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的震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只要压力超过了将雪粒凝结成团的内聚力,就足以引发一场灾难性雪崩。而美国的专家们也大多认为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们的队友造成。所以卫星的故事如果是真的,那雪崩就是他造成的,而救人就是自我救赎而不是见义勇为。
  如果倒退几年,卫星还会脸红害臊,但是现在他只是有些讪讪。故事的确不是他的,但他曾经真的是想过要去走一段那样的路,那些豪言壮志未酬,理想早已经随同他的青春和那张One Piece的光碟一起压在了箱底。他安慰自己这叫做不再幼稚,他想和罗宾去争论一下。但那个冲动像道微弱的光芒,闪了一下后旋即就熄灭了。
  他甚至觉得连为自己感到悲哀都有些多此一举。
  
  经济贫族
  单身女,新贫族
  文 → 阿杰
  
  不难想象,敢于毫不犹豫地把挣到的钱都花光的,肯定是那些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后顾之忧的人,更确切地说,那都是些单身女。
  “新贫族”既无银行存款,又无自己的物业,二十几岁仍与父母住在一起,交很少一点伙食费,大多数收入花费在服饰、化妆、下馆子、泡吧、旅游上。然而,大部分“新贫族”并不以此为忧。她们的口号是:心无杂念享受当下。她们认为,为了储蓄,往往会使自己的生活从“气态”转化成“固态”,犹如小鸟进了樊笼一样失去自由。
  32岁的李娇是个美丽而能干的女孩,做广告,每月收入最少8000元。除了拿出一部分上交给父母作伙食费之外,她把剩下的钱都花在自己身上,是美容院、健身房、专卖店的常客。她是一个采购狂人,一旦与时尚有关的商品问世,她总是第一时间消费和享受,另外,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把大把的钱奉献给旅游事业。至今她没有一分存款。她如果身上有11元钱,就敢打车,好像过了今天没明天一样。李娇认为,对于女人而言,金钱不是很大的财富,青春才是赢取世界的本钱。既然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过一种高质量的生活,那么就应该趁着还年轻好好享受生活,尽量延长短暂的青春。
  像李娇这样不做金钱的“奴隶”了,却依旧无法在生活中完全得到她所期望的快乐。其实,都市贫族们患有程度不同的情感缺乏症——没有找到感情的归宿,轰轰烈烈的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诸如此类,都有可能使他们丧失对生活的满意度,可又不能整天陷入郁闷中,不得不以购物和即时花费来使自己生活得充实些。于是,李娇们将赚来的钱,投入美容、健身、专卖店、饭店、酒吧、旅游等上,重复循环在这个怪圈里。最后,高薪的她们总是成为这个都市里的贫族。其实她们都是些感性而脆弱的灵魂。也许是通过花钱买热闹,来忘却情感方面的缺失。
  
  
  牺牲银子,创造价值
  文 → 方昭
  
  我虽从农村出来,但经过几年上海滩的文化洗礼,我早就出落成一位全身名牌的“新上海男人”了。年终奖一发下来,我就买回一台“东芝”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也换成了诺基亚最新款。回老家没有多余的银子奉献二老高堂,可是我自有理由:我家里虽然在农村,可这个宝贝疙瘩在他们那儿得到的支持程度指数,连城里孩子也得艳羡三分。
  我喜欢交朋友。红粉、哥们,网上、网下一大堆。咖啡厅,茶坊,特色菜馆,这些场合都曾见证过我同别人的友谊,当然也见证过我的豪爽、大度、慷慨。“小姐,埋单”,散场前,必然是我发出这一声。我做程序员,很费脑筋,工资不少,压力很大,加之身处异地,我孤独不已,少不了无比豪情地来上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一来二去的,银子就悄悄地溜掉了。不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压力得到调解,我编程也就更顺利了。说我是都市贫族没错,但我们这一族对现今提倡的扩大内需、为经济加速添砖加瓦也绝对有着不可抹杀的贡献。简单概括就是:牺牲个人银子,创造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生活和网络,距离到底有多远?也许,咫尺天涯。也许,交融难分。  如果你还没有经历过一种叫MSN的生活,那么,只能猜测你已年过半百。MSN,即时通讯工具。许多人的生活已经根本无法与之割裂。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MSN上,很正常。  “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一物降一物……”、“如果中了一千万,我就去买30套房子租给别人,每天都去收一次房租。哇咔咔……充实!”——类似这样的名言,正在MSN上流传,不费吹灰
期刊
很多人都有黑眼圈的问题,但表现出来的颜色和程度各有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往往有青黑色眼圈;长期日晒造成色素沉淀、肌肤过度干燥等则会造成茶黑色眼圈。局部静脉回流循环不好造成的黑眼圈多与睡眠不足、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女性经期,以及鼻部疾病等有关,往往产生紫黑色的黑眼圈。另外某些皮肤疾病或使用化妆品不当也会引起眼睛周围皮肤发炎,造成色素沉淀。    眼睑周围的皮肤,是人体皮肤
期刊
为了吃鱼而放弃做官,可谓奇闻也。西晋时的松江人张翰在洛阳为官,某年,他心绪不安,见秋风萧瑟,顿时勾起他对故乡鲈鱼和莼菜的深切思念,竟不告而别,弃官回乡,命驾而归。为了请客而施展魔术,可谓趣闻也。东汉后期某日,枭雄曹操大宴宾客,宴前曹操致词说:“今日盛会,珍馐略备,所缺唯松江鲈鱼耳。”曹操手下有一名叫左慈的方士正好在座,见主公有憾,挺身而出,施用幻术,大展“空中钓鱼”技法,在许昌魏王宫内,当着曹操的
期刊
今天坐4号线,绕了好多远路,去浦东面试。回来之后研究路线才知道自己愚蠢,明明可以2号线到东方路站换4号线的,可是我在中山公园就换了,白白多坐了十几站。不说也罢,路盲一个。    那是一家财经投资类杂志,具体叫什么我就不说了,反正听着蛮响亮的,可我一进那幢楼就傻眼了:荒无人烟,满目疮痍,你简直想象不到那地方有多么的破。犹豫了一下,我按了边上一部很破的电梯。电梯居然没开,走到二楼,还是空荡荡的,根本就
期刊
有些感觉,开始就是结束。   有一天鹭鸶问我,现实生活中,你相信有安在天这样的男人吗?    她的话让我很泄气,浪漫如她,都不相信有这样的男人,那么活在现实中的我还有什么理由相信有这种男人存在呢?如果女人也会有性幻想的话,那么安在天这样的男人一定是我这一路女人的幻想对象,但必然是一场虚空。他那样的成熟高贵,又那样的智慧内敛,连他对黄依依感情上的拒绝或克制都带有别样的美感。这样的男人,在生活中,不可
期刊
张安朴  生于1947年11月,上海嘉定人。师从哈定、孟光。曾任嘉定县文化馆美术干部。70年代后期调入解放日报社。现为解放日报高级编辑,解放日报摄影美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招贴画多次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曾为邮电部设计发行多套邮票。由于工作需要坚持画速写,并发表于报端。2007年8月21日至8月30日,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一个拿画笔的报人——张安朴美术作品展》。张安
期刊
日前,由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与上海徐汇艺术馆主办的“时间·地点·人物——2008中德当代艺术展”在徐汇艺术馆举行,据了解这次展览是徐汇艺术馆建馆以来首次推出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中国现代艺术家与德国艺术界的一次重要接触。展览形式有装置、绘画、摄影、Video等多种形式,参展的艺术家包括曾担任德国杜塞尔多夫艺委会主席的尤丽亚·洛曼和中国1979年“草草社”发起人仇德树,还有德国的克劳斯·谢肯巴赫、马
期刊
三里屯当然早已经成了一个象征。它的“酒吧街”的形象其实打开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夜生活的空间,给了中国城市的夜晚一个具有活力的形象,让北京人晚上有地方可去,可以在漫漫的长夜中打发掉那些时光。所以,说起中国的夜生活和酒吧,三里屯是不能绕过的。  我还记得北京原来其实是一个相当闭塞的城市,它的生活方式也是相当传统的。在中国的“现代性”中,北京历来和上海就是两极。一极是上海,我们看看当年“新感觉派”的穆
期刊
《“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丛书》由外交笔会和前外交官联谊会组织并交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作者阵容强大,几乎囊括了中国驻美、日、德、法、英等国,及拉美、中东、南亚等热点国家地区的前大使。每部作品,都是大使们个人视角中历史片断的纪实。如为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做了大量工作的驻联邦德国大使王殊,写出了《五洲风云纪》;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转而从事外交工作的驻印度大使李连庆写了《
期刊
梅隆雪川  四川乐山人。新闻从业多年,现担任北京某媒体传播总监。有过含文学评论在内的若干传播和文学艺术专著。关于成都、北京、上海的三地体验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学成都之时。    家在纽约,在中国大陆工作多年,给国外各类传媒提供稿件的自由撰稿人Paul Mooney 慕尼仁援引查建英一篇题为《无墙之城(city without walls)》讲述北京变化的小品文,作者描述一位海归的怀旧故友对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