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及途径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3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入手,阐述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结合实例,提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意识形态全球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正处于转型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在经历了新一轮文化反思之后,许多高校掀起了“红色文化热”,表现出当今社会对建设一种以坚守正义、充满真情、回归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文化的期盼。因此,研究红色文化和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一般认为,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现象,它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以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等民族精神为根本特征构成了一个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观念体系,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先进文化。总体来看,红色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的鲜明性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文化,是扬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面向全球,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是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校的推广,有利于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和水平。
  (二)题材的丰富性
  红色文化既包括物化形态的红色资源,又包括精神形态的红色精神。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客观载体,属于显性内容,是指那些历经风雨、饱受沧桑的战场等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领袖的故居、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用过的遗物等纪念物,以及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精神遗产的物质载体;红色精神由红色资源所承载,包括人民群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依靠的知识、信仰、价值、精神和规范,它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具体表现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与西柏坡精神等。
  (三)传播的生动性
  红色文化以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为载体,如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旅游、红色电影、红色小说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为题材,具有一定的知识性、生动性、文艺性和娱乐性和较强的吸引力。在网络已经成为第四媒体的社会背景下,红色网站也成为一个崭新的传播手段,网上开设的红色文化论坛、红色网络博客、红色专访、红色段子等板块和栏目可以做到图、文、声、形、景并茂,极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冲击力。
  (四)认同的广泛性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走出了一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民抗战,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路;走出了一条实事求是、立邦兴国的新路,开启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迈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经过火热年代的锤炼,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价值认同,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口中流传,很容易得到群众的共鸣和支持。
  二、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红色文化代表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社会经济成份、社会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与社会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个人利益呈现多样化,高校校园文化已呈现出急功近利、浮躁、娱乐化严重的态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将随之发生新的变化,目前已经出现缺乏目标,读书没有热情,缺乏毅力和吃苦精神,遇到困难时不是积极地克服,更多的是对社会、学校、家长的抱怨和指责,在生活中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很少考虑自己是否对别人造成伤害等现象,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仁爱精神和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任务,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过程的始终。而经验和实践已经证明,红色文化在塑造人、培养人、改造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坚强品格和仁爱精神的养成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红色文化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从红色文化的内涵看,红色文化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红色文化形成的历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培育和形成的历程。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在推进青年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借助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来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以达到年轻一代对其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心理认同,达到维护政治稳定的目的。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高青年对红色政治文化的思想、理念的自觉认同,其对现实的执政文化才会有积极的顺应,才能够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群体基础和实践主体,最终自觉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发展和谐文化的践行者。
  (三)红色文化影响着民族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近百年的中西文化对抗中,创造红色文化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强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红色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传承、锤炼和升华,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高校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建设校园红色文化,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丰富资源,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使传统的民族精神在时代的实践中升华、发展,对于民族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三、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并激励青年大学生,引领他们找到人生的价值目标和灵魂升华的精神家园,从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中获取前进的动力,以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因此,高校要树立红色文化的主体意识,把红色文化的教育上升到校园文化乃至大学精神建设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实际,依托各种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把握主旋律,传承先进性,使红色文化教育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累,将红色精神内化为青年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可以考虑从以下四个方面的结合来开展相关工作。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高校应主动将红色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制定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探寻红色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构建建设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机制。一方面用红色文化资源充实课堂教学,把红色文化资源充分纳入到经常性思想教育、专题教育和其他相关课程教育的内容体系,使大多数文史类课程具备丰富的革命史背景和充足的红色论据,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感染力,以改变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枯燥、太多程序化教学方式、缺少吸引力等的状况。另一方面,在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有选择地涉猎一些与教育主题联系紧密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还要大力提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生活,让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以青年文化周、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为主要载体,通过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文学、历史题材的舞蹈艺术表演以及摄影、美术作品展为主要形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全面活跃大学生文化生活,让更多的红色资源及其蕴含的精神内涵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学生骨干和全体学生相结合
  在红色文化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红色社团中的学生骨干以及学生党员的作用,通过组织筹划多种形式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纪念、娱乐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以较为自然、真切的方式,参观、接触、解读和体味红色文化,加快红色文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又要注意把这种教育扩展到每一位同学,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的原则,让红色文化扎根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避免出现那种“学生党员骨干教育多、全体同学教育少;在纪念节日时教育多、平时教育少”的局面,要形成传统、形成规模、形成系列、形成特色,向全体同学延伸。
  (三)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当前的红色文化教育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教育者往往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实践体验,大都停留在一般性的宣传教育状态,例行公事、照本宣科,缺少对红色文化的系统深入研究,不能很好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加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中,要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相结合,既要有“请进来”,又要有“走出去”。可以聘请有亲身革命经历的老红军、老战士,或者是军队院校的有关专家、教授,或者是专注于革命史教育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讲课,让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把红色的深刻底蕴带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然后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调研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体验红色生活、重温红色历史等活动,也可组织大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宣讲红色精神,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为感性的氛围中自觉提升思想境界,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洗礼,以充分有效地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效。
  (四)现场体验和网络传播相结合
  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需要我们营造好红色文化传播和教育的氛围,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机制,为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服务。我们从红色文化中挑选一些青年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升华,创作红色文化精品,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的原则,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红色文化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参与、讨论的方法,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又要注意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在青年文化建设当中,抢占网络制高点,利用青年对网络使用的频繁性的特点,开设红色资源网站,开发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引导网络阵地,使先进的思想文化成为网络阵地的导向,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
  
  参考文献:
  [1]诸葛毅.大学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德育功能[J].江苏高教,2010,(3).
  [2]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优秀硕士论文库,2008,(10).
  [3]黄三生,刘慧,卢丽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红色文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郭万牛.民族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J].农业教育研究,2010,(2).
  [5]张岚岚,魏代强.深度开发红色资源,丰赡校园红色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6).
  [6]周立.加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10,(8).
  [7]于芳.拓展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学生思想品质[J].当代江西,2010,(5).
  [8]韩小军,闫世笙,楚群山.试论红色文化在青年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及运用[J].理论导报,2010,(4).
其他文献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的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就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该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真正做到科学、正确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一、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的微型化以及互联网
期刊
摘要:从维系文化认同以及促进德性发展的需要而言,名著课程是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所应重点开发和建设一个领域,但当前我国高校名著课程开发却面临着“谁来管”、“谁来教”以及“谁来学”几个困境。要推动名著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高校可设置通识教育实体性机构以保障该课程的管理运行,应基于培养学生宽阔文化视野及现代语境价值立场的角度选择好阅读内容,而在教学上可采取小班教学、讲授与讨论并行的模式,同时还可借鉴美国的学生助
期刊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首次发表以来,已经150多年了,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情况的出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和当代大学生的特征,有效地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就成为摆在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紧紧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期刊
摘要: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具有自信、独立、开放、不吃苦、责任感不足、对组织不够忠诚、叛逆意识和价值观多元化等思想特点,这些新特点对高校的思政工作构成了挑战。由此,本文研究了90后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教育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
期刊
摘要:“全方位德育”涉及到教师的德育专业化问题和德育生活化。本文以怎样实施全方位的德育为思考起点,对相关专家关于此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全方位德育的特点,即德育既要专业化,又要培养全体教师的德育素养,也要回归生活世界。  关键词:德育;全方位德育;德育专业化;生活世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陈桂生教授在其所著
期刊
摘要:网络交往是一种新的人际交往形式。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交往观,减少网络交往的负面、消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交往;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21世纪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网络作为带动
期刊
摘要:在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速的同时,许多矛盾与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重复建设、工程质量、生态失衡、资源浪费、能源消耗、城市垃圾、热岛效应、绿地面积等等问题,非常客观、现实地摆在人们的面前,我们不得不认真研究与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科学;协调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
期刊
摘要:法律移植是法律发展中模式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途径,在我国建设和完善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法律移植充分发挥了其价值。目前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构建中,刑事和解制度也被提出,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分析及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论证法律移植应该符合本国的国情,实现本土化,才能对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法律移植;本土化;刑事和解;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DF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清末修律的开始,标志着中国法制从两千多年的封闭状态开始走向世界。在此过程中,日本对清末中国法制近代化起着巨大的影响。在引进日本法的过程中,从法律移植角度分析当时移植日本法律的原因才能从本质上认识这一特定的历史。  关键词:法律移植;清末修律;日本法律;影响的原因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    说起来,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最为
期刊
摘要:养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当年老体迈的时候,仅凭自身的能力是无法获得哪怕是最起码的生活资料的。而颐养天年是每个人所期盼的,我觉得他更像是一种权利,在古代由于特定的宗法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存在以及"孝"文化的深入人心,总的来讲,养老权时可以得到保障的。而至今日,进入工业文明,养老全似乎却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老人得不到赡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古代宗法;经济制度;养老权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