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的书画创作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说“高手在民间”,聪明的老百姓总是擅于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东西制作出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是精巧的工艺品。除了小到各种簸箕箩筐,大到各种竹篾工艺品,在百变的竹编世界里,还有一种称得上是绝技的工艺,那就是用细如发丝编织而成的竹丝编织画。
  没有错,除了可以用画笔在画纸上通过色彩和线条的搭配展现世界,画,还可以是编织出来的。这么一种不走寻常路的书画作品,就诞生在广东揭东地区,是潮汕地区已经濒临失传的一门民间艺术形式,现在仅在蓝城区霖磐镇西龙村夏氏一家传承。
  竹丝编织画的诞生,是和当地人长期进行竹编生产这一前提条件分不开的。清代《潮州府志》记载:“揭阳人多取笙竹以制器,甚精巧。”长期从事竹编生产,当地人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渐渐地竹丝编织画这么一种高雅的艺术就诞生了。
  竹丝编織画制作技艺难度大,制作要求高,制作周期长。一幅作品的诞生,前后要经过锯、刮、片、分、理、浸、染、晒、编、织、修,装潢等十多道工序,先把竹片削成细如线、薄如纸的竹篾丝,再把竹篾丝染成不同颜色,然后按照设计图纹要求进行编织制作。竹丝一定要达到细如线、薄如膜、柔如纸的要求,因为只有用这样的竹丝编织出来的画面才会平整、光滑、细密。
  编织竹丝画的方法有平面编织法、黑白两织全、立体织法等,其中黑白两织全方法是传承人夏荣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新发明。过往的竹丝编织画只有一面成画,而用黑白两织全编织成的竹丝编织画成画后,能够呈现出双面成画的效果,就如同双面刺绣一样。更神奇的是,正如技法的名称“黑白两织全”,使用黑色的线条和块面,反映到背面就变成了白色;反过来,如果正面用的是白色的线条和块面,背面就是黑的。于是,画面黑白分明,对比强烈,加强了画面的审美效果。
  竹丝编织画继承中国山水画一脉,题材多以人物、花卉、雄鹰和山水风景等为题材,色彩古朴淡雅,自然和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中以《八仙过海》、《梅兰竹菊》、《郑板桥书法》等作品为代表作。一幅成品,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一笔一画出来的,只有近看才发现原来是一条条竹丝编织而成,不得不佩服师傅的心灵手巧和艺术触觉。
  正是因为竹丝编织画制作技艺难度大,制作要求高,制作周期长,习艺周期长以及待遇收入低等原因,揭东竹丝编织画现在仅剩夏荣居一家在传承。随着夏老年事已高,年青一辈纷纷转行,该项技艺处于濒临失传状态,亟待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文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特别突出,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文体发展不平衡、朝代不平衡、地域不平衡,其中,文体发展不平衡和统治者的意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上层意志严重制约了我国俗文学的发展。直到元朝,汉族长期统治中原的思想被打破,俗文学才得以在厚积之后得到薄发,加之长期正统文学观的余绪,逐渐使文坛实现雅俗共济发展,直至明清两朝,雅俗文学的互动,为我国文学长河得到活水补给,由此得以保持长清续
期刊
知道黑泥温泉,是在南华县文献之祖陈元编纂的康熙《镇南州志》中的一篇游记——《游黑泥温泉记》:“温泉,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在黑泥山,喷泉清润。远近男妇都来就浴。”  农历二月初八,我们参加“行吟大中山·马樱花之约”作家摄影家采风组的一行五人有幸前往南华县一街乡,参加当地的“澡塘会” 。 “澡塘会”和“不害羞河”之间会是什么关系呢?  中午12点,我们来到黑泥温泉,准备加入到当地参加“澡塘会”大军。只见
期刊
当夜幕下的湛蓝渐渐褪去,风雨桥上人如潮涌,灯光璀璨,盏盏孔明灯点缀夜空,满江的河灯载着美好的祈愿,在资江的柔波里随波逐流……“舜帝斩龙”、“河灯仙子”的故事在夜幕中娓娓道来。这是天上的街市?这是银河的天灯?  “古来滔滔资江水,月半歌节放河灯;山歌阵阵表心迹,河灯盏盏祈太平”。农历七月十四日中元节晚上,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江河畔人山人海,焰火腾空,盏盏河灯次第点亮,当地汉、苗、瑶等各族同胞,将一盏盏
期刊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在广东,因为口音的原因,把“七夕节”、“乞巧节”,叫做“七姐节”、“七姐诞”、“女儿节”。根据清康熙《新安县志·风俗》载:“七月七日,曝书帙、衣服。是日鸡唱时,儿女早起焚香,于天街前乞巧。”如今曝书帙和晒被服,人们不一定非要选在七夕那一天进行,可这一天焚香拜祭、汲“七姐水”的习俗百年犹存。  “七姐水”又叫“圣水”。明清几个版本的《广东通志》都有记载道:“七月七曝衣书,家汲
期刊
2017年,我访美的季节正值隆冬。主人好意安排我在南部暖和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逗留数周。我于是有机会在圣迭戈、奥斯汀、圣安东尼奥和达拉斯等城市停留。这些地区的墨西哥人较多,而得克萨斯州本身更与墨西哥相接壤,我得以在这里感受到墨西哥文明那浓浓的粗犷剽悍的品味。  那日下午,艳阳照得人暖洋洋的,戴博驾车送我从洛杉机到圣迭戈市。在长约200公里的路途中间,我们经过了一处墨西哥风格的教学博物馆——这
期刊
葭沚,一个位于浙江省台州湾椒江口岸的小渔村,是什么让它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受到越来越多外界的关注?  它的出名,应该归功于当地一个与别不同的活动。农历二月份,当地人就为迎接这一天开始动手做准备,直到大暑到来,神秘的帷幕才被拉开。跨越几个月的精心准备,足以可见这一天在当地人心中的份量了。而今年,我有幸参与到这个在葭沚已经延续了上百年的盛事。  只因这五个人,才有了这延续百年的盛事  “同治中,临海县
期刊
喜欢音乐的葡国华人聚在一起时经常都会谈到一个话题:意大利有歌剧,维也纳有音乐会,西班牙有弗拉明戈,去葡萄牙必看不可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葡萄牙人的国宝--法朵(FADO)。法朵又称为悲歌,实际上它是由歌曲和器乐两部分组成的,歌声充满悲切、哀怨之情。高音的葡萄牙吉他和中音的西班牙吉他在一起合奏,创造出独特的抒情气氛,使人感受到一种甜蜜的忧伤,这可能就是法朵的魅力所在。  里斯本是座古老的城市,曾在500
期刊
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七月半”,是传统的祭祀祖先的日子。去年的“七月半”,我一大早就接到外婆的电话,外婆热情地邀请我们一家去乡下过节,还说做了我最爱吃的米饺子。在祭祀和美食的双重驱动下,我们去香火店买好祭祀物品,便立马赶往外婆家。  “米饺子”是东至的特色小吃,离开了东至,就再无处寻觅。每年同学聚会永恒的话题就是:身处异乡的我们如何怀念东至的米饺。如若外地的亲朋好友来到东至,米饺子也是我们必
期刊
生活在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当地人特别爱喝一种酒。这是一种经山泉水浸泡,用杂粮酿制的甜酒,苦甜相混,浓郁芳香,食后余味无穷,而且这种酒还有一个挺奇怪的名字——“瓜箪酒”。  “无酒不成席”,喝“瓜箪酒”是当地瑶家主人接待客人的最高礼仪。外地人到瑶家做客时,他们会捧出自己酿制的“瓜簞酒”,用精美别致的葫芦瓢(即瓜箪)把酒舀入大碗中,痛快淋漓地喝,“瓜箪酒”这个名头由此而来。  “瓜箪酒”以杂粮为
期刊
为何夜晚的宁静会被打破?为何今晚的蓝田瑶族乡“星光”点点?从远处望去,在田间垅头,在祠堂,在乡间路上,点点星火汇成一条“银河”;阵阵清脆的歌声,由近及远,从蓝田瑶族乡上空,飘散至远处。今晚,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今晚究竟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生活在广东惠州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少女们,一生起码要举行三场成年礼,才可以谈婚论嫁。在这里,少女们的成年礼有一个很独特的称呼——“舞火狗”。每年的农历八月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