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讨论了庞德在英译李诗歌中体现盛唐气象的人文情怀,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人文情怀的具体应用,阐释李白与庞德灵魂契合和诗学理念,认为庞德所选择李诗英译基于当时背景及所处境遇,抒发其内在情感,试图与读者产生共鸣。
关键词:庞德;李白;翻译;盛唐气象
一、引言
1915年,庞德选取李白《长干行》、《江上吟》、《侍从宜春院奉诏赋龙池柳包初青听新莺百嗽歌》、《古风六、代马》、《古风十四·胡关》、《古风十八·天津》、《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玉阶怨》、《送友人》、《送友人入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12首诗翻译编入《华夏集》。学界对庞德翻译李白诗歌研究成果只要有:袁若娟《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认为庞德倡导的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词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意象派接受前期象征派的主张并且受柏格森直觉主义美学观的影响,意在表达“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心境”,与中国古典诗“思与境谐”说相通,中国古典诗论的比兴手法近似于庞德的找“对应物”的表现手法。[1]张子源的《战争、离愁与女人——〈华夏集的艺术主题〉》分析庞德《华夏集》庞德译诗的选题原则:庞德采用古为今用、中为西用的原则表达世界人民的反战情绪与离愁别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黎静等《论林纾和庞德译作的期待视野》引入期待视野美学概念,比较庞德与林纾的翻譯,都满足了不同历史情境下读者的需求:林译小说中对自由的追求、认为庞德《华夏集》改译的中国古诗 19 首大多为战乱离愁,满足了美国二战结束后人民心灵需要慰藉的需求。[3]王贵明的《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诠释中华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共性。[4]姜蕾《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文化情结》一文中认为庞德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许多诗作对中国诗歌进行了创造性重构。[5]吴芳芳《<华夏集>:庞德“东方取经”》分析《华夏集》的艺术特点,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产生了影响。[6]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庞德所选取李白12首诗歌英译恰恰反映了中國当时盛唐气象下的人文情怀。
二、庞德与李诗的灵魂契合
“盛唐气象”理论渊源始于严羽,对于盛唐诗歌的研究起着关键性作用。兴趣妙语、雄壮浑厚、自然浑成三个方面概括唐诗的整体风貌和艺术特征,因此其成为特定的诗学和美学范畴。如胡适把盛唐称为文学的少年期,说这个时代的精神是浪漫的。他认为,李白是一个天赋极高的人,在那个解放浪漫的时代里,时而退居山林,时而陶醉肆意,时而炼丹修道,时而漂泊江湖,最具代表性浪漫的时代人物的情怀,最能代表该时代的自然主义的人生观[7]
王运熙认为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是浑厚和雄壮,当然在盛唐时期大多数作家作品中有所体现。此外陈伯海也有感于“今人用语中常提到‘盛唐气象’,大多数指盛唐诗歌里所呈现的时代特征,而非指唐诗的艺术风貌,跟严羽所论尚有距离。”他着眼于从艺术风貌上概括盛唐气象。[8]台湾学者吕兴昌也着意从时代精神与诗歌风貌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盛唐诗歌,他认为,唐代文化最主要的精神特质是“充实丰盈与并行不悖”。[9]
盛唐气象不仅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以清爽明朗的言语塑造特色鲜明新颖的艺术形象,来描绘壮阔深远的意境,表现一个盛唐时代的精神。唐皎然《诗式》说:“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10]即表明“气象”其《明势篇》载道:“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盛势飞,合沓相属;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欲出高深重复之状。古今逸格,皆造其极。”[11]这段话中的“明势”就是阐明体势的,所谓“气盛势飞”也就是气象与体势的关系。在最喜爱盛唐诗的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中,则指出盛唐诗的具体特征是 “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12](《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英译李诗的译者有Arthur· Waley(亚瑟·威利)等人。
由此得知,“盛唐气象”几乎成了中国诗歌发展高峰的代名词,也代表了盛唐时代诗人特有的文学现象。因为“盛唐气象”概念虽由来已久,但并未引发关注。严羽并未提及“盛唐气象”这一术语,因此国外译者进行古诗英译的选择时,很少涉及盛唐气象,然而,纵观全局,亦可发现他们会着眼于盛唐时代,最熟识的盛唐诗人,如李白、杜甫等人。这也正说明盛唐气象也是他们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庞德在选择李白诗歌进行翻译,也基于其所秉持的翻译思想以及诗学理念。庞德主张“创造性”翻译,一定程度上对于李白诗歌进行个人情感与意境的解读,虽未能准确表达,但在当时已然有一定影响。
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在新诗运动中关注度最高,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卓著。为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开辟新道路,开启了新诗风。在该时代,美国新诗人大量吸收外国诗歌,并且受其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深远便是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诗人艾略特(T·S·Eliot)说,现代主义诗歌大师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对英语诗歌革命最长久且具有决定性的贡献,正是他所翻译中国古典诗词,其中主要是李诗。艾略特认为庞德创造很多中国的古典诗词。庞德研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同时研究了李白,然后借助翻译完成了20世纪现代英语诗歌最为深刻的语言革命。泱泱大国众多伟大诗人,为什么庞德独独选择李白的诗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但凡初接触诗歌的人,大家都钟情于李白的,每当吟起便会被他深深吸引。也许由于他那天性浪漫与放荡不羁,也许是他气势磅礴且雄丽的气魄,撇开营造唯美意境之外,又能利用简洁明快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正如杜甫所提及谪仙人。相信庞德也是被这种感情所折服。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当时那个时代,不仅需要天生的聪明才智,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条件。庞德诗歌也是具备了意象主义的风格,简洁明了。弗斯特(Frost)评价他说道:“他用锤子将每个词锤进了诗,毫无疑问他以生气与硬朗进入了诗坛。”[13]他曾说庞德先生是现代诗人中的奇才,一位学者,不仅得到了很良好的教育,而且博学多才,我们感觉到他诗才的巨大潜能与成就。 庞德的遭遇恰如李白,一生颠沛流离,备受争议。他纵横美国与欧洲推动了近一个世纪的文学运动。他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用实际行动去鼓舞那些天赋异禀却囊中羞涩的年轻作家,比如劳伦斯(Laurence)、弗斯特(Frost)和海明威(Hemingway)。他曾帮他们四处寻找出版社,撰写书评,到处找可以租的房屋并且支付房租的钱。诺贝尔文学奖T·S·艾略特(T·S·Eliot)和《荒原》(《The Waste Land》),当时,他只是银行职员,抱着一大堆诗稿来找他,他仔细阅读之后删去了文章三分之一,他帮助了乔伊斯出版《尤里西斯》(《Ulysses》)。庞德爱好广泛,与雕塑家、画家、音乐家有密切的联系,对欧美各国现代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纵使他的公开支持法西斯主义有些偏颇和幼稚,与主流显得格格不入。庞德个性中充满倔强与不屈,却又泰然自若,爱国赤子之心和被指控叛国罪之后是截然不同两种心境。
三、庞德英译李诗中盛唐气象的人文情怀
“盛唐气象”本是宋代诗论家严羽用来赞颂唐代诗歌的,后来人们用来体现盛唐文化发展与黄金时期的精神风貌。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折射,也呈现于各个领域。其唐诗“雄壮”、“浑厚”,用来形容盛唐时代的风貌特征,也是极其恰当的。本文将对庞德所作《华夏集》中李诗英译中体现的盛唐气象进行分析。
他的作品被列为20世纪初期最受欢迎的诗集。庞德是在1913年接受费诺罗萨的遗稿时候不通汉语,但在1936年开始學习汉语,在费诺罗萨(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的笔记中包括150首中文诗,庞德选取李白《长干行》、《江上吟》、《侍从宜春院奉诏赋龙池柳包初青听新莺百嗽歌》、《古风六、代马》、《古风十四·胡关》、《古风十八·天津》、《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玉阶怨》、《送友人》、《送友人入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12首诗翻译编入《华夏集》。鉴于他诗学思想在决定他的选材与翻译。他在整理笔记的时候,正是英美意象主义文学思潮进行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发现中国诗所注重的“意象”、“神韵”“简洁”正是与他所领导的意象主义运动的诗学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在选材问题上《华夏集》大都表现离愁恨和厌恶战争等主题正好契合了当时欧洲人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特·马道克斯·福特(Ford Madox Ford)在该书出版不久后作的评论常常被人引用:“《神州集》中的诗是至高无上的美,它们就是诗的严格的范例。要是意象和技法的新鲜气息能帮助我们的诗,那么就是这些诗带来了我们需要的新鲜气息。”他又评道:(《神州集》)是英语写成的最美的书……如果这些诗是原著而非译诗,那么庞德便是当今最伟大的诗人。[14]
《华夏集》是一部相当成功且别具一格的译著,无论从语言、意象等方面极尽唯美方式重现了中国古诗所营造的意境,正是庞德所译中国古典诗歌扛鼎之作。《华夏集》采用独特视角使西方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西方诗歌注入东方色彩。当《神州集》1915年4月出版,正是欧洲局势紧张之时,因为该书可谓是轰动一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该书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文学角度都是成功的,也引起了西方对中国古典诗歌浓厚的兴趣。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颇有追忆往昔,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之感。回想过去,怀古伤今。榮华已逝作者通过对古迹凭吊来抒发个人情怀,并融情于景。总之,这首诗也极具可译性,含蓄内敛且不失去浪漫情怀,这正是盛唐气象所展现独特的气质,也是引起了庞德关注。
庞德对于中国诗歌的了解还未深入精髓,其程度还停留浅层的意象和文字,对于李白所处时代及诗歌背景知之甚少。但这对于诗歌创作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他就可以利用自己丰富诗学理论和实践结合,根据自己理解,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原诗为七言律诗,费诺罗萨的笔记没有标明律诗的特点,庞德的译本能够基本体会原诗的风貌,庞德大量使用鲜明的意象并且运用直译的方法来处理,结合自由诗的形式特点。是每行七个字,共八行。庞德的版本未顾及到这点,诗句对仗不工整。第一句中“凤凰”寓意瑞鸟,但是两句重复出现,略有赘述之嫌。
诗歌的意象并不像树叶脉络般清晰可见,好似梦境般虚无缥缈,如梦似幻。最早出现于屈原代表作《离骚》当然这种也不仅存于中国古代诗歌之中。由于《神州集》是庞德根据他人直译改写而成,他不可能根据原诗进行翻译,所译的汉诗中的姓名、地名均采取费氏的写法。尽管严格意义来说《神州集》并非翻译,而是大量重新创造导致有偏颇,对此不少学者略有微词。但是行文意象鲜明且情真意切,简洁流畅,再现了原诗的氛围及其所营造的意境,因此,广受关注与称赞。
试以庞译李诗的《长干行》为例。该诗题材以商妇的爱情和离别为主,以女子平铺直述口吻抒发对在外经商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与爱恋。诗歌主要用民间所传唱歌谣中的年龄序数和四季相思的格调,玄妙地把双方幼时起就两情相悦的生活插曲串联其中,连缀成篇,语气亲切感人,情感真挚细腻。充分反映了盛唐气象的人文情怀。
庞德抓住了诗的主旨乃是思念,以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为题目,凸显庞德对诗的基调把握准确。换了人称更加符合书信的格式。庞德所译的这首诗中前两句生动的勾勒出了两小无猜,童年一起戏耍嬉笑的场景。“played about、pulling flowers” [15]等短语尽显童趣可爱。后两句“Lowering my head”[16]等动作描写,则显得初婚少女般娇羞。“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17]体现了漫长等待和极度思念的过程。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描绘随之改变的不同心境。但译文也有精准之处。“The paired butterflies are already yellow with August”[18]此句为点睛之笔,极为传神,和中国比翼双飞意象勾连,“yellow”[19]则表示暮年之至叹惋凄凉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已至八月满是丰收景象,与其形成鲜明的对照,将思念之情淋漓尽致表达出来。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If you are coming down through the narrows of the river Kiang, Please let me know beforehand.”[20]该句思念夫君日日盼君不见君的那种凄苦却未哀怨之情表达出来。虽然韵律并未完全吻合,但抓住了诗魂。“five months”[21]庞德在描述词句是存在误读,此处应该是五月的而不是五个月。而后“make sorrowful noise overhead”[22]猿啸哀鸣则出现逻辑不合的地方。
关键词:庞德;李白;翻译;盛唐气象
一、引言
1915年,庞德选取李白《长干行》、《江上吟》、《侍从宜春院奉诏赋龙池柳包初青听新莺百嗽歌》、《古风六、代马》、《古风十四·胡关》、《古风十八·天津》、《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玉阶怨》、《送友人》、《送友人入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12首诗翻译编入《华夏集》。学界对庞德翻译李白诗歌研究成果只要有:袁若娟《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认为庞德倡导的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词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意象派接受前期象征派的主张并且受柏格森直觉主义美学观的影响,意在表达“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心境”,与中国古典诗“思与境谐”说相通,中国古典诗论的比兴手法近似于庞德的找“对应物”的表现手法。[1]张子源的《战争、离愁与女人——〈华夏集的艺术主题〉》分析庞德《华夏集》庞德译诗的选题原则:庞德采用古为今用、中为西用的原则表达世界人民的反战情绪与离愁别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黎静等《论林纾和庞德译作的期待视野》引入期待视野美学概念,比较庞德与林纾的翻譯,都满足了不同历史情境下读者的需求:林译小说中对自由的追求、认为庞德《华夏集》改译的中国古诗 19 首大多为战乱离愁,满足了美国二战结束后人民心灵需要慰藉的需求。[3]王贵明的《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诠释中华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共性。[4]姜蕾《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的中国文化情结》一文中认为庞德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许多诗作对中国诗歌进行了创造性重构。[5]吴芳芳《<华夏集>:庞德“东方取经”》分析《华夏集》的艺术特点,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产生了影响。[6]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庞德所选取李白12首诗歌英译恰恰反映了中國当时盛唐气象下的人文情怀。
二、庞德与李诗的灵魂契合
“盛唐气象”理论渊源始于严羽,对于盛唐诗歌的研究起着关键性作用。兴趣妙语、雄壮浑厚、自然浑成三个方面概括唐诗的整体风貌和艺术特征,因此其成为特定的诗学和美学范畴。如胡适把盛唐称为文学的少年期,说这个时代的精神是浪漫的。他认为,李白是一个天赋极高的人,在那个解放浪漫的时代里,时而退居山林,时而陶醉肆意,时而炼丹修道,时而漂泊江湖,最具代表性浪漫的时代人物的情怀,最能代表该时代的自然主义的人生观[7]
王运熙认为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是浑厚和雄壮,当然在盛唐时期大多数作家作品中有所体现。此外陈伯海也有感于“今人用语中常提到‘盛唐气象’,大多数指盛唐诗歌里所呈现的时代特征,而非指唐诗的艺术风貌,跟严羽所论尚有距离。”他着眼于从艺术风貌上概括盛唐气象。[8]台湾学者吕兴昌也着意从时代精神与诗歌风貌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盛唐诗歌,他认为,唐代文化最主要的精神特质是“充实丰盈与并行不悖”。[9]
盛唐气象不仅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以清爽明朗的言语塑造特色鲜明新颖的艺术形象,来描绘壮阔深远的意境,表现一个盛唐时代的精神。唐皎然《诗式》说:“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10]即表明“气象”其《明势篇》载道:“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盛势飞,合沓相属;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欲出高深重复之状。古今逸格,皆造其极。”[11]这段话中的“明势”就是阐明体势的,所谓“气盛势飞”也就是气象与体势的关系。在最喜爱盛唐诗的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中,则指出盛唐诗的具体特征是 “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12](《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英译李诗的译者有Arthur· Waley(亚瑟·威利)等人。
由此得知,“盛唐气象”几乎成了中国诗歌发展高峰的代名词,也代表了盛唐时代诗人特有的文学现象。因为“盛唐气象”概念虽由来已久,但并未引发关注。严羽并未提及“盛唐气象”这一术语,因此国外译者进行古诗英译的选择时,很少涉及盛唐气象,然而,纵观全局,亦可发现他们会着眼于盛唐时代,最熟识的盛唐诗人,如李白、杜甫等人。这也正说明盛唐气象也是他们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庞德在选择李白诗歌进行翻译,也基于其所秉持的翻译思想以及诗学理念。庞德主张“创造性”翻译,一定程度上对于李白诗歌进行个人情感与意境的解读,虽未能准确表达,但在当时已然有一定影响。
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在新诗运动中关注度最高,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卓著。为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开辟新道路,开启了新诗风。在该时代,美国新诗人大量吸收外国诗歌,并且受其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深远便是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诗人艾略特(T·S·Eliot)说,现代主义诗歌大师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对英语诗歌革命最长久且具有决定性的贡献,正是他所翻译中国古典诗词,其中主要是李诗。艾略特认为庞德创造很多中国的古典诗词。庞德研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同时研究了李白,然后借助翻译完成了20世纪现代英语诗歌最为深刻的语言革命。泱泱大国众多伟大诗人,为什么庞德独独选择李白的诗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但凡初接触诗歌的人,大家都钟情于李白的,每当吟起便会被他深深吸引。也许由于他那天性浪漫与放荡不羁,也许是他气势磅礴且雄丽的气魄,撇开营造唯美意境之外,又能利用简洁明快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正如杜甫所提及谪仙人。相信庞德也是被这种感情所折服。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当时那个时代,不仅需要天生的聪明才智,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条件。庞德诗歌也是具备了意象主义的风格,简洁明了。弗斯特(Frost)评价他说道:“他用锤子将每个词锤进了诗,毫无疑问他以生气与硬朗进入了诗坛。”[13]他曾说庞德先生是现代诗人中的奇才,一位学者,不仅得到了很良好的教育,而且博学多才,我们感觉到他诗才的巨大潜能与成就。 庞德的遭遇恰如李白,一生颠沛流离,备受争议。他纵横美国与欧洲推动了近一个世纪的文学运动。他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用实际行动去鼓舞那些天赋异禀却囊中羞涩的年轻作家,比如劳伦斯(Laurence)、弗斯特(Frost)和海明威(Hemingway)。他曾帮他们四处寻找出版社,撰写书评,到处找可以租的房屋并且支付房租的钱。诺贝尔文学奖T·S·艾略特(T·S·Eliot)和《荒原》(《The Waste Land》),当时,他只是银行职员,抱着一大堆诗稿来找他,他仔细阅读之后删去了文章三分之一,他帮助了乔伊斯出版《尤里西斯》(《Ulysses》)。庞德爱好广泛,与雕塑家、画家、音乐家有密切的联系,对欧美各国现代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纵使他的公开支持法西斯主义有些偏颇和幼稚,与主流显得格格不入。庞德个性中充满倔强与不屈,却又泰然自若,爱国赤子之心和被指控叛国罪之后是截然不同两种心境。
三、庞德英译李诗中盛唐气象的人文情怀
“盛唐气象”本是宋代诗论家严羽用来赞颂唐代诗歌的,后来人们用来体现盛唐文化发展与黄金时期的精神风貌。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折射,也呈现于各个领域。其唐诗“雄壮”、“浑厚”,用来形容盛唐时代的风貌特征,也是极其恰当的。本文将对庞德所作《华夏集》中李诗英译中体现的盛唐气象进行分析。
他的作品被列为20世纪初期最受欢迎的诗集。庞德是在1913年接受费诺罗萨的遗稿时候不通汉语,但在1936年开始學习汉语,在费诺罗萨(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的笔记中包括150首中文诗,庞德选取李白《长干行》、《江上吟》、《侍从宜春院奉诏赋龙池柳包初青听新莺百嗽歌》、《古风六、代马》、《古风十四·胡关》、《古风十八·天津》、《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玉阶怨》、《送友人》、《送友人入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12首诗翻译编入《华夏集》。鉴于他诗学思想在决定他的选材与翻译。他在整理笔记的时候,正是英美意象主义文学思潮进行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发现中国诗所注重的“意象”、“神韵”“简洁”正是与他所领导的意象主义运动的诗学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在选材问题上《华夏集》大都表现离愁恨和厌恶战争等主题正好契合了当时欧洲人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特·马道克斯·福特(Ford Madox Ford)在该书出版不久后作的评论常常被人引用:“《神州集》中的诗是至高无上的美,它们就是诗的严格的范例。要是意象和技法的新鲜气息能帮助我们的诗,那么就是这些诗带来了我们需要的新鲜气息。”他又评道:(《神州集》)是英语写成的最美的书……如果这些诗是原著而非译诗,那么庞德便是当今最伟大的诗人。[14]
《华夏集》是一部相当成功且别具一格的译著,无论从语言、意象等方面极尽唯美方式重现了中国古诗所营造的意境,正是庞德所译中国古典诗歌扛鼎之作。《华夏集》采用独特视角使西方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西方诗歌注入东方色彩。当《神州集》1915年4月出版,正是欧洲局势紧张之时,因为该书可谓是轰动一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该书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文学角度都是成功的,也引起了西方对中国古典诗歌浓厚的兴趣。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颇有追忆往昔,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之感。回想过去,怀古伤今。榮华已逝作者通过对古迹凭吊来抒发个人情怀,并融情于景。总之,这首诗也极具可译性,含蓄内敛且不失去浪漫情怀,这正是盛唐气象所展现独特的气质,也是引起了庞德关注。
庞德对于中国诗歌的了解还未深入精髓,其程度还停留浅层的意象和文字,对于李白所处时代及诗歌背景知之甚少。但这对于诗歌创作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他就可以利用自己丰富诗学理论和实践结合,根据自己理解,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原诗为七言律诗,费诺罗萨的笔记没有标明律诗的特点,庞德的译本能够基本体会原诗的风貌,庞德大量使用鲜明的意象并且运用直译的方法来处理,结合自由诗的形式特点。是每行七个字,共八行。庞德的版本未顾及到这点,诗句对仗不工整。第一句中“凤凰”寓意瑞鸟,但是两句重复出现,略有赘述之嫌。
诗歌的意象并不像树叶脉络般清晰可见,好似梦境般虚无缥缈,如梦似幻。最早出现于屈原代表作《离骚》当然这种也不仅存于中国古代诗歌之中。由于《神州集》是庞德根据他人直译改写而成,他不可能根据原诗进行翻译,所译的汉诗中的姓名、地名均采取费氏的写法。尽管严格意义来说《神州集》并非翻译,而是大量重新创造导致有偏颇,对此不少学者略有微词。但是行文意象鲜明且情真意切,简洁流畅,再现了原诗的氛围及其所营造的意境,因此,广受关注与称赞。
试以庞译李诗的《长干行》为例。该诗题材以商妇的爱情和离别为主,以女子平铺直述口吻抒发对在外经商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与爱恋。诗歌主要用民间所传唱歌谣中的年龄序数和四季相思的格调,玄妙地把双方幼时起就两情相悦的生活插曲串联其中,连缀成篇,语气亲切感人,情感真挚细腻。充分反映了盛唐气象的人文情怀。
庞德抓住了诗的主旨乃是思念,以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为题目,凸显庞德对诗的基调把握准确。换了人称更加符合书信的格式。庞德所译的这首诗中前两句生动的勾勒出了两小无猜,童年一起戏耍嬉笑的场景。“played about、pulling flowers” [15]等短语尽显童趣可爱。后两句“Lowering my head”[16]等动作描写,则显得初婚少女般娇羞。“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17]体现了漫长等待和极度思念的过程。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描绘随之改变的不同心境。但译文也有精准之处。“The paired butterflies are already yellow with August”[18]此句为点睛之笔,极为传神,和中国比翼双飞意象勾连,“yellow”[19]则表示暮年之至叹惋凄凉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已至八月满是丰收景象,与其形成鲜明的对照,将思念之情淋漓尽致表达出来。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If you are coming down through the narrows of the river Kiang, Please let me know beforehand.”[20]该句思念夫君日日盼君不见君的那种凄苦却未哀怨之情表达出来。虽然韵律并未完全吻合,但抓住了诗魂。“five months”[21]庞德在描述词句是存在误读,此处应该是五月的而不是五个月。而后“make sorrowful noise overhead”[22]猿啸哀鸣则出现逻辑不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