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数感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主要阐述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在生活情境中构建数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数感、在合作交流中增强数感、在实际运用中升华数感四方面来引导学生来培养良好的数感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数感 生活情境 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实际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所谓数感,即人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指导生活实践。良好的数感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能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石。它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算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刻不容缓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生活情境中构建数感
  小学生数感的构建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用敏锐的目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建立直观的认识。学会用数学犯非法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快乐。这样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也构建了数感。
  1.联系生活,启发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可见,数学学习必须紧密联系生活。教学中,我通过举生活中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例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例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有“几和第几的教学”,几和第几其实是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课前,我带孩子们做游戏,先让他们在游戏中愉快的认识了方位。接着我认为教材的主题图是排队买票的情境呈现,是静态的场景,缺乏生活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我创设卖点心,哪个小朋友愿意当我的顾客”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我叫了5个学生上来,先让他们自己按从矮到高排好队伍(纵队,目的想让学生学会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学生通过排队,将情境生活化,学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增加了实际的体验。我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一共几个小朋友再排队买点心?b、从左数,谁第2个买到?c、某某某从右数是第几个,从左数呢?等等问题。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2.体验生活,构建数感
  我们构建学生的数感,要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从校内拓展到社会。如在人民币的教学中,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挂图。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主模拟购物活动,利用生活经验的再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数感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我们都了解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数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充分地提供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会、形成对数及运算的理解,发展数感。教育学家郭沫若也指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學,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在合作交流中增强数感
  夸美纽斯曾说过,在学生方面,人群的交流不仅可以产生作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悦,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集体的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学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增强自己的数感。
  四、在实际运用中升华数感
  “数学源与生活、又寓于生活。”数感的建立来自于生活,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加以应用,才能得到升华。例如;星期天学校将组织学生去春游,现在学校准备租车,中巴车每车能做20人,租金120元一辆,小汽车每车能坐4个人,租金28元一辆,全校共106位同学,请学生设计一种租车方案,计算出所用钱数,比较一下哪种租车方案最佳,并说说理由。结果种种租车方案出台,经过比较认为租5辆中巴车,2辆小气车最省租金。让学生在亲身活动经历和运用中感受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数的意义,把握了数的相对大小、多少的关系,不仅巩固了对书本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将知识运用到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内化了知识,学生的数感也得到了升华。
  总之,数感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培养数感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体验生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实际应用等活动,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凤翥主编:《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李新:《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数感的基本策略》,《江苏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运算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提高学生的这些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让学生将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数学素养的积累完美结合起来,值得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探讨和研究。本文就结合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
【摘要】动机是一个人行动的理由,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会认真地学习,因此,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一个人学习活动,并使其朝向一定学习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动机的有无与强弱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条件下,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对于学生的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发展具有重
期刊
目 的:  通过对克敏芪丹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疗效的研究,观察克敏芪丹鼻喷剂对鼻粘膜结构、鼻粘膜ECP水平及血清IL-4水平的影响,以此探讨克敏芪丹鼻喷剂对过敏性鼻炎
【摘要】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通过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中学数学 兴趣 培养  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是如此。相对语文来讲,数学是较为枯燥的,只有真正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真正起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荷兰著名学者斯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本文就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充满情趣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教学
[目的]通过本实验证明中药解毒明目汤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效。中药口服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副作用小,价格便宜,不受药物、材料限制等优点,为进一步研究中药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