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不长“葡萄牙”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l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记下一语:“欢娱之躭,害於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现时生活中,尝闻人喊“累”,甚至到了“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的地步,原因无他,“患生于多欲”,说白了,是长了“葡萄牙”,又生“眉间尺”。
  这“葡萄牙”可不是欧洲足球强国葡萄牙,而是生逢斯世的某些人,似乎长了一口“葡萄牙”,那可不是品尝什么法国名酒“拉菲”的,而是惯于泛酸的,任你有什么优点,在这些“葡萄牙”上天天嚼,还不酸得腮帮子都难撑得住?
  人们又都随身揣着“眉间尺”,可也不是鲁迅小说《铸剑》里的人物,或传说中春秋著名铸剑工匠干将、莫邪之子,而是某些人時时爱拿“尺子”衡量得失,锱铢必较犹如在“眉间”盘算。
  若换个更直白的词形容,最贴近的大概就是“攀比”了。从老到小,从里子到面子……我们身边,形成了较之低头族、月光族、银发族等等更为庞大的族群———攀比族。如果要编一部中国“年代社会生活辞典”,那,“攀高”显然适合用来描绘现时一些国人群体的生态与心态。
  说“攀高”,中年多长“葡萄牙”,而人入老境最不应该还用“眉间尺”。但,多少家庭,多少族群,恰恰相反,甚至是“全天候”的。
  岁尾年初遍地年会、聚会。看这横亘大中小学的同学会吧,上桌就亮私家车钥匙,干嘛,见面就“掐(比)”呀,远至儿女哪儿毕业、现在哪个“衙门口”,近至你喝什么茶、住多大面积,“上档次”的便是出游过几国,冬天去三亚还是海口过冬?……
  老伙伴们,闲话也不“闲”,瞧瞧,说起过年“压岁钱”,笔者两个同享“老龄职称”的老友“攀比”起来———这爷爷说,这狗年我得给小孙女“加薪”,起码4000块。那位当姥爷的不忿了:眼下孙男娣女还分“内”“外”?我给我的小(外)孙女起码涨到5000块……好嘛,连“压岁钱”都要“高攀”,还有什么不在可攀之列?
  “葡萄牙”与“眉间尺”似乎用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拿最近的说,婚宴和年夜饭齐齐“高攀”,追求“五星级”标准,普(通)薪(酬)家庭只能望而却步;校园“高攀”,宣布学生宿舍“升级”,要达到宾馆水平;最厉害的还属娱乐圈,其攀高之风独占鳌头,演艺明星讲排场、追名牌争先恐后,已走向畸形,进而恶性循环至“离”了多少次,有没有“吸”两口……多么突破下限的比赛!
  人皆有欲,唯各自“胃口”大小不同。人多怀攀比心理,只是目标高低有异。笔者总结,人生有“攀比三阶段”:成绩、成就、成活。英姿少年竞“成绩”,雄心壮年攀“成就”,桑榆晚景恐怕只能比“成活”了。
  其实,最浪费生命的事情有四:担忧、自怜、埋怨、攀比。“攀”者,抓住东西往上爬也。古有读书之“九字真经”:“黄金屋、颜如玉、万斛粟”,今有新“五子登科”:票子、房子、车子、位子和娘子,这便是对“攀爬”目标的写真。在一些人眼里,所谓“身价”之高低,就是看谁“五子”之富、之豪。豪者便是“成功人士”,反之便是苟且者。
  置身攀比年代,都紧盯着身旁众人的“高度”,恨不能嚼碎了“葡萄牙”,用“眉间尺”紧比细量。细细想来,如此攀车、攀房、攀情、攀色、攀长相、攀身材、攀家庭、攀爱人、攀名气、攀地位、攀儿女直至攀孙辈,最后又大都集中表现为攀金钱。有研究者称,英语中的金钱(Money)一词取自罗马女神蒙妮坦(Moneta),这个明智的蒙妮坦女神在希腊文的单词中还有警告之意。金钱女神的名字象征丰饶的同时,也在向世人警告着金钱残酷的一面。
  笔者以为,其“残酷”,其一为穷奢极欲带来的腐朽甚至速朽,其二恐怕更多地表现为只盯金钱的“不计其余”。这种攀爬的行为危险系数很高,何况是高枝?要让自己的身子骨轻起来,要学会赔笑脸,甚至忘记尊严人格之类,又用“葡萄牙”咀嚼,又拿“眉间尺”衡量,攀爬在高枝之中,远离地面……而攀得越高,越容易摔跤,这句千古箴言谁能忘啊?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长篇小说产量颇高,有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平均4000多部的长篇出版数量,明显超过了中短篇所占的比重。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长篇创作出版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这种现象背后,是文学界、出版圈发自作者内心或是外部市场各种“迫切之情”,交织而成的“长篇焦虑”。有识之士指出,作家如何从“长篇焦虑症”中解脱出来,恐怕还是要回归初心,遵循艺术规律,脚踏实地地在摸索中探到自我的
期刊
有什么样的眼睛,便可看见什么样的事物。普通人凡身肉眼,只能识得开门七件事而已。小偷经过特殊训练,能够瞅见常人所见不到的衣物下面藏着的财物来,故而人称其长着三只眼———贼眼。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经过太上老君七七四十九天八卦炉中之锻炼,造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一眼识出世上的妖魔鬼怪来。至于神话中的千里眼,那是可以从天上看到人间的。  现代科技给人类配上了显微眼、千里眼。显微镜可看清肉眼不可见之细菌、
期刊
众所周知,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别看它小,也别看它可以自由运用,它的数量之大,所具有的色彩、风格、意义之迥异以及它那不可估量的隐伏力、穿透力与辐射力,都令人很难驾驭,太自由了还真不行。  使用好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这首先就要看你对它的尊重。如若对它不够尊重,使用不谨慎,不抱有三思而后用的态度,即使面对浩如烟海的语言宝藏,也休想“以无厚入有间”而“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也正因为你对一
期刊
聊天,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但并非和谁都能聊到一块,若无共同语言,鸡同鸭讲,“硬聊”肯定很难受,总不能老是说“今天天气哈哈哈”吧。再就是,聊天要图个愉快,要不然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如果要聊天,我最想和以下这几种人聊,有收获固然最好,聊个心情高兴也不错。  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娃娃说话,无拘无束、想啥说啥,与他聊天,可以不设防、没负担、无目的、绝功利,不假思索、信马由缰、轻松愉快。听其幼稚的
期刊
来城里办事的乡下亲戚要回老家,我代他去車站购汽车票。本来队排得好好的,忽然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闯了进来,强行插到窗口前,我说了句:“请您排队!”那人瞪我一眼说:“你读书读多了!”我正想反驳,车站保安来了,将此人带走,临走时此人还在骂骂咧咧。  我在大学里供职,戴着眼镜,皮肤也比较白净,一看就是知识分子,此人所谓“读书读多了”,估计是两个意思:一是认为游某这样的读书人看重并恪守规则,非常迂腐;二是觉得
期刊
明代“三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鲁迅称其于世情“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现,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评价很高。即如小说写的筵席菜肴,亦潜有深意在焉。  在书中,不管是高档酒宴,还是寻常待客,筵席少不得“三汤五割”。“三汤”系三道羹汤,“五割”即五道下饭大菜,而五道下饭大菜的头道,必是全鹅。鹅在菜肴
期刊
五四时期,反对文言,力主白话,无如鲁迅坚定者。其散文名篇《二十四孝图》的开篇即言:“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一贯主张“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的鲁迅这回竟出以恶语,对反对白话者咒天诅地,其决绝态度可见。  然与胡适对白话身体力行不同,鲁迅自己写文章,每逢要表达比较深刻的思想和
期刊
世故人情,世态变幻是建立在人情变衍的基础上的。  朋友的原初本义,指彼此友好、可为照应的熟人。俗世推崇“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招致许多人初次照面,一开口就称对方为朋友。随便拉扯,约定俗成,“朋友”二字就用滥了。  更为糟糕的是,少数臭味相投、朋比为奸者,往往也以朋友相许,明明是狐群狗党式的酒肉场合,吹吹拍拍,信誓旦旦,摆一副敢为对方两肋插刀的架势,实际上尽是表面热络、唾沫乱溅的谎言,在利益冲突
期刊
晏婴,字仲,尊称晏子,春秋后期齐国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思想、言行、事迹主要记载于《晏子春秋》中。晏婴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把“廉”当作为政的根本、政治的根本,从而形成了“廉政”一词。  廉之谓公正。史载,齐景公有一次问晏婴:“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意思是:要想做到政治廉洁而长久运行,他的行为应该和什么相似?晏婴回答:“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
期刊
人生苦短。人生苦短。人生苦短。  人们常常如此感叹。  如此感叹者有可笑之人。既然人生太短,并且为此而苦,那就应该延长自己的生命,至少不缩短自己的生命。可有人好像命还不够短似的,还多管齐下地采取措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短。知道吸烟有害于健康却吸烟,知道酗酒有害于健康他非酗酒,知道纵欲有害于健康他偏纵欲。他们还引用李白的诗为自己辩解:“人生得意须尽欢嘛。”  如此感叹者有可恨之人。有人明知某种农药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