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之美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ux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时期,反对文言,力主白话,无如鲁迅坚定者。其散文名篇《二十四孝图》的开篇即言:“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一贯主张“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的鲁迅这回竟出以恶语,对反对白话者咒天诅地,其决绝态度可见。
  然与胡适对白话身体力行不同,鲁迅自己写文章,每逢要表达比较深刻的思想和比较深沉的感情的时候,必借助文言的语汇和句法,这恐怕不是“积习”二字可以解释得了的。1927年9月,鲁迅为自己校订的《唐宋传奇集》写《序例》,文末照例交代写作的时间与地点:“中华民国十有六年九月十日,鲁迅校毕题记。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曾被解释成“国民党发动四一二事变,使中国陷入更深的黑暗,而鲁迅面对黑暗显示了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云云;哈哈,其实,“璧月”者,许广平也;“饕蚊”者,“情敌”高长虹也。十六字文言把“抱得美人归”的志得意满,表达得含蓄蕴藉,不露痕迹,可谓尽得风流!若出以白话,则恐难免浮薄轻佻,既授人以柄,复伤己尊严,素爱惜羽毛的鲁迅当然不可能做此“折本”的买卖。更典型的例子也许是三十年代京、海派之争中,以“栾廷石”的笔名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的《“京派”与“海派”》:
  “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獲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但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对外尚能傲然,从商得食者其情状显,到处难于掩饰,于是忘其所以者,遂据以有清浊之分。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
  这段文字要言不烦,于京、海派各加针砭,有理、有力、有度;然又能如老吏断狱,着着掐肤见血,几深刻到让人难以腾挪,显示了鲁迅非凡的思想洞见;然若非借助文言的语汇和句法,还会有如此一语解纷,一言息讼的表达效果么?
  我意,五四先贤掊击文言不遗余力,或并非因为文言不好,而只是因为文言太难,有碍教育的普及,且难以之进行社会的动员故。同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先驱的刘半农晚年的一段话或可为证:“十年前,我们对于文言文也曾用全力攻击过,现在白话文已经成功了气候,我们现在非但不攻击文言文,而且有时候自己也要做一两篇玩玩。”
  文白之争中林纾(琴南)“非读破万卷(古书),不能为古文,亦并不能为白话”一言,我看是包含了合理的成分的,可惜他说得过于笼统,宜乎被鲁迅等人揪住辫子。鲁迅对林纾的驳论做得诚然漂亮,但他自己的文章白纸黑字具在,是抵赖不去的。白话文主张者的一大误区是把白话与文言对立起来,新旧之分遂尔有死与活、进步与落后竟至革命与反动之别,台湾学者汪荣祖的批评我看是击中了百年来白话文的要害:“雅言(文言)为白话的根底与资源”,“百年来写白话文的能力,无不从古文泉水中获得滋养”,“白话文能否精致与能否取法古文大有关系”。
  我是固执地主张若专就表现力而言,文言非但不输白话,反有白话所不逮处;弃绝了文言的白话必显枯竭之象。我课上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拜伦致情人某情书中有一段:
  Everything is the same, but you are not here, and I still am. In separation, the one who goes away suffers less than the one who stays behind.
  钱锺书先生以浅近的文言译为:“此间百凡如故,我仍留而君已去耳。行行生别离,去者不如留者神伤之甚也。”若纯以白话,复能有此蕴藉风流,沁人心脾的表达力否?不知鲁翁若在,将何以回应我这后生小子的固执?我想他的驳论还是可以做得“诚然漂亮”,但恐怕却无法说服我,因为如前所言,老人家自己的文章具在,白纸黑字,如何抵赖!
其他文献
某大公司高级程序员42岁遭遇劝退而以跳楼自戕的悲剧,引发整个社会对于中年焦虑的思考。我们的传统人生策略建议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前30年不要怕,后30年不要悔。意即青年时要大胆地闯,因为奋斗才能赢得机会;中年后不要纠缠于得失,因为过去已经覆水难收。唯独对于中年,我们似乎缺乏既定的策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年确实是一道坎儿。少数命运的宠儿,中年已经功成名就;少数随波逐流者,中年无非继续随波逐流;而
期刊
提醒,是指被提醒者面临不测,但没引起本人的重视,他人从旁指点使之醒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圣贤也不敢保证不需他人提醒。提醒即醒谓开明。  千古一帝秦始皇,初始对李斯、韩非等人并不太重视,认为他们是“外国人”,不是“自己人”,想要把他们驱逐出境。李斯上《谏逐客书》,列举客居秦国者为秦国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才使嬴政立改前非。若非李斯提醒,任其自断股肱,他能否完成统一大业,当上“始皇帝”还真得另说。 
期刊
期刊
“维密秀”,是国际知名女性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秀场之简称。新近有媒体披露,“维密秀”在上海落幕不久,各地悄然出现了一些以3—15岁小女孩为主角的“儿童维密秀”———小模特们化上浓妆、做了头发、穿着颇为暴露的“分体内衣”,走T台、摆姿势、做动作……读着这消息,我好生困惑:如此这般,究竟是展现“儿童之美”,还是在刻意“消费童真”?  由此想到“孩子唱情歌”现象。孩子唱情歌,早已不新鲜。可是,前不
期刊
近年来,国内长篇小说产量颇高,有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平均4000多部的长篇出版数量,明显超过了中短篇所占的比重。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长篇创作出版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这种现象背后,是文学界、出版圈发自作者内心或是外部市场各种“迫切之情”,交织而成的“长篇焦虑”。有识之士指出,作家如何从“长篇焦虑症”中解脱出来,恐怕还是要回归初心,遵循艺术规律,脚踏实地地在摸索中探到自我的
期刊
有什么样的眼睛,便可看见什么样的事物。普通人凡身肉眼,只能识得开门七件事而已。小偷经过特殊训练,能够瞅见常人所见不到的衣物下面藏着的财物来,故而人称其长着三只眼———贼眼。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经过太上老君七七四十九天八卦炉中之锻炼,造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一眼识出世上的妖魔鬼怪来。至于神话中的千里眼,那是可以从天上看到人间的。  现代科技给人类配上了显微眼、千里眼。显微镜可看清肉眼不可见之细菌、
期刊
众所周知,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别看它小,也别看它可以自由运用,它的数量之大,所具有的色彩、风格、意义之迥异以及它那不可估量的隐伏力、穿透力与辐射力,都令人很难驾驭,太自由了还真不行。  使用好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这首先就要看你对它的尊重。如若对它不够尊重,使用不谨慎,不抱有三思而后用的态度,即使面对浩如烟海的语言宝藏,也休想“以无厚入有间”而“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也正因为你对一
期刊
聊天,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但并非和谁都能聊到一块,若无共同语言,鸡同鸭讲,“硬聊”肯定很难受,总不能老是说“今天天气哈哈哈”吧。再就是,聊天要图个愉快,要不然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如果要聊天,我最想和以下这几种人聊,有收获固然最好,聊个心情高兴也不错。  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娃娃说话,无拘无束、想啥说啥,与他聊天,可以不设防、没负担、无目的、绝功利,不假思索、信马由缰、轻松愉快。听其幼稚的
期刊
来城里办事的乡下亲戚要回老家,我代他去車站购汽车票。本来队排得好好的,忽然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闯了进来,强行插到窗口前,我说了句:“请您排队!”那人瞪我一眼说:“你读书读多了!”我正想反驳,车站保安来了,将此人带走,临走时此人还在骂骂咧咧。  我在大学里供职,戴着眼镜,皮肤也比较白净,一看就是知识分子,此人所谓“读书读多了”,估计是两个意思:一是认为游某这样的读书人看重并恪守规则,非常迂腐;二是觉得
期刊
明代“三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鲁迅称其于世情“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现,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评价很高。即如小说写的筵席菜肴,亦潜有深意在焉。  在书中,不管是高档酒宴,还是寻常待客,筵席少不得“三汤五割”。“三汤”系三道羹汤,“五割”即五道下饭大菜,而五道下饭大菜的头道,必是全鹅。鹅在菜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