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及院内获得但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由于院内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的病菌耐药性强,目前已得到广泛关注。检验科医护人员长期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1]。如果检验科工作人员不注意患者标本的污染问题,除增加自身感染的可能性外,也可能导致患者标本被污染,甚至导致其他科室患者和医护人员间的交叉感染。研究证实,检验科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灾区”,多数检验科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2]。鉴于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和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寻求积极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途径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调查我院检验科近3年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5650人,检验科医护人员19人,其他接触频繁科室人员58人,保洁人员8人,共计5735人。其中男1863人,女3872人;年龄0-53岁,中位年龄27岁。
1.2 方法
通过收集检验科采集标本患者信息,对比医院感染发生记录,并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人员进行感染溯源,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17.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率或相对比表示。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23例,感染发生率2.14%,其中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度分别发生32例、38例和53例,发生率分别为1.86%、1.97%和2.55%,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2.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生率1.96%,占感染人数的90.2%,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36.8%,占5.7%,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6.9%,占3.3%,保洁人员感染发生率12.5%,占0.8%,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2.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发生感染的123例中,57例来自血液感染,19例来自粪便感染,33例来自其他体液感染,14例来自试剂及其他感染,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2.4 感染性疾病分布
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中,共观察到7大类感染性疾病,其中4大类肝炎共计发生96例,占总感染人数的78.0%,其分布见表4。
表4 医院感染感染性疾病分布
3.讨论
本次回顾性调查发现,我院检验科2012-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感染发生率低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3](2001年5.2%,2003年4.8%,2005年4.8%),这可能和近年来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提高有关,与其他报道接近[4]。2014年比2012年和2013年其感染发生率反而有所上升,说明我院在防控医院感染方面还有很多漏洞,应当引起重视。
我们在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同时,也结合专家咨询、自身纠错、征求患者意见等,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总结如下:(1)检验科使用面积严重不足,分区、布局不合理。我院检验科总面积不足60平方米,近年来病人数量急剧增加,而医院整体用房面积没有扩增,使检验科使用面积不仅未增加,反而压缩部分空间用于其他用途,导致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细菌滋生等;功能性分区不明确,由于总面积小,各区域分区不明,尤其是污染区和清洁区无严格界限,容易导致交叉污染;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医院的检验科布局近20年来未作修正,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医疗服务的需求。(2)检验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我院并非大型医院,同事间关系较为密切,各科室人员互相“串门”现象普遍存在,而检验科部分区域属于生物危险区,其他科室人员原则上不能进入,尽管制定了管理规范,但碍于情面并未阻止其他科室人员进入,有时连患者也能顺利进入,管理松散,并未将实验室管理规范落到实处。(3)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漠。作为专业医护人员,深知医院感染的危害,大多数医护人员却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淡漠,医院也未经常组织防控医院感染的专业培训,医院上层管理人员只注重效益,并不关心技术科室的管理,导致工作人员不严格遵照标准规程操作,极易造成锐利器皿和器械划伤,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4)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检验科的医疗废物较多,排泄物容器、一次性采血器械、残留样品等都可能带有致病菌或病毒,采血器械中还有锐器,容易导致划伤。本次调查发现保洁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12.5%),这可能是因为保洁人员多数没有医学背景知识,尚无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意识。医院虽有特定的区域进行废弃物及污染物的处理,但工作人员图省事,对于废弃物和污染物随便处理,出现卫生死角,造成污染物的堆积蔓延,使清洁区退缩,如若消毒不当,造成污染区扩大。
鉴于目前防控医院感染形势的严峻性,我们结合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报道[5,6],提出如下防控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问责制,科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发生医院感染后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程序、安全操作标准流程等,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病原微生物的标本采集、运输、储存、使用、销毁的标准流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2)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功能性分区。因目前条件所限,在不能扩大使用面积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功能分区预防感染。明确划分三区、三通道,使人流、物流分开;配备空气消毒器和生物安全柜等;安装感应式水龙头,提供速干手消毒剂和抗菌洗手液等;改善采光条件,减少锐器划伤;加强房间通风和清洁消毒,防止病菌滋生。(3)增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认真学习并落实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培训,提高自身防控感染的意识;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在进行操作时,穿防护服、戴护目镜,避免接触患者标本导致的感染;生活和工作共用物品应注意消毒并加以防护,防止被污染;对传染病患者的标本必须进入生物安全柜操作。(4)加强医疗器械及废弃物的处理。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消毒,明确消毒方式和消毒次数,对不同分区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严格管理实验室内的无菌环境;严格区分生活垃圾与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禁止随意处理废弃物,对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Jin YH,Gong JH,Quan LF. The effect of fiber bronch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tomy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2010,16(5):539-541.
2. Xiong CL,Liu HL,Chen WG.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2010,20(15):2280-2281.
3. 宋璇.某县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和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D].泰山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4-5.
4. 魏世刚,汪亚丽,张姚.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72-474.
5. 徐连江,李升玲,冀会萍.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3107-3111.
6. 陈登秀,我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28(3):328-329.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5650人,检验科医护人员19人,其他接触频繁科室人员58人,保洁人员8人,共计5735人。其中男1863人,女3872人;年龄0-53岁,中位年龄27岁。
1.2 方法
通过收集检验科采集标本患者信息,对比医院感染发生记录,并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人员进行感染溯源,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17.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率或相对比表示。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23例,感染发生率2.14%,其中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度分别发生32例、38例和53例,发生率分别为1.86%、1.97%和2.55%,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2.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生率1.96%,占感染人数的90.2%,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36.8%,占5.7%,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6.9%,占3.3%,保洁人员感染发生率12.5%,占0.8%,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2.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发生感染的123例中,57例来自血液感染,19例来自粪便感染,33例来自其他体液感染,14例来自试剂及其他感染,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2.4 感染性疾病分布
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中,共观察到7大类感染性疾病,其中4大类肝炎共计发生96例,占总感染人数的78.0%,其分布见表4。
表4 医院感染感染性疾病分布
3.讨论
本次回顾性调查发现,我院检验科2012-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感染发生率低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3](2001年5.2%,2003年4.8%,2005年4.8%),这可能和近年来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提高有关,与其他报道接近[4]。2014年比2012年和2013年其感染发生率反而有所上升,说明我院在防控医院感染方面还有很多漏洞,应当引起重视。
我们在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同时,也结合专家咨询、自身纠错、征求患者意见等,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总结如下:(1)检验科使用面积严重不足,分区、布局不合理。我院检验科总面积不足60平方米,近年来病人数量急剧增加,而医院整体用房面积没有扩增,使检验科使用面积不仅未增加,反而压缩部分空间用于其他用途,导致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细菌滋生等;功能性分区不明确,由于总面积小,各区域分区不明,尤其是污染区和清洁区无严格界限,容易导致交叉污染;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医院的检验科布局近20年来未作修正,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医疗服务的需求。(2)检验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我院并非大型医院,同事间关系较为密切,各科室人员互相“串门”现象普遍存在,而检验科部分区域属于生物危险区,其他科室人员原则上不能进入,尽管制定了管理规范,但碍于情面并未阻止其他科室人员进入,有时连患者也能顺利进入,管理松散,并未将实验室管理规范落到实处。(3)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漠。作为专业医护人员,深知医院感染的危害,大多数医护人员却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淡漠,医院也未经常组织防控医院感染的专业培训,医院上层管理人员只注重效益,并不关心技术科室的管理,导致工作人员不严格遵照标准规程操作,极易造成锐利器皿和器械划伤,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4)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检验科的医疗废物较多,排泄物容器、一次性采血器械、残留样品等都可能带有致病菌或病毒,采血器械中还有锐器,容易导致划伤。本次调查发现保洁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12.5%),这可能是因为保洁人员多数没有医学背景知识,尚无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意识。医院虽有特定的区域进行废弃物及污染物的处理,但工作人员图省事,对于废弃物和污染物随便处理,出现卫生死角,造成污染物的堆积蔓延,使清洁区退缩,如若消毒不当,造成污染区扩大。
鉴于目前防控医院感染形势的严峻性,我们结合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报道[5,6],提出如下防控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问责制,科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发生医院感染后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程序、安全操作标准流程等,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病原微生物的标本采集、运输、储存、使用、销毁的标准流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2)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功能性分区。因目前条件所限,在不能扩大使用面积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功能分区预防感染。明确划分三区、三通道,使人流、物流分开;配备空气消毒器和生物安全柜等;安装感应式水龙头,提供速干手消毒剂和抗菌洗手液等;改善采光条件,减少锐器划伤;加强房间通风和清洁消毒,防止病菌滋生。(3)增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认真学习并落实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培训,提高自身防控感染的意识;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在进行操作时,穿防护服、戴护目镜,避免接触患者标本导致的感染;生活和工作共用物品应注意消毒并加以防护,防止被污染;对传染病患者的标本必须进入生物安全柜操作。(4)加强医疗器械及废弃物的处理。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消毒,明确消毒方式和消毒次数,对不同分区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严格管理实验室内的无菌环境;严格区分生活垃圾与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禁止随意处理废弃物,对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Jin YH,Gong JH,Quan LF. The effect of fiber bronch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tomy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2010,16(5):539-541.
2. Xiong CL,Liu HL,Chen WG.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2010,20(15):2280-2281.
3. 宋璇.某县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和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D].泰山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4-5.
4. 魏世刚,汪亚丽,张姚.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72-474.
5. 徐连江,李升玲,冀会萍.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3107-3111.
6. 陈登秀,我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28(3):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