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创意文化产业也是从无到有,短短30多年中国平面设计的水准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是一个时代的“镜像”,它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相互融合,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美学取向紧紧联系在一起,再现一个民族不同时代的设计风格。本文通过分析韩家英海报作品的三个特点:一是贴近生活的创作思维;二是传统元素的图形外化;三是文化与商业的巧妙融合;来探究海报设计中镜像与美学之间的微妙关系。
关键词:镜像 美学 海报设计 图形外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090-02
1韩家英设计历程的解读
1.1历史背景
中国的平面设计是从七十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平面设计。虽然只有短暂的30多年,却普遍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术的更新极大地拓展了平面设计实现的领域,电脑软件的出现不断丰富了设计表现的手段。如今平面设计的作品已经充斥在世界的大街小巷及每一个角落,技术的发展使平面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化。而韩家英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上成长起来的著名平面设计师,从他历年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曲折的变化过程,他本人非常善于捕捉生活的点滴,并能够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把它转化为令人震撼的设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把自己内心最精彩的那个东西,而恰恰又是别人没有感受到的,然后很自然地把它表达出来。”所以,毫无凝问韩家英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是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翘楚及领军人物。
1.2韩家英简介
韩家英,1961年出生于天津,1982-1986这四年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学的专业是装潢设计;1986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西北纺织工学院服装设计系,在大学教书5年后,于1990年毅然辞去了教师职务,当时和很多知识分子一样来到了广东深圳,任职于万科企业有限公司,然后为万科重塑了全新的企业视觉形象;1993年离开万科,同年在深圳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韩家英设计有限公司)并运营至今;在这段期间韩家英为很多著名的企业做过设计服务,客户主要有万科地产、雪花啤酒、怡宝饮料、中国投资银行、深圳发展银行、银都地产、康佳集团等著名企业,他的设计作品也多次荣获国际级别的设计大奖。值得一提的是,韩家英为天涯杂志坚持做了十多年的设计,这期间的设计作品更是得到无数人的称赞;特别在2012年12月8日,韩家英在深圳华美术馆举办了“镜像”——韩家英设计展,这是中国第一个平面设计的个人作品展,并且展览非常成功,得到了国内外平面设计界和深圳时尚圈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2镜像与美学的关系
2.1韩家英作品中镜像的解读
法国新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家Jacques Lacan于1936年《论镜像阶段》中提出:“语言结构是潜意识的内在结构的外化”;人类通过语言创造了文化,除了语言之外,文化的延续也得益于图形,而这种图形内在结构的外化就大量充斥在韩家英的海报设计作品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美感。
韩家英所说的“镜像”,就是它不会局限于真实的镜子,而是超脱了真实的镜子之外,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去感受它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镜像。在2012年深圳举办的“镜像”——韩家英设计展中,出现很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证件、票据、日历等题材设计的经典作品,韩家英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和设计手法再现了一个不同时代的设计风格。通过科学论证发现,很多时候人在认同模式下,总是期望自己对主体的认同是一种期待和理想化的关系,这种期待和理想化就极有可能造就一个人的镜像。
2.2镜像与审美之间的联系
从韩家英的设计作品中不难发现,镜像与审美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对于美的描述,古语很早以前就有解释说:“美,甘也”。描述的是美是一种甜蜜的味道,任何能让你感到甜蜜的东西,它就是美的。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美是一种能够触动心灵让你产生共鸣的东西。只要看到过韩家英的设计作品,就会发现他的设计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审美相结合的镜像,很自然地在平和、沉静中传达着某种信息,并创造出一种唯美的视觉画面,给人一种沉静之美的感觉。
曾经有一个英国的建筑师说过:“如果一座城市的建筑都是庸俗不堪的话,那么这座城市的人也会跟着庸俗。”同样,倘若一个国家人民的审美取向都是低俗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设计水准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因此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普通平民,都应该具备较好的审美趣味及欣赏能力,因为他们对事物好坏的判断标准会直接影响未来人们的审美取向,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同时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会有不一样的设计语言及各种形式各异的视觉表达,这就如同镜像一般,审美取向会随着时代、文化及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在韩家英的设计作品就有很好的体现,他可以从一些微不足道的现象中感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能够用独特的视觉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并赋予它一种神奇的力量。
3韩家英海报设计作品的分析
韩家英从1986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创作了大量的海报作品,他的创作题材大多都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立足于大众真实的生活,但观看他的作品你会发现并没有浓厚的传统影子,他恰恰能够把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在一起。对于韩家英来说,书法和汉字是他运用最多的传统元素,他最擅长的设计语言就是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这些常见的元素进行自由的组合、重叠、并列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家英的海报设计作品间接地反映出中国设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富有之处,下面就从以下三个特点对韩家英的海报作品进行深入的美学探析。 3.1贴近生活的创作思维
韩家英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他能够凭借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痴迷来表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恰恰是别人察觉不到的却又能勾起大众美好的回忆,让人产生共鸣,这就是为什么韩家英的海报作品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如果你看过韩家英的某一件作品,就极有可能会被作品中的创意、形式或某个点所打动,而且你会发现你每次看它的感受都不一样。这就好像有人说看一本好书看了一辈子,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一样,这也许就是你的视角或你的人生经历在某个阶段,当时看一些东西是没有感觉的,但是多看几次总有一些东西很快就能打动你,会让你有种感同身受的体会,而韩家英的海报作品就隐隐约约有这种感觉。比如他为天涯杂志设计的《风月山竹》系列海报(图2),就是取材于生活最好的例子,他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于一次偶然的旅行,在岳麓书院游玩时突然发现的。那时他无意看到位于岳麓书院竹林中的竹竿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字,大部分都是游客刻着“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这些文字伴随着竹子的成长而成长,看似很平常的东西,而韩家英却灵机一动把这些场景都拍了下来,并与文字结合做成了系列的海报,还尝试着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通过风月山竹这几个汉字表现出来。这些作品既有相互对比的尺度,而且还深入人心,韩家英把游客那种强烈要别人记住自己名字的欲望表现得恰到好处,骨子里还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诗情画意。
3.2传统元素的图形外化
韩家英本人非常喜欢传统文化,但他也不排斥西方设计,相反他能够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很好地融入到设计创作中,这种图形外化的手法就经常出现在他设计的海报作品中。这个不难理解,因为韩家英从小就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还有他就读的西安美术学院本身就是一所注重传统的艺术高校,所以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早已深深的渗透到他的骨髓里,这些成长经历对他往后创作的影响都是很深的。从韩家英这些年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能够以东方的视角来审视西方的文化,并能吸取西方优秀的文化,让它与东方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设计作品。如图3所示,比如韩家英早期创作的海报《人以食为天》,主要选用麦穗和人脸为主要元素,运用替换的手法,把麦粒替换成人脸的形象,通俗易懂,很容易说明表现的主题,在颜色上选取对比最强烈的黑白两色,构图独特,画面的安排也非常巧妙,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美感,很好地呈现了“人以食为天”的这一主题。再看韩家英为深圳平面设计协会设计的主题海报《沟通》(图4),在造型上主要选取穿着中山装的东方形象和穿着西服的西方形象,运用共生的手法让他们黑百颠倒共用一个头,整体画面非常简单直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东西方沟通的这一主题,这种图形外化的手法被韩家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好比说过去的文化像是一个大型的仓库,这里面堆满了你到处可以随便借用的风格零件,关键在于你怎么把这些东西恰当地组装搭配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它最大的效益。
3.3商业与文化的巧妙融合
韩家英的设计与商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韩家英是一位典型的商业设计师。他在商业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能够打破世俗的各种条条框框,全神贯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值得庆幸的是韩家英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很早就确定为之而努力、奋斗的目标。
其实韩家英心里早就明白商业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人的地位是依次由“士农工商”排列的,所以就有那句不耻为商的俗话。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尽管有不少设计师从事着商业设计,但他们大都不承认自己是商业设计师,而韩家英是千万设计师中的特立独行者,他不在意这些条条框框,其实他早就预测到设计脱离不了商业,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如图5所示,韩家英为《天涯》杂志所设计的封面,就很好地体现了商业与文化的关系,在造型上选取宋体的美字、手指印及明月的形象,通过巧妙的编排和艺术化的处理,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图形,非常的具体形象,寓意明确,很好的把士大夫身上那股浓重的文人气表达了出来,这也是那些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惯用的隐喻主义手法。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逻辑是一种对现代主义条条框框的反叛,就像很多法兰克福学派批评家所批评的那样,“后现代主义总是借着人民的名义把大众文化变成一个媚俗的帝国而大肆地全球化蔓延,最终成为一种霸权的艺术模式”。但是韩家英的设计语言却不是这样,他反对在作品中有任何直接的理性主义表达,并时刻遵守着自己那套哲学性的思维观念。因此他用这种思维为《天涯》杂志设计的封面,给《天涯》杂志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这主要得益于他能够把这种文化与商业间的微妙关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韩家英设计手法的独到之处。
4结语
韩家英是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其贴近生活的创作思维、传统元素的图形外化及商业与文化的巧妙融合等特点,为世人呈现出一种优雅的沉静之美,这种美隐约地夹杂着国际化的图形语言,恰好符合西方观念对东方语境和东方神秘主义的幻想,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美感。特别是韩家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文字的热爱,然后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对艺术表现的直观感受,恰到好处地把这些带有东方浓重色彩的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并赋予它实际的含义,表现出了中国现实的那种矛盾、纠结、暧昧及挣扎的社会状况,还隐约透露出一股毫无修饰的中国味道,这就是韩家英设计特别的原因。因此,韩家英的设计不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平面设计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镜像 美学 海报设计 图形外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090-02
1韩家英设计历程的解读
1.1历史背景
中国的平面设计是从七十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平面设计。虽然只有短暂的30多年,却普遍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术的更新极大地拓展了平面设计实现的领域,电脑软件的出现不断丰富了设计表现的手段。如今平面设计的作品已经充斥在世界的大街小巷及每一个角落,技术的发展使平面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化。而韩家英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上成长起来的著名平面设计师,从他历年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曲折的变化过程,他本人非常善于捕捉生活的点滴,并能够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把它转化为令人震撼的设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把自己内心最精彩的那个东西,而恰恰又是别人没有感受到的,然后很自然地把它表达出来。”所以,毫无凝问韩家英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是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翘楚及领军人物。
1.2韩家英简介
韩家英,1961年出生于天津,1982-1986这四年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学的专业是装潢设计;1986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西北纺织工学院服装设计系,在大学教书5年后,于1990年毅然辞去了教师职务,当时和很多知识分子一样来到了广东深圳,任职于万科企业有限公司,然后为万科重塑了全新的企业视觉形象;1993年离开万科,同年在深圳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韩家英设计有限公司)并运营至今;在这段期间韩家英为很多著名的企业做过设计服务,客户主要有万科地产、雪花啤酒、怡宝饮料、中国投资银行、深圳发展银行、银都地产、康佳集团等著名企业,他的设计作品也多次荣获国际级别的设计大奖。值得一提的是,韩家英为天涯杂志坚持做了十多年的设计,这期间的设计作品更是得到无数人的称赞;特别在2012年12月8日,韩家英在深圳华美术馆举办了“镜像”——韩家英设计展,这是中国第一个平面设计的个人作品展,并且展览非常成功,得到了国内外平面设计界和深圳时尚圈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2镜像与美学的关系
2.1韩家英作品中镜像的解读
法国新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家Jacques Lacan于1936年《论镜像阶段》中提出:“语言结构是潜意识的内在结构的外化”;人类通过语言创造了文化,除了语言之外,文化的延续也得益于图形,而这种图形内在结构的外化就大量充斥在韩家英的海报设计作品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美感。
韩家英所说的“镜像”,就是它不会局限于真实的镜子,而是超脱了真实的镜子之外,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去感受它的喜怒哀乐,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镜像。在2012年深圳举办的“镜像”——韩家英设计展中,出现很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证件、票据、日历等题材设计的经典作品,韩家英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和设计手法再现了一个不同时代的设计风格。通过科学论证发现,很多时候人在认同模式下,总是期望自己对主体的认同是一种期待和理想化的关系,这种期待和理想化就极有可能造就一个人的镜像。
2.2镜像与审美之间的联系
从韩家英的设计作品中不难发现,镜像与审美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对于美的描述,古语很早以前就有解释说:“美,甘也”。描述的是美是一种甜蜜的味道,任何能让你感到甜蜜的东西,它就是美的。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美是一种能够触动心灵让你产生共鸣的东西。只要看到过韩家英的设计作品,就会发现他的设计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审美相结合的镜像,很自然地在平和、沉静中传达着某种信息,并创造出一种唯美的视觉画面,给人一种沉静之美的感觉。
曾经有一个英国的建筑师说过:“如果一座城市的建筑都是庸俗不堪的话,那么这座城市的人也会跟着庸俗。”同样,倘若一个国家人民的审美取向都是低俗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设计水准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因此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普通平民,都应该具备较好的审美趣味及欣赏能力,因为他们对事物好坏的判断标准会直接影响未来人们的审美取向,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同时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会有不一样的设计语言及各种形式各异的视觉表达,这就如同镜像一般,审美取向会随着时代、文化及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在韩家英的设计作品就有很好的体现,他可以从一些微不足道的现象中感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能够用独特的视觉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并赋予它一种神奇的力量。
3韩家英海报设计作品的分析
韩家英从1986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创作了大量的海报作品,他的创作题材大多都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立足于大众真实的生活,但观看他的作品你会发现并没有浓厚的传统影子,他恰恰能够把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在一起。对于韩家英来说,书法和汉字是他运用最多的传统元素,他最擅长的设计语言就是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这些常见的元素进行自由的组合、重叠、并列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家英的海报设计作品间接地反映出中国设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富有之处,下面就从以下三个特点对韩家英的海报作品进行深入的美学探析。 3.1贴近生活的创作思维
韩家英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他能够凭借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痴迷来表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恰恰是别人察觉不到的却又能勾起大众美好的回忆,让人产生共鸣,这就是为什么韩家英的海报作品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如果你看过韩家英的某一件作品,就极有可能会被作品中的创意、形式或某个点所打动,而且你会发现你每次看它的感受都不一样。这就好像有人说看一本好书看了一辈子,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一样,这也许就是你的视角或你的人生经历在某个阶段,当时看一些东西是没有感觉的,但是多看几次总有一些东西很快就能打动你,会让你有种感同身受的体会,而韩家英的海报作品就隐隐约约有这种感觉。比如他为天涯杂志设计的《风月山竹》系列海报(图2),就是取材于生活最好的例子,他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于一次偶然的旅行,在岳麓书院游玩时突然发现的。那时他无意看到位于岳麓书院竹林中的竹竿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字,大部分都是游客刻着“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这些文字伴随着竹子的成长而成长,看似很平常的东西,而韩家英却灵机一动把这些场景都拍了下来,并与文字结合做成了系列的海报,还尝试着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通过风月山竹这几个汉字表现出来。这些作品既有相互对比的尺度,而且还深入人心,韩家英把游客那种强烈要别人记住自己名字的欲望表现得恰到好处,骨子里还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诗情画意。
3.2传统元素的图形外化
韩家英本人非常喜欢传统文化,但他也不排斥西方设计,相反他能够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很好地融入到设计创作中,这种图形外化的手法就经常出现在他设计的海报作品中。这个不难理解,因为韩家英从小就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还有他就读的西安美术学院本身就是一所注重传统的艺术高校,所以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早已深深的渗透到他的骨髓里,这些成长经历对他往后创作的影响都是很深的。从韩家英这些年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能够以东方的视角来审视西方的文化,并能吸取西方优秀的文化,让它与东方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设计作品。如图3所示,比如韩家英早期创作的海报《人以食为天》,主要选用麦穗和人脸为主要元素,运用替换的手法,把麦粒替换成人脸的形象,通俗易懂,很容易说明表现的主题,在颜色上选取对比最强烈的黑白两色,构图独特,画面的安排也非常巧妙,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美感,很好地呈现了“人以食为天”的这一主题。再看韩家英为深圳平面设计协会设计的主题海报《沟通》(图4),在造型上主要选取穿着中山装的东方形象和穿着西服的西方形象,运用共生的手法让他们黑百颠倒共用一个头,整体画面非常简单直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东西方沟通的这一主题,这种图形外化的手法被韩家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好比说过去的文化像是一个大型的仓库,这里面堆满了你到处可以随便借用的风格零件,关键在于你怎么把这些东西恰当地组装搭配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它最大的效益。
3.3商业与文化的巧妙融合
韩家英的设计与商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韩家英是一位典型的商业设计师。他在商业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能够打破世俗的各种条条框框,全神贯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值得庆幸的是韩家英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很早就确定为之而努力、奋斗的目标。
其实韩家英心里早就明白商业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人的地位是依次由“士农工商”排列的,所以就有那句不耻为商的俗话。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尽管有不少设计师从事着商业设计,但他们大都不承认自己是商业设计师,而韩家英是千万设计师中的特立独行者,他不在意这些条条框框,其实他早就预测到设计脱离不了商业,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如图5所示,韩家英为《天涯》杂志所设计的封面,就很好地体现了商业与文化的关系,在造型上选取宋体的美字、手指印及明月的形象,通过巧妙的编排和艺术化的处理,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图形,非常的具体形象,寓意明确,很好的把士大夫身上那股浓重的文人气表达了出来,这也是那些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惯用的隐喻主义手法。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逻辑是一种对现代主义条条框框的反叛,就像很多法兰克福学派批评家所批评的那样,“后现代主义总是借着人民的名义把大众文化变成一个媚俗的帝国而大肆地全球化蔓延,最终成为一种霸权的艺术模式”。但是韩家英的设计语言却不是这样,他反对在作品中有任何直接的理性主义表达,并时刻遵守着自己那套哲学性的思维观念。因此他用这种思维为《天涯》杂志设计的封面,给《天涯》杂志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这主要得益于他能够把这种文化与商业间的微妙关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韩家英设计手法的独到之处。
4结语
韩家英是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其贴近生活的创作思维、传统元素的图形外化及商业与文化的巧妙融合等特点,为世人呈现出一种优雅的沉静之美,这种美隐约地夹杂着国际化的图形语言,恰好符合西方观念对东方语境和东方神秘主义的幻想,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美感。特别是韩家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文字的热爱,然后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对艺术表现的直观感受,恰到好处地把这些带有东方浓重色彩的元素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并赋予它实际的含义,表现出了中国现实的那种矛盾、纠结、暧昧及挣扎的社会状况,还隐约透露出一股毫无修饰的中国味道,这就是韩家英设计特别的原因。因此,韩家英的设计不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平面设计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