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烈钧(1882~1946年),字协和,号侠黄。江西武宁人。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员,1927年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常委兼军事委员会常委。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江西都督府参谋长、海陆军总司令。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李烈钧就任江西都督。1913年7月12日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1915年12月25日与唐继尧、蔡锷揭起护国讨袁旗帜,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致电蒋介石,主张言论自由,改良政治,一致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小日本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民族危机之下,全国掀起抗日浪潮。李烈钧一再致电蒋介石,要求“改良政治、尊重言论自由,以维系人心,一致御侮”,并奔走南北,呼吁团结抗日。他先往泰山访隐居的冯玉祥,劝其“并力扶危”,还在蓬莱阁手书一联抒怀:“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随即又赴山西,劝阎锡山一同抗日。但国民党新军阀均不愿实力受损,蒋介石甚至喊出“攘外必须安内”的口号,李烈钧义愤填膺,在《过金陵舟中晚眺》中写道:“叹息故园多鹤唳,懒从沧海看龙争。阋墙毕竟缘何事,孰挽银河洗甲兵。”讽刺蒋介石还不顾民族大义围剿工农红军,尽干些兄弟阋墙的事儿。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召集旧部组织抗日同盟军,应者云集,不到一个月将日伪军全部赶出察哈尔。蒋介石担心冯玉祥做大后对自己不利,既不承认抗日同盟军的合法性,又不给予物资支援。李烈钧致电国民党中央,为冯玉祥说项,力赞冯“举义张胆,志在收复失地”,并提出“请授大权,俾当大任”。他还多次带病往返于南京、上海、张家口、庐山等地,但始终未能说动蒋介石,失望之余,他只能赋诗讥讽蒋介石的愚傲:“回望茫天际,狂涛滚滚来,盲人操巨舰,犹自逞雄材。”把蒋介石当做政治上的盲人,治国不当,不知要把中国这艘巨舰引向何方。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时,李烈钧已年过5旬,且重病缠身,他把5个儿子全送到军队——其中有2个正在大学读书,也动员他们中断学业奔赴疆场。为勉励儿辈英勇杀敌,他写诗相赠:“我送儿辈出乡关,杀尽倭寇方回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后来,他的大儿子李赣鹏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
1937年12月,李烈钧抱病来到武汉,要当面奉劝蒋介石。在某会议上蒋介石见到这位辛亥元老,赶忙起身让座,问:“先生有话要说吗?”李说:“我来就是想说话的。不过我说的话蒋先生可能不会听的,还是不说算了……”蒋介石明知李会讽剌自己,但他是国民党元老,又碍于众人的情面,只得请其上座。于是李烈钧慷慨陈词:“对蒋先生我只有4句话奉告:一、团结抗日莫动摇;二、赶走身边投降派;三、去请苏联来帮忙;四、时刻想着老百姓……”蒋介石十分恭敬地听着,不住点着头,说道:“这个……这个……好的……好的。”李烈钧说完便走。
当时周恩来在国民政府内担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李烈钧与其在黄埔军校时便已相识,他打听到周恩来的驻地后,专程上门拜访。房中室内光线很暗,周恩来连忙表示歉意:“这房子太暗了,只好请先生随意坐坐,实在对不起……”李烈钧风趣地说:“莫关系,莫关系,周先生,我们都是习惯在黑暗吋候还要讲光明话的人,我们都不怕黑暗啊!”
抗战胜利后,李烈钧积极呼吁早日成立联合政府,写道:“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战事爆发,全国一致抗日,流血牺牲,盟邦助我,终获胜利,不平等条约一律废除,已跻于四强国之一,诚盛事也。唯总理创造之三民主义,允为建国之本,切盼全国贤达,推诚相与,期其早日实现。”
可惜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疾病缠身的李烈钧已经不可能再为国事奔走了。
1946年2月22日,辛亥元老李烈钧因髙血压、心肌梗死在重庆逝世,终年64岁,消息传出,举国悲痛。中共中央除发唁电外,周恩来和董必武等还亲临吊唁。国民政府明令国葬,归葬于将军故乡江西省武宁县。
(摘自中国工人出版社《民国权力场:辛亥元老的台前幕后》 作者:吴安宁)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李烈钧就任江西都督。1913年7月12日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1915年12月25日与唐继尧、蔡锷揭起护国讨袁旗帜,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致电蒋介石,主张言论自由,改良政治,一致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小日本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民族危机之下,全国掀起抗日浪潮。李烈钧一再致电蒋介石,要求“改良政治、尊重言论自由,以维系人心,一致御侮”,并奔走南北,呼吁团结抗日。他先往泰山访隐居的冯玉祥,劝其“并力扶危”,还在蓬莱阁手书一联抒怀:“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随即又赴山西,劝阎锡山一同抗日。但国民党新军阀均不愿实力受损,蒋介石甚至喊出“攘外必须安内”的口号,李烈钧义愤填膺,在《过金陵舟中晚眺》中写道:“叹息故园多鹤唳,懒从沧海看龙争。阋墙毕竟缘何事,孰挽银河洗甲兵。”讽刺蒋介石还不顾民族大义围剿工农红军,尽干些兄弟阋墙的事儿。
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召集旧部组织抗日同盟军,应者云集,不到一个月将日伪军全部赶出察哈尔。蒋介石担心冯玉祥做大后对自己不利,既不承认抗日同盟军的合法性,又不给予物资支援。李烈钧致电国民党中央,为冯玉祥说项,力赞冯“举义张胆,志在收复失地”,并提出“请授大权,俾当大任”。他还多次带病往返于南京、上海、张家口、庐山等地,但始终未能说动蒋介石,失望之余,他只能赋诗讥讽蒋介石的愚傲:“回望茫天际,狂涛滚滚来,盲人操巨舰,犹自逞雄材。”把蒋介石当做政治上的盲人,治国不当,不知要把中国这艘巨舰引向何方。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时,李烈钧已年过5旬,且重病缠身,他把5个儿子全送到军队——其中有2个正在大学读书,也动员他们中断学业奔赴疆场。为勉励儿辈英勇杀敌,他写诗相赠:“我送儿辈出乡关,杀尽倭寇方回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后来,他的大儿子李赣鹏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
1937年12月,李烈钧抱病来到武汉,要当面奉劝蒋介石。在某会议上蒋介石见到这位辛亥元老,赶忙起身让座,问:“先生有话要说吗?”李说:“我来就是想说话的。不过我说的话蒋先生可能不会听的,还是不说算了……”蒋介石明知李会讽剌自己,但他是国民党元老,又碍于众人的情面,只得请其上座。于是李烈钧慷慨陈词:“对蒋先生我只有4句话奉告:一、团结抗日莫动摇;二、赶走身边投降派;三、去请苏联来帮忙;四、时刻想着老百姓……”蒋介石十分恭敬地听着,不住点着头,说道:“这个……这个……好的……好的。”李烈钧说完便走。
当时周恩来在国民政府内担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李烈钧与其在黄埔军校时便已相识,他打听到周恩来的驻地后,专程上门拜访。房中室内光线很暗,周恩来连忙表示歉意:“这房子太暗了,只好请先生随意坐坐,实在对不起……”李烈钧风趣地说:“莫关系,莫关系,周先生,我们都是习惯在黑暗吋候还要讲光明话的人,我们都不怕黑暗啊!”
抗战胜利后,李烈钧积极呼吁早日成立联合政府,写道:“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战事爆发,全国一致抗日,流血牺牲,盟邦助我,终获胜利,不平等条约一律废除,已跻于四强国之一,诚盛事也。唯总理创造之三民主义,允为建国之本,切盼全国贤达,推诚相与,期其早日实现。”
可惜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疾病缠身的李烈钧已经不可能再为国事奔走了。
1946年2月22日,辛亥元老李烈钧因髙血压、心肌梗死在重庆逝世,终年64岁,消息传出,举国悲痛。中共中央除发唁电外,周恩来和董必武等还亲临吊唁。国民政府明令国葬,归葬于将军故乡江西省武宁县。
(摘自中国工人出版社《民国权力场:辛亥元老的台前幕后》 作者:吴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