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宁:照亮物理世界的一束光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两院院士当中,女院士的数量极少,但她们在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卓然成就不容忽视。王业宁就是其中之一。
  人物简介
  王业宁,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固体中相变与缺陷的内耗声衰减研究、统一了两个学派关于瞬态内耗的理论、建立了畴界粘滞损耗理论等。
  1926年10月14日,王业宁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从小被亲戚们称为“小才女”。即便是在动乱年代四处辗转求学的时期,她的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尤其是数理化,在班里,她的理科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对王业宁来说,越难做的事,越能激发她的攻克欲望。读高中时,听说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难考她就去考,后來真就考上了,被中央大学医学院录取,然而她选择了放弃,因为医学不是她喜欢的专业。听人说能从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女生凤毛麟角,王业宁再一次报考,这一次她被中央大学物理系录取了。从此,王业宁便与“声”“光”“热”“电”的物理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与天资相比,王业宁身上的珍贵品质更难得。从考试成绩力争第一,到考取最难考的院校,这种自强的追求精神是她不竭的动力源泉。
  1949年,王业宁以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物理学士学位。1953年,王业宁被校领导推荐到沈阳金属研究所进修,这次进修让王业宁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金属物理与内耗。进修结束后,王业宁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创建了内耗实验室,从此她投入到固体中相变与缺陷内耗的研究,也开启了她几十年不平凡的科研生涯。
  王业宁从不因循守旧,也不跟在别人后面,搞科研她一开始就选择从前沿复杂课题入手。1957年,她在一次铁锰合金实验中测量到内耗曲线上共出现了三个内耗峰,经过反复实验分析,初步断定两个内耗峰是马氏体相变过程引起的。1957年8月,王业宁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论文,她在马氏体相变研究上初露锋芒。
  上世纪70年代,王业宁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声光品质因子的测试设备,利用这台设备测量多种激光玻璃材料的光弹系数及声光品质因子,并在国内首先设计并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声光调Q-YAG激光器,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为了确立内耗与畴结构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王业宁指导研究生研制出了一种特殊的显微镜,这种显微镜不需破坏组织结构,仅通过施加外力使研究对象震动起来后,一面测量它的内耗,同时可观察到界面畴结构的变化,这又是王业宁一个重大贡献。
  王业宁在内耗方面还有一个突出贡献,是把原用于高分子与非晶材料领域里面的耦合驰豫理论应用到金属材料内耗的研究中,她用里面气团之间的耦合模型来解释金属内耗里的斯洛克峰现象,使得实验结果和理论上结合得很好。这在内耗界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更加合理的解释,后来国际同行把它称为“王模型”或“王氏理论”。
  20世纪90年代,王业宁独辟蹊径,在开展对铁电材料的研究中,从铁电畴的动性、动力学机制的角度去研究铁电,至今这一领域研究仍然是物理学界研究的热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王业宁在层状化物理学、凝聚态物理材料,尤其是材料物理学方面为国家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王业宁忙,几十年如一日的忙,几乎没有寒暑假、不休星期天,可她总是说:“时间不够用”。她醉心科研,丝毫不觉得苦。在极度勤奋带来的深厚积累基础上,她对物理的悟性特别好,对学术研究中诸多问题的看法总是有一种走在别人前面的“直觉”,并且融会贯通,这是很高的境界。
  百分之一的灵感具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必须要付出的。王业宁惜时胜惜金,她孜孜以求,极为勤奋。
  除了在实验室搞研究,培养学生成为了王业宁的第二大乐趣。在南京大学执教50多年,王业宁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教学。她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理论课到实验课,都亲自教授,并深受学生喜爱。她还经常与研究生们一起做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研究国内外的科研前沿动向。王业宁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她花大量时间在实验室中带学生,忙于把她积累的知识、经验、实验方法等传授给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2019年2月22日,王业宁逝世,享年93岁。斯人已逝,但她在“物理世界”里,留下了一束璀璨不灭的光。
其他文献
把我扔在老家的一套木工家伙,前些天打包拉回到西安的家里来了。  时间过得真快呀!把我拿在手里,日劳夜做的木工家伙,撂在老家的木棚屋里,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四十年转瞬过去,沧海桑田,我从贾平凹先生写我的一篇短文中的“小木匠”,不断地蜕变,先是进入大学深造,毕业后在咸阳、西安两家媒体工作,十一年前,则又重拾我业余文学写作的笔,开始了我几近专业的文学创作活动,闹腾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文坛上被评论家们很
酒下得越来越慢,只好掷骰子,逼酒。  掷骰子是冯队长的提议,他能喝,喜欢喝,也总能提供一些新鲜玩法。就从他开始,规则并不复杂:骰子放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用手掌把杯口捂严实了以防它跳出来,上下晃动。啪,杯子磕在桌面,骰子面上的数字,决定喝酒的人:1左,6右,2指定,3自首,4小姐,5过。  先磕出来了3,自首。也就是说,冯队长自喝一杯。他在大家齐声爆发出的捧场式的哄笑中,一边自嘲,一边骂骂咧咧,抱怨自
自从周口店遗址被发现之后,“北京人”总是被写在我们历史教科书的第一章里。过去,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人”能劳动,能操控火,能制造工具,能采集果实,能捕猎大型动物,能挑选合适的居所……一句话,就是生活得无比滋润。看起来,咱们的老祖宗真是集智慧与彪悍于一身,让咱们这些连抓只鸡都费劲的现代人只能自愧不如、甘拜下风了。不过,古人类学家们也早就在这些遗址里发现了不少疑点。  早在1929年,考古学家就对周口
据《山西文学》统计,2020年所刊载的小小说作品,被《新华文摘》 《小说选刊》转载5人6次,被 《小小说选刊》 《微型小说选刊》《中国当代文学选本》、中国作家网等转载47篇共计58次。《山西文学》刊载作品素以厚重见长,近几年又增加了小小说专栏,每期十篇八篇,都是千把字篇幅,深受读者青睐。品读之下,颇多好文。  读蒋冬梅《大湖》  《大湖》(原刊2020年第8期)写了两条线:一条是查干湖的冬捕过程,
科幻片中,经常会出现它的兄弟姐妹的身影。《终结者2》中液态机器人能随意变形;《黑客帝国2》中,APU不但长得醋还敢对抗机器章鱼;《霹雳五号》中的五号,是个可爱的机器人,却拥有最新型的武器……不用说。这都是编出来的,可现实中还真有这么一号,它就是“出道”前便名声在外、绰号为“剑”的新型武装机器人,现在已经参军,成了一名新兵蛋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开上战场啦!    偷师吸尘器    “剑”曾在伊拉克战场
小学四年级那年秋天,村里收秋,学校放假,——这大概也是农村小学的特色,农忙要放假。除了暑假寒假,还有麦假秋假。  这一天,我和父母都在小队院子里剥玉茭颗儿,大家围着一个大蒲篮,握住两个金黄色的穗子互相搓磨,一行一行的玉米颗粒滴落在蒲篮里,雪白的玉米芯子散落在身边。剥玉米能谝闲话,大人小孩一起,边做活边聊天,算个轻活。  村里戏班子的猫猫爷给我父母说,我看你这个娃灵得很,跟我到咱村里唱家戏吧。我就十
我们是谁,又来自何方?  ——帕斯捷尔纳克《邂逅》  万物被重新命名的时刻,冷空气来袭  我们沉默的时刻,虚无的钟声  散布关于雪的谣言,银杏叶  翩然落下,向死而生的时刻  冬天,在长久地阅读中,我把自己  放进崇祯五年的湖心亭,或者  俄罗斯的某个无名小镇  邀我喝酒的张岱,和  等待爱情的茨维塔耶娃  一样令我痴迷,而我最喜爱的  还是被雪覆盖的田野,静默,宽阔  当我独自面对寂静而感到怯懦
火车、汽车、轮船、飞机……今天,帮助我们出门旅行的交通工具可以说是应有尽有。那么,到太空中去“旅游”一圈又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份“太空旅行计划”吧!    宇宙公路    要想畅游宇宙,当然也得先有路。不过,在太空里铺设“公路”,既不需要水泥,也不需要沥青,只要有一架动力充足的航天飞机就可以啦!现在,航天飞机只能在专门的发射基地才能发射升空,而且费用昂贵。下一步,航天专家们正
2012年6月16日18点37分,长征2F19运载火箭成功地把“神舟九号”飞船运送到太空。  这艘飞船上搭乘着由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三位航天员组成的飞行小组。在长达13天的太空旅程中,完成了与“天宫一号”飞行器的交会对接任务。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太空科研活动。
1  虚虚实实的馅饼啃多了  你就不会怪罪春天,这个早产的婴儿  阴晴不定,红扑扑的小脸  说变就變了。这让我想起舅舅  和姥爷,他们离开时  闭着眼睛,说走就走了  大人都是这样,何况一个孩子呢  2  总觉得自己已经够幸运了,比如此刻  那些光线落下来,绿叶回返枝头  小鸟们欢呼雀跃,一簇长在树荫下的花朵  发黄,发干  真好,万物都跟我一样  得到什么就必须失去些什么  3  每一次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