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比一比 如何讓年終獎金效益最大化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於大陸近年薪資不斷往上調升,年終獎金也超過台灣,民企老闆送員工房子、車子也不足為奇,没受到全球不景氣影響,表現優異的員工還能拿到檯面下第二筆「查不到」的年終獎金。2013年年終獎金排行前三的行業是電商、金融、汽車行業,績優員工表示,領3~6個月基本上不成問題,少部分高階主管年終領個 80~100萬(人民幣,下同)也很正常。反觀部分高消費行業,受到大陸「禁奢令」政策影響,年終獎金也幾乎泡湯了。
  兩岸年終獎發放各不同
  與台灣年終獎金的發放習慣相比,大陸在發放方式和數量上均有不同特色。
  根據筆者多年的觀察,大陸年終獎金的給法五花八門,除了現金,我也親眼見過民企老闆送員工價值數百萬的房子。還記得在客戶的尾牙晚會上,老闆拿起話筒大聲地跟現場近200多名員工說: 喝一瓶紅酒,發一萬人民幣!一轉眼現場就有20多位員工站上舞台,一共喝了30幾瓶紅酒!
  台灣多數企業發年終獎金,一般是1到2個月的月薪。在大陸,檯面上多則可以到6個月,還有今年發不完,加到明年的月薪中。但大陸發年終獎金,除了公開的數字,檯面下還有給員工現金,這是不公開的,由老闆決定發多少和發給誰,是數於「查不到」的年終獎金。
  員工年終獎金,能夠論功行賞,這是最為理想的做法。大陸一些民營企業,再給員工第二份年終獎金(現金),一方面為了避稅,另一方面也是要彌補平時月薪較低的問題,因此很多勞工都很期待領了年終獎金回老家過年。
  在大陸,過往金融業,房地產業的年終獎金較多,往往排名第一位,但近年由於限購令造成地產業降溫,年終也就相對比起以往差了很多。製造業由於基本月薪較低,年終獎金算是頭等大事,重要性是台灣較難體會的,很多員工就等著這份年終獎金好返鄉過年!
  納稅方式要明確
  年終加上當月薪資,往往金額高出了平時數倍,為了能有效節稅,因此在大陸有所謂「一次性獎金」的概念。有許多員工每個月領了工資之後,就把錢花掉不懂存錢,堪稱「月光族」,採取「年終一次性獎金」的做法,等於是換個方法幫助員工存錢,對員工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至於「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納稅方式有很多人不清楚,借此說明如下:
  案例:某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為24000元。
  第一,將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的商數2000,查找相應的適用稅率為10%和速算扣除數為105;
  第二,計算應納稅額,應納稅額=24000×10%-105=2295元。
  以上計算的依據可參見: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力求獎金效益最大化
  台灣已經好幾年沒有調薪,大陸企業近年為了搶人與留住人才,每年平均調薪10%,以2013年公佈數字來看,2014年企業調薪比例約9%~11%。兩岸以相同工作條件來比較,大陸中階主管薪資早已超過台灣。在大陸工作領到的年終獎金可能遠高過於台灣!
  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問題,不能說沒有影響到中國大陸,但影響還是有限的。反倒是因為受到「禁奢令」的政策,部分奢侈品行業受到衝擊,企業較難賺到錢,像是高檔餐飲、紅酒、跑車、遊艇等行業,年終獎金都將會受到不少的影響,很多企業就直接不發了。
  另外有不少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常計畫把年終獎金分為兩次發給員工,第一次在農曆過年前,因為企業老闆擔心員工返鄉過年後就不回來,有一些台資企業也仿效此做法。不過老實說,這樣做法只能留住人,卻留不住員工的心,想要離職的員工回來領完剩下的獎金後,還是會離職或跳槽到別家公司,之前還有企業因此引發員工抗爭或爆動,企業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在賺錢越來越難的年代,年終獎金到底該怎樣發, 實實在在的考驗了企業主的智慧,如何善用年終獎金,讓對企業有貢獻的員工得到應有的獎勵,同時也能激勵其他的員工,才能把年終獎金的效益最大化。
其他文献
2014年1月15日的《環球時報》同時轉載兩則消息:一則是德國《世界報》刊登的「世界最安全航空公司排行榜」;一則是韓國《中央日報》文章「GDP一萬億美元,中國廣東省直逼韓國的秘密」。兩則新聞說的都是「局部中國」與「世界同行」排名,揭示的都是中國大陸的「實力」,都說明了中國大陸與世界的距離。  韓國《中央日報》的文章說,廣東2013年GDP突破1萬億美元,幾乎與韓國持平。省政府2014年1月2日推測
期刊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2014年 1月15日發表的《香港2014施政報告》中說:「兩個月前,我到內地訪問,認識了一位創業的年青人。他在香港完成碩士課程後,受到老師啟發,將物業加按套現,再加上積蓄和親戚的借貸,到廣西闖天下。10年後的今天,他擁有一家進口紅酒、咖啡和其他食品供應鏈企業,每年營業額超過一億元人民幣。這位年青人創業所在的廣西,涉足的行業,都不為港人熟悉。他說在歐洲洽談進口紅酒和食品到廣西時,他
期刊
所謂的「市場決定」,寫這個東西的人很明白,但是不見得大家都明白,我估計真正明白的人只占少數。什麼叫市場決定?我一直反對的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那就不是市場決定,而是政府決定。如果要真正市場決定,首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要廢掉。  解析:  大陸三中全會提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道理講得都很對,問題是落實。而且所謂落實,問題在於大家是否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真正懂了才會去落實,你不懂,以為這
期刊
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企業正處在同一個十字路口:沿著固有的軌跡繼續前行,將是一條佈滿資源日漸枯竭的陷阱、市場空間漸行漸窄的不歸路;而低碳轉型即將拉開第二次經濟全球化的大幕,一場以低碳名義的革命正在興起。  無法迴避的低碳競爭已經到來,「不行動,會死得很難看。」企業是經濟的微觀主體,既是能源消耗者,也是溫室氣體排放源。減少碳排放,是責任,更是生存需要。  你的產品「走」過了怎樣的「碳足跡」?它們
期刊
中國社科院表示,大陸國家淨資產在2011年已超過人民幣300兆元; 2012年大陸債務近28兆元,其中地方債達20兆元。國家淨資產增加額持續小於當年的國內生產总值(GDP),顯示並非全部GDP都累積成為財富,其中不少是無效GDP。此外,大陸國家總資產中存貨比例激增,顯示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大陸中央與地方政府2012年的債務總額近28兆元,占當年GDP的53%。其中地方債務19.94兆元。另一方面,報
期刊
民進黨從「對中政策」辯論到「兩個太陽」之爭,在暗示蘇貞昌統治危機隱然浮現。蔡英文、謝長廷、新潮流等派系結盟態勢已日趨明顯,意圖在五月黨主席改選過程中重奪黨權,再參與2016年大位之爭。依據相關民調顯示,蘇貞昌於黨內支持度,始終落於蔡英文之後,差距高達兩成。故而只要蔡英文表達參選意願,必可終結蘇貞昌的「大位」懸念。面對蔡的步步進逼,蘇仍做困獸之鬥,最典型的前哨戰役,就是民進黨「對中政策」辯論。  蘇
期刊
他們的事業在大陸起步、成長、壯大。他們並不是所謂的「無根台商」,而是以超乎尋常的膽識與智慧,在大陸這個誘惑與風險共存的市場深深地紮下了根。10年見證,不靠台灣經驗,不等母公司金援,一路攻城掠地,展業不輟,成為當之無愧的創業先鋒——  鄭國川、克莉絲汀、韋文雙、85度C、多样屋、迪歐咖啡、廣禾堂、歐迪芬、琉璃工房、集集小鎮  鄭國川看見,改變  【成長奇跡】  上世紀90年代初,剛剛開始品嘗到改革開
期刊
自願生育是每個人的自然權利,不證自明,不言而喻,不需要誰賦予。因為張藝謀自作主張生孩子,就罰他款,這是在侵犯他的權利。有問題的不是張藝謀,而是無理的計生政策。  解析:  就在很多人為《改革決定》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歡呼的同時,張藝謀「超生門」也進入高潮,在強大輿論壓力下,張藝謀近日發表聲明向公眾道歉。這說明很多人沒有把生育看作自己與生俱來的權利,而是看作政府分配施捨的特權。政府說如果你或你老
期刊
現在凡是能賺錢的國有企業,基本上都是靠政府的排他性壟斷。三個電信公司,其他人不能做,它可以做,甚至包括銀行,都是靠政府的排他性措施或者政府施加的那些壟斷措施來保護它。  解析:  這些央企公司,這些壟斷行業所賺的錢,在經濟學上講,不能叫經濟利潤,它只能叫會計利潤。會計利潤不同於經濟利潤,會計利潤因為是記在賬上,好多成本是隱性的,並不記在賬上,然後就對外公佈說企業賺錢了。如果把這些隱性成本都算進去(
期刊
從全大陸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來看,家具業似乎是回暖了。然而,過於單一的盈利模式,以及房地產業的緊密關聯度,讓家居賣場的回暖變得越來越不踏實。  實際上,近幾年來,家居賣場業也在尋求轉型,希望擺脫外部環境帶來的不確定影響。但是,從目前來看,轉型尚未完成。未來,家居行業將如何發展仍值得期待。  開店又關店「回暖」背後的「怪圈」  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近期發佈的全大陸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顯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