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轴法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分析了数轴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过量问题计算和金属与酸反应计算等知识的实际应用,促进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数轴法;解题应用;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6-0108-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简介:王鑫彤(1990.4-),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FQ)]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直线,数轴上的点与实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当赋予数轴特定的化学意义时,数轴上的点就具有了特殊的化学涵义.在中考一些选择题目的计算中,时间是必须要把控的,如果利用数轴法来进行计算,省时准确率又高,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例1 (2017年常州中考)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
  B.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
  C.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
  D.鋅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分析 这是学生在学过了第七章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之后进行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专题学习.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有关,在整个初三化学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与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会发生反应,实际上他们的反应是同时发生的.Zn+FeCl2ZnCl2+Fe①和Zn+CuCl2ZnCl2+Cu②,但是如果同时反应,铁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的铁会与氯化铜发生置换反应:Fe+CuCl2FeCl2+Cu③,那么从结果上来看:①+③=②,只有锌与氯化铜反应完,才会与氯化亚铁反应,所以从结果上来看,这①②两个反应存在先后,反应先后顺序实质上就是讲哪种物质先会被消耗完,而哪种物质后被消耗完.所以从结果上来看,先发生反应的是Zn+CuCl2ZnCl2+Cu,后发生反应的是Zn+FeCl2ZnCl2+Fe,反应后,从锌的量由少到多来看,可分为表1所列几种情况.
   如图1所示,用数轴法来表示,简单清晰明了并且准确率非常高,如果锌有剩余就是第5种情况,M中一定有铜、铁和锌,N中的溶质一定有ZnCl2,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选项AB都是正确的,如果锌无剩余,就是前4种情况,M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N中的溶质一定有ZnCl2,可能有CuCl2和FeCl2,选项C正确,选D.
   二、关于反应物过量计算的应用
  例2 (2018年郴州中考)9g碳与16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是(  ).
  A.11g   B.22g   C.23g   D.32g
  分析 首先判断哪种反应物过量,如果碳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6∶16,通过已知条件可知题目中碳过量3g,根据氧气的质量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而生成的二氧化碳还会与剩余的3g碳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这个反应中消耗了11g的二氧化碳,所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选A.如果每次都这样计算,发生的是什么反应,十分耗时,为了方便判断,简化总结,再用一条数轴来表示,很快就会选出正确答案.首先确定两个端点,当碳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当碳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4∶32,由此可以分为5种情况:
  ①m(C)∶m(O2)<12∶32,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氧气剩余;
  ②m(C)∶m(O2)=12∶32,恰好只生成二氧化碳;
  ③12/32<m(C)∶m(O2)<24/32,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④m(C)∶m(O2)=24∶32,恰好只生成一氧化碳;
  ⑤m(C)∶m(O2)>24∶32,只生成一氧化碳,碳有剩余
  如图2所示,根据数轴能迅速判断出题目中属于第三种情况,说明碳是过量的,先后发生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碳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这两个反应了,然后再通过定量的计算,便会很快确定选项,选择A.
   三、关于金属和酸反应的计算
  例3 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各放一只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在左杯中放入m g铁粉,在右杯中放入m g锌粉,充分反应后,两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此时天平指针(  ).
  A.偏右 B.指在中央 C.偏左 D.无法确定
  分析 根据题目的条件,加入铁粉和锌粉的量是相同的,如果按照m g锌粉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稀硫酸的量为98m g/65,按照m 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稀硫酸的量为98m g/56,可以分为以下5种情况:
  ①m(H2SO4)<98m g/65,稀硫酸的量不足,锌粉和铁粉都有剩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②m(H2SO4)=98m g/65,锌粉恰好完全反应,铁粉有剩余,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③98m g/65<m(H2SO4)<98m g/56,对于锌粉来讲,稀硫酸过量,对于铁粉来讲,稀硫酸不足,所以锌粉产生的氢气量小于铁粉的;
  ④m(H2SO4)=98m g/56,对于锌粉来讲,稀硫酸过量,对于铁粉来讲,稀硫酸恰好,所以锌粉产生的氢气量小于铁粉的;
  ⑤m(H2SO4)>98m g/56,锌粉和铁粉量都不足,稀硫酸都是过量的,所以锌粉产生的氢气量小于铁粉的.
  画出的数轴如图3所示.
  根据题目可知,属于第一种情况,所以反应前所有物质的质量相等,反应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天平平衡,选择B.
  所以,初中化学教学的工作应该突破学科限制,将其他学科中可以利用的优秀教学方法借鉴过来,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数轴法正是这一做法的良好体现.通过数轴法的应用,初中化学学习将变得更加简单,一些难点、易混淆点可以更加简单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真正依靠理解来记忆知识点,为日后高中的化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春华.谈如何学好初中化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2(1):26.
  [2]蔡贤金.简析初中化学教学中数学方法的巧用[J].才智,2009(25):137-138.
  [责任编辑:季春阳]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对于解三角形的考查不仅仅局限于求三角形的三边和三个内角,命题者更加追求广义上的解三角形,本文就是将解三角形延申到三角形中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及外接圆、内切圆等几何量的计算,探究其解题策略,借以抛砖引玉,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考试题;解三角形;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5-0060-02 
摘 要:核心素养下,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全方位发展的能力.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当中,需将相关注意力置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式的指导上.基于此,主要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概念体系的框架建构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概念体系;知识框架;化学反应原理;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对于经历了一年又一年初三化学教学和中考洗礼的老教师而言,发现教学成绩总是比较“稳定”,总也无法实现自我的突破(大家常说的瓶颈问题).其实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形成一定的固定形式以后,就会固步自封,“教而不思”或“思而不教”,要让自己每年都和去年不一样,都要有所提高和突破才行.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找到新的方法和思路,落实每一步教学,抓住每一个失分点.  关键词:实效性;总复习;初中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点教学活动.开展化学实验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理论,进而加深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打造互动性的化学课堂,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学生们的共同配合努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培养热爱化学,具备社会实践能力的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而且要通过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培养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深度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习方式改变和整体知识建构的意义,在教学中强化化学概念的深度理解、启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并注重多元教学评价.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高
摘 要:  核心素养是近些年来教育教学中一个极为热门的课题,深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在此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科学改进教学方式与优化教学流程.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7-0106-02  收稿日期:20
摘 要:新课标下,其需将学生学习的方式作为突破口,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将元认知理论运用于化学反应的原理教学当中,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不仅属于有效的一种自主学习,而且还能实现高效化教学.基于此,主要对认知理论的策略实施分析,并提出元认知理论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认知理论;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应用;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高中教学中,化学是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基础的课程,其中实验是高中化学的显著特点,同样也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特征.在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探究手段,如何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化学基础的知识内容,則需要教师及时引进微课这一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化解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的问题现状.对此,通过阐述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引进微课的价值所在,
本文针对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导数压轴题给出一个更为直观简洁的求解,并提炼方法,应用于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有效应对此类问题的求解,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感悟数
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应以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互动为主,且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同时提升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活动中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