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发达国家经济体陷入衰退。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大规模应对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上半年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初步出现放缓迹象,但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国由于采取了一揽子“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经济增速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和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双重考验,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
今年以来农村经济形势及全年趋势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和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双重考验,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2009年的发展态势表现为:一季度跌入谷底,二季度止跌回稳,三季度企稳向好,全年“保供给、促增收”的目标能够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A.农业生产再获丰收。一是粮食有望实现连续六年丰收。在发生50年一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夏粮面积比去年增加约836万亩,平均亩产比历史最高的去年增0.2公斤,总产量达到12335万吨,比上年增长2.2%,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预计全国早稻面积88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约300万亩,亩产增加约5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3327万吨,同比增长5.3%,创近八年最高水平。秋粮面积继续增长,预计达到11.3亿亩,增加约1300万亩。全年粮食面积有望达到16.2亿亩,增加约2300万亩,粮食总产在高基数上有望实现连续六年丰收。二是夏油产量创历史新高。夏收油菜籽面积达到1.02亿亩,增加937万亩,总产量1290万吨,增长11.7%。水果、蔬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三是畜牧水产稳步增长。1~9月猪牛羊禽肉产量5280万吨,同比增长5.6%,其中猪肉3495万吨,增长6.3%,生猪出栏和存栏同比分别增长6.4%、2.2%。上半年禽蛋产量1282万吨,牛奶1412万吨,分别下降1.2%和5.6%。1~7月全国水产品产量2.428.9万吨,同比增长5.03%。
B.农产品价格降幅缩小。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降5.0%,降幅比上半年缩小1.2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上升0.2%,涨幅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下降8.8%、12.3%和2.2%,降幅分别缩小3.7、0.4、0.1个百分点。种植业产品中,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生产价格同比上漲0.4%。其中谷物上涨2.5%,涨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6、1.1个百分点;棉花、油料分别下降17.9%、19.8%,但跌幅缩小了0.8、2.7个百分点;糖料价格上涨1.2%,蔬菜、水果价格分别上涨10.6%、3.1%,涨幅扩大4.2、12.5个百分点。畜产品中,生猪、奶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1.8%、11.3%,降幅缩小0.3、1.5个百分点;家禽、禽蛋价格分别上涨1.8%、2.5%。
c.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农民工就业一度形势严峻,回乡农民工增多。今年以来,在国家大规模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农民工外出务工稳步回升。据农业部对全国28个省(区、市)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外出人数同比增长1.6%。另据国家统计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调查,截至9月底,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5198万人,比一季度末增加479万人,增长3.3%。其中绝大多数已就业。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也得益于乡镇企业较快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展加速,为吸纳农民工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3万亿元,同比增长9.0%,快于同期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已经恢复到去年末水平。
D.农民收入继续增长。1~9月,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增速同比回落了1.8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加快了1.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9%,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4.0%,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5%,财产性收入增长11.7%,转移性收入增长26.4%。工资性收入增速较上半年加快了1.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中央及各地加大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拉动了农民务工形势逐步好转;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和提前到位,以及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
E.工农城乡关系出现结构性改善。前三季度,一些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形成和积累,城乡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的改善。一是工农业增速差距缩小。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2005~2009年各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之比分别为2.24、2.71、3.41、2.35、1.88,近年来呈明显的缩小趋势,并首次降至2以下。二是农村市场趋于活跃。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增长14.8%,县及县以下增长16.0%,农村增速比城市快1.2个百分点,扭转了多年来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滞后于城市的局面。三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提速。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3%,增速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增长33.6%,增速加快10.3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增速多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8%,明显快于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6.9%、38.1%的速度,占城镇固定投资的比重同比提高了0.25个百分点。四是国家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在持续多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明显增加。2009年,中央财政计划安排“三农”投入7161.4亿元,比去年增长20.2%,比2006年翻了一番。
F.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有望实现。从2009年全年来看,尽管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正在逐渐减弱,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回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继续改善,总体形势将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将有所缓解。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下行趋势初步得到遏制。粮食价格在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和实行临时收储等政策的作用下稳步回升,并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近期国家又决定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将对进一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起到积
极作用;生猪价格自7月份以来持续回升,随着年底消费旺季的到来,价格仍有望稳中有升;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家禽等产品也出现了上涨趋势。预计年底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將高于去年同期。二是农民工就业形势有望进一步向好。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回暖,沿海地区外贸订单增加,用工形势有所好转,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结构性用工短缺。同时,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继续好转,景气指数明显回升,许多企业和个体户重新开工,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三是农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秋收后粮食等农产品将进入销售高峰期,由于收成较好以及价格回升,预计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增长速度将比上半年有所提高。同时,农民工就业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也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预计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上半年将有所加快,全年增幅虽然会低于上年,但仍有望达到6%的增速,明显好于年初预期。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A.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仍不明朗。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困难阶段可能还没有过去,出口复苏迟缓,产能过剩持续,通缩压力不减,经济运行存在着再次探底的可能。如果出现经济二次探底,农产品需求萎缩,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就业和收入困难加剧。另一种观点认为,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明显回升,工业生产复苏加快,经济增长强劲反弹,货币流动性过剩,有可能出现经济过热,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由于食品占我国CPI指数的权重在40%左右,治理通货膨胀时农产品价格往往会受到抑制,进而会对稳定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B.保持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势头难度加大。近年来,在国家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农民收入连续六年增幅超过6%的好成绩,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好势头。不过,应当看到,今后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强农惠农政策的边际刺激效应递减,在前期高基数高水平上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势头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明年又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经验研究表明,到这种特殊年份,各地迫于完成经济增长指标的压力,容易忽视投入周期长、收效慢、贡献小的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
C.统筹城乡发展正处在重要时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城乡关系出现了结构性改善的态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3年的3.23:1缩小到2008年的3.19:1,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居民收入总体差距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63.35%缩小为2007年的62.57%。但也要看到,这种改善是不稳固的,也不意味着城乡关系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今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出现了扩大的现象,1~9月份城乡居民现金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99:1扩大到3.01:1。这说明,如果我们不能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城乡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逆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继续扩大。
D.统筹区域发展任务艰巨。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实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间发展不协调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牧区与农区、传统农区与发达地区、石山地区与平原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仍呈扩大的态势,不仅有收入差距,更有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差距,而且后者更为突出,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极为艰巨。
E.国际贸易环境依然严峻。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对外出口也成为扩大农产品需求、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但随着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2008年达到58%,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也接近20%。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外需大幅度萎缩,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农业发展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凸显了过度依赖外贸的弊病。下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见底回升,我国外贸出口的降幅也呈现收窄的势头。但也要看到,全球经济真正复苏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外需规模在短期内还难以全面恢复。而且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面临空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压,贸易摩擦成为常态化,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格局难以再现。对于农业而言,对外出口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减弱,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将成为拉动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
基于以上分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如下的建议:从当前的情势看,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可以明确为“两稳定两促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抓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以及实施农村区域发展战略等。
今年以来农村经济形势及全年趋势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和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双重考验,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2009年的发展态势表现为:一季度跌入谷底,二季度止跌回稳,三季度企稳向好,全年“保供给、促增收”的目标能够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A.农业生产再获丰收。一是粮食有望实现连续六年丰收。在发生50年一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夏粮面积比去年增加约836万亩,平均亩产比历史最高的去年增0.2公斤,总产量达到12335万吨,比上年增长2.2%,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预计全国早稻面积88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约300万亩,亩产增加约5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3327万吨,同比增长5.3%,创近八年最高水平。秋粮面积继续增长,预计达到11.3亿亩,增加约1300万亩。全年粮食面积有望达到16.2亿亩,增加约2300万亩,粮食总产在高基数上有望实现连续六年丰收。二是夏油产量创历史新高。夏收油菜籽面积达到1.02亿亩,增加937万亩,总产量1290万吨,增长11.7%。水果、蔬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三是畜牧水产稳步增长。1~9月猪牛羊禽肉产量5280万吨,同比增长5.6%,其中猪肉3495万吨,增长6.3%,生猪出栏和存栏同比分别增长6.4%、2.2%。上半年禽蛋产量1282万吨,牛奶1412万吨,分别下降1.2%和5.6%。1~7月全国水产品产量2.428.9万吨,同比增长5.03%。
B.农产品价格降幅缩小。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降5.0%,降幅比上半年缩小1.2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上升0.2%,涨幅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下降8.8%、12.3%和2.2%,降幅分别缩小3.7、0.4、0.1个百分点。种植业产品中,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生产价格同比上漲0.4%。其中谷物上涨2.5%,涨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6、1.1个百分点;棉花、油料分别下降17.9%、19.8%,但跌幅缩小了0.8、2.7个百分点;糖料价格上涨1.2%,蔬菜、水果价格分别上涨10.6%、3.1%,涨幅扩大4.2、12.5个百分点。畜产品中,生猪、奶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1.8%、11.3%,降幅缩小0.3、1.5个百分点;家禽、禽蛋价格分别上涨1.8%、2.5%。
c.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农民工就业一度形势严峻,回乡农民工增多。今年以来,在国家大规模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下,农民工外出务工稳步回升。据农业部对全国28个省(区、市)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外出人数同比增长1.6%。另据国家统计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调查,截至9月底,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5198万人,比一季度末增加479万人,增长3.3%。其中绝大多数已就业。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也得益于乡镇企业较快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展加速,为吸纳农民工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4.3万亿元,同比增长9.0%,快于同期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已经恢复到去年末水平。
D.农民收入继续增长。1~9月,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增速同比回落了1.8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加快了1.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9%,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4.0%,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5%,财产性收入增长11.7%,转移性收入增长26.4%。工资性收入增速较上半年加快了1.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中央及各地加大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拉动了农民务工形势逐步好转;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和提前到位,以及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
E.工农城乡关系出现结构性改善。前三季度,一些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形成和积累,城乡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的改善。一是工农业增速差距缩小。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2005~2009年各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之比分别为2.24、2.71、3.41、2.35、1.88,近年来呈明显的缩小趋势,并首次降至2以下。二是农村市场趋于活跃。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增长14.8%,县及县以下增长16.0%,农村增速比城市快1.2个百分点,扭转了多年来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滞后于城市的局面。三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提速。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3%,增速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增长33.6%,增速加快10.3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增速多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8%,明显快于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6.9%、38.1%的速度,占城镇固定投资的比重同比提高了0.25个百分点。四是国家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在持续多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明显增加。2009年,中央财政计划安排“三农”投入7161.4亿元,比去年增长20.2%,比2006年翻了一番。
F.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有望实现。从2009年全年来看,尽管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正在逐渐减弱,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回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继续改善,总体形势将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将有所缓解。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下行趋势初步得到遏制。粮食价格在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和实行临时收储等政策的作用下稳步回升,并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近期国家又决定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将对进一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起到积
极作用;生猪价格自7月份以来持续回升,随着年底消费旺季的到来,价格仍有望稳中有升;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家禽等产品也出现了上涨趋势。预计年底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將高于去年同期。二是农民工就业形势有望进一步向好。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回暖,沿海地区外贸订单增加,用工形势有所好转,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结构性用工短缺。同时,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继续好转,景气指数明显回升,许多企业和个体户重新开工,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三是农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秋收后粮食等农产品将进入销售高峰期,由于收成较好以及价格回升,预计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增长速度将比上半年有所提高。同时,农民工就业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也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预计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上半年将有所加快,全年增幅虽然会低于上年,但仍有望达到6%的增速,明显好于年初预期。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A.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仍不明朗。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困难阶段可能还没有过去,出口复苏迟缓,产能过剩持续,通缩压力不减,经济运行存在着再次探底的可能。如果出现经济二次探底,农产品需求萎缩,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就业和收入困难加剧。另一种观点认为,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明显回升,工业生产复苏加快,经济增长强劲反弹,货币流动性过剩,有可能出现经济过热,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由于食品占我国CPI指数的权重在40%左右,治理通货膨胀时农产品价格往往会受到抑制,进而会对稳定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B.保持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势头难度加大。近年来,在国家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农民收入连续六年增幅超过6%的好成绩,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好势头。不过,应当看到,今后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强农惠农政策的边际刺激效应递减,在前期高基数高水平上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势头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明年又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经验研究表明,到这种特殊年份,各地迫于完成经济增长指标的压力,容易忽视投入周期长、收效慢、贡献小的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
C.统筹城乡发展正处在重要时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城乡关系出现了结构性改善的态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3年的3.23:1缩小到2008年的3.19:1,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居民收入总体差距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63.35%缩小为2007年的62.57%。但也要看到,这种改善是不稳固的,也不意味着城乡关系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今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出现了扩大的现象,1~9月份城乡居民现金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99:1扩大到3.01:1。这说明,如果我们不能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城乡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逆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继续扩大。
D.统筹区域发展任务艰巨。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实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间发展不协调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牧区与农区、传统农区与发达地区、石山地区与平原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仍呈扩大的态势,不仅有收入差距,更有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差距,而且后者更为突出,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极为艰巨。
E.国际贸易环境依然严峻。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对外出口也成为扩大农产品需求、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但随着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2008年达到58%,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也接近20%。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外需大幅度萎缩,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农业发展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凸显了过度依赖外贸的弊病。下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见底回升,我国外贸出口的降幅也呈现收窄的势头。但也要看到,全球经济真正复苏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外需规模在短期内还难以全面恢复。而且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面临空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压,贸易摩擦成为常态化,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格局难以再现。对于农业而言,对外出口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减弱,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将成为拉动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
基于以上分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如下的建议:从当前的情势看,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可以明确为“两稳定两促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抓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以及实施农村区域发展战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