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日,一个寻常星期天的上午,却是合川农民陈刚的人生转折点。
当解放碑派出所民警将一本崭新的城市居民户口簿递到他手中时,他的手微微颤抖。
这一天,他等了20多年。
城市里的农村人
陈刚的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
1986年,21岁的陈刚从合川区龙市镇龙头村来到渝中区,是村里首批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
新婚燕尔,却要撇下妻子来到陌生的城市,陈刚充满了无奈:“农村太苦,只能吃饱,肉都很少吃到。”
陈刚最初帮人做卤菜,在灶上打杂:“每天4点起床,将猪头肉取骨,上灶煮熟,上料,做成半成品。然后背到大坪二巷去卖。”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浇熄陈刚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把妻儿接到城里。
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金后,陈刚开始创业做肉摊生意。虽然仍很辛苦,起初还亏了些钱,但陈刚充满着希望。
渐渐地,陈刚融入了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生意也有了起色,他把妻子和孩子接到城里。
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的都市生活中。
艰辛转户路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转眼,孩子到了上学年龄,陈刚却犯了愁:“因为是农村户口,跑了几个学校,都要收赞助费,哪个都要几千块钱。”
此时,陈刚才真切感受到“农村”和“城市”,绝不仅是户口本上一词之差。
他第一次动了转户进城的念头。于是,他开始留意重庆户籍制度的变化,多方打听,寻找机会。
2004年,陈刚听说重庆主城放宽了政策,只要有住房就可以入户,他和妻子立马拿出多年积蓄,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可当他兴冲冲地前往派出所申办户口时,民警告诉他,必须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的条件,他和妻子的学历不够。当时陈刚很是沮丧,“连骂人的心都有了”。
女儿高中毕业后,找工作时也吃了不少闭门羹——很多单位要求有城市户口,还好,最终找到了一份接线员的工作。
本是件高兴的事,可女儿回到家却一脸沮丧,半天不说话。原来,跟女儿一起工作的同事,就因为是城市户口,工资比她高出一截。
一时间,户口问题成了陈刚最大的心病。
2009年,陈刚找到辖区派出所的民警。民警告诉他,新的政策取消了学历限制,凡一次性在主城区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成套商品房的,就可以入户。
陈刚暗自高兴,因为2007年他已经在渝中区煤建新村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这回转城市户口不成问题了!可是,民警问清情况以后无奈地表示,只有未成年子女才能投靠父母迁入主城,陈刚的女儿年龄超过了18岁,无法办理。
听到这个消息后,女儿很委屈,陈刚也很失望,觉得“和城市户口没缘分”,一家人想当城里人的梦想不得不“搁浅”。
安心做个城里人
转机在2010年的夏天到来。
7月29日,陈刚从报纸上看到重庆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消息,大喜过望。當天下午,他丢下生意到解放碑派出所咨询。民警告诉他,如今已经取消了买房面积和学历限制,而且他又在主城经商这么多年,完全符合申请条件,可以申办。
回到家,陈刚辗转反侧了一夜。8月1日一大早,他就第一个赶到解放碑派出所“农转城”窗口前。
仅用了一个小时,陈刚就领到了城市户口本。他激动地说:“没想到20多年的等待,一个小时就解决问题了。”
陈刚没想到的是,他成为重庆7月底正式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后,转户进城的第一人。
“三年后就退了老家的承包地,来城里这么多年,家里的地一直让亲戚种着,一分钱也没要。退了地还有补偿费,安心做个城里人了。”陈刚笑着说,接下来,他准备去申请医保、社保,再也不用担心后半辈子生活没着落了。
当解放碑派出所民警将一本崭新的城市居民户口簿递到他手中时,他的手微微颤抖。
这一天,他等了20多年。
城市里的农村人
陈刚的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
1986年,21岁的陈刚从合川区龙市镇龙头村来到渝中区,是村里首批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
新婚燕尔,却要撇下妻子来到陌生的城市,陈刚充满了无奈:“农村太苦,只能吃饱,肉都很少吃到。”
陈刚最初帮人做卤菜,在灶上打杂:“每天4点起床,将猪头肉取骨,上灶煮熟,上料,做成半成品。然后背到大坪二巷去卖。”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浇熄陈刚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把妻儿接到城里。
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金后,陈刚开始创业做肉摊生意。虽然仍很辛苦,起初还亏了些钱,但陈刚充满着希望。
渐渐地,陈刚融入了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生意也有了起色,他把妻子和孩子接到城里。
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的都市生活中。
艰辛转户路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转眼,孩子到了上学年龄,陈刚却犯了愁:“因为是农村户口,跑了几个学校,都要收赞助费,哪个都要几千块钱。”
此时,陈刚才真切感受到“农村”和“城市”,绝不仅是户口本上一词之差。
他第一次动了转户进城的念头。于是,他开始留意重庆户籍制度的变化,多方打听,寻找机会。
2004年,陈刚听说重庆主城放宽了政策,只要有住房就可以入户,他和妻子立马拿出多年积蓄,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可当他兴冲冲地前往派出所申办户口时,民警告诉他,必须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的条件,他和妻子的学历不够。当时陈刚很是沮丧,“连骂人的心都有了”。
女儿高中毕业后,找工作时也吃了不少闭门羹——很多单位要求有城市户口,还好,最终找到了一份接线员的工作。
本是件高兴的事,可女儿回到家却一脸沮丧,半天不说话。原来,跟女儿一起工作的同事,就因为是城市户口,工资比她高出一截。
一时间,户口问题成了陈刚最大的心病。
2009年,陈刚找到辖区派出所的民警。民警告诉他,新的政策取消了学历限制,凡一次性在主城区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成套商品房的,就可以入户。
陈刚暗自高兴,因为2007年他已经在渝中区煤建新村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这回转城市户口不成问题了!可是,民警问清情况以后无奈地表示,只有未成年子女才能投靠父母迁入主城,陈刚的女儿年龄超过了18岁,无法办理。
听到这个消息后,女儿很委屈,陈刚也很失望,觉得“和城市户口没缘分”,一家人想当城里人的梦想不得不“搁浅”。
安心做个城里人
转机在2010年的夏天到来。
7月29日,陈刚从报纸上看到重庆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消息,大喜过望。當天下午,他丢下生意到解放碑派出所咨询。民警告诉他,如今已经取消了买房面积和学历限制,而且他又在主城经商这么多年,完全符合申请条件,可以申办。
回到家,陈刚辗转反侧了一夜。8月1日一大早,他就第一个赶到解放碑派出所“农转城”窗口前。
仅用了一个小时,陈刚就领到了城市户口本。他激动地说:“没想到20多年的等待,一个小时就解决问题了。”
陈刚没想到的是,他成为重庆7月底正式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后,转户进城的第一人。
“三年后就退了老家的承包地,来城里这么多年,家里的地一直让亲戚种着,一分钱也没要。退了地还有补偿费,安心做个城里人了。”陈刚笑着说,接下来,他准备去申请医保、社保,再也不用担心后半辈子生活没着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