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户剧团里的“小凤霞”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lo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岁末,评剧《紫花丁》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该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大孝闺女”周汝珍为原型,讲述了作为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的周汝珍,三十多年来克服种种困难,无私照顾180多位孤寡老人的故事。
  很难想象,打造这样一部作品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庄户剧团,该剧也是他们的第一个原创剧目。这个团叫河北沧州小凤霞评剧团,剧团的当家人、“小凤霞”咸红杰在《紫花丁》中饰演周汝珍。在现实生活中,咸红杰也像周汝珍一样,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她带领着全团50多人,扎根乡村舞台,每年演出近500场,凭着他们的真情和对艺术的追求,赢得广大农村观众的喜爱。
  咸红杰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最年轻的弟子,也是新凤霞的关门弟子。当年新凤霞一眼相中咸红杰,1992年6月,在吴祖光的主持下,咸红杰正式拜师新凤霞。此后每年,咸红杰都要到新老师家住上三四个月向老师学戏,直到新凤霞去世,整整六年。拜师时,新凤霞曾对咸红杰说:“孩子,你在我几十个弟子中,是唯一一个从农村来的,没有受过戏曲科班的系统培养,但你有你的长处和优点,有你自身的天赋和优势。你今年才18岁,你的大师姐们,像李红霞、谷文月,都比你大30多岁,你学艺的道路很长。”新凤霞曾拟了兩个艺名“小红”和“小凤霞”供咸红杰选择——“小红”是新凤霞想给咸红杰取的艺名,希望她能“唱红”,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但最终咸红杰选中了“小凤霞”。
  拜得名师,咸红杰的未来正不可限量,没想到此时家乡的泊头市青年评剧团却快撑不下去,眼看要关张了。面对老团长打来的求救电话,是回去还是不回去呢?23岁的咸红杰整整一宿都没合眼。咸红杰说:“其实不止这一次,从拜师开始,我有很多次机会去更好的院团,说一点不动摇那肯定是假的。但我真的故土难离,当时剧团的演员都是和我一起从科班出来的同学,我们从小一起吃喝睡练功过来的。我如果不回去,剧团散了,他们就真的不唱戏了,就再也没有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了,我觉得这样我会对不起他们。” 如今说到这里,她还是忍不住哽咽。
  最终咸红杰做出了让自己更心安的选择——回去。她决心和大家一起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好好演戏。就这样,23岁的咸红杰接了老团长的班,挑起了团长重担。“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虽是个小团,但演出剧目并不缺,袍带大戏、生活小戏都有,水平也不差,首要的是把演出市场搞活。”咸红杰说,天津是“戏剧码头”,天津人爱看评剧,于是首战就瞄准天津。她到天津市郊县一个村一个村地跑台口,一出去就是十天半月的。每天早上四点钟就往农村跑,转一趟就是几百里路。开始台口难找,有的村让他们先“试演”,她也答应。试演时,他们铆足了劲儿,拿出看家戏《花为媒》,她扮张五可。果然,观众们被她的表演和唱腔所吸引,“这个张五可声音很甜,听起来真像新凤霞”。一传十,十传百,津郊观众知道河北来了个“小凤霞”,咸红杰一步步打开了市场。
  后来,剧团的演出收入增加了,贷款也按期还清,咸红杰和团员们还是过着两地生活——演戏主要在北京、天津郊区,家在沧州,每年只在农忙或者冬天封箱后才回家。“我们团主要在天津,无论是在农村演出,还是在市区大剧场演出,都有名气。现在一年大概要演出400多场,有时一天要三开箱。可以说,养家糊口是肯定不愁了。”
  咸红杰说:“这么多年,我的精力一直在为几十号人的生计奔波,对评剧新派艺术怎样发扬光大,其实没有想太多,觉得对不起老师。还有,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京津郊区活动,在家乡沧州却没什么名气,我也很想唱回去。”于是,原创一个新戏的念头渐渐浮上了她的心头。“2014年6月,我看到了青县金牛镇养老院院长周汝珍的报道,很感动,周汝珍又是家乡人,我觉得这会是一个很好的题材。”2014年7月,泊头市青年评剧团更名“沧州小凤霞评剧团”,咸红杰担任团长。咸红杰说,剧团更名不只是形式,更主要的是要体现对艺术有所追求,而排演一个讲周汝珍的原创戏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但是新戏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咸红杰说自己真是“两眼一抹黑”,作为团长和主导者,她不得不边学边做、身兼多职,从初稿剧本的指导改编,到聘导演、请作曲、筹措资金、调配演员、确定场地等等,她都要亲力亲为,甚至因为事务繁重,正式进入排练后,她也只能在每天外出工作的路上坐在汽车里熟悉剧本,背默唱段台词,分析剧情。《紫花丁》创作、排练长达15个月,剧团克服了没有演员宿舍和没有排练场地及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困难,而更大的挑战在于,对这样一个新编戏,小凤霞评剧团的主要观众群能否接受?“我们团平时演的保留剧目,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古装的,还有的一些是民国戏,几乎是没有现代戏的。而且我们平时都是要靠演出才有收入,排新戏要花时间,相当于是牺牲了挣钱的机会,真的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在做这个戏。”
  忐忑中,《紫花丁》迎来了在沧州的首演,观众反响热烈,演出好评如潮。尤其是咸红杰的表演,她扮演的周汝珍从40来岁演到70多岁,表演质朴无华、真挚感人,唱段中 “疙瘩腔”的演绎更是凸显新派特色,体现了评剧新派艺术的魅力所在。大家的肯定让咸红杰放下了心中的大石,更让她高兴的是,《紫花丁》在农村观众中接受度非常高,上海演出前,《紫花丁》在河北巡演长达6个月时间,行程1万多公里,演出达到300余场,观众超过45万人次,所到之处村民都赞扬说“这就是俺们熟悉的周汝珍”。“创作出让父老乡亲爱看的作品是我们最大的快乐,老百姓的掌声是最大的褒奖。”咸红杰说。2016年6月,小凤霞评剧团携《紫花丁》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这也是河北省优秀剧目进京展演10个剧团中唯一的民营剧团,这让她对未来有了更大的信心:“我希望把《紫花丁》打造成精品评剧,让周汝珍这一‘沧州好人’形象像张五可、杨三姐、刘巧儿那样唱响全国、唱响评剧的未来。”
其他文献
她,身着一袭黑衣,脚蹬黑色皮靴,凝神观望着排练场里演员的一举一动,专注而霸气。她是雷国华,一位资历丰富却始终激情澎湃的创作者;她是新版《麦克白斯》的导演,此时距离在上戏剧院的正式演出还有半个多月。看完连排,她终于露出了笑容,感觉有了笃定的筹码,兴奋地与笔者聊起戏来。  莎士比亚应该富有激情  想排《麦克白斯》的念头,源于她在中戏上学时看徐晓钟老师排过的一版,当时雷国华就特别崇敬。后来决定排这个戏,
期刊
四月的伦敦乍暖还寒,阳光已是灿烂非凡,河岸的风却仍然有一丝刺骨的寒冷。在这样一个典型的英伦四月天,我和徐巧越相约在泰晤士河南岸的BFI咖啡馆。徐巧越来自广州中山大学,师从黄仕宗教授,在伦敦这个文化创意产业发达、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城市,徐博士的研究虽然看似略微“落伍”——英国收藏的戏曲俗文学文献考论研究,但这却是一块对于中英戏剧文化交流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却乏人问津的死角。  一  从康熙时期开始,中
期刊
如果这是一场声色犬马的综艺节目,那就去演播厅内引领欢笑吧!如果这是一场胡言乱语的京口唠嗑,那就去咖啡馆内相互倾吐吧!如果这是一场乐己娱人的插科打诨,那就去歌舞厅内尽情发挥吧!任何一种表演形式都有其归属的舞台,并且通过相应观众群的认可,藉以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然而,近年来有些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生活喜剧”却在各地的剧院内折腾不休,它们不仅亵渎了戏剧艺术的尊荣,更颠覆了人们对于舞台表演的基本认知。2
期刊
新编历史京剧《飞虎将军》是浙江京剧团“新编南派京剧武戏三部曲”中精心创作的第三台大型武戏,由著名剧作家周长赋先生为浙京量身打造。本剧将以深层次的剧旨主题探索,更具可看性的舞台综合呈现,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优秀的“南派京剧武戏”艺术。独特的“南派京剧武戏”是浙江京剧的表演强项,我们希望通过创作《飞虎将军》,展现浙京武戏班底别具一格的舞台风采,弘扬发展浙江的京剧武戏艺术,并进一步奠定被列入“世界非遗”的国
期刊
演员表  梅雷迪思:27岁,美国高考家教。在视频博客上的样子应该与日常生活中有所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梅雷迪思很有吸引力,不过在视频博客上应该显得更性感。这种效果可以通过采用棕褐色调,或特殊照明或表演来体现。或者,综合使用三种方法。  乔 希:30岁,梅雷迪思的未婚夫。  格雷格:16岁,高中学生。  桑德拉:40岁左右,格雷格的母亲。  杰 克:40岁左右,格雷格的父亲。  序幕  [梅雷迪思坐在
期刊
宏大叙事下的人性观照  胡庆余堂国药号开业典礼的祭鹿仪式上,一只鹿头被庄严地呈现于舞台中央的祭台上。此时胡雪岩与麦锦秋的对话好似恍惚中的独白呓语:“我始终觉得,十二生肖里面,没有一样属于我,因为我一出生就是一只鹿。鹿的本能就是走出森林,哪里有广阔的原野,就去向哪里,永无休止。就好像在一个黑洞里面奔跑,永远见不到尽头。”这里,剧中的胡雪岩自喻为鹿,而鹿这一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象,也折射出人物丰富的心
期刊
德语音乐剧《莫扎特》并不是个愉悦的故事,后半段更是让人情绪复杂。走出文化广场的时候我内心却是十分激荡的,仅仅因为《莫扎特》的音乐真的可以让人的内心“燃”起来。在音乐面前,关于语言的理性似乎并不是那样重要。每一个片段,每一首歌都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道,每一个音符都重重踏在我的脑海中,每一次结束都如此干净,戛然而止却又让人意犹未尽。剧评需要理性,需要个人见解分析,以往的我常常理性战胜感性,甚至将剧评写成
期刊
在《亲爱的,胡雪岩》的主创交流会上,我问潘惠森先生:“如果在关汉卿、徐渭和汤显祖之中选一人入戏,你会选谁?”潘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徐渭,因为这个人太有意思了。”这个答案没有出乎我的意料,相对而言,关汉卿是“普天下郎君领袖”,游戏人间,诚然一个可与之大快朵颐、把酒言欢之人,但正典野史相关记载皆大缺。汤显祖的作品闪耀剧坛,但说起他,总觉奇幻全入了他的戏,平凡人生中的他让人敬而难亲。唯有徐渭,知之不
期刊
编者按:  在中国京剧的版图中,浙江京剧团是典型的“非主流”(非京剧主要流行区域)剧团,但是近年来,浙京在继承传统戏曲的艺术技艺的同时,更是发扬了南派京剧的开拓进取精神,以“浙江京剧武戏三部曲”,“打”出了南派武戏的一片新天地,成为当下京剧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一代宗师盖叫天的盖派艺术是浙江京剧团的立团之魂。在4月东方名家名剧月中,浙京以《飞虎将军》《宝莲灯》两台体现传统艺术精华和充满现代意蕴的南
期刊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自问世至今,经历了660余年的沧桑。古往今来,上至皇帝乾隆,下至文人雅士、名门望族,都以一睹这幅画作为快,以收藏这幅画作为荣。于是我对这幅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接触过这幅画的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的眼前呈现出两幅画卷:一幅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山水画卷;一幅是这幅山水画背后的历史人物画卷。我仿佛感觉到如果将这两幅画卷同时呈现在观众眼前,它将是一幅承载着中华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