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改变形式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ls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览是艺术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艺术缺少展览,就无法面向公众传播,也无法同观众之间相互交流,因此,展览在艺术传播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国的非盈利性艺术机构,由于种种制度因素的限制,导致艺术策划与展览需要考虑艺术为政府服务,所以其展厅经常以主题性展览为主;盈利性艺术机构则更多为经济利益所迷惑,使得艺术创作形式与展览形式不断丰富,艺术机构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审美,而是提高到社会层面的范畴。这一转变促进艺术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群众也参与艺术的生产与创作;而艺术策展人则在艺术创作与艺术策划、艺术展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角色是促进艺术与群众形成大融合的重要手段。
  一、盈利与非盈利艺术空间
  美术馆与博物馆作为艺术大类非盈利性机构,其运营经费一般由国家艺术基金会扶植,其展览常以主题性的艺术作品为主,展览周期一般为3个月,甚至更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广泛传播精英艺术奠定基础,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上层社会知识分子和为艺术教育机构服务。但是作为盈利性的艺术机构(画廊、拍卖行和艺博会等),其生存方式主要依据民间出资方的兴趣进行投资,也就是说其主要以盈利为主,展览周期一般为1周,也有展览时间为3天。这两者之间的盈利与非盈利之间的文化差异构成了艺术必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何种艺术机构,策展人职业是不可缺少。在西方艺术史中,curator最早指16世纪私人博物馆内负责收藏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的专职人员。尔后,私人博物馆藏品逐渐增多,藏品开始由个人欣赏逐渐转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经常组织具有一定的主题性或者相关时代的作品,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策展人”的概念。到了18世纪,欧美出现了众多的国家博物馆,如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等。而负责研究、策划、组织以及布置等职员就被称为“策展人”,当然与之相对应还有独立策展人,即independent curator,他们不隶属于任何机构、任何组织,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去进行艺术策划以及艺术布置,从而传递出策划人的艺术思想和学术倾向。
  20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不少艺术家纷纷跟随国外艺术风气,在国内推行西方现当代艺术展览方式、策划理念、艺术思维以及学术氛围,由于缺少对国内现当代艺术的把握,使得多数展馆的作品缺乏新颖性。更有甚者,一些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也纷纷踏上“策展人“的征程,为了谋取利益,纷纷与盈利机构合作,导致艺术成为了金钱的附属品。依笔者以为,对于非盈利机构,策展人需要最大化利用艺术基金会的资助,策划出有条理性的组织展览,让观众一目了然,促使艺术产生于大众,服务于大众。当然,非盈利艺术机构也需要突破传统博物馆与美术馆仅仅作为收藏高端古典艺术作品的场域,避免出现忽视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作为盈利艺术机构,除了私人收藏作品需要对外拍卖以外,也需要关注此种艺术机构的学术性与规范性。最为简单是拍卖行,它作为一种艺术机构其实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一味为了艺术拍卖,寻求利益而进行的艺术展览是不是值得我们新一代艺术学人思考呢?博罗那上海当代艺术展中,不乏有一些艺术作品属于炒作类型。比如其中有几张作品是直接将毕加索的作品重新装裱挂在墙上,并且明码标价,这种商业行为明显让艺术作品的商业性质大于其艺术欣赏的程度,导致陈旧的展览模式,这种展览类型仅局限于墙壁,较少将展览与研究的对象转向当代艺术,由于其生存环境与方式,决定了艺术必然朝着商业景气之处发展,形成较为浓厚的商业氛围。
  二、多元化的创作方式促进展览形式的多样化
  不同的创作形式将会承载不同的展览方式,这造就了展览的多样性。艺术创造形式究竟有哪些?蔡元培先生在《美术的进化》一文中说:“美术有静与动两类:静的美术,如建筑、雕刻、图画等。占空间的位置,是用目视的。动的美术如诗歌、音乐等,有时间的连续,是用耳朵听的,介乎两者之间,是跳舞,他占空间的位置,与图画相似;又有时间的连续,与音乐相类。”[1]动静艺术的结合,包含了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博物馆与美术馆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绘画的本质属性,间断性地向观众呈现国画、油画、建筑、影视以及音乐等艺术类型,这些具有一定历史范畴的文物大多数是以实物展出,主要是由于非印刷资料具有一维性,展现的是对于历史资料的呈现;而一些盈利性的艺术机构,除了以上的展览方式,还会借用一些行为艺术,公共艺术作品与具有当代艺术性质的展览,吸引更多的观众与读者。比如行为艺术家何成瑶的半裸体艺术作品,其中《向妈妈致敬》、《广播体操》和《见证》等,都表现出艺术家真实想法。虽然当时遭到一些人的不理解,但是何成瑶坚持使用每一个行为展现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每一幅作品都是反映艺术家对往事的回忆。盈利性艺术机构将现实生活中具有突出表现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出来,一方面是向公众推荐艺术家,让广大群众了解艺术家;另一方面利用艺术家新颖的艺术观点,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从而达到艺术家与艺术机构双赢的模式。
  博罗那上海展览中心从不同的艺术特征出发,网罗我国具有一定水平的画廊参与活动,并将各自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以图像或影像作品陈列出来,扩大艺术展览的规模,凸显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潜能。现当代艺术家们迎合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不断尝试新的创作模式,进而表达主体的艺术理想,并且赋予艺术作品新的含义。比如张大力的《硅橡胶》系列作品,刻画的是几个不同姿态的老年人活动于广场,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戴着帽子等,他们与周围的鸽子发生了一系列的活动,富有热情的鸽子三两个地依偎在老人们的身上,对老人们的表现手法却不尽相同,这也展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仔细观察与反复修正。奥赛美术馆展出《挫折》系列作品,画面使用了综合材料的表现手法,形成不同的凹凸感,似乎在告诫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困难犹如画面高低起伏的短线凸凹。
  当代艺术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情形,这主要与艺术家的艺术素养是分不开的。艺术家根据自身专业的特性与展览的属性,以及对专业自身的不断反思,营造了当代艺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才使得当代艺术的展览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彰显出当代艺术的独特性。为何当代艺术如此受艺术家欢迎?古根海姆美术馆总馆长克伦斯谈及21世纪的美术博物馆发展时表示,艺术延伸创作的范畴,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或雕刻领域,而是涵盖录像、表演艺术与建筑等。[2]他巧妙回答了非盈利艺术机构的发展方向,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吸收现实生活中优秀作品,使得博物馆陈列作品不断更新,不断与观众之间相互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多元化的展览策略。
  三、策展人促进艺术与群众的融合
  策展人这一职业的兴起源于西方,是许多艺术家向往并且尊敬的职业。一些优秀的策展人一般由批评家、艺术撰稿人或者高校教师、杂志编辑担任。他们活跃于艺术较为发达的城市,并参与艺术策划展览的行列,成为艺术向外发展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因此,他们采用各自的学术理念,艺术规则与潜在的展览意识,将具有不同特征的艺术作品按照一定的秩序陈列展示于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或者艺术中心等机构,形成对外传播艺术的手段。
  2014年9月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的艺术作品,不仅艺术作品的种类多样,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而且其中部分艺术作品较好实现了艺术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让观众参与艺术创作中,实现两者之间零距离的交流。杨梅红艺术学校采用废旧的报纸创作出大小不同的马,里面结合钢管坚固的材料,这种创作模式打破传统借用画布、宣纸、水彩纸等媒介的创作,进而转向装置艺术的创作模式,具有强有力的视觉效果。另外一幅作品《一起来玩视幻穿越》,更像一个迷宫,该作品主要由黑白不同的布条组成,然后连接起来成一个网状结构。读者可以从宽大的入口进去,穿梭于其间。倘若读者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的话,恐怕难以从该作品中逃离出来。
  该展览作品中还有实验水墨艺术、蒋志的视频作品《0.7%的盐》,还有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作品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阐释了艺术家的深入思考,也从侧面激发了策展人对当代艺术展览形式新的认知与思考。作为艺术创作者与艺术策划人,他们从文化层面不断完善艺术家与展览之间的联系,因为艺术总是向前发展,艺术的实验与思考也是不断处于摸索与探索的阶段,因此,艺术策展人也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策展水平与不断更新的艺术文化体系相吻合。
  总而言之,艺术策展需要与艺术创作时刻保持创新意识,才能创作具有新颖的意味的形式,才能策划出具有形式多样化的艺术展览,才能传递更多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展示给观众,才能繁荣我国的艺术文化事业。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术的进化[N].北京大学日刊,1921-02-15.
  [2]刘惠媛.博物馆的美学经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79.
其他文献
[摘要] 《胭脂扣》是关锦鹏导演的代表作,剧中刻画了两段爱情。两段爱情都有着“虚幻”的本质。30年的烟花柳巷,妓女如花自认经历了一场浪漫唯美的爱情,但爱情传奇却是“虚幻”的,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反而是充满了“占有”与“谋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香港都市,情侣袁永定和凌楚娟都不相信爱情。在他们的意识中,“真爱”就等于“虚幻”,是只有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意象符号。  [关键词] 关锦鹏 《胭脂扣》
[摘要] 《西藏往事》是导演戴玮精神之旅与西藏情结的诗性呈现,壮丽的自然画面、圣洁的爱情传奇、深广的宗教悲悯有机地汇合在各种影视符号之中。 “二战”时期的一段“往事”在导演、编剧、摄像、演员的共同浇灌下已经绽放为一朵艺术的奇葩;影片《西藏往事》以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传奇中传达了影视艺术家对雪域高原人们的深挚的爱,终将成为雪域题材影片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 戴玮 《西藏往事》 西藏题
电影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史,每一次电影技术革新都成为驱动力,给电影语言、电影形态以及电影美学带来巨大影响。数字技术进入电影领域,始于1999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这部电影开启了电影的像素化元年,不仅让胶片电影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还颠覆着传统影视的美学认知。如今,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华语电影也在一点一点的发生着质的变化。2013年上映的华语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是继《
【作者简介】蔡青,女,河北秦皇岛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文艺学硕士生,主要从事电影美学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归来》海报 电影《归来》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学教授陆焉识在西北接受劳改,因为思念妻女,在一次转场途中潜逃,结果在其女儿丹丹的告密和组织的阻拦下再次被抓回劳改农场;文革结束,陆焉识得到平反,回到家中后却发现妻子在一年前由于心因性失忆症不记得丈夫的摸样,夫妻相见不相识,陆焉识为了
【作者简介】  电影《锹里奏鸣曲》首映式 《锹里奏鸣曲》是我国第一部描写花苗的原生态电影,记录了湖南靖州苗族在现代社会生活冲击下,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也包含了无奈的变迁。苗族服饰色彩也在努力保持传统特征的同时,逐渐“褪色”。  一、电影展示的苗族服饰传统色彩特点  在《锹里奏鸣曲》中,通过节庆活动、日常生活把苗族服饰色彩的传统韵味与独特性展示了出来。  (一)色彩的多样性  苗族是一个多彩的民族,几
[摘要] 处在这个社会的我们被这个“社会”所影响,开始功利化,开始现实化,开始只顾眼前利益。作为年轻一代“设计师”的我们需要反思了,只有认知错误,找准方法,一步一步的行走才能走好这条“路”。让我们趁年轻多读些书,增加些知识储备。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增长一些见闻,增加一些知识,还能让我们得到一些满足,或许在未来的一些时间里会产生一些“亲密的联系”。  [关键词] 社会 设计工作者 路 素质  前些时候
[摘要] 就《蓝》《白》《红》三部曲整体而言,其实三者之间的视听语言无论是音乐、色彩或是情节结构都暗含着某种联系,它充满了一种宿命感,就像《红》中那个女孩虽然和那个男孩总是很靠近甚至是上了同一班船,却又总是擦肩而过。《蓝》《白》《红》三部曲也许应该视为一部作品——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  [关键词] 基耶斯洛夫斯基 《红》 《白》 《蓝》 色彩 音乐  doi:10.3969/j.i
[摘要] 电视剧《家,N次方》通过“家”的特殊切入点,包含了当代人关心的诸如再婚、闪婚、姐弟恋、富二代、拜金女、风险投资、生态环保等时下热点元素,充满新时代的活力和文化现象。该剧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这些时尚“潮”炫人眼球的情节演绎上,而是着意对传统人性善的价值引导回归。  [关键词] 《家,N次方》 酷时尚人性善闪婚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28
[摘要] 从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来看,人文纪实传统是它不断发展继承下来的宝贵遗产,电视节目和纪录片的拍摄有很多迥异的操作模式,但与当年展开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知识分子一样,许多媒体从业者怀揣着一份对人文精神的坚守,它不是市场化过程中能够内生出的价值取向,也不具备制度保证,因此只能零散存在于主持人或编导的个人风格以及具有人文传统的个别栏目中,他们的宝贵在于让我们看到了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传统与电视栏目实践结合的
[摘要] 各种风格和主题的电影短片系列“11度青春系列”,表达了70后和80后的自我迷失与信仰危机,也以悲观或乐观的方式,为人们指出了一条以草根主义精神拯救自己的道路。造成这种草根主义的原因大致有三: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在网络的泛滥、城乡价值观念的二元化和普世道德意愿的萌芽。三个原因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该电影系列的主题生成。  [关键词]草根主义 后现代主义 解构主义城乡二元价值观普世道德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