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艺术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艺术是什么”,我们各界众说纷纭,但都逃不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讨论。跳出思维限制,不囿于物质与精神之中,就会发现,无论什么形式的艺术,虽为一种精神形态,但都需要通过物质得以表现。所以,艺术不仅仅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而是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一种文化。
  【关键词】:艺术;物质;精神
  从古至今,对“艺术”的解释不胜枚举。有柏拉图的艺术模仿说,有康德的游戏说,,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等。这些在艺术研究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学说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成为我们思想前进的基石。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传达情感的工具,艺术的本质是情感,而“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等形式因素不过是感情的外壳,是它的附属物和非本质的因素。从这里看,托尔斯泰的主要倾注点在于情感的表达,但他也提到“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是感情的外壳。但我觉得他所说的“外壳”不应该是附属物,而是艺术中,与精神的情感表达相对应的物质方面,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里,我主要从视觉的绘画作品、听觉的音乐作品和视听的戏剧作品三个方面来论证艺术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结合的一种文化。
  一、从美术作品谈藝术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早在石器时代就已有艺术创造,如欧洲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和拉斯科洞窟壁画;我国宁夏贺兰山岩画、宁明县花山崖壁画等。这些原始壁画和岩画的主要表现内容为狩猎、动物、舞蹈、宗教信仰、生殖崇拜等。它们都以物质的形式被保存下来,但都是古先民思想和生活形态的一种展现。
  我国历史发展到先秦进入了奴隶社会,新的制度确立,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变化,这些都展现在当时的艺术作品中,这一阶段最具特点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艺术。当时的楚国人民,相对于同一时期其他民族的人民来说,他们追求浪漫、幻想、自由,并且继承了土著的苗蛮文化,故有“信巫鬼、重淫祀”之俗,所以他们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都充满了流动与活力,并带有一些神秘感。如长沙楚墓出图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帛画中,楚先民们就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他们灵魂升天的美好愿望;而楚鼎上神秘的兽面纹也在考察着我们现代人的想象力。在同一历史阶段的埃及人民相信灵魂不灭,艺术上遵循严格的准则,标榜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创造了威严的金字塔;一直致力于追求理想美的希腊人民创造了美丽的人体《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
  先秦以后,我国进入封建社会,艺术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绘画门类相继出现。就人物画来说,东晋顾恺之告诫宫中妇女之德的《女史箴图》、盛唐张萱表现盛世宫廷妇女出游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晚唐周昉表现宫中妇女幽怨的《挥扇仕女图》等,无不体现了一个时期人们的道德标准,并通过画家们的画笔表现出来。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拉斐尔的《西斯廷的圣母》都表现出了这一时期“人”的思想的觉醒;17世纪的荷兰画家哈尔斯,注重表现革命胜利后,荷兰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如《吉普赛女郎》;19世纪的印象主义发起人莫奈的《日出·印象》表现出了西方艺术家们对自然的关注与对新的表现方式的追求。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管艺术家们用什么样的物质的艺术形式表现,其中一定是包含了这一时期人们的观念或艺术家的观念,且都会从流传下来的具体的物质中折射出来。
  二、从音乐作品谈艺术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
  音乐属于听觉的艺术样式,它与美术一样,在精神方面抒发人的感情。一部音乐作品是作曲家自身生存状态的外射,对现实世界与心理生命相关联产生的情感的表达。欣赏者理解作品的过程,是在作曲家生命表现的引导下,在自我意识中重新体验他人的体验过程。但在这体验过过程中,音乐的传达媒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倾听伟大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高峰体验, 是一种肯定性的激情经验。处于激情状态中的体验主体,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激情特征。确切地说, 这种时候的人在主观上是处于时间和空间之外的。如我们所熟知的《义勇军将进行曲》,由著名词作家田汉作词,人民音乐家聂耳作曲,这首歌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因为它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斗志、战斗历程和宏伟目标,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的缩影,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时,就会想到那一时代人们的坚强不屈与斗志。有了精神方面的内容,还得有表现它的媒介,这就需要通过乐器、人的声音等物质形式来表现,将内在的精神传达出来。
  同样一作品、同样一个人,会因为倾听环境的不同而体验不同。当我们在音乐厅听到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听到莫扎特的《十四交响曲》或是听到海顿的《云雀》时,与我们自己在播放器里听到的感受定会不同。环境的改变也正是物质载体的改变,所以,音乐的物质载体对音乐的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从戏剧作品谈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
  戏剧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关联到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同时,它又在精神与物质上都影响着我们。在戏剧活动中,情感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是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且以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曹禺的话剧《雷雨》,作为现实主义的戏剧,它关注人民的命运,揭示时代的内涵,它塑造真实深刻、动人心魄的典型人物,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将自己的感情通过戏剧传达给了观众。
  在戏剧中,情感的抒发主要靠动作,而演员的动作就是一种物质性的传达方式,如戏剧小品《芙蓉树下》里,新时期农村姑娘把自己一针一线做的红肚兜送给参军的未婚夫,惟妙惟肖的表达了姑娘对未婚夫的恋情。尽管红肚兜和现在精美的现代服装无法比拟,但它针针线线却凝聚着姑娘真诚的爱。除了动作以外,任何戏剧的表现都需要舞台这一重要的物质承载体,表演过程中所用的各种道具也是物质。由此,戏剧在抒发情感的同时是离不开物质的传达媒介的,这也就体现里戏剧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这一命题。
  四、小结
  以上从美术、音乐和戏剧三方面对艺术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结合的一种文化进行了论证,但艺术的范围远不止这三方面,诗歌、建筑、园林等等,这些其他的艺术样式实际上也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作为物质存在的艺术作品,总是在体现它所处的那个地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境界。借用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话:“个体生活的历史中,首要的就是对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上手把手传下来的那些模式和准则的适应。”最后,个体将所继承下来的模式和准则表现在了他们创造的艺术实体中。
  参考文献:
  [1] 高玉,艺术起源怀疑论,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2卷第2期,第46-49页
  [2] 陆小玲,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中国音乐学(季刊),2002年第4期,103—106页
  [3] 唐育寿,谈戏剧的抒情性,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74-76页
  [4] 张军,戏剧情感,戏剧文学,85-88页
  [5] 左莱,曹禺戏剧的雅俗共赏与长久艺术生命力,28-31页
其他文献
【摘要】:于连认为与西方文化所不同,中国文化示意方式的特征是“迂回”,这种方式体现在文化的不同领域。在中国诗歌及其理论中对含蓄、隐喻、言外之意极其看重,这也是中国文化意义发展中的一大智慧,它能够在西方文化高度发达的领域里带给我们重返源头的启示和回归本质的引领。中国古典诗歌中善用的“赋比兴”的手法是在现象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的“迂回”的表达手法,“迂回”并非“表象”,而是用曲折婉转的方式引发无尽的体验和
期刊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以恬静平和的方式,散文化的优美笔调,如诗般的意境,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得到了极大的表现。  【关键词】: 沈从文;《边城》;人性美  引言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也是他上世纪3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自发表以来很多评论文章层出不穷。这篇小说不仅描绘了一个清新、自然、令人憧憬向往的边城世界,而且也描写了生活其中
期刊
你赠予我一片夏天,而我却带给你整个秋天。可是秋天总会过去,我愿与你度过漫长的冬天。我想告诉你,我们的春天将不再遥远。  ——题记  我曾经对别人说,如果有一天我思念一个人到哭,那一定是我最脆弱的时候,可是今天我哭了,但我很幸福,幸福的有些难过……  我感谢48年前的今天,因为在这一天,你出现在外婆的视线之中,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你顽强地活了下来,于是有了孕育我的载体。20年前,我并不是那么顺利的
期刊
【摘要】:皮革马力翁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学由此总结出“皮革马力翁效应”,指期待与暗示在人类行为中对于心理活动起到的积极作用。古希腊神话是人观照自身创造的故事,所以对于人类心理分析具有“原型”的启示意义,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同样也包含了人类“自我”形成的密码。通过对故事中雕刻象牙少女,装扮象牙少女到象牙少女变活等一系列情节进行细致分析,探究其中自恋、理想化、升华和镜像等问题,揭示精神分析中“自
期刊
【Abstract】: Politicians and Rhetoric: 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 written by Jonathan Charteris-Black is a valuable book to study speaking persuasively by using rhetoric, metaphors in particular.
期刊
【摘要】:话剧《空巢》根据重庆市2012年高层次文化人才成果转化类项目——全国首部留守少年长篇小说、十佳渝版图书《空巢》改编。该剧以三峡库区为大环境,以留守现象为大背景,全景式展现了当今三峡库区农村及高中校园的真实生活场景,透视了留守少年青春期成长的阵痛,深刻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和在这场留守风暴中,三峡库区留守少年、农村留守人群、民工、教师、下岗工人、公务员等不同层面人物的命运,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空巢
期刊
【摘要】:《祝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协奏曲,它是赵季平先生创作的。这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而成,具备丰富的陕西秦腔特点。本文将以琵琶协奏曲《祝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内容进行详细研究,为以后琵琶的学习及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琵琶;协奏曲;祝福  引言  琵琶是我国十分古老的一种乐器,经过岁月的演变,不管是它的构造及琵琶的演奏技巧都出现了重大的发展。琵琶
期刊
【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s tend tohomogeneity increasingly, people are no longer simply satisfied with the function and th
期刊
【摘要】: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音乐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进行简单阐述,从审美意境这个方面对这两个时期的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观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音乐美学思想;春秋战国;古希腊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以孔子、孟子、荀子
期刊
【摘要】:小河的存在,还原了自然的本真,瞧,大块面的波光霞影、芦荻水鸟、绿茵翠障以及遍地的繁花似锦,这些不需要人工合成的画面所展现的盎然生机,让富丽堂皇的科滕城堡相形见绌,而巴赫的音乐创作,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耐人寻味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巴赫;音乐;自然;生活  清明踏青归途,路经朋友家,登门造访,谈了许多对人生的感悟,临行送别时,朋友送我一幅《科滕城堡远景图》,我欣喜若狂。  回到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