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商”

来源 :记者观察·民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12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急救医疗市场化的今天,拥有一个更多人知晓的急救电话,医院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固定的病人客户源
  
  “快打96999。”
  “不,还是打120。”
  近日,一名孕妇在黔灵山玩耍时,突然感觉下身疼痛无比,陪同的朋友着急之余却不知道该打哪个急救电话。
  “急救号码太多,有时候一着急起来确实不知道该打哪一个。”市民王先生对贵阳市急救号码的“过剩”感觉有些无奈。
  与此同时,贵阳市市民除了在96999和120之间徘徊之外,“5929999”、“5285555”、“96996”等大大小小的公立或民营医院设立的“生命热线”号码也让很多贵阳市民一时间“难以抉择”。
  “其实,各家医院争先开通急救号码的背后,是可观的经济利益在驱动,而最后的受害者,其实就是广大患者。”面对急救号码混乱的局面,省政协委员黄礼明建议规范贵阳急救医疗模式。
  
  贵阳有N个急救电话
  
  在“争抢”患者的同时,很多时候,贵阳市的“96999”和“120”等均出现了急救车空驶的现象。这都是由于急救号码较多,市民在难以抉择之下,干脆便接连拨打了几家医院的急救电话,先到一步的车辆“运气好”将病人接走,后来者只得无功而返。
  类似情况在贵阳已发生过多次。2004年1月19日,一辆出租车从麻江县下司镇载着3名乘客回凯里途中,准备超车时撞上护栏,司机头部受轻伤,副驾驶位上的女乘客伤势严重。
  车祸发生后,公路清障车上的工作人员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20急救车赶到后医护人员先下车给伤员做了包扎,几乎同时到达的96999急救车却也要抬伤员上车抢救,最终,在交警的“裁决”下,96999急救车将伤员拉到了四一八医院。
  事后,凯麻交警大队一位负责人对媒体说,可能是驾驶员打的120,而路政的同志打了96999。两边都在争拉伤员,我们认为是96999先到,而且他们车上的设备更齐全,所以叫他们拉。虽然120认为他们先处理伤员,但120的车比较差,跑得慢。“发生车祸后,96999和120电话都可以打,谁先到现场我们就叫谁拉伤员。”这位交警负责人说道。
  “贵阳市各家大医院都有完善的院前急救设施及人员,都有自己的急救号码,由于没有规范的院前急救网络,各家医院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忙得人满为患,闲的急救设施长期空置,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黄礼明如是说。
  据黄礼明介绍,目前,贵阳市辖区人口目前约390多万人,每年因各种急危重症、创伤等需院前急救处理的病人保守估计约2-3万人,目前贵阳市城区中云岩辖区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省急救中心(96999)、贵阳中医一附院(5616999)、贵阳中医二附院(5285555)、南明辖区的贵州省人民医院(592999)、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市急救中心(120)、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3810338)、金阳新区的金阳医院(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96996)等医院担负着贵阳市的院前急救服务。
  “由于各医院急救中心都是自行投资,为了自身利益,不管急救路程(急救半径)的远近,所患何疾,皆把急救病人送往自己所属医院,使得‘急救反应时间’延长。容易让病人失去最佳抢救时机,使急救病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极易导致医疗纠纷。” 黄礼明对这种由于“竞争”造成的“急救反应时间”延长深感担忧。
  
  “120”背后的猫腻
  
  安顺市居然把120急救中心“定点”在一家医疗条件佷差的私人医院,该院只有一个手术室和一个手术台,如果同时有两个以上的急救患者要做手术,其他人就得排队。从而导致在某一天,医院接治的3名急诊病人全部在等候手术中死亡。
  “3个有望治愈的病人居然在等候手术中离开人间,发生在医疗、交通、信息相对发达的今天,这是急救被无理垄断后导致的恶果。”人民日报以《急救中心不救急,贵州3急诊病人等候中死亡》发表文章说,“病人自愿就近,病种与医院功能相吻合,是120医疗急救的原则。相信所有人会有这样的期望,有朝一日不幸患上急病,只要拨打120急救电话,生命就会有保障。谁又会想到,在120背后竟有如此的“猫腻儿”,使本应救人性命的‘生命热线’却成了误人性命‘死亡之路’”。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院前急救资源被一家医院占有时,医院自然受益,而病人的生命则被抛到了一边。
  对于各家医院来说,急救中心的成功运作将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同时赢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由于急救病人仅被一、两家医院垄断,这对其他医院的能力建设极为不利。由于其他闲置医院急救病人极少,这样既不利于医院的能力建设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又不利于贵阳市急救医学的发展。” 黄礼明反对院前急救资源被一两家医院所独占。
  据统计,在贵阳市的院前急救中,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市急救中心及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省急救中心占据了院前急救市场80%份额,其余医院仅占20%份额。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市急救中心,年接诊病人7000人次,约20人次/日;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省急救中心年接诊1万余次,因贵州省各地州市皆有自己的急救队伍,其急救范围实际上主要局限于贵阳市;贵州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每年接诊病人约2500人次;其余各家医院如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市金阳医院、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接诊的病人非常少。
  
  “急救蛋糕”争夺战
  
  面对诱人的商业利益,贵阳市其他市属医院也加强了对院前急救的争夺,就连一些小的民营医院,也纷纷开设急救电话和“呼叫医师”业务。一时间,筑城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标有红“十”字样的大小车辆,拉着警笛满街呼啸。
  其实,各大医院进入急救市场的目的,除了体现公益性质、宣传优质服务、吸引公众好感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延长服务把急救病人留下来。争夺院前急救,相当程度就是争院后的医疗服务。
  一位业内人士说:“正是看中急救市场的前景,医院才投巨资建立全国一流的急救中心。”
  与此同时,相对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省人民医院的发展速度,120无论是硬件设施和公众知晓率的发展和扩大却不尽人意。到目前,120依然存在硬件设施缺乏、通信设备落后、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这些使其没有很好地发挥对急、危、重伤病员实施医疗急救的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和调度工作,影响了对急、危、重伤病员的及时救治,增加了社会急救医疗工作的难度。
  据悉,仅按每10万人一辆救护车的标准来看,贵阳市急救中心的车辆配置就远没有达到12辆的要求。
  由此,医院主导的急救力量迅速填补了政府投入不足留下的市场空白,于是出现了各大医院“争先急救”的混乱状况,一些不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也进入了社会急救医疗市场,造成社会急救工作的无序。
  
  “割据”与“统一”
  
  早在2004年,卫生部、信息产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120”是惟一医疗急救电话,并提出一个城市只设一个急救中心。
  2004年,贵阳市卫生局发出通知称,120是院前急救惟一特服呼叫号码,其他医疗急救特服号码一律在2004年7月31日前关闭。
  2004年8月1日,贵阳市开始清理整顿省城医疗急救网络,其他医院急诊科将在120指挥下开展急救工作。
  与此同时,贵阳市卫生局还公布了一个被外界认为是“折中”的电话号码——该市急救网络内各医院急诊科电话:市二医5522222、市三医3810338和3710404、市四医5967482、省医5929999、贵医附院6896999。
  本以为贵阳市各医院急救电话“割据一方”的局面将在当年8月1日后得到改变。但改革之下,各医院表现不一。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96999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省内媒体采访时认为,96999是通过合法手续审批的,应不在清理范围内,所以并不担心96999这个专用号码会被停掉。该中心对另一家媒体声称,单纯的“管理”观点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医院本身也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担任领导的贵阳市120急救中心负责人说,贵阳120是贵阳市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对于一个城市只设一个急救中心的消息,该负责人觉得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贵阳的急救网络。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所有急救电话统一由120调度,按照就近、及时、专科、尊重病人意愿的原则实施急救。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也纷纷出来表态,有的建议政府慎重,有的医院却静观其变。
  但直到现在混乱的局面仍然没有结束,各种急救号码并存的情况依然在林城保持现状。
  “各医院放弃狭隘的局部利益,以急救事业大局为重,齐头并进,为贵阳市的急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黄礼明说道。
其他文献
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行政机关乱收费有了“紧箍咒”,但一些行政机关“左手换右手”,借其下属二级机构(事业单位),或与之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介服务机构之名,行“乱收费”之实。查询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工商查询费”即是其中一例    河南省巩义市人赵正军,今年35岁,自学法律,热心公益诉讼,爱跟行政机关打官司。他说,他最看不惯那些“装腔作势”、“办事拖延”、“推诿刁难”、“粗浅无知又自以为是”的行政部门工作人
期刊
他以如此恢宏的烈士陵园,吹响了现实版的“集结号”。他让迷失的人群在精神的高地重新集合。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该过怎样一种有质量的生活,原立宪给我们做了一次激情的指引      55岁的原立宪,最近更忙了。除了处理工程的各项事务,还要为一些远道而来的游客做讲解。同时,接待一些媒体的采访——他忙得甚至有些焦虑。  他焦虑的是人们能读懂他所做事情的原委,能读懂他的身份,却不能读懂他的心思。  今年1月,原立
期刊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功率就高。不要管别人怎么看,要坚持自己,活出自己的风采    雪过天晴,空气凛冽。北京海淀桥西北角的人行道上,一个八、九岁大的男孩在人群中兴奋地蹿来蹿去,频频在一辆“面目全非”的“飞机”前留影。孩子手里是一幅橡皮筋束着的画,展开来看,是一只扑向猎物的雄鹰,双翅雄劲有力,弯起的鹰爪尖利无比。题字“爱拼才会赢”,落款“二00八年于正扶”,还加盖了印章。  男孩留影的背景,那架“飞机
期刊
干我这一行,每天都在吸别人的“星气”,日积月累,体内的磁场会比普通人强大得多,这种磁场,说白了,就是“吸引力”。慢慢的,我也成名人了    大鹏认为,如果他现在供职的这家网站在互联网界的地位相当于电视界的“稀稀踢威”,或者“东方卫士”。那他大鹏的角色,就等同于“稀稀踢威”的李咏,或者“东方卫士”的刘仪伟。     大鹏,原名董成鹏,2007年年初,他策划主持的“大鹏嘚吧嘚”,成为国内门户网站首档娱
期刊
在装有兑奖卡的信封上写下您的名字,并通过邮局送到您家中,刮开之后,中奖20万元,您会相信吗    “汗!”提起那次兑奖被骗七万多元钱的不愉快经历,北京市某公司的李先生至今仍然心有余悸。面对着记者同情的目光,他重重地跺了一下脚。    意外中奖 喜上眉头    去年7月的一天,李先生在自家的信箱里发现了一封信,拆开一看,里面有一张刮卡兑奖券和一张(深圳)华林科技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庆祝2006进军大陆
期刊
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达到357.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3%,暂住证对如此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日前,《记者观察·民声》记者就暂住证相关问题采访了户籍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太元。  记者:有媒体认为,暂住证存在涉嫌歧视、限制自由迁徙、助长城乡隔阂的问题,如何看待?  王太元:我们应该关心到底是谁在用暂住证?哪些部门在用暂住证,为什么要用暂住证
期刊
环境恶劣几乎是民工子弟学校的通病,不少民工子弟学校,老师上课就靠一枝粉笔,一块小黑板    元宵节刚过,14岁的崔学静不情愿地回到了她的老家河南淮滨。往后的日子,没了城里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也不再有农民工子弟学校收留她。    在老家,崔学静得重新适应陌生的学校、同学、中考、高考。在北京读完两年小学后,崔学静很不愿离开,她说自己希望能“考回北京”。她的父母在北京打工,没法和她一起回去,崔学静接下
期刊
我是记者,身份还算特殊,全国同行的支持之下,我很快就被撤销了拘传,人身自由和安全得到了保障。但赵俊萍应该得到法律的公正对待,相对于我,她更弱势      □ 讲述:朱文娜  □ 整理:本刊记者 张晓娜    朱文娜,《法人》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今年1月1日出版的《法人》杂志刊发了她采写的《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一文,报道了西丰县商人赵俊萍遭遇的“短信诽谤”案。因文中涉及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三天后
期刊
游走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之间,限价商品住宅能否真正造福于民    我国对限价房的认知和尝试,已历经五年时间。2003年,宁波市最早开始建设限价商品房,其背景是:从2002年开始,长三角房价涨幅加大,宁波尤其如此,为了平抑房价和解决百姓购房难的问题,宁波就成为第一个“食蟹者”。实践证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价高歌猛进的张狂劲儿。其后,杭州、大连、青岛等城市亦有所尝试。  2006年,官方对此有了
期刊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王新全强调。几年前,当李玟、尊龙等明星在银幕上演绎那个村民拍武侠片故事的电影《自娱自乐》时,尽管大家都说他们演得不像,但他还是记住了“自娱自乐”这四个字    “啪”地一声,汽车的引擎盖被王新全掀开了,王新全手持一个黄色的塑料桶,开始给突然抛锚在路边的汽车加机油。     这辆破旧的小汽车的尾灯早已不知去向,挡风玻璃下放着一块“藏马山传奇剧组”字样的标志牌,而“新全影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