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察绥地区地商探析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商是指清代蒙旗土地的垄断经营者.清代察绥地区地商出现较早,由于土地权属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地商经营、组织方式也有所不同.清代察绥地区地商始终处于与地方官僚、蒙古王公、传教士等势力的利益博弈中.清末放垦时期,由于国家权力的刚性介入,地商活动由少数口内民人获利的手段渐次演变为绅商集团谋取特殊利益的门径.清代察绥地区地商群体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蒙古地区社会阶层重组和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
其他文献
2018年3月,日本发布新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这是日本自二战后70多年来对高中课程最大规模的一次修订.其中,历史科的选修课程“世界史探究”设计了与世界历史发展相关的五大探究课题,帮助学生建构性地理解世界各区域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世界史探究”具有凸显选修与探究的课程性质、指向素质与能力的课程目标、体系性与层次性的课程内容和主体性、对话性、深度学习的课程学习等特点,对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编写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产权理论揭示出产权明晰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先决条件.针对当前我国仍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现实背景,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微观数据,系统考察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显著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农业就业的概率及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农业投资与农地流入是重要的影响机制.在克服农地确权内生性及选择性偏误问题后,文中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地,基于不同农地产权实践环境的异质性讨论得出,所在村庄发生过农地调整、进行土壤改造、具有较高农地资源禀赋均会强化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业就业的促
恢复高考以来,以考试招生制度为导引,我国高考命题不断改革,大致经历了“高考命题的改革酝酿期”,“以地方试点为发端的初步探索期”,“以高考内容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推进期”以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深入突破期”四个阶段.在改革过程中,高考命题通过考试目标体现招考政策,进而引发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高考命题逐渐实现从经验命题向以教育测量为指导的科学化命题转变.新时代,高考命题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体现育人为本的理念.
太平洋与太平洋国家史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正式出现的时间较晚,但与此相关的研究却在20世纪下半叶即已出现.截止到2021年,我国不仅编撰完成了几乎所有太平洋国家的列国志,形成了一支颇具潜力的研究队伍,而且对太平洋贸易和地区一体化开展了较为充分的探讨,移民、华侨和契约劳工等问题的研究也方兴未艾.然而,由于受到起步较晚、偏重现实问题以及现行考评机制等诸多因素制约,该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概念界定在学界尚有分歧,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成果发表较为困难,研究人员不懂当地语言,研究队伍不成熟、不稳固等等.未来太
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前夕,丰臣秀吉遣使马尼拉,要求菲律宾的西班牙人遣使朝贡.1592-1594年双方围绕着纳贡称臣与否的不同政治诉求先后三次相互遣使致信,其中不乏谎言与欺骗.1594-1596年西班牙方济各会士在日本的传教活动取得迅速进展,这似乎意味着双方外交关系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1596年“圣菲利普号事件”和1597年“二十六圣人殉教事件”使得双方的外交关系瞬间跌入冰点.1597年西属菲律宾遣使赴日交涉,但却迎来丰臣秀吉的强硬回复.西属菲律宾不仅对此无可奈何,甚至直到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乃
本文使用2002年和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中国简略生命表和中国健康长寿纵向研究数据(CLHLS),运用Sullivan提出的基于时期生命表而建立的平均预期寿命和残障预期时间的计算公式,分析了2002-2018年中国老年人残障预期时间的变动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将变动差异分解为生存概率增量效应和残障率减量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老年人的残障预期时间呈明显的压缩趋势,男性老年人的预期余寿由2002年的17.91年上升到2018年的18.87年,残障预期时间由1.63年减少到1.36年;女性老年人的预期余寿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开始进入贫困治理决策者的视野.本文利用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调研数据,首先探讨了生计资本不同维度对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其次探讨了风险治理能力在生计资本与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之间的中介作用,最后对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生计资本、风险治理能力是影响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的关键,风险治理能力提高了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水平;风险治理能力在生计资本与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之间产生中介作用.因此,提高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水平,需要重视生计资本、风险治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是继承并创新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民族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道路选择,民族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建构包容性更强、更具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生育政策逐步放开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中国生育率?降低女性抚育成本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Logit模型探究了家庭内部夫妻双方分工对家庭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在考虑了中国祖辈与核心家庭互动较多的情况下,本文揭示出丈夫参与育儿通过降低女性面临的抚育成本,可以显著提高家庭生育二孩的概率,且这一影响对高学历女性、有工作女性和城市女性更为明显.因此,为提高生育率,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进一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同时,应当顺应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发
社会表征是集体成员共享的观念、意向和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指称由社会沟通形成的"共同意识"."多元一体"演化过程的"民族存在""价值共生",凝聚过程的"文化存在""命运交融",发展过程的"认同存在",构成了中华民族存在的共同体表征;"中华民族认同"和"伟大祖国认同"的身份归属、"中华文化认同"的价值凝聚、"中国共产党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利益共享,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锚定的社会表征;符号互动的拟人化展演、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感共通、共有精神家园的共意建设、生活情境的类比勾连、发挥新媒体的传